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9317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学期西方经济学本科BBS小结.doc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什么?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

边际效用递减,一指当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消费一直增多时,每多消费一单位的消费品对于消费者的效用是递减的。

简单一点说,当一个人非常非常饿的时候,吃一个馒头对于他效用是100,当他吃第二个馒头时,已经不那么饿了,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可能减为80,第三个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可能只有10,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就是0了,此时,如果继续让他消费馒头,他可能会对馒头产生厌恶感,那么馒头对于他是负效用的。

2.消费者如何实现均衡,均衡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

消费者均衡有两种分析方法:

一是边际效用分析法;二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边际效用分析法得出的消费者均衡形式为:

MUx/Px=MUy/Py=MUm。

其含义是:

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通俗的说,消费者实现均衡必须做到:

“一分钱、一份不同的商品,相同的幸福或满足程度,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得出的消费者均衡形式如下图所示。

从几何特征角度来看,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可能线或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C对应的X、Y商品数量就是消费者在收入、偏好、商品价格一定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结果。

切点C就是“均衡点”,其含义:

支出一定,效用最大;效用最大,支出最小。

两者分析法得到消费者均衡在形式有很大的差异,但可以证明,其本质的含义是一致的:

当“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就等于“支出一定,效用最大;效用最大,支出最小”。

此时,消费者实现消费行为最大化,或最经济、最有效。

3.手机生产厂商,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款式新颖、功能不断放大的手机产品。

厂商为何对此“乐此不疲”?

答:

由均衡原则MUx/Px=MUy/Py=MUm可以得到,MUx/Px=MUm,MUy/Py=MUm。

以MUx/Px=MUm为例说明均衡原则与厂商经营策略之间的关系。

当保持MUm不变时,MUx越高,价格Px也越高,价格越高厂商获取的利润就越大;反之,MUx越低,Px价格也越低,价格越低厂商获取的利润就越小。

理性厂商生产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厂商获取利润的策略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刺激消费者购买本企业产品的欲望。

消费者购买欲望越强烈,从产品的到的边际效用就越高,产品的价格也就越高,就可能获得高的利润。

例如:

生产手机的厂商,对手机的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手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厂商因此获得高额的利润。

再比如,前几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女”选修节目,李宇春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她的“中性美”符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传统美女已经让人们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

湖南卫视成功的营销策划,除了李宇春有了知名度和丰厚的回报之外,湖南卫视名声鹊起,蒙牛集团也获得了近亿元的收入。

因此,厂商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获取更大的利润,对推出新产品总是是“乐此不疲”。

由此可见,消费者均衡原则也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

1.GDP是什么?

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很远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所有在一个国家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之处在於,GDP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

GDP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不同国家间的GDP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

(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或

(2)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PPP)。

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各国GDP排名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於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GDP与实际GDP。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它能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生产活动成果的规模和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生产法: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又叫部门法。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

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生产角度对增加值进行核算,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形成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公式: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中应包括应缴增值税,而中间投入则不含增值税。

2.分配法:

从生产经营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生产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用公式表示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十营业盈余。

各生产部门在按分配法计算增加值时,主要利用财务有关资料进行核算。

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应交税金十经营利润十其他。

3.支出法: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

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于核算范围、核算原则及记录时间等要求的一致性,无论从生产、分配和支出角度核算理论上三者相等,但由于资料来源上的差异,实际计算一般是不等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

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

(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

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为了便于对GDP的认识和记忆,以及对简单均衡国民收入、IS-LM、AD-AS均衡模型的理解和运用,认为:

从产品角度,GDP是所有企业的产品总和;从价值角度,GDP是所有企业的产值(产品总和乘以价格)之和;从支出角度,GDP是对总产品的总支出;从收入角度,GDP是要素提供者的报酬之和。

因此,总支出=总收入。

2.你知道GDP增长速度中的“同比”与“环比”的含义吗?

举例说明“同比”与“环比”数量变化与宏观经济走向之间的关系。

学过统计或者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都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简称总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同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同比和环比,这两者所反映的,虽然变化速度,但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其反映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环比与环比相比较,而不能拿同比与环比相比较;而对于同一个地方,考虑时间纵向上发展趋势的反映,则往往要把同比与环比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同比是指在同一周期、同一阶段的数据比值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100%;同比增长率,比较常见的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其公式:

某个指标的同期比=(本年的某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同比主要是应用在周期性对比中,通过周期性的比较,加深对它的了解,因为许多消费是有周期性的,比如房地产中常说的“金九银十”,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话,相对于与上个月相比,客观性性要强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月都讲房价上涨,但是一年下来房价还降价了的原因。

同比是今年某月的测量数据同上一年该月份的测量数据的比较。

环比是今年某月的测量数据同当年上一个月的测量数据的比较。

同比就是同比去年的今天,比如去年的今天是100,而现在只有70,那么同比就下降了。

环比就是值得是整体的数值,比如说去年整年日均是100,而现在整年日均只有80,那么就是环比下降了。

3.我国GDP排名世界第2位,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尽管中国的GDP在世界即将排名第二,在人均GDP这个更具价值的指标来看,中国还是没有多少颜面的。

IMF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人均GDP达到了3566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

而日本排名世界第16名,人均GDP为39573美元,是中国的10倍以上。

即使按照世界人均GDP8000美元来衡量,中国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

在往里面深入分析一下,中国的人均GDP还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存在严重的“被人均”的现象。

一是存在的巨大的城乡差距,直接导致占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远远不到人均GDP的水平。

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

1以上的比例。

二是存在严重的行业差距。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最高的证券业是中国平均的5.9倍,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

1。

而这种差距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虽然垄断行业的从业人员占的比重很小,但其拉高了中国的平均工资。

三是,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社会处于可能动乱的“危险”状态。

这一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财政部最近有一个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统计数字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