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029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综合楼基坑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结构图纸本工程正负零相当于85高程5.400m。

综合楼地下室基坑相对地表开挖4.5-5.0m。

支护形式:

基坑各剖面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侧壁安全等级均为三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

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图纸,地质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土钉支护技术规程》《建筑结构制图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边坡设计规范》

三.工程施工条件

基坑周边概况

五区基坑东临南北向河流。

六区基坑西临河塘。

所有基坑部位原为农田。

勘察所揭露地层土性自上至下分布详见XX科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报告

四.场地平整

进入现场进行桩基施工前,安排两台160型推土机和两台1m³

的挖机对场地进行平整,铺设临时施工道路,并开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

临时道路做法:

定位放线、清表碎砖压实,主干道及场地道路为20cm厚C30泵送混凝土。

五.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测量。

测量必须以本工程总平面和地下室底板施工图为准,测量应包括场地及周边建筑物尺寸关系等,同时会同业主进一步了解各种管网的确切位置,以免影响相应管网运营,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放线和施工组织设计实际情况通知设计院,以确定是否对本基坑围护进行调整。

六.土方开挖及地下水处理

1.土方开挖

1)测量放线,设置永久性测量网点和控制制点,以控制高程及平面标高。

测施场地开挖的边线有及被开挖的上下口白灰线。

按照基坑平面布置图施工,综合楼A区基坑平面布置图:

综合楼B区基坑平面布置图:

2)挖土施工方法

a)基础土方开挖前对施工现场实际场地标高进行重新测量,并做好测量记录成果报监理和业主审核。

b)基础土方开挖为满堂基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人工配合,按图纸要求,基础底板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00厚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机械碰撞桩基和对基底土层的扰动。

3)基坑土方开挖应待围护结构达到养护强度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应严禁超挖,减少基坑无支护暴露时间。

基坑开挖到底后应及时进行封闭。

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的设计要求进行,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结构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

5)基坑开挖到坑底后及时施工垫层,暴露时间小雨8小时。

施工单位应根据挖机及运土车的路线,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土体的稳定,限制基坑附近堆载,严防超载。

6)施工堆载应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不得大量堆放;

如需设置塔吊,应进行必要的设计验算,确保塔吊基础稳定。

7)开挖过程中,在边坡坡顶、坡脚应设置截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对坡面产生冲刷和渗透破坏。

8)及时进行基坑监测,严格按照监测信号指导施工,根据变形情况调整施工参数,如发现位移过大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突发事件。

9)喷射面层施工顺序、要求:

a.应按照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b.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c.安设固网钉、安设连接件;

d.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e.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10)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一次喷射厚底不宜小于30mm;

b.喷射混凝土时,调整喷头与受喷面夹角,开始距离不宜过远,宜0.6-1.0M。

c.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保养,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

11)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网应在喷射第一道混凝土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12)喷射面层分段及分层施工要求:

每支护段为20-30米,每层2000mm。

2.地下水处理

1)综合楼A区实际基坑按间距10.0-20.0m满堂布置13口降水井。

管井深度12米,井口标高为绝对5.00m、井底标高为-7.00m。

综合楼B区基坑堂口中间布置6口降水井,管深为10.0m,井口标高为绝对5.00m、井底标高为-5.00m.同时在基坑周边布置一排轻型井点截留基坑周边地下水。

间距1.50m布置轻型井点,每隔50m布置一台真空泵。

井点管长5米,滤管长度1m。

要求水位降低至基坑坑底一下0.5-1.0米。

未达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土方开挖;

降水施工开始后,工地现场应配备备用电源,采用二路供电,确保江水期间不停电。

降水中止时间基停降水时间由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坑中坑视开挖情况,如有地下水,可布置临时轻型井点。

同时视降水对基坑周边的实际影响,如有需要可布置回灌井,间距8米,深度10米。

做法同疏于井。

数据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2)基坑伤口沿周边设置一圈排水沟,每隔30米设置集水井,详见节点图。

3)若局部坑中坑发生流沙现象,应停止挖土并回填,采用压密注浆进行加固或井点降水处理后方可继续开挖。

4)施工期间坑内应排水,严禁积水。

降水、排水具体措施由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实施。

对地表水应进行疏导,并应在边坡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导水孔,做法见边坡导水孔大样。

抽排的地下水应排放到抽水影响范围以外防止回流入基坑。

七.基坑边坡围护

1:

采用土钉墙施工护坡

1)土钉墙支护施工时:

基坑挖土应分层开挖,每层挖土深度不超过土钉下300mm,最大不超过设计要求;

当天开挖当天锚喷,边坡混凝土采用C20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mm。

土钉墙支护坑顶处布置到坑顶排水沟。

钢丝网φ6@600双向,喷锚喷浆孔呈梅花形布置,土钉直径为100mm,详见剖图。

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纯水泥浆,一次注浆压力为0.3-0.5MPa,稳压2-3分钟。

2)采用@48*3.0钢管形式土钉。

钢管土钉前端2m封闭,在管壁上沿长度方向每隔500设@8圆孔(两个方向上,下一排错开布置),孔径8mm,注浆压力为0.2-0.4MPa,稳压2-3分钟,每延米水泥用量不少于35Kg。

3)土钉完成注浆养护时间不少于36h,此前不得进行下道开挖。

4)喷锚护壁技术参数为施工基本控制参数,施工是应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及地面建筑稳定情况等及时调整。

5)土钉施工基本流程为:

分层开挖→修坡→初喷细石混凝土面层→钻孔→设置土钉→灌浆→安置连接件→绑扎钢筋网→复喷细石混凝土面层→设置坡顶、坡面及坡脚排水系统。

6)土钉检测:

土钉拉力平均每米不少于8KN;

抽检数量按规范。

用于检测的土钉自孔口一米范围不注浆,检测完毕注浆。

土钉承载力采用荷载与延伸量双控,延长两不得大于自。

7)本工程在粉土粉砂中钻孔须慎防基底钻孔流砂,故粉土中土钉施工应采取泥浆护壁或者辅助降水等临时措施以确保成孔质量。

8)超前钢管应在降水前击入,基坑开挖前应确保水位降低至设计要求,以免侧壁流砂。

2;

基坑监测

为了防止边坡发生坍方、滑移等工程质量事故,我方将密切注意边坡监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为止。

1)基本内容:

本基坑应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要求进行基坑监测,以根据监测信息指导工作、预测和分析基坑围护结构工作性能,监测内容应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制定。

监测内容及要求如下:

a.围护墙顶端水平及沉降位移观测;

b.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观测;

c.塔吊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

2)基坑监测范围为距离基坑开挖边线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基坑监测点间距不大于20m。

开始挖土前须测量初始值。

监测频率为正常情况下在挖土阶段每天测量一次,基坑底板浇筑完毕后每2天观测一次。

异常情况下应24小时连续观测。

3)报警值要求:

a.桩(坡)顶水平位移速率≥8/d,位移总量≥0.8%挖深b.墙顶竖向位移速率≥8mm/d,位移总量≥0.8%挖深。

c.塔吊不均匀沉降量≥5mm,不均匀沉降速率≥2mm/d。

d.周边道路、建构筑物沉降总量或者不均匀沉降达到规范许可值的80%。

八.基坑排水措施

基础施工阶段,为防止地表水通过渗透,进入基坑四周边坡土层内,引起边坡滑移、塌方等事故,沿道路外侧四周设排水沟。

排水沟深300㎜,宽300㎜,在排水沟与基坑边之间施工时做好坡度流向,将水倒入排水沟。

沿排水沟间隔30m设置1000×

600×

500集水坑,集水坑种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循环适用于施工过程中,如路面洒水、混凝土养护等。

排水沟两侧和集水坑四周均用砖砌240厚墙,M5水泥砂浆砖筑,1:

2水泥砂浆粉刷抹面,底部均浇捣100厚C10素混凝土垫层。

主体施工阶段沿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排水沟及混凝土路面待基坑土方回填后,重新施工。

为防止边坡塌方,地基被水浸泡搅动地基土以及便于土方开挖,在基坑底部设置,人工开挖300×

300㎜(宽×

深),表面处理同基坑边坡围护。

为保护基坑土层不受搅动,在基础垫层施工时,垫层混凝土浇筑至排水沟边,使其与边坡和排水沟的细石混凝土层形成一整体。

由于车库基础与主楼不同,车库基坑底部增设纵横多条排水沟,其余同主楼,排水沟经过承台、基础梁下用6~8石子回填,待浇筑垫层后确保水沟畅通与基坑外侧排水沟相通。

基坑明排水断面图:

排水沟详图

九.技术组织措施

质量技术措施

1):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工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

2):

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工进行质量控制。

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坑底。

及时控制开挖标高,做到5m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少于2个。

3):

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坑底时,由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工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继续开。

操作者换班时,要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

4):

开挖边坡时要坚持先围扩口挖土、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

5):

挖土过程中,土建要配备足够的人工。

底层开挖后要注意成品保护。

垫层混凝土应及时施工,减少土层暴露时间。

2.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

根据本工程施工,配合公种多,以及土质复杂等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时开展安全活动。

土方开挖时,一旦发现基坑内有积水及时抽水,排水工作由专人负责,保持排水工作持续进行,排水工作到基坑回填完毕为止。

弃土置于基槽边,坑边上缘至废土堆坡脚的距离,不小于1.0米。

基础土方开挖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填土应分层夯实进行。

开挖边坡时要坚持先围扩后挖土、线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

2、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配合工种多,以及土质复杂等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弃土置于基槽边,坑边上缘至弃土堆坡脚的距离,不小于1.0米。

要遵守本地区、本工地;

有关环卫、市容、场容管理的规定。

出入基坑人员一律戴好安全帽,上下基坑设置专供工作人员使用的爬梯,爬梯用Ф48×

3.0钢管制作设置。

6):

基坑四周严禁超负荷堆戴,边缘设置安全防护杆,高度为1.8m,栏杆用Φ48*3.5钢管纵横搭接,钢管埋地深度为50Cm,并在栏杆上刷醒目的红白相间的斑马纹。

7):

夜间、基坑四周拉设警示灯,每栋楼施工现场用两盏高效节能灯照明,现场电气设备做好漏电保护措施,做好接零接地。

3、基坑开挖文明施工措施

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难点、要求和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

挖土过程中,做到道路清洁,及时清理。

十、注意事项、应急措施

一):

根据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107001),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范围有暗河。

在土方开挖时,项目部安排专人,观察土层变化。

在土方开挖高度范围内,一发现有淤泥质土,对桩基产生影响。

立即停止土方开挖,采取土方边坡围护,按设计要求对明(暗)浜等不明土层,应开挖至土层较坚实位置,并换填砂石材料(比例6:

4),并分层夯实。

待淤泥处理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二)基坑开挖要求

1、基坑开挖前先进行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

工程土方开挖要求由南向北开挖,土方通过西侧大门运出场地。

2、基坑开挖注意放坡,并遵循分层,分段开挖的原则,严禁超挖。

土方边坡要求与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一致。

3、基坑开挖前,完善项目部自检制度,详细做好施工记录。

4、开挖至坑底后在24小事内完成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地下室底板防水层和结构施工,并回填密实。

5、基坑开挖时,做好坑内和坑外的排水沟,做好排水措施。

6、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土体、周围道路管线及建筑水平。

垂直位移。

1).基坑开挖前,进行标记点的初始测量并做好记录。

2).基坑开挖期间、须一日一测。

3).测得的读数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

4).按下限作为警戒值:

水平、垂直位移变化速率不大于5㎜/天,或累计位移量不大于60㎜.

7、按设计要求施工现场配备2套锚杆土钉墙设备,一旦发生报警现象,及时打设土钉补救。

三)边坡围护安全注意事项

1、渗水积水:

雨水或其他地面水量较多时,如上、下水管破裂等,应首先查明水源,进行修复、改造或停用。

同时将雨水或其他地面水引流到远离基坑的地方排处,在排水沟雨坑壁之间的地面喷射钢筋混凝土,防止坑边地面渗水。

当坑壁含水量较高、出现深水或涌水现象时,喷护前在锚杆上方200~400㎜处设置长度为3~5m的引流管,水平间距2~2.5m。

2、地面裂缝:

地面一旦出现裂缝,顺裂缝注入水泥与玻璃混合液,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同时在裂缝外侧布置土钉,增加抗拉力,稳固变形土地。

现场备足草包、塑料布、钢管等应急物质,以便能及时抢险。

3、水平位移过大:

观察地面的位移和地面裂缝,当基坑壁水平位移达到报警值,采用水平支撑或斜撑,限制水平位移。

4、坡脚滑移:

在坡体加撑,坡脚增打木桩或采用石子草包堆垒坡脚,阻止坡脚继续滑移。

5、当基坑位移监测数值超过速率或总体警戒值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有条件的地段的坡顶立即采取挖土卸载,卸土宽3m,深2m。

同时在坑内坡脚堆填土,减少坡顶荷载,降低基坑相对深度,改变坡体应力分布,达到基坑坡土稳定的目的,并增加监测次数,确定其加固后的位移值是否正常。

四)在基坑开挖、边坡围护施工过程中,当周围环境条件不满足设计要求或发生改变以及开挖出来的土质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上报监理、业主、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根据设计情况对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十一、应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有项目管理组各成员组成。

应急救援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1).发布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命令;

2).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制定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3).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4).与企业外应急反映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5).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6).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决定应急撤离,以及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3、应急救援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1).协调总指挥组织和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操作任务;

2).向总指挥提出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映对策和建议;

3).协调、组织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4).在平时,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厂区巡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4、现场抢救组的职能及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抢救现场物资;

3).在必要情况下组建现场消防队;

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5、技术处理组的职能和职责:

1).根据本项目部的施工生产内容和特点,制定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作好技术准备;

2).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底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6、后勤供应组的职能及职责:

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2).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3).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物资;

4).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7、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1).保护事故现场;

2).对事故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3).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4).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

5).对事故进行经验性的总结;

6).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7).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8).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9).慰问伤员及家属;

10).保险理赔事宜的处理。

应急救援总指挥由项目经理担任,应急救援副总指挥由项目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担任。

下辖的现场抢救组、技术处理组、后勤供应组、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组等四个非常设临时机动小组分别由现场土建工长、技术负责人(兼)、材料员、安全员担任组长,并选择相关班组成员组成。

十二、应急救援预案及处置原则

当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后,第一目标是保护人员的安全,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是降低财产损失。

所有应急行动均应按此原则进行。

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阶段最容易发生的是高处坠落安全事故。

组织机构主要的管理人员汇总表

序号

姓名

在本项目任职

职责

1

刘刚

项目负责人

项目管理

2

陆书林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管理

3

毛荣春

现场主管

现场协调

4

叶亮

施工员

生产管理、安排

5

毛伯春

合约商务主管

合约、计量

6

毛兰

安全员

施工协调、安排

7

陈阿才

质检员

试验检测

8

图档信息资料员

资料编集管理

10

栾永章

测量员

土方开挖

11

材料员

安全检查

12

毛华生

后勤主管

后勤管理

13

姜秀红

仓管员

验收管理

14

毛珍贵

电工、机械员

临电临水机械管理

一)、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措施

为确保工地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项目部高处坠落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项目部设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应急抢救指挥。

事故发生时按应急

2、高处坠落发生后急救措施

高空坠落是指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当或者受到外界危险情况间接遭受打击,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

多见于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

高空坠落伤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

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椎传导到颅脑而致伤;

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椎髓损伤。

脑干的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要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

急救方法

1)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椎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3)颔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舍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4)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5)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

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止血带时间;

6)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7)。

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4、事故处理程序

1).当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项目经理或负责人);

2).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求救信息确认触电事故发生后,应:

①.组织项目职工自我救护队伍进行施救;

②.立即向当地医疗卫生(120);

③.立即向所属公司、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事故的初步原因、范围、估计结果;

④.保护事故现场;

3).紧急小组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4).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后,紧急小组应做好:

①.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

②.按职能归口做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

5、救援物资:

医疗急救箱1只,铁锹20把,撬棒15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