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568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规模养殖场建设...................................26

(二)良种场建设.......................................26

八、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26

(一)社会效益.........................................26

(二)经济效益.........................................27

(三)生态效益.........................................27

(四)环境影响评价.....................................28

九、保障措施............................................29

(一)强化科技支撑.....................................29

(二)加强技术推广服务.................................29

(三)完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30

(四)严格质量安全监管.................................30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31

(六)抓好牛羊肉市场调控...............................31

(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31

(八)落实地方责任.....................................32引言

牛羊肉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更是国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牛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牛羊肉产量持续增长,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生产布局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对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牛羊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发展方式转型、自然灾害和疫病多发等因素影响,牛羊肉生产增速减缓,价格连续上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市场供应偏紧。

随着我国向小康社会迈进,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必须坚持国

内基本自给的方针,统筹农区和牧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调控,着力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

为引导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以2011年数据为规划基期(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12年肉牛、肉羊存出栏数据和分省牛羊肉生产数据)。

规划中肉牛包括黄牛、水牛、牦牛三大种类,肉羊包括绵羊、山羊两大种类。

一、牛羊肉生产现状

我国是牛羊肉生产大国,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从国内生产情况看,我国牛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牛羊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优势产区逐渐形成。

(一)总产量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牛羊肉生产快速发展,占肉类总产比重上升。

牛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71.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040.6万吨,增长13.6倍,年均增长9.0%;

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5.9%上升到2011年的13.1%,但2007年以来受国家出台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影响,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上升,牛羊肉所占比重有所回落。

牛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7167.6万头和332.2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10360.5万头和4670.7万头,牛肉产量由26.9万吨增加到647.5万吨,增长23倍,年均增长10.8%;

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2%上升到8.1%。

羊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18731.1万只和4241.9万只,增加到2011年的28235.8万只和26661.5万只,羊肉产量由44.5万吨增加到393.1万吨,增长约8倍,年均增长7.3%;

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3.7%上升到4.9%。

(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牛羊良种种群扩大,质量提升。

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同时,我国加大了国内外品种的杂交改良,成功培育出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南江黄羊、巴美肉羊等肉用新品种。

建成了一批国产品种的肉牛肉羊原种场、繁育场和种公牛站,加快了良种推广。

2011年,全国肉牛种公牛存栏1500头、年生产冷冻精液2050万剂、种羊场年提供良种羊86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50%、21%和72%。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得到推进。

“十一五”以来,规模化养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肉牛肉羊出栏率。

2011年,全国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分别为1149万头、6668万只,比2006年增加557万头、2389万只,增长94%、

56%;

肉牛肉羊出栏率达45.1%和94.4%,分别比2006年提高4.8和7.2个百分点。

(三)生产格局不断调整

我国肉牛肉羊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8省区①、冀鲁豫3省和东北3省,2011年三个区域牛肉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9.4%、31.3%、19.2%,西部8省区羊肉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从生产格局变化看,1985年以来农区肉牛养殖快速发展,牛肉产量增长18倍,占全国比重提高近20个百分点,西部8省区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大幅下降;

农区肉羊养殖受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肉羊散养户萎缩等影响,发展增速有限,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略有提高,西部8省区羊肉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产量占全国比重仍保持在50%以上。

①西部8省区,包括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二、牛羊肉供需形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牛羊肉消费持续增长,局部地区供求偏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从长远看,必须坚持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

虽然目前我国牛羊肉生产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但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牛羊肉生产持续发展、保障市场稳定供给是可

以实现的。

(一)牛羊肉消费需求增加

“十一五”以来,我国牛羊肉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2010年,我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分别为4.87公斤和3.01公斤,均比2005年增长12%,年均增长2.3%。

目前,我国人均羊肉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人均牛肉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特别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从今后一段时期看,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牛羊肉消费总体上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综合考虑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肉类消费变化、牛羊肉价格等因素,预计2015年全国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5.19公斤和3.23公斤,分别比2010年增加0.32公斤和0.22公斤,年均增长1.28%和1.42%。

按照2015年全国13.9亿人口测算,牛肉消费需求总量由2010年的653万吨增为721万吨,增加68万吨;

羊肉消费需求总量由2010年的403万吨增为450万吨,增加47万吨。

2020年全国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5.49公斤和3.46公斤,分别比2015年增加0.3公斤和0.23公斤,年均增长1.13%和1.39%。

按照2020年全国14.5亿人口测算,牛肉消费需求总量由2015年的721万吨增为796万吨,增加75万吨;

羊肉消费需求总量由2015年的450万吨增为502万吨,增加52万吨。

(二)局部地区羊肉供求矛盾突出

总体来看,我国羊肉消费供求基本平衡,但在牧区和穆斯林群众聚居区,羊肉供求较为紧张。

新疆是国内主要的穆斯林群众聚居区之一,肉类消费以牛羊肉为主且不可替代,人均羊肉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由于近年来人口快速增长,加上因旅游开发、援疆计划等增加的外来人口,羊肉供求矛盾加剧,价格涨幅较大,需要从周边地区大量调入。

随着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疆外来人口将继续增加,到2020年羊肉需求还将刚性增长,保障羊肉供给面临较大压力。

在广大农区,居民肉类消费差异不大,猪肉、禽肉及牛羊肉之间替代性强,同时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玉米及秸秆资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潜力大,供求可实现基本平衡。

(三)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下半年,受猪肉价格上涨的拉动,牛羊肉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2月份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27元和328元,比年初上涨35%和33%。

此后,牛羊肉价格继续较快上涨。

其中,羊肉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31元涨至2012年的每公斤57元,上涨了84%;

牛肉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33元涨至2012年的每公斤50元,上涨了52%。

今年一季度,牛羊肉价格继续上涨,3月份牛肉、羊肉价格每公斤65.6元、65.8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3.1%和12.7%,比2012年12月份上涨7.7%和4.7%。

此次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牛羊肉消费量稳步增长,近年来猪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食品安全

意识增强,减少了猪肉消费,相应增加了牛羊肉消费量;

另一方面,受养殖成本上升、母畜养殖效益偏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国肉牛、肉羊存栏减少,产量增长减缓,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供求关系趋紧,局部地区出现牛羊肉供不应求。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拉动和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牛羊肉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四)生产制约因素多

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牧区草原退化严重,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

农区土地资源紧缺,养殖场和饲草基地建设“用地难”问题突出。

在良种繁育方面,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肉羊专用品种少,生产核心种群依赖进口,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滞后、性能退化严重。

在母畜存栏方面,母畜养殖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养殖积极性不高,母畜存栏持续下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十一五”期间,全国能繁母牛、能繁母羊存栏比“十五”期间分别下降了10.2%、5.4%。

在生产方式方面,肉牛肉羊以分散养殖为主体,2011年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下、肉羊30只以下的散养比重分别达57.1%和48.9%,规模养殖场大部分设施条件简陋,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在疫病和自然灾害方面,局部地区牛羊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疫情回升,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牧区雪灾旱灾频繁,牲畜暖棚、饲草料储备库等配套率低,抗灾能力较弱。

(五)后续发展有潜力

尽管当前肉牛肉羊生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从长远看,发展牛羊肉生产仍有增长潜力。

牛羊肉消费增加,价格提升,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进入牛羊产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等经营模式的推广普及,有利于提高农户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带动牛羊肉生产增产增效。

国家肉牛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形成,品种改良、舍饲圈养、饲草料调制、科学育肥等技术推广加强,牛羊肉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将增强。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包括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内的牛羊肉生产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国特别是西部牧区肉牛肉羊生产将加快转型,通过农牧结合、舍饲圈养等措施,促进肉牛肉羊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坚持稳定牧区、发展农区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政策扶持为引导,着力提高良种化水平,稳定增加基础母畜;

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着力完善技术服务、疫病防控、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生产能力;

力加强产销衔接,积极促进产业化经营,确保牧区牛羊肉消费基本自给和全国市场有效供给。

(二)基本原则

1、优化布局,突出重点。

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牛羊肉生产基础,科学规划肉牛肉羊生产布局。

加强牛羊肉重点区域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扶持牧区,引导发展农区,增强牛羊肉产品市场供给能力。

统筹其他区域生产发展,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提高牛羊肉自给率,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2、科技支撑,主攻单产。

以提高肉牛肉羊个体生产性能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增强良种培育能力,研究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和养殖模式,稳步提升牛羊生产水平。

3、转变方式,提升能力。

转变肉牛肉羊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加快完善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供应保障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增强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

4、产业带动,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牛羊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养殖效益,规范饲养技术,严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牛羊肉质量

安全。

5、市场主导,政府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牛羊产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以牧区为重点,兼顾农区,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牛羊产业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全国肉牛肉羊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牛羊肉生产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分阶段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国牛羊肉产量达1162万吨,比2011年增加121万吨,年均增长2.8%。

其中,牛肉产量达717万吨,比2011年增加69万吨,年均增长2.6%;

羊肉产量达445万吨,比2011年增加52万吨,年均增长3.1%。

全国肉牛出栏率达到50%以上,肉羊出栏率达到105%以上;

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3%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以上。

——到2020年,全国牛羊肉总产量达1304万吨,比2015年增加142万吨,年均增长2.3%。

其中,牛肉产量达786万吨,比2015年增加69万吨,年均增长1.9%;

羊肉产量达518万吨,比2015

年增加73万吨,年均增长3.1%。

全国肉牛出栏率达到55%以上,肉羊出栏率达到110%以上;

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

四、技术路线

(一)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良种是牛羊生产发展的基础。

加快肉牛肉羊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培育,立足国内地方品种资源,合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坚持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一批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牛肉品质好的肉牛新品种和繁殖效率高、适应性强、育肥性能好的肉羊新品种。

加快推进黄牛、牦牛、水牛和绵羊、山羊地方品种遗传改良,加大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和肉羊种公羊推广力度,因地制宜推广发展西门塔尔等乳肉兼用牛,提高优良种畜良种化水平。

(二)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规模养殖场是稳定牛羊生产的重要力量。

坚持农牧结合,发展肉牛肉羊适度规模养殖。

通过政策扶持,改善发展规模养殖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促进农户走规模养殖发展道路,逐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结合区域特点,总结推广不同地区不同饲养阶段肉牛肉羊饲养模式。

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

+农户”等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

(三)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以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为重点,提高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水平。

推广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科学优化牛羊饲草料结构,提高饲草料利用水平。

因地制宜推广肉牛分段式育肥、牧区肉羊冬春季节圈养舍饲、南方山羊高床舍饲、全混合日粮饲喂、羔羊早期补饲与适时出栏等技术,提高饲养效率和效益。

(四)提高基础母畜养殖水平

基础母畜是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行牧区基础母畜舍饲,选留优质母畜,确定合理的母畜淘汰期限,优化畜群结构。

加强纯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积极推广优质种公牛冻精和种公羊,提高基础母畜性能。

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饲喂和提前配种、犊牛早期断奶等技术,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利用效率和架子牛供应能力。

推广母羊产前产后补饲、同期发情和羔羊早期断奶、科学饲喂等技术,提高两年三胎成功率和羔羊成活率,增加母羊数量和羔羊供应。

(五)加强疫病防控和防灾能力建设

强化牛羊口蹄疫、布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

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牧区能繁母畜暖棚、防灾饲草储备设施、南方地区防暑降温畜舍等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和自然灾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到2020年,牧区牛羊冬春死亡率由目前的13%左右下降到7%左右,下降5个百分点。

五、区域布局

(一)肉牛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区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肉牛生产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和东北3省,稳定发展西部8省区,兼顾发展其他地区。

1、冀鲁豫3省

冀鲁豫3省是我国肉牛主要产区,2000年以来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

该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总量的1/3,饲料资源基础较好,品种以鲁西牛、南阳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夏南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养殖模式以舍饲圈养为主,是我国规模化集中育肥的主要区域。

该区域紧邻“京津冀”、“长三角”大城市消费市场,屠宰加工企业多、现代化程度高。

主要制约因素是,能繁母牛养殖数量下降快,地方优良品种群体规模严重萎缩,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低。

注:

由于2006年分省统计数未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

做相应调整,本表2006年全国数采用未调整数据,以下表5-8相同。

冀鲁豫3省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行能繁母牛适度规模繁育。

以鲁西牛、南阳牛、夏南牛和西门塔尔牛等品种为主,支持原良种场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个体单产水平。

加强青贮、黄贮饲料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扶持大型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

推行农牧结合,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等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该区域要巩固传统优势,扭转能繁母牛存栏下滑趋势,稳步提高牛肉产量,注重提高产品品质,主要满足周边地区大中城市消费需求。

争取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到240万吨,到2020年,牛肉产量增加到280万吨,占全国比重36%。

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26.2%提高到2020年的45%。

2、西部8省区

西部8省区是我国传统的肉牛产区,2007年以来牛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

该区品种以秦川牛、西藏牛、麦洼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大通牦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

肉牛养殖模式包括三种,牧区主要采取放牧、“放牧+补饲”的养殖方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架子牛,

但草原普遍超载过牧,肉牛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

半农半牧区主要采取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

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育肥发展滞后,屠宰加工水平不高。

该区域主要任务是以秦川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和牦牛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肉牛产业。

在牧区,以饲养能繁母牛为主,提高母牛群体比重,充分发挥架子牛繁育区作用;

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减少天然草原载畜量,建设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稳定生产能力。

在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和牧区优质饲草、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适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推广专业化育肥,提高生产水平。

在农区,加大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提高饲草料利用率,承接牧区架子牛育肥,培育发展屠宰加工企业。

该区域要重点提高牛肉自给能力,满足本区域居民消费需求。

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200万吨。

到2020年,牛肉产量达215万吨,占全国的27%。

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16.2%提高到2020年的25%。

3、东北3省

2007年以来,东北3省牛肉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区域内饲草料资源丰富,品种以延边牛、复州牛等地方品种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培育品种为代表,规模养殖程度较高,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比较健全,肉牛改良起步较早,成效显著。

主要

制约因素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饲养技术水平落后,能繁母牛饲养量逐年下降。

该地区主要任务是发挥粮食主产区玉米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主导品种选育和改良,发展集约化养殖,全面推广秸秆青贮、专业化育肥等技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创建。

肉牛生产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为主,适当兼顾周边大城市消费。

到2015年,牛肉产量达145万吨,到2020年,牛肉产量达170万吨,占全国比重22%。

肉牛规模养殖比例由2011年的38.5%提高到2020年的55%。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区域,其他地区牛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20%左右。

今后要加快草地改良,充分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加强品种保护和利用,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牛生产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为主。

(二)肉羊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区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肉羊生产巩固发展西部8省区,加快发展冀鲁豫3省,适当兼顾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