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250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国史Word格式.docx

“一月风暴”使全国党政领导机构限于瘫痪,大批党政干部遭到打击和迫害,同时也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月抗争:

1967年1、2月间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特别是2月11至1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议上,陈毅、叶剑英等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特别是对林彪、江青等人诬陷老干部,乱党、乱军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并且提出了“要不要党的领导、老干部应不应该都被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的三个原则问题,这被诬为“二月逆流”。

万隆会议:

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

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

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

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谴责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行径,宣布支持被压迫国家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强调努力发展亚非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合作,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项原则。

这次会议体现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史称“万隆精神”。

庐山会议:

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7月2日到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

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

但是由于彭德怀的“万言书”被毛泽东定为右倾机会主义,是向党的进攻,因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等人右的错误的批判。

庐山会议中断了对“左”的错误的纠正,开始了对右的错误的批判,使党内“左”倾错误长期存在,给全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这是中国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会议。

四马分肥: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实行将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分过国家税收、资本家股息红利、工人福利、企业公积金四部分进行分配的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在京举行谈判,周恩来对代表团谈话时第一次提出。

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国两制:

其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途径。

大跃进运动:

 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一边倒”: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者的幻想。

人民公社制度:

大跃进期间创造出的一套政治与社会管理组织形式,1958年河南、山东、河北的高级社合并为大社,受到毛主席的肯定,被称为人民公社。

其特点是规模大、管理范围广、公有化程度高。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人民公社制度没有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八届九中全会上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因此又称“七千人大会”。

三支两军:

即军队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决定,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直到1972年8月,“支左”人员开始陆续撤回,“三支两军”遂告结束。

“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文化大革命”损失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助长了军队的派性,损害了军民、军政关系

“九••一三”事件:

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叛国,途中机毁人亡的事件,又称“林彪叛逃事件”。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促使更多的干部和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觉醒,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和政治遗产继承者华国锋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场震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讨论。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良好开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六年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肃清10年内乱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胡耀邦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了中国处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且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经济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十四大: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深化改革的口号

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1.首次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跨世纪蓝图评价:

中共十五大的最主要的成果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强调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中国在21世纪的全面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转折:

1.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展开2.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3.从文革的严重挫折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简答题。

1、《共同纲领》的作用:

是中共人民共和国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它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形势:

在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但国民党政权还盘踞着西南、华南的某些省和台湾等一些岛屿并保持着白崇禧、胡宗南的上百万主力部队,西藏还处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

中国大陆还潜伏着上百万武装土匪、特务和反动党团骨干等反革命残余势力,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操纵下,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破坏和颠覆活动,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经济上,新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在文化思想上,由于帝国主义的欺骗宣传和国民党的愚民政策,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尤其是封建文化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占领着中国大地上的角角落落,阻碍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阻碍着民主科学思想和新国家新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文化思想的生长、发育。

文化教育设施也破坏严重。

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表面,虽然国民党政府被摧毁,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尖锐激烈,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构成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任务: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便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为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

3、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并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方针。

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国头三年的中心任务是: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国民经济,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要创造这三个基本条件,必须做好土改、肃清反革命、整党建党、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等八项工作。

“三个条件”“八项工作”是完成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的工作纲领。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中,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恢复经济的策略方针: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

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

”这一策略方针的实质,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孤立打击主要的敌人,建立经济上的统一战线,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级“四个朋友”团结起来,有步骤、有分别地扫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这“三个敌人”。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方针,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对“打通思想,整齐步伐”,组成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迅速恢复经济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的原因:

1.稳妥地有步骤地变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关系,尽量减少社会震动,在安定的环境中搞生产2.运用“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坚持建立经济上反封建的统一战线3.始终把恢复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4.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5.经济理论上的充分准备是恢复经济的重要前提。

4、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中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粉碎了美国吞并朝鲜进而颠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武装侵华的尝试,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28日提出,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主要包括“一化三改造”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其实质是,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全国人民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和途径,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大问题,充实、发展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基本方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6、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及其我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大会的任务是:

制定宪法;

制定几个重要法律;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全国人大一届会议的召开,是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举措。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充分显示了新中国政治上的民主性质和全国人民在民主基础上的高度团结。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规,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会议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方法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宪法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4章106条,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性质是“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规定了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确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产生办法及相互关系。

第四,规定了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第五,规定了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固定下来,正确恰当地总结了经验,正确恰当地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充满民主精神,具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举国一致欢迎和拥护,是新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起点。

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各级党组织要克服消极右倾和急躁的“左”倾两种错误倾向以及强迫命令、放任自流两种错误领导方法,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有领导地发展临时或常年互助组,有重点的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以能否提高生产率、比单干多产粮食及其他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检查互助组和合作社工作好坏的标准,确保互助合作运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走“由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进到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即初级社),再进到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即高级社)”的道路。

原则方针:

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标准,把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结合。

8、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经验:

、正确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继续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联盟的形式下,政治上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经济上实行有代价的“赎买”政策,使他们感到有生路,减少了阻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实行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使被改造者逐步适应新的经济政策。

、对私营工商业者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1、步子稳、速度快、时间短。

2、用和平方式、逐步过渡办法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避免了社会震荡。

3、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革命、生产积极性。

4、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同时发展,未因生产关系巨大变革造成生产力下降或破坏。

10、《论十大关系》作用: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以便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更激发了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各方面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性。

11、八大的历史功绩:

内容:

1、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

2、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中必须反对官僚主义、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的基本原则。

4、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

5.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写入政策。

意义:

中共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它在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共产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八大是一次真正民主、团结、胜利的大会,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12、毛泽东大跃进发展战略思想:

超高速发展经济战略。

向重工业倾斜的产业政策。

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搞经济建设。

13、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影响:

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2、家庭破裂,生育下降,非正常死亡人数上升。

3、女性社会的角色转换。

4、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继续扩张。

14、七千人大会的意义:

总结了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

这次会议发扬了党内民主,对于统一全党认识,纠正“左”倾错误,进一步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大会还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

虽然大会决定为“反右倾”斗争中处理错了的干部甄别,但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没有能够进行认真的清理。

1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而在全国引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震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讨论。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的一个良好开端,这场讨论的实质在于是否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经过这场讨论,大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国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开始把人们从盛行多年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

它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从“左”倾错误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6、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它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结束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党和国家工作两年徘徊、步履艰难的局面,在领导工作中实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

它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确立了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和社会需要的正确轨道。

17、四个经济特区: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有层次、有重点、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

18、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其《决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

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共分八个部分:

建国以前28年历史回顾;

建国32年历史的基本估计;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文化大革命”的10年;

历史的伟大转折;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

科学的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对产生错误的原因也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明确了经验教训,使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来,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胜利2.《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的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把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的理论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六个主要方面。

并且进一步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3.《决议》总结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前进方向。

评价:

十一届六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

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尤其是会议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历史地位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内容的科学界定和准确概括,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科学阐释,有着深远的意义。

1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

1.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2.提出来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之间以及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3.指明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