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892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Word格式.docx

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因此,要注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直接利用

  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课文,对其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诗词尤其如此)的,可以直接利用进行以文育心、以美育心。

如《谈礼貌》一文,结尾这样写道:

“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又如《珍珠鸟》一课,作者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诸如此类的心理信息。

  2、分析挖掘

  有些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无法直接利用课文中的语句、段落作为心理教育的凭借点。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常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细致挖掘,使学生明白了。

课文中一些复杂的人物性格,典型的细节描写等往往是作者传情述志的灵巧手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抓住课文内容,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不和?

2、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和好?

3、从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你明白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讨论中会联系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好处和必要性。

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心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当然,应当注意实事求是的深挖,没有的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3、拓展深化

  有些教材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太明显,比较深奥,直取不行,挖掘又不太合适。

这时,就引导学生拓展深化,找出彼此之间的结合点。

如小语六册《七色花》一课,在讨论了主人公珍妮将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因为她使双腿残疾的小男孩恢复健康。

之后,让学生议论"

如果你拥有这样一朵七色花,你想用它帮你做些什么事?

"

此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可结合实际,也可借助想象,不要人云亦云,让学生在拓展中深化情感。

  二、落实课堂,抓住情感教育的关键

  1、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渲染语言描绘,画面渲染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

动情"

到"

晓理"

打下情感基础。

如:

  

(1)、语言感染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

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第二部分后,可设计导语: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牺牲流血,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

在朝鲜的土地上,长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中就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烈士。

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依依不舍,怎不叫人泪如泉涌?

让我们满怀深情齐读第二部分。

同时,用声音模拟系统再现当时的话别场面:

课堂上响起了火车站上人声鼎沸。

一片"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同志们"

中朝人民友谊万岁"

的呼喊声......此时,学生的心灵完全融入到模拟的情境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音乐渲染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

因为,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在理解“大海哗哗地歌唱”这个拟人句时,我先出示课件:

波澜壮阔的大海,层层海狼涌上岸边,拍打海滩,发出哗哗的撞击声。

学生通过听看理解理解可大海哗哗地歌唱,实际上就是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

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把大海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大海的亲切、可爱。

接着指名读、齐读、师读,最后闭上眼睛听录音读,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3)、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月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金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方面,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

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通过适时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部分场景,五壮士英勇跳牙的悲壮场面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了五壮士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总之,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

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

这样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2.抓住词句,加强感悟,

  

(1)、品赏词句,学语知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

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

披文人情"

,体会文章的"

味"

,与作者感情共鸣。

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

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

涌"

闪烁"

滚动"

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观。

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

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从词句剖析中激发对大自然、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他们形成灵巧机敏的性格、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意志。

  

(2)、捕捉动情点,以情激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

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看到总理的灵车,不禁想起从前与总理在一起的情景。

当学生理解这一段后,教师便及时总结:

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人民群众,不同的是,昔日是人民看到周总理迎送国际友人,检阅与人民群众的热烈幸福的场景,而今天却是总理躺在灵车里,与人民永别的悲痛场面。

想到这些,人们怎不悲痛,怎不心碎呢?

此时,教师的语速缓慢,语气低沉,泪水夺眶而出。

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深深地感动了。

接着,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得那么情感意切,生动感人。

  (3)、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

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苏联著名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浦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

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

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如以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为例。

上课铃一响,教师使用深沉的话语导入课――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哀泣,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的整个寰宇。

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与爱戴的周总理......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入语不仅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而且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

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

  三、延伸课外,开发情感教育的资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进行语文实践,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有效的刺激。

这种刺激必定会激起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而愉悦的情感。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心驰神往,得意忘形,却已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或运用了某些知识和技能,不但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1.阅读课外文章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2.举办辩论会

  辩论,乃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精、气、神的碰撞。

通过辩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又由于所选的论辩的话题中,有许多又和心理教育相关,因此,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

如《落花生》学完后,开展“今天的我们该做怎样的人?

”的大讨论。

  3.延伸课文情节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

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

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

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

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情感。

  本文就心理教育中的感情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作简要阐述。

心理教育的途径很多,形式更是多样的。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又具有复杂性,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中渗透还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考虑,如思维能力、意志能力教育、自我心理修养能力,只要找准语文学科任务与学生需要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心理教育才能真正植根于学校教育的土壤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动力,从而成为建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加强自身学习与进修,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努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穿行在语文教学空间

摘要:

本文根据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良好师生关系 

 

微笑赞赏 

信任尊重 

语文资源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大约有16%到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普遍的表现是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又根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因自杀而死亡,其中15至24岁的自杀者占自杀总数的26.64%。

[摘自[小学课堂在线]:

一、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这一精辟见解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当你与孩子们的关系融洽时,孩子们爱上你的课,你也爱上孩子们的课,无论是工作内还是工作外,你都能享受到工作的快乐;

相反,如果你与孩子们关系不好,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的惹事生非,与老师对着干,不仅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还会引起师生双方情绪的不良反应,彼此紧张焦虑、疲惫,继而恶性循环,甚至引起生理疾病。

很多案例报道孩子因为惧怕某个老师而得了恐学症,或是教师在课堂上被学生活活气死,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我想师生关系的恶劣绝对是根源之一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作用,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习生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方面一定比不良师生关系下的孩子来得强,结合自己从教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这几个要素:

1、微笑与赞赏

有人说,微笑是一首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微笑是一幅画,意境幽远,引人入胜。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年幼的孩子,一张微笑的脸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份轻松愉悦,能缓解孩子们学习的枯燥与疲惫。

我喜欢每天面带笑容地出现在教室门口,用自己饱满的精神和灿烂的笑容带给孩子们新的一天,微笑的力量是无穷而奇妙的。

当孩子们有了进步,微笑着表扬他,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这份微笑就是爱与欣赏;

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无需急风暴雨,你微笑着坐在他的对面,静静地等候下,真诚的询问一定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事情的起因,孩子行为目的,进而处理教育,些时的微笑是一份宽容与理解。

时常能带着微笑的教师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御下了教师在孩子眼里那份高不可攀的隐形光环。

学会欣赏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用这样的心态面对教学,你会收获许多意外。

美国学者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说: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种环境造就一种人。

我曾带过一个班级,孩子们全是由村级学校升上来汇集而成的,在校内称为“村校班”。

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潜规则地认为这是一个年段最差的班级,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我每天走进教室时,都努力找到一点表扬他们的地方“今天,汤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音乐老师告诉我,全年段上音乐课,歌声最响亮的就是你们了!

”“今天汤老师一走进教室里就感觉到很舒服,因为今天的地板到这节课还能保持得这么干净。

”“今天汤老师要感谢同学们,因为你们用琅琅的读书声迎接了我的到来。

”你可以想像,每当我面带微笑着说出这些话时,孩子们眼里流露出的喜悦与兴奋是多么的可爱,最后毕业考,我班的成绩从倒数第一名跃居年段第二名。

直到今天,孩子们升入中学了,可他们还是时常和我联系,有什么烦恼快乐还是很愿意来我和说,同时,我也享受到我工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2、信任与尊重

曾经读到一个故事《每个孩子宝贝》讲到美国有一项班级活动叫“我很重要”,老师让孩子们用“我在我们的班级里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句式自由填写,然后全班分享,可以想像孩子们收获到的那份被信任被尊重被珍视的幸福感。

尊重与信任孩子,自然会让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显得平和与充满期待。

当有学生或许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有学生或许趁老师不在时顽皮了些,有学生因智力的落后,一时没有掌握新的知识……时,你不会懊恼得拍案怒骂,拉眼皮摔作业,扯头发刮脸皮,因为你知道做出这一切虽然是为了学生好,但却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乌申斯基说过:

“教师的榜样对儿童心灵是一束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尊重是相互的,教师比孩子更明智明理,当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心态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每当我遇到孩子作业做得潦草或是一塌糊涂时,我没有一气之下“唰”一声撕了,而是问他“你能写一张比这张更清楚一点的作业给老师看吗?

”绝大数的孩子会很乐意接受你让他重做,而且再交上来的作业一定会比前一张来得好。

如果仅用撕或重写这种方式,孩子们会感受到耻辱,即使再做一遍也是迫于无奈,是被动的,不愉快的。

在相互尊重与信任里,师生关系一定能够良性循环。

二、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渗透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发展。

1、 

充分挖掘语文专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平衡发展,人格健全少年儿童期是心理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

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单单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能完成的。

身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更直接、更有效。

语文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英雄模范,至理名言等给孩子们提供了广袤的自我教育空间。

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适时适度灵活渗透。

例如学习了《将相和》一文,我就引导学生在领悟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心胸宽广,以大局为重,廉颇的勇于改错这些人物品质后,结合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等现象进行讨论,让孩子们在讨论与体验中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培养孩子沉着、冷静、宽容、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等良好心理品质。

2、 

利用语文学科的写作空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孩子的内心困惑。

语文学科中的写作为孩子们开设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成为孩子们情绪渲泻的安全场所。

我从教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提倡孩子们写周记或随笔,因为我从他们这些非正规的作文里,常常收获到孩子们平时不显露的内心世界,自卑、妒嫉、胆小、焦虑或是他们校外或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

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平时成绩都非常好,文静乖巧,可是有一段时间上课老是走神,成绩也直线下降,好几次我问她原因,可她总是摇摇头跑了,或是低头不语,终于在一次周记里,她告诉我因为她奶奶得了癌症,全家人都要保密不能让奶奶知道,而她从小是跟奶奶长大特别爱奶奶,所以这段时间学习都没有心思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找到她,对她进行一些相关方面知识教导,疏导了她的心理,很快这个孩子又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假如我没有从周记里了解到她这个情况,而一味地责怪她学习的分心,或许孩子不仅没能走出状态还可能产生另一些心理冲突,更不利于她的成长。

还有一个女生在日记里吐露了自己因为胖而自卑害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这是高年级女生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捕捉到这一信息后,我专门利用一节班会课,在班上进行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的教育,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外在美与内在美,真正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所扮演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么单一的角色了,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与中介,这就更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段努力,先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斯茅 

来源:

小学教育博客 

更新:

2007-12-1118:

36:

31 

点击:

248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点便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本着面向全体、不断渗透的精神,必将决定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在于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而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担当此重任。

  现就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努力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