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822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作业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

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的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当语言产生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个人的心理现实。

当我们向他人传达这些信息时,就可以运用已有语言符号,对心理现实进行再编码,用语音发送出去。

(2)语言符号任意性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

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C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英语[sait]:

sight\site\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站台\月台爸爸\父亲医生\大夫

4、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6、音位有何特点?

试举例说明。

7、确立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什么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类型有哪些?

9、什么是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手段?

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10、什么是语法意义?

什么是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11、词义派生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12、词义引申有哪两种方式?

13、词语搭配要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

14、如何判断句义间的蕴含关系和预设关系?

15、文字有何作用?

16、为什么语言的演变是渐变的、不平衡的?

17、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8、什么是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

三、语言分析技能(以现代汉语为例)

1、设立音位的方法。

2、确立音位的区别特征的方法。

3、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

4、音步的划分方法?

5、层次分析法。

6、句式变换的方法。

7、义素分析法。

8、语义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

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

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第五章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语言的词汇的内容尽管五花八门,门类繁多,但是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又称基本词。

与一般词汇相比,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有构词能力强等特点。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各义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词称为多义词。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3、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如句子:

猴子玩苹果中的“猴子”。

句子:

他跑了。

中的他都叫施事。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

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

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

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第六章名词解释

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

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

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

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第八章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一、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

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

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

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

“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

“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二、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社会:

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1、语言与社会共存亡:

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

(1)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必然的。

(2)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便要求并迫使这一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

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认可,

其实,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能带给该团体内的成员很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不同的方言同样也有类似的效果。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三、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四、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二者存在区别。

A.划分的依据不同: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物理、生理等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主要是根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看两个语音形式是不是同一个音素,只须看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是否相同,而看两个语音形式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除了看它们的自然属性,更主要的是看它们的社会属性,看它们是否能区分不同的语言符号。

B.音素是属于所有语言的,音位是属于个别语言或方言的。

音素是从自然属性出发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言中的同一个音素,其自然属性都是相同的。

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按社会习惯划分出来的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单位,因而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C.数量上不同。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的音素的数量要比音位的数量大得多。

一个语言的音位,经过归纳,一般都在几十个。

而一个语言里实际所包含的音素是很多的,其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二者也存在着联系。

一般来讲,音位和音素有着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一个音位往往包括几个不同的音素。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就包括[a][A][][]四个不同的音素。

五、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汉字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

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

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

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

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

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

六、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语言中的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

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

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七、

八、汉语名词名词没有性、数、格等形态变化,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办法给汉语名词分出语法上的小类?

请尝试给出一种分类,并说明理由。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划分词类的标准有三个,1、形态标准2、意义标准3、句法功能标准

形态标准包括构形形态(例如重叠;

)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印欧语系的语言形态变化丰富,具有相同形态变化的词功能往往也相同,可以以形态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如可以加-ed的都是动词。

意义标准把语法意义相同的词划成一类。

语法意义是指词所具有的抽象、概括的意义,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归为名词。

不管是印欧语系的语言还是汉语都可以从意义上进行归类,只不过意义不能作为唯一标准。

因为有些词汇意义接近的词语法功能却并不相同。

如“忽然”和“突然”,两个都可以作状语,但“突然”除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作定语,是形容词,“忽然”则只能作状语是副词。

句法功能标准包括两个方面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划分词类最根本的标准是分布,就是指语法单位所能出现、不能出现的所有组合位置的总和,具体说指,能够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与什么性质的词组合等。

这种“活动能力”就叫做语法分布。

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为一类。

汉语名词不能从形态上进行归类,分布上名词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少数名词如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还可以直接作状语,一般的名词前不能加“不”或者“很”(不人不鬼、不男不女除外)一般名词都可以接受物量词的修饰,不接受动量词的修饰。

给名词分类主要依据的是意义,可分类如下:

①人的名称:

人厂长大夫作家儿童老人教师

②处所名称:

上海故宫沈阳亚洲

③时间名词:

夏天今天早晨上午

④方位名词:

上面中间东南左边

⑤具体事物的名称:

钢笔电脑苹果

⑥抽象事物的名称:

观点和平文化科学愿望理想

九、句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和层次性的关系

“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

它被引入到语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

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无限应用”。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递归性两种表现形式:

表现1:

套合:

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

表现2:

联合:

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

组合的层次性从表面上看,句子是一个接一个的词组成的线性符号序列,实际上,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的。

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的组成的。

递归性可以是同样的语法结构层层嵌套,造成的是成分的扩展,层次的增多,而同一规则的的重复使用,并不能增加语言结构的层次,只是使同一层次的并列成分增多了。

十、与英语对比,举例说说汉语语素的特点。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古代汉语一个语素一个音节,一般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后来为了弥补语音系统的简化,汉语逐渐用复音词来取代单音节词,复音词从中古开始在汉语中占据优势地位,原来的单音语很多都转化为单音节语素,汉语中单音语素占多数,复音语素多半是联绵词、叠音词或外来词。

汉语语素的组合能力很强,绝大部分语素是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但有一部分原来在古代可以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到了现代汉语中发展成需要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黏着语素。

如“民”“粹”“律”等。

汉语中的语素都是成词语素,缺少变词语素,基本没有什么形态变化。

而英语中变词语素很多,像”ed””ing””s”等都是动词后可加的。

形容词、副词、名词也都有专门的变词语素。

汉语中的语素有一些从名词发展来的派生语素,如“阿、老、子、儿、头”等,但数目很少,所以汉语中的合在词以复合的居多,派生词较英语少得多。

汉语中同音语素很多,英语中也有同音语素,但数目较少。

而且汉语中复音语素也有同音的,英语则基本没有。

十一、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说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

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

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

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

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

“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

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

试比较一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

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

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

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

“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不是词,而是短语;

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

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

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

十二、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

它会影响交际吗?

为什么?

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

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

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术语,也都是精确的。

词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义是模糊的。

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比如,我们在说“张三个子高。

”时,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身高六尺三寸才能说“个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半就不行,那交际就难以进行了。

语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反而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较清楚的。

语言中的词义能被人理解。

高在中国人中,1米八以上绝对算高了,1。

6米肯定是矮子,至于1。

75米那就见仁见智了。

十三、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

图画记事只是帮助记忆,传达信息的手段,有很大的随意性。

只有当事人才比较清楚所表述的内容,因此不是记录

语言的书写符号,不具有文字意义。

但是,图画记事较之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是实物的替代物,有一定的象征性,概括性,能记录较复杂的内容。

图画记事为

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而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