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820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宝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讨论: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

老师(小结):

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

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

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

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

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

而不容

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

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

孩子在寻找过程中。

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似乎都知道:

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

于是,他们很不容易记住“磁铁”这个学名。

在寻找“铁做的东西"

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

”孩子大多回答“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游戏:

找别针。

老师介绍:

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挑选别针。

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始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

当看到同伴使用时,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兴趣大增。

2、游戏:

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准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

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一:

醋和水(略)

活动二:

油和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

2、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_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简单介绍记录表

2、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

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儿讲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让幼儿或教师进行演示。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我们下次再来研究。

活动三:

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体验实验活动中的乐趣。

1、油水混合物数瓶

2、洗洁精、肥皂粉、盐、筷子若干

3、记录表、记录笔等

一、提出问题

1、师生共同回忆“油和水”的实验情况。

上次我们做了一个油和水的实验,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三样东西,请你们猜猜看,哪样加到油和水里会让它们混在一起?

二、猜想、记录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每种材料都要试到。

(2)试一样记一样。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进行搅拌。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指导

1、你刚才试了几种材料?

2、那几种材料加到油和水里会混在一起?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豆芽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贯彻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讲述豆子生长过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种了一些豆子,谁来说说你种的豆子现在怎样了?

2、“谁来说说你的豆子是怎样发芽的?

3、“你种的豆芽长的是什么样的?

4、“你种的豆芽和别人一样么?

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和小伙伴说一说。

5、“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6、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观察上午豆芽是生长在水里的,其实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发芽,你们回去可以再试一试。

二、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1、出示豆芽生长照片

2、幼儿用画的方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3、教师总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4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

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

(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

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

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

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

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

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

上面怎么插的?

下面呢?

(3)教师小结:

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

(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评析: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

我利用孩子们在玩游戏棒的过程中提出游戏目标,要幼儿用一些游戏棒和橡皮泥结合,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直立着靠在一起不倒下。

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先试,在试试玩玩中对于结果也很惊奇。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

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

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

你准备好了吗?

那听清楚了:

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

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

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

(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第二个环节中,我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来,很多幼儿在第二次操作中带着游戏的目的来操作,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这一系列操作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

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

请你找出来?

(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

(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

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

他有什么用啊?

(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

(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

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

(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

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

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

(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

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

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

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

(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三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

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

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

中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但合作的能力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

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此,老师也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

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

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

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

“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

”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1、物质准备:

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

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

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

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

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

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

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

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

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

(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

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

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

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

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

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

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

这时教师问:

“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

“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

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

“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

“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请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4)及时记录:

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刚才辰辰第一个_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

“我是用这个瓶子_。

“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_怪兽’?

辰辰:

“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

“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_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

“哦!

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_怪兽)。

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录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

“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

“长。

“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

“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

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

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

非常方便幼儿记录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录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录,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

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