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16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二说课稿.doc

5.1曲线运动

一、教材分析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

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牛顿运动力学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

但曲线运动还从未接触过,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

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及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

由于高一学生基本还保留了对直观现象的兴趣,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接球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3)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

(2)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断;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前面学习了很多直线运动知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真正直线运动的例子,会发现很难举出,反而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

2、推进新课

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做接球小游戏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在小组内的互助、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3、拓展应用

让学生考虑链球运动员什么时候让链球出手最好,探究玩具摩托车能做曲线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用图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展示轨迹是曲线的运动,让学生观察轨迹特点并得出曲线运动概念。

4、曲线运动速度方向

再次让学生看刚才动画让学生猜想某瞬时的速度方向。

接着演示细线系小球转动,在不同位置释放小球分析运动方向(黑板上画图分析)并得出结论。

再用砂轮打磨刀具多媒体动画验证。

5、曲线运动条件

怎样才能让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接下来分析曲线运动条件。

通过演示磁铁从侧面吸引直线运动的小铁球实验来说明曲线运动条件。

6、小结

请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7、举例

举课本天体运动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科学研究热情。

8、设计典型的练习题

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体会成功。

9、布置作业

加深学生的印象

10、课外探究

分析一下使水上摩托艇作曲线运动的力是些什么力?

这既是物理课堂的有益延伸,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六、教学方法及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提倡教学新理念在教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5.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

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

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器材】:

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及相关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

提问1.什么是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提问2.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

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

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归纳:

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

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

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

①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②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

①合位移、分位移:

②合速度、分速度:

③合加速度、分加速度: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归纳:

①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例1]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图5-11)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

分析:

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

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计算出合速度。

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

解:

如下图所示,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t=t1=t2=20s。

S1(m)

V1(m/s)

S V

0.9m

S2(m)

0.8m V2(m/s)

∴竖直方向:

v1=s1/t=0.9/20(m/s)=4.5*10-2m/s

水平方向:

v2=s2/t=0.8/20(m/s)=4.0*10-2m/s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v2=v12+v22v=√v12+v22=6*10-2m/s

合速度的方向与合位移的方向相同,即与合运动的方向的相同。

(2)运动的分解:

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例2飞机以300KM每小时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

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图5―13)。

先动画分析,再展示解题过程.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图分析。

学生相互讨论,阅读课本内容,总结:

(1)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不同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我们看到,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分别弄清楚作为分运动的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

课本P85:

(1)题、(4)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巩固落实[来源:

学&科&网Z&X&X&K]

课本中本节课后:

(2)题、(3)题

【教学反馈】:

如果时间足够课件分析小船过河专题:

学科网ZXXK]

小船过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假设小船和河水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小船静止放在水里,小船会随着河水漂移,小船的速度和河水的流速相同;:

Zxxk.Com]

2.如果河水静止,小船将会以原速度驶向对岸。

3.如果小船在流动的河水中驶向对面的岸边,小船既要沿着河水运动,又要向着对面岸边的方向行驶,所以小船的实际运动状态是1和2中两个运动的合运动。

A.最短时间过河问题处理方法:

  小船过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变的,我们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过河所用的时间就最短,河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这个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驶,

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才最短。

B.最小位移问题处理方法:

  因为两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它们的公垂线段。

所以只有当小船的实际运动方向

(即合运动方向)是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时,小船的位移最小。

5.2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

2.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能够定性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4.能够用图示方法表示合速度与分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体会其中所用的数学方法。

2.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

3.通过运动独立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实际物体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

1、具体实际问题中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2、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矢量性和独立性。

 三、教学媒体运用

1、演示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实验装置

 2、研究运动独立性的实验装置

 3、PPT教学演示课件、视频录像剪接、计算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生活再现,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问题(视频):

1)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时投弹,能否击中敌船?

为什么?

2)解放军驾驶冲锋舟在激流中抢险救灾怎样才能正对到达对岸?

3)直臂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