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广东省顺德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顺德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2.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的有效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
“太尉不能耶?
”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
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
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
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
穿透。
5.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B.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C.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D.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
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辛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
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
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11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8、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5分)
9、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
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
累了!
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
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
人们能够坐它。
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
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
罢工、骚乱……打吧!
吵吧!
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
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
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
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
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
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
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
他——托比亚斯·
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
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
“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
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
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
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
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
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
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
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
”警察大喝一声。
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
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
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
不久,他被捕了。
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
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
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
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
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
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托比亚斯·
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
(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徽杜渐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
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张扬。
16、欣赏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
(不超过60字)(3分)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
(不超过l5字)(2分)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1997年,史玉柱兵败巨人大厦,黯然离开珠海,他对购买了巨人大厦楼花的市民们说﹕“欠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还!
四年之后,史玉柱东山再起,迅速归还了当年巨人大厦所欠的2.5亿元款项。
按照公司法,如果史玉柱将当年的巨人破产,他就可以合法逃掉这些款项,但史玉柱解释说﹕“如果不还这笔钱,我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B2B公司CEO卫哲等人因公司国际交易市场有关欺诈投诉问题和下属的不诚信行为而主动引咎辞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对该管理团队的主动担当意识表示钦佩。
他认为;
当业绩与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企业理应选择后者。
他在公开信中写道﹕“这是阿里巴巴成长中的痛苦,是阿里巴巴发展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但阿里巴巴别无选择!
如果我们没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的勇气,阿里将不再是阿里。
”
要求:
请以“勇于担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顺德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D2.C3.D
【解析】
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A项:
“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入人心”错;
B项:
绝对化,文中有“可能”;
C项:
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
2.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C项:
关键是对“互为因果”的理解,其他各项或理解片面,或脱离原意。
3.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项:
“几乎没有”不等于“不会有”;
因果关系不成立;
“清除”的是“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4.C解析:
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A
6.D
解析:
“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句意3分,“诵叹”,“劳”各1分)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句意3分,“乞”,“控守”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
何灌因为武选考中,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
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
“您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
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
辽国人忿怒地兴兵进犯。
何灌面对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
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
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的神妙箭法。
何灌说:
“那就是我何灌啊。
”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
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背射出,叠连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
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
“敌人都在我的观察(掌握)之中了。
”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
因为修治城障有功,再升任转运使。
朝廷下令运粮三十万石到太原等三州。
何灌进言说:
“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如果改用陆路运输又要用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请报上去,得到了许可。
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
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
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兴修水利。
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是最成功的。
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
辽国使者说:
“太尉不行了吧?
”何灌答道:
“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
”他整理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帝亲自赐酒慰劳他。
何灌升任步军都虞候。
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梁方平往南败逃。
何灌的军队也望风而溃。
整个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攻京城。
何灌来到京城,乞求入见皇帝,不被允许,而命令他守卫西部边防。
何灌在京师城下坚守奋战了共三天,受伤死在战场上,当时六十二岁。
8、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2分);
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2分)。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1分)。
9、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2分)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2分)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10.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
(1)B2分E3分
(A、“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原文无依据。
C、批判的并非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没有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
)
(2)①在作者的笔下,这条板凳就是阿庆基这个老实人的象征,他普普通通、本本分分。
(2分)②与后文被捕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2分)③有利于凸显主题——在荒诞的社会中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
(3)①小说中阿庆基开始坐在板凳上休息时,内心是平静的。
②对工人的罢工游行他有些理解,但更乐于作一个观望者。
③警察的枪声让老人惊呆,他觉得这不应该。
④当老人被警察毒打抓捕时,他感到愤怒和困惑。
⑤当最终老人被认定有罪,无法摆脱时,老人终于觉醒,生活中不应做一个旁观者。
(每一点1分,答满5点给6分。
(4)观点参考:
①最后一句表明阿庆基老人的觉醒,不能做旁观者。
(2分)②启示:
这个世界没有旁观者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参加斗争。
(3分)③阿庆基老人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与世无争,想做生活的旁观者,结果却被稀里糊涂地当作参与造反者而被抓,可见,做生活的旁观者只能任人宰割。
(3分)
12、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仔细分辨各句语境
13.B(【解析】A句式杂糅,“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或“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缺少主语,另外“听到……舞蹈”搭配不当,D“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14.【答案】D。
通观原文和所给各句子,前面说的是“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领起的总说,自然过渡到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这句总说,排除A、B两项。
然后是具体陈述,运货、征战、习俗、故事,由具体到抽象。
所以排除C。
15、(6分)略给分标准:
共2句,每句3分(拟人手法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16、示例:
(1)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
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诉说着什么。
(内容全面即可)(3分)
(2)①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
②别落下我,我也很重要啊。
③勿忘我④只挑它走你走不远的⑤(紧扣画面内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