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1532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区域

特点

结果及影响

荷兰

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新大陆”的贸易

1、建立大型商业公司

2、发展银行信贷业

3、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4、抢占殖民地

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英国

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占殖民地和建立贸易公司

1、政府支持下的海盗掠夺

2、一系列的商业战争

3、商业活动和殖民掠夺

4、黑奴贸易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特征:

较多地表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

主要表现:

一是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

二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

三是进行奴隶贸易。

一方面,欧洲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是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也促进、改造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此后一段时间的长期落后。

2、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正确认识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

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

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

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3)市场:

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4)劳动力:

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主要成就:

蒸汽机的改良及其广泛应用。

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

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方式(变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欧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其市场条件。

(3)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更高。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

内燃机、机械制造、石油开采等。

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垄断资本家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

(2)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

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资本所具有的扩张本性。

形成的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等。

形成的过程:

(1)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3)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大作用:

第一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第二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

第三是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例题精讲

例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

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17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故选D。

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

B、C两项在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答案 D

例2、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的发展主要依靠商业资本,英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资本,①正确;

荷兰和英国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代表国家,通过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④正确;

所以本题选D项。

②错误,英国是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③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7分)

【答案】

(1)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不断扩大;

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

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

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

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例4、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专题练习

1.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

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

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

2.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

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

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答案】A 【解析】中西航海的不同结果,主要原因是制度和文化不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这个原因是能涵盖其他选项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

3.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

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

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自由贸易盛行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明朝末年是17世纪初,西欧国家已开辟新航路,菲律宾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故B项正确;

明朝末年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C项错误;

明朝末年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资本积累,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排除含④的选择项,A项符合题意。

5.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

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西方文明的兴起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D.逐步缩小的世界

【答案】B

6.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

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

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答案】B 【解析】人性的启蒙是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B项正确;

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是唯利是图,故C项错误;

材料有反映商人的诚实,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故D项错误。

7.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

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

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中国内地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于白银的流入,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往来逐渐扩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外来白银进入中国,白银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学科网

8.《殷海光文集》记载: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

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

9.有学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

A.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17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在英国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开始,故D项正确。

10.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34

44

53

62

79

85

美国

11

17

39

64

A.美国、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科技影响了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C.德国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D.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通过表格不能看出美国、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在二战以后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

通过表格可以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齐头并进,故C项错误;

题中表格的时间跨度为1860年至1913年,主要讲的是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

11.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12.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世界经济史》目录摘选

材料二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

材料三 彭慕兰把长江三角洲和英国作类比:

长江三角洲虽然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却缺少煤炭资源,因为中国的煤炭资源远在北方和西北地区,而且交通不便。

因此长江三角洲不会出现西欧式的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列出了五项“工业革命的准备”,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8分)

(2)材料二为什么强调煤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

请参照材料一,对材料二中的说法进行评述。

(3)材料三中,作者选择长江三角洲与英国进行类比,你如何看待这一类比?

(4分)

(2)原因:

以煤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动力需求;

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评述: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材料二忽视了制度、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单纯强调蒸汽动力的使用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是片面的。

(3)看待:

长江三角洲是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选择这里与英国类比有一定的合理性;

(2分)但是工业革命是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落后的自然经济和科学技术、封闭的文化形态制约着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

(或:

长江三角洲毕竟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两者缺乏可比性。

)(2分)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