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到钢琴的产生与发展,就必须提及到管风琴,因为管风琴是键盘乐器中最古老的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提起管风琴,人们总会联想到西方天主教或基督教那庄严的教堂音乐。
其实,管风琴最初并不是教堂的专用乐器。
从公元9世纪起,管风琴才被允许进入教堂,而且只准用于为人声伴奏。
11世纪以前,管风琴在宫廷中比在教堂中应用的更广泛,直到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6世纪末)以后,它作为宗教乐器的地位才日益显得更重要起来。
管风琴的基本构造原理是:
由人工气流吹奏置于琴上的个根音管而发音,琴键则用于控制传送或者关闭气流。
1、古代管风琴
公元前250年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已建有“水力管风琴”。
它由音管、琴键、风袋和风箱组成。
这种管风琴的声音嘹亮刺耳,往往为古代罗马人的戏剧表演和击剑、竞技活动伴奏助兴。
但是古代的管风琴发展缓慢,到公元800年时,仍然庞大而笨重。
到了公元980年,管风琴已经越来越大。
2、中世纪管风琴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人们改革研制了一些小型的管风琴,大约在中世纪(13-15世纪间),除了教堂中的大型的管风琴外,还有两种小型的,即便捷式和固定式管风琴。
便捷式的体积很小,可以携带。
3、巴洛克管风琴
变音音栓的加入,是管风琴制作史上的重大突破。
到16世纪,教堂大管风琴已与今日的管风琴大致相同。
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的音乐在德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管风琴真正的成为了宗教音乐的代表。
18世纪中后叶以后,教会势力衰退,音乐走向世俗化,主调音乐兴起。
4、电力管风琴
19世纪20年代以后,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重新发现和整理了约·
塞·
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作品又得以上演。
19世纪人类发明了电以后管风琴结束了用人力拉动风箱的历史,进入电力控制风箱的时代。
5、琉特琴
在键盘乐器中的大家族中,管风琴是钢琴的近亲,而另一种不属于键盘乐器类的弹拨乐器琉特琴则是钢琴的远亲。
琉特琴的音质特点与后来的羽管键琴相近,并擅长表现装饰音、分解和弦快速走句等。
其作品题材大多由世俗性歌曲与舞曲改编而来,织体松弛,以变奏曲和组曲为主,对日后的古钢琴音乐脱离管风琴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二、古钢琴
古钢琴和钢琴构造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独琴弦。
它是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的。
这种琴当时专供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它所证实的原理也就是制作一切弦乐器所依据的推理。
中世纪的波斯地区出现了索尔特里琴和杜西玛琴。
杜西玛琴在18世纪传入中国,成为扬琴。
这两种琴对于古钢琴和钢琴的制作都有直接影响。
古钢琴有两种,一种叫楔槌键琴,一种叫羽管键琴。
1、楔槌琴键
楔槌键琴约于15世纪初诞生在欧洲吗,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流行。
楔槌键琴的音量很有限,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到mp之间,因此适宜家庭或小客厅里作为独奏乐器弹奏。
它的音量虽小,银色却优美柔和。
但是,由于它音量太小,功能不够,17世纪下半叶开始被关羽键琴所排挤,20世纪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楔槌键琴被大量仿造用以演奏巴洛克的键盘音乐。
2、羽管键琴
关羽键琴又名大键琴,据说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楔槌键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了一、二百年啊。
羽管键琴的音量比楔槌键琴大得多,力度范围可以从p到f,音色也比较辉煌。
这种键盘乐器的音域从3个八度到5个八度不一,视亲的大小而定。
17——18世纪
原理一样的立式钢琴。
人们称19世纪为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知识与钢琴的改革与普及分不开的。
1、现代钢琴
1850年,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
斯坦威移居美国,在此期间,将钢琴的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八度,换了金属支架,史声音之光洪亮饱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874年在现代钢琴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
19世纪末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钢琴做了重大的改革;
20世纪初曾风靡一时的自动钢琴也很快被唱机、录音机淘汰;
然而20世纪下半叶,钢琴遇到了键盘乐器的新劲敌——电子琴。
2、电子琴
电子琴是20世纪运用的电子技术控制的键盘乐器,电子琴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音响空间。
它不仅可以模拟人声独唱、合唱、各种乐器及交响乐队,还能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各种节奏吗,甚至还能模拟宇宙空间的音响。
然而演奏者的劳动也被大大解放了,但是乐器和人之间的关系处在最间接地状态下,人难以通过电子琴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因此,电子琴最终还是无法取代钢琴的地位。
总结,键盘乐器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在印象深没上的追求。
一是对声音色彩变化的追求,表现在对管风琴、羽管键琴和电子琴变音音栓的增加上;
二是对音量的追求。
从钢琴经久不衰的情况来看,演奏者在这件乐器上既有主体性发挥的满足,又有创造变幻无穷的色彩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说过:
“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想象力却可以创造千百个世界。
”钢琴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出千百种音响世界。
这种暗示性的色彩更能引人进入深远的意境,在审美上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
二、不同时期的钢琴
虽然最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经发明,但古代的音乐都为理性创作,切都以耳记口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产生于公元11世纪的记谱法被教会的僧侣所垄断,僧侣对乐器都不感兴趣,况且11世纪时的管风琴主要用于宫廷而不是教堂,所以管风琴音乐未能得以记载。
下面就是关于音乐有记载的考证:
一、约·
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
德国音乐家约·
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被尊称为“音乐之父”,很早的音乐材料都未得到记载,有关中世纪以前和中世纪早期的键盘乐谱治疗在目前尚空白,我们对约·
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也只能从中世纪的后期开始叙述。
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分类,这一时期可分为中世纪后期的键盘乐器(1300-1500)、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乐器(1500-1600)、巴洛克前半期的键盘乐器(1600-1675)、巴洛克后半期的键盘乐器(1675-1750)
二、约·
巴赫及其同时代的主要键盘作曲家
18世纪初是键盘音乐史上新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德国作曲家约·
巴赫,他是一位集大成者,深深地扎根与前人的传统。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
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
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
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
23首小协奏曲;
4首序曲;
33首奏鸣曲;
5首弥撒曲;
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
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
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
而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巴赫将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还有《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Artof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Concertos)6首、《小的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在音乐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将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亨德尔则偏重于主调音乐),在这个领地里,可以说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地。
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
巴赫在世时,作品不为人们所理解,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
是伟大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
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震动。
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
“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
”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
肖邦在举行他的音乐会之前练习巴赫的作品,李斯特把巴赫的一些管风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舒满是巴赫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组织承担了出版这位大师作品的完整版本的巨大任务。
三、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
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
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
特别是考古的发现,展现了一幅简朴、宏伟、宁静、有力、优雅的画面,这在新发掘出来的古希腊和南部意大利的神庙中十分典型。
歌剧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
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
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
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而且也确实没有称得上“古典主义”的歌剧风格存在。
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
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
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仍仅限于在中部德国及英国流传,而海顿的作品不仅在他受雇的贵族宅邸演奏,而且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都能听到;
莫扎特以演奏家的身份漫游全欧,演奏他自己的作品;
贝多芬的作品从1805年后也是在欧洲到处都能听到。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以下是他们的代表曲目的分类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谐谑曲、赋格、卡农练习曲、浪漫曲、狂想曲、幻想曲、创意曲、托卡塔、萨拉班德、即兴曲、小夜曲、无言歌、摇篮曲、随想曲、圆舞曲、玛祖卡、波洛乃兹波尔卡、协奏曲组曲、交响诗奏鸣曲、康塔塔、清唱剧、交响曲
四、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
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
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
施特劳斯的作品。
浪漫主义时期分为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
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
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
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
布鲁克纳、普契尼、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从风格上看:
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2)从文化传统上看:
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3)从体裁上看:
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②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地运用。
③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④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⑤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威伯(CarlMariavon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
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
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
(2)代表作品:
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①《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②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
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
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
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
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
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2)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浪漫主义音乐前所未有地强调了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
柴科夫斯基这样描述他的《第四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中没有一个小节不是我的真实感受,没有一个小节不是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反映。
"
肖邦年轻时,就怀有创造一个“音乐的新世界”的目标。
许多浪漫主义的作曲家的作品听起来个性独特并且反应了他们的个性,舒曼的话更是一针见血:
“只要听到大约七、八个小节,一定会大叫:
“这就是肖邦的音乐。
”一些具有听过一些古典音乐经验的爱好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马上分辨出是舒曼还是肖邦,是柴可夫斯基还是李斯特的音乐。
参考文献: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西方钢琴艺术史》周薇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