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0992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第七章 辽宋夏金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帝,辽臣皆汉服

3、金

风貌更近宋的原因——

●早有农业生产,过定居生活,

●立国后,疆土逐渐南拓

●大批产品自南宋输入

●自制品多产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4、西夏

●受宋影响虽大

●但粗犷风貌也因民族特色而更明显

二、生产格局

北宋官府作坊设置——

●少府监:

中央管理工艺美术造作的主要机构

属下:

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

●后苑造作所:

为内廷和皇家婚嫁服务

●地方官府作坊,散置各地,丝绸居多

南宋官府作坊设置——

●中央性官府作坊减少(仅留文思院及短命的绫锦院)

●地方官府作坊增加

规模——

●大者工匠数百,小者数十

分工细——

●文思院,初领32作,又从后苑造作所转来11作

上界“造作金银珠玉犀象玳瑁等”

下界“造作绫锦漆木铜铁生活,并织造官告度牒等”

●后苑造作所,初领74作,后增至81作

工匠仅“以三百人为额”

工匠——

●民匠靠差雇、和雇,通常是主要技术人才

●军匠并非都有技艺

两宋民间生产——

●私营作坊增多、规模普遍扩大

●私营作坊通常生产丝绸、陶瓷及金银犀玉等高档品。

●民间制作常精美

北宋宫廷用绣长期得自民间

两宋宫廷大批使用民间陶瓷

总体水平——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

●例外,北宋时的黄河下游地区

2、辽夏金

●丝绸、陶瓷和金银器较昌盛

●辽:

“绫锦诸工作”、官窑

●西夏:

设文思院、工技院、绢织院

●金官府机构颇完备

少府监,领尚方署、图画署、裁造署、文绣署、织染署、文思署,重要的桑蚕之地设绫锦院

第二节丝绸

一、两宋

1、引言

发达¡

●北宋中期政府岁入丝绸874万5千余匹,超逾盛唐

品种丰富¡

●以纱罗等单色织物为代表

●轻薄织物的发达与疆域南缩关联

寺院经济的贡献¡

●越州尼罗、寺绫;

抚州(今江西抚州)莲花纱;

汴京寺院刺绣;

福州福清县寺院的花蕉布

2、重要产地和官府作坊

北宋¡

●黄河下游。

河北衣被天下¡

●江浙和川蜀的发展

南宋¡

●江浙地位最高

●成都、梓州(今四川三台)为代表的川蜀以锦绮等闻名

官府作坊¡

●少府监绫锦院:

宋初设,在汴京,以后蜀锦工建成,织锦、鹿胎、透背、花罗、縠、绫。

锦绮机四百余¡

●成都锦院:

1083年,为贡奉设,设机154张,日用工439人,织“绨锦之精丽者千五百端”,其中690匹锦是额定贡献

●《蜀锦谱》

元费著撰。

全文约900字

记两宋成都锦院的设置、规模、分工、产量、产品用途、管理方法、建置沿革等,对图案记述尤详

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3、著名丝绸品种

(1)、纱罗

纱¡

●亳州轻纱,¡

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单州成武县薄缣匹重百铢(24铢1两)

●绵州巴西纱匹重2两

罗¡

(通常稍厚于纱,有极轻薄者,官服的主要面料)

●临安、润州、婺州、越州皆有名产

●重要性:

宗室家眷黄昇墓(1243年),198/354件

●轻薄例:

黄昇墓花罗背心重仅16.7克,宽47厘米、长1127厘米的花罗重116克

(2)、刻丝

产地¡

●北宋:

定州(回鹘人迁徙)

汴京后苑造作所

●南宋:

临安府等江南地区

传说中的南宋名工¡

●云间朱克柔、沈子蕃等

●最早的记载属晚明

(3)、刺绣

●少府监文绣院(1103-27年)

刺绣工匠300人

●其他官府作坊兼造

●两类实物:

实用品,皆出土物

欣赏品,皆传世品。

后世声誉极高

4、丝绸图案

●题材:

花卉主导(牡丹、莲荷为主),花鸟、几何不多,人物极少。

愈益明显

●形象:

愈益清新柔婉

●构图:

缠枝花和折枝花

●天下乐:

灯笼锦¡

,主体是灯笼,挂谷穗,四周蜜蜂飞舞,题材谐音五谷丰登。

吉祥图案

●一年景:

靖康年,汴京妇女喜用,组合不同时令开放的花朵和节物。

虽不祥,但日益流行,后世称四季花

●遍地桃

北京故宫藏北宋元祐元年(1086)缠枝花制帖绫图案

福州南宋黄昇墓(1243)出土缠枝花纹绫图案

福州南宋黄昇墓(1243)出土缠枝花纹罗图案

二、辽夏金

1、辽

●工匠主要从北方汉地掳掠

●特点:

用金多、联珠纹

●官府作坊:

少府监,下裁造、文绣、织染署,重要桑蚕之地有绫锦院

●发达:

绢价仅约南宋之半

●装饰面貌:

类宋

用金多(织、印、描),金俗好衣白尚待实物证明

第三节陶瓷

1、引言

●中国陶瓷史的黄金时代,宋代工艺美术典型

●名窑众,河南和浙江最密集,窑系

●技术进步:

石灰碱釉、窑炉、火照、化缺陷为美

●水平提高,令宋人对瓷器更加喜爱

●官窑与民窑,土贡、采买、二八抽分

2、定窑

●窑址:

河北曲阳

●历史:

始于晚唐,北宋极盛,与官府联系较多,而后渐衰落

●品种:

乳白釉为主,兼烧黑、绿及绛釉等

●装饰:

北宋中期以前,刻划花为主,以后,印花为主,兼有描金、彩绘等

●装烧:

发明覆烧。

加釦

●影响:

晋冀窑系、景德镇窑、高丽

3、磁州窑

河北邯郸,民间窑场

约始于北宋中期,北宋末与金兴盛,元以后渐衰

●产品:

白釉为主,兼烧黑釉及三彩

白地黑花为典型。

剔花、珍珠地划花。

河南、山西的窑系

●窑系内精品:

河南当阳峪窑的剔花、绞胎、白地黑花,鹤壁集窑的褐黄釉刻划花、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

4、耀州窑

陕西铜川

始于唐中期,北宋鼎盛,金元衰落

青瓷及黑瓷,造型周正

北宋中期以前刻花,中晚期增印花及镂空

河南的窑系两广

5、钧窑

河南禹县

约始于北宋初。

金代兴盛,而后艺术衰落

北宋晚期始烧典型器¡

带窑变的乳浊釉器,基本釉色为月白或天青

●窑变:

红、紫色,为釉中所含铜的呈色,影响大

6、汝窑

河南宝丰。

●历史和品种:

始于北宋初,主要烧耀州窑系青瓷。

北宋晚期于清凉寺烧造其典型粉青釉器物(“汝官窑”)

●典型器特征:

釉纯净莹润(玛瑙为釉),小开片,器形小,支烧,造型常仿古,多无装饰

●意义:

美荟萃于釉质和造型,开新风,影响大

●开片:

釉中裂纹,因胎釉不同收缩率而在烧后冷却中形成。

原为缺陷,但因纹理特殊,后成人为的特殊装饰,开片因形态等不同,有多种名称

7、官窑

河南开封、浙江杭州(修内司、郊坛)

北宋末始置

粉青等釉

●器物:

灰黑胎,釉较厚(紫口铁足)。

开片多无装饰,造型常仿古,小件器物支烧

8、龙泉窑

浙江龙泉一带(处州窑)

●历史与品种:

始于南朝。

北宋受越窑等影响,主要产刻划花青瓷,南宋和元昌盛。

南宋后期薄胎厚釉器最受推崇。

南宋形成窑系,至明前期,大量外销

●特征:

南宋白胎器造型丰富,有豆青、粉青、梅子青等釉,素面器流行。

黑灰胎器面貌接近官窑,粉青釉居多

●粉青、梅子青釉层滋润柔和,青瓷釉色美的典范

9、景德镇窑

不早于中唐,宋大发展,饶州窑,元明清瓷都

●宋主要品种:

始烧青白瓷(影青、映青等),影响南方广大地区

普遍薄胎。

刻划花及印花。

受定窑影响大,覆烧

●《陶记》

南宋后期蒋祈撰,收入清代几种《浮梁县志》

仅1090字,翔实记载景德镇瓷用原料产地、胎釉制备、成型、装饰、焙烧、制匣等,对当时的陶瓷市场、地方习尚、税收制度、瓷器品类和瓷业分工也有准确描述

中国现存最早记述瓷器生产的专文。

研究陶瓷史、手工业史、科技史的珍贵文献

10、建窑

福建建阳水吉乡

黑瓷始于东汉,宋鼎盛

黑瓷和青白瓷,以宜斗茶的黑釉盏著称

●精品:

兔毫、油滴、曜变,均为铁的结晶斑

对日本陶艺影响尤大

11、吉州窑

江西吉安永和镇(永和窑)

不晚于五代。

北宋主要烧青白瓷,南宋昌盛,品类丰富,烧白地黑花瓷、仿白瓷等,典型为黑瓷。

元以后衰落

●黑瓷装饰:

玳瑁:

釉面带褐黄斑块,黑黄相间,如海龟背甲

剪纸贴花:

将剪纸贴于坯胎,施釉后,揭下剪纸

树叶贴花:

把树叶腐蚀,将其叶脉粘贴于坯胎

●舒翁、舒娇父女:

两宋之交。

“其器重仙佛”

二、辽夏金

●特点一,白釉器风靡:

出土最多、最精美、多数窑场烧;

与官府联系多的的瓷窑必烧

●原因:

曾经信奉萨满教

皮囊壶——最有特色的器形

●分型:

扁身单孔、扁身双孔、扁身环梁、圆身环梁、矮身横梁。

前四种按时序排列,大体从早期演进到中期

●演进趋势:

提系由孔而梁,器身由扁而圆

孔宜扎系、梁利提拎,扁宜贴体,圆利陈放

●演进体现了契丹生活形态由迁徙到半定居

●“鸡冠壶”、“马镫壶”等名欠妥

2、西夏

●重要窑场:

宁夏灵武磁窑堡,釉色有白、黑、褐、青

●风貌:

多粗朴豪放

白、黑是最常见的釉色

刻花、剔花是最常见的手法

牡丹是最常见的题材

扁壶是最有代表性的器形

●疑问:

距离近的耀州窑影响几乎不见,距离远的磁州窑却影响大

●概况:

先主要靠辽旧窑,水平不高。

1161年,世宗即位,南北停战,中原陶瓷开始振作

磁、定、耀、钧等

●磁州窑成就突出:

白地黑花为主

加彩

第四节其他门类

一、金银器

●金银器的发达与游牧生活。

●马具、葬具、器皿三类重要

●马具:

契丹风浓,契丹鞍天下第一

●葬具:

约中期出现。

契丹上层金银殓藏

覆面、冠帽、尸网、靴、枕等

●器皿:

当与五代北宋面貌一致

近唐异(南)宋

2、宋

●主要产地

官府:

文思院和后苑造作所

民间:

汴京、临安等大城市

●南宋长沙金银茶具“精妙甲天下”,工值等于料价,“内院之工所不能为也”

●金银器的繁荣

《东京梦华录等》的记述

新技术和新趋向

●凸花

先锤揲后焊接

●夹层

器形以两只银片打造,银片间留有空隙

●仿古造型

●通体鎏金

●与唐差异大及其原因

二、两宋铜器

1、铜镜

●艺术的萎靡:

虽造型丰富,但花纹粗。

素镜流行或仅铸商标广告

避讳令宋人常称镜为“鉴”、“照子”

●仿古铜礼器

徽宗时始大批仿铸铜礼器

面貌酷似商周

民间水平不及官府

三、两宋漆器

●产量较高。

素髹为主

●襄州和温州产品著名

●发展体现于高档品种

1、雕漆

●做法:

于胎上涂漆数十乃至上百道,干后,刻图案

相传始于唐,宋内府作品负盛名,元以来漆器代表

●分类:

剔红、黑、黄区别在漆色

剔犀(云雕)漆层以异色漆相间髹涂,雕刻云纹等,刻纹立面见相间的异色线纹

剔彩,出现在明

●今见宋制主要为剔犀,内府剔红名气大,但少实物留存。

原因

2、戗金银

漆地上刻划图案,于刻纹内上漆后,填以金银箔,效果极富丽

可上溯到西汉填金彩锥画,南宋作品已极精美

●江苏武进南宋墓温州产品图案疏朗,花纹优美

3、堆漆

以漆灰在器表堆塑花纹

始见于汉,长期是夹纻造像附庸

●重要出土:

浙江瑞安慧光塔,北宋中期,器物加描金

4、螺钿

以蚌片在漆地上拼嵌图案

源头起码在西周,宋出现色彩更绚丽的薄螺钿

●文献例:

南宋末,王橚献贾似道桌面屏风

●北宋末,在镇江府市焚毁“螺钿椅桌并脚踏子”36件

四、宋辽金玉石器

●生产:

文思院、后苑造作所

权贵府邸

大城市的民间碾玉作

●风气:

收集、玩赏、考订成时尚

仿古作旧成风气

●面貌:

玉材缺、器物小、碾琢精

●玛瑙:

北宋末汝州发现玛瑙蕴藏

2、辽金

辽——

●种类:

带饰、佩饰、首饰、器皿等

与器皿相比,饰物更受上层重视

●材质:

玉及玛瑙、水晶、琥珀

●琥珀器:

应为辽地工匠造,材料来自西方

金——

●重器皿:

但无实物证明

●佩饰精美:

中都出土物尤精

●春水、秋山:

四时捺钵(行营)制

春水、秋山反映捕猎内容

金进入达官服饰,影响后代

第五节结语

一、风貌与其演进(两宋)

●色彩:

强调一色素雅

●造型:

仿古和优美的造型线

形象优雅、布局疏朗

●质地:

减省装饰,突出材质美

典雅优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书卷气

●演进代表:

定窑-汝窑-官窑-龙泉窑

二、影响

●对定窑、钧窑、官窑等的仿效延续到清

●复古风气的蔓延

●绘画性装饰的日益增多

●积极和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