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90990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1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表格教案全册119页word资料文档格式.docx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成长

12*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让它们自由生息

15蒲公英的梦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争吵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20*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地图上的发现

23新型玻璃

24*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27虎门销烟

28*“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快乐王子(剧本)

32*牛郎织女

第单元教材简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具准备

课时分配

伙牌小学个性化导学案

年级

学科

主备人

王秀芳

学习内容

1绿叶的梦

课型

时数

2

教材简析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学习方式

学具准备

1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

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

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

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

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

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

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

(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

哪里见过?

象征什么?

可以做什么用?

 ②梦:

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

启发质疑。

 小结:

(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

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

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

(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1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

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

(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

汇总好的词语;

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

(有时间再安排)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

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

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

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

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

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中国早教网:

zaojiao)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

(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

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

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

(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

[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

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

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

[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

(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

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②默读思考:

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

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

[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

(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

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

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

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

(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

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个性修改

语文

2芦叶船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挂图、生字卡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

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

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

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

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

手工业工人的技术。

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

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

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

《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3一只贝

教育:

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

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多媒体网络课室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

(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

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

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

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

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

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加德纳说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

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

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

二、学生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

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

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

他们感到安全、放松;

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

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三、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提出了:

“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

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

我深深地感觉到:

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

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节课上,我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

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质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在“真情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样的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所以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还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4快乐的暑假

1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

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

“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

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