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049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心理学 1到13章PPTWord文档格式.docx

专化神经能量学说(Doctrineofspecificnerve

energy:

缪勒认为由于所有神经纤维承载相同类型的讯息,特定类型的感知觉信息一定是通过激活特定神经纤维来传递的。

PierreFlourens:

实验性切除,动物实验

脑损伤——行为改变:

大脑和小脑功能区别大脑的各部分均等地参与了所有的脑功能FranzJosephGall:

颅相学,脑功能定位论

谁对谁错?

1861,布洛卡PBroca:

发现布洛卡区

观察中风损伤的病人

行为改变——脑损伤

弗里奇GFritsch和希齐希EHitzig:

发现初级运动皮层

脑刺激

冯特WWundt:

《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ofphysiologicalpsychology》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首次运用系统实验法研究人类意识“我们的心理学在分析意识过程之时,要尽量利用近代生理学所贡献的工具”

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自然选择和演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则:

具有生存优势的遗传特质在群体中变得更普遍的过程

进化

功能主义

解释行为及心理现象的生物学机制

从生理角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从进化的角度

从功能、意义的角度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人种的演化

脑的演化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前提:

生物进化

研究内容:

感知觉;

运动;

动机行为:

情绪,饮食,觉醒与睡眠,生殖行为;

学习记忆;

常见疾病动物研究的伦理问题

对人类健康的实际和潜在的利益

动物研究必须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

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GuidefortheCareandUseofLaboratoryAnimals(NIHPublications

No.80-23revised1996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

3R原则

Reduction(减少

Replacement(替代

Refinement(优化

参考书籍:

《生理心理学》沈政编著,2007

《神经科学:

探索脑》王建军主译,2004《生物心理学》(影印版,卡拉特著,2008

第2章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

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递:

髓鞘/朗飞氏结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突触

突触:

化学突触/电突触神经递质/神经调质

促代谢型受体和促离子型受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可塑性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NerveCells

Neurons

Neuroglia

无轴突神经元

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许旺氏细胞

神经元

•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Cellbody和所有的突起(轴突Axon和树突Dentrites

•神经系统的解剖单位和功能单位

•一类可接受刺激、产生和扩布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高度分化细胞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Neuron

单个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分型

胶质细胞Glia,Neurogliocyte

数目是神经元的6-10倍

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修复、保护的作用,不能传导兴奋构成髓鞘,对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增殖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偏离静息电位的任何负向电位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偏离静息电位的任何正向电位

当刺激达到兴奋阈限(thresholdofexcitation

扩散压

静电压

神经元膜上离子流动的途径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

外钠内钾

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

对钾离子通透高对钠离子通透性低

静息电位值约等于钾平衡电位的值

Nopotentialdifference

Vm=0mV

Thediffusionalforce=Theelectrical

force

Vm=-70mV

20:

1

当离子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和离子移动所造成的浓度势能差平衡时,不再有离子的净移动,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离子的平衡电位

电化学二力平衡——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

“全或无”法则:

阈下刺激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阈上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的大小而变化。

频率法则:

刺激变化的信息是通过轴突的激发频率(即动作电位频率来表达的,高强度刺激引发高频率的动作电位。

超极化:

钾离子外流,氯离子内流

去极化:

钠离子内流

有髓纤维上跳跃式传导:

朗飞结NodeofRanvier的功能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跳跃传导salutatoryconduction:

髓鞘包裹着的神经元只有在裸露的朗飞氏结才能与细胞外液接触。

轴突把动作电位从一个朗飞氏结传导至另一个朗飞氏结。

在每个新的朗飞氏结都有动作电位被重新激活。

这种跳跃式的传导被称为跳跃传导。

突触类型:

树-树;

轴-树;

轴-体;

轴-突触轴-轴

传递形式:

电突触/化学突触

突触结构及突触间信息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

1、在神经元中合成或传递;

2、经自发或电刺激后释放可在靶细胞上产生效应;

3、该物质在靶细胞上的效应可以在可以在实验室中获得;

4、该物质释放后能被及时的清理或重摄。

促代谢性受体

促离子型受体

受体的激活

(参考定义见参考教材第41页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终扣释放的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抑制性超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终扣释放的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性去极化;

钠镁等阳离子内流

功能:

兴奋性/抑制性

突触后电位:

由突触后受体性质决定突触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神经整合:

时间和空间上总合兴奋和抑制作用

对药物敏感

突触后电位的功能

Fig.8

Return

时间总和:

对不同时刻产生的psps的总和成为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到达神经元不同部位电位的总和成为空间总和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树突的性质和突触的位置是影响突触整合的重要因素

胞体部位的突触通常为抑制性

位于树突棘的突触往往为兴奋性

位于轴突的突触通常为调制性:

突触前兴奋或突触前抑制

Fig.10

第3章神经系统结构

•神经系统的两大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周神经系统(PNS

•脑结构:

–大脑:

端脑

–间脑(丘脑和下丘脑

–脑干

–小脑

前脑中脑后脑末脑

中脑脑桥延髓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受骨骼和被膜的保护,被膜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蛛网膜的脉管系统中含有一种液体,叫作脑脊液,它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脊髓全长分5部分:

脊髓颈部、脊髓胸部、脊髓腰部、脊髓骶部和脊髓尾部;

每一部分皆支配身体某一特定区域的肌肉和器官。

脑室系统

延髓又被称为“生命中枢”,

直接接受从外周神经系统传来的感觉信息。

头部、颈部、胸部和上腹部的特定肌肉发送命令信号

脑桥恰似一座桥梁,在高级脑区和延髓、脊髓之间具有传送信息的作用。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且易受酒精的影响,酒精能够损害它的功能

中脑主要包括上丘、下丘和网状结构,被盖、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和黑质。

上丘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而下丘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

经中脑从后脑延伸至前脑的网状结构,在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丘脑是传导中继站,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大脑,或者将大脑的信息传导到外周。

下丘脑参与脑垂体活动以及动机性行为的调节过程,如睡眠、饮食和饮水。

端脑包括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和大脑。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及其深面的海马、齿状回、颞极(1-7和脑岛前部构成,呈“C”字形环绕在胼胝体周围,其功能与控制调节内脏活动有关。

【边缘皮层】

由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的皮质下核团构成,如下丘脑、丘脑、杏仁体、中脑被盖部分结构(8-11、隔核。

【边缘系统】

2

3

459

8

7

610

11《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

豆状核

苍白球

《生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心理系大脑皮质

胼胝体

大脑皮质分区(解剖

功能柱:

与脑表面垂直的圆柱状结构

1.形态学上无胶质分隔

2.对同样性质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

3.动态的结构,执行不同机能,组成不同的柱状结构

4.大脑皮质的机能单位

大脑皮质的柱状结构columnarorganization

细胞的排列和有髓纤维的分布

大脑皮质分区(Brodmann分区

额叶:

运动皮层,初级运动中枢(4,6区顶叶:

躯体感觉,初级体感中枢(1,2,3区枕叶:

视觉信息,初级视觉中枢(17区颞叶:

听觉信息,初级听觉中枢(41,42区岛叶:

嗅觉味觉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投射特点

•交叉(对侧支配•倒置(但头不倒置•投射范围大小与

运动精细度

感觉灵敏度

成正比

1.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

Broca区额下回后部44区

2.书写(写字中枢

额中回后部8区

3.视觉性语言中枢

角回

39区

4.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中回后部22区缘上回40区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

“优势”半球

失语症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所组成。

●脊神经分为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和尾神经。

每个脊神经所支配的身体某一特定区域,叫作节段。

●躯体神经系统(骨骼肌和皮肤,随意支配

•运动神经系统通过脑神经和脊神经来支配骨骼肌运动(第1、2和8对脑神经除外,它们仅仅传递感觉信息;

•嗅神经(第一对脑神经将嗅觉信息传导到大脑;

而视神经(第二对脑神经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

前庭蜗神经(第八对脑神经将听觉和前庭信息传导到大脑●自主神经系统(平滑肌和心肌,非随意支配

•交感神经系统起自胸神经和腰神经:

应对紧急事件,调动资源

•副交感神经系统起自骶神经和第3、5、7、9和10对脑神经:

能量保存

第4章精神药理学精神药理学

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的科学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导致的机体生理过程和行为的改变;

药物作用点是指药物分子与体内细胞膜或细胞内分子的相互作用点,药物通过这些作用点影响细胞的生化过

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

给药途径

药物代谢

药物效应,重复给药效应,安慰剂效应

口服给药;

直肠给药(经消化系统给药灌胃给药:

经消化系统给药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肉注射;

舌下给药;

皮下注射吸入给药;

经呼吸系统给药

局部给药介入疗法脑内给药

脑区给药脑室给药

给药时间药物效应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

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用效应强弱为纵座标、药物浓度为横座标作图得直方双曲线。

如将药物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对称S型曲线,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量效曲线

(dose-effectcurve

量效曲线药物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是

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TI=LD50/ED50,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

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

大,越安全。

LD50:

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

ED50:

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

药物安全范围

安全界限=(LD1-ED99/ED99×

100%重复给药效应

耐受(tolerance:

由于重复给药而导致药效降低的现象

敏感化(sensitization:

重复给药而导致药效增高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

没有任何特异生理效应的无害物质无论在人类研究还是在动物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组在实验研究中都是必要的药物的作用点

神经递质的生命周期

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¾

小分子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成

–酶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方式运输到末

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运系统摄入

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

–在胞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裂解、修饰而成

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递质合成后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内可以有数千个递质分

子。

待释放的活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区,为递质的胞裂外排作好准备

–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直径

40~60nm的小囊泡中,在电镜下囊泡中央清亮,为小的清亮囊泡–神经肽储存在直径约90~250nm的大囊泡中,电镜

下,囊泡中央电子密度较高,为大的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存的囊泡既有小的致密核心囊泡,也有

大的(直径60~120nm不规则形状的致密囊泡》

递质的释放

z递质释放过程

动作电位→Na+内流→突触前膜的去极化→电压门控式钙通道的开放→Ca2+内流→囊泡的膜同突触前膜的融合→泡裂外排→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递质和受体的结合

受体激动剂agonist:

能够结合并激活受体的药物

受体拮抗剂antagonist:

能够结合但不激活受体的药物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消除

重摄取:

依赖神经递质转运体(Transporter

–重摄取是消除经典神经递质的主要方式

–膜转运体;

囊泡转运体酶解

–酶解是消除神经肽的主要方式,也是消除经典神经递

质的最终方式

弥散

递质的分类

经典神经递质(Classicalneurotransmitters神经肽(Neuropeptides及其它类型

•NO、CO

•组织胺(Histamine

•腺苷(ATP

经典神经递质(Classicalneurotransmitters¾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单胺类(Monoamine

•多巴胺(Dopamine,DA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肾上腺素(Epinephrine,E

•5-羟色胺(Serotoninor5-hydroxytryptamine,5-HT

氨基酸类(Aminoacids

•Glutamate(谷氨酸,Aspartate(天冬胺酸

•Glycine(甘氨酸,GABA(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Neurotransmitters&

neuromodulators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制传统递质的作用

–可为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它分泌细胞所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

–本身不直接负责跨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间接调制主递质在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释放及其基础活动水平

•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对递质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调质与递质并无明确的界限

–调质是从递质的概念中派生出来的

–某些化学物质在一种情况下发挥递质的作用,而在另外的情况下是调质

(例如,阿片肽作用于血管壁交感神经末梢上的δ-受体,可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而作用于κ-受体,则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

心脏灌注生理盐水甲

乙现象:

心率正常

结论:

生理盐水不影响青蛙的心率。

电刺激迷走神经

现象:

迷走神经兴

奋,心率减

迷走神经的兴奋可以传到心肌,引起心跳减慢。

抽出乙的生理盐水

注入上述甲受到刺激的心脏灌注液

同样

心率

减慢结论:

甲青蛙的心脏灌注液可能多了某种物质。

分析受到刺激后的

心脏灌注液的成分

的确多了某种化学物质

该化学物质引起了

心肌的抑制。

后来人们才清楚这种能导致心肌抑制的化学物质是:

一种能传递抑制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胆碱能通路

神经元位于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经元、脊髓腹角的运动神经元和自主神经节前神经元;

大脑皮层、纹状体及脊髓腹角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脑桥网状结构、基底前脑、大脑皮层

隔区海马回路:

学习记忆

纹状体:

胆碱能中间神经元与DA神经元相拮抗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合成Ach的释放:

肉毒毒素阻止其释放

黑寡妇蜘蛛毒液促其释放

ACh的失活

酶解是主要途径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新斯的明:

AChE抑制剂

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受体

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receptor,MAChR,产生

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既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

烟碱型受体(nicotinicreceptor,NAChR,N1位于神

经节突触后膜,可引起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N2受体位于骨骼肌终板膜,可引起运动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

阿托品为毒蕈碱受体阻断剂。

六烃季胺主要阻断N1受体功

能,筒箭毒碱阻断N2受体功能。

重症肌无力症:

反应迟钝的肌肉p22有机磷农药中毒:

抑制AChE功能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的死因:

肺水肿、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衰竭

治疗方式:

AchE复活剂与阿托品合用

阿托品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

效,

AchE复活剂针对烟碱样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没

有作用。

单胺类神经递质

吲哚胺:

5-羟色胺(血清素

儿茶酚胺: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黑质纹状体系统

中脑黑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调控运动功能

帕金森症和舞蹈症

中脑边缘系统

腹侧被盖,投射至伏隔核

动机、药物滥用

中脑皮质系统

腹侧被盖,投射至皮层

认知、精神分裂症

结节漏斗系统:

下丘脑弓状核,其神经纤维投射到正中隆起多巴胺

多巴胺

多巴胺的合成

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多巴胺

–储存阶段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利血平抑制ATP酶活性

多巴胺受体

D1与D2受体功能的异同性和协同作用

精神分裂症治疗:

D1激动--D2拮抗氯丙嗪,氯氮平

DA自身受体:

属于D2受体,D3受体

位于中脑黑质和腹侧被盖的DA神经元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

多巴胺的失活扩散重摄取

中止生理作用的主要途径

分解代谢

最终结局

重摄取阶段

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transporter,DAT:

Na+/Cl-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可卡因,苯丙胺类,哌甲酯

降解阶段

分解代谢-最终结局单胺氧化酶降解单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司来吉兰

左旋多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