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及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筏板基础及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板基础及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m×
5m、2个4.2m×
4.2m×
5m)混凝土。
2.工程概况
2.1建筑地点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处西北侧,同时也位于轨道交通五、十号线交汇处的西北侧。
2.2建筑面积
建筑总面积:
约10万m2。
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m2、四层裙楼1万m2、1号主楼(1~34F、机房层、水箱层)约5万m2。
2.3建筑性质
一类高层。
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
163.8m/-17.2m;
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
36F/-4F。
2.4主要结构体系:
框架核心筒。
2.5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施工准备
3.1施工技术准备
1.选用低水化热水泥,优化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等。
2.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4.混凝土表面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措施。
5.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长期暴露面等。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保温保湿措施,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差不应超过25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不超过20度,温度陡降不超过10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能停止测温。
3.2机械设备准备
吊车一台(25T)、汽车泵一台、柴油泵一台、混凝土罐车10辆、插入式振动器4台。
3.3劳动力投入
序号
工种名称
人数
1
吊车操作工
2
吊车指挥
3
汽车泵驾驶员
2
4
柴油泵司机
5
罐车司机
10
6
钢筋工
7
混凝土工
8
普工
4.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场外运输→场内运输与布料;
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保温养护、测温
4.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现场计划在晚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2.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浇筑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
-----④
-----③
-----②
-----①
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
3.振捣时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落为准。
4.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不少于50mm,每次振动时间10~15S,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而且在振捣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5.振动棒振点的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防止漏振。
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6.振捣严禁振动棒振动钢筋及预埋件。
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钢筋工、电工应随时在场,并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钢筋移位、预埋件(锚栓)的移位及机具故障、断电故障等。
4.3表面处理
初凝前一次抹压→混凝土终凝前1~2h二次抹压→覆膜养护(底层覆盖薄膜、面层覆盖麻袋)。
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表面水泥浆较厚,故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应按标高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铝合金直尺刮平,赶走表面泌水;
初凝后至终凝前,用铁板进行抹压,紧跟着用扫帚顺纹拉毛(适用于桩基混凝土)。
4.4混凝土降温、表面覆盖养护
1.保温养护法: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少砼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因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2.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砼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3.刚浇捣不久的砼,尚处于凝固阶段,水化速度较快,所释放的水化热也较大,故潮湿环境可防止砼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4.内部埋设冷凝管,降低砼的中心温度,埋设的冷凝管平面布置如下图:
冷凝管布置立面图
冷凝管布置平面图
5.覆盖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其主要作用是保湿、保温,尽最大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具体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湿作用)和一层麻袋(保温作用)。
。
5.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5.1测温点的布设
1.测温管采用φ20钢管,底部用橡胶带进行封闭,测温管用铁丝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
2.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次。
3.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5.2测温方法
采用汞测温器,吊上线头,同时橡胶带密封钢管上口,分底、中、上三次测设,并作好记录。
5.3测温
1.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灌始至撤保温层后止,同时应不少于20天。
2.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灌后1~3天为2小时,4~7天为4小时,其后为8小时。
3.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当各点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应报警。
4.混凝土降温速度应不大于1.5℃/天。
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
面与大气温差应不大于20℃。
5.4测温管的平面布置
筏板基础测温管布设图
桩基测温管布设图
5.5针对测温成果采取的措施
根据测温数据,在混凝土升、降温过程中,如混凝土内外温差值超过25℃,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较小,应加盖保温层,以防止结构裂缝;
如混凝土内外温差值较小,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超过25℃,应减少保温层,以防止表面裂缝。
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为主要矛盾。
在混凝土降温过程中,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趋于稳定并逐步减少时,在底板混凝土表面逐层取走毛毡,有意识地加快混凝土降温速率,使其逐渐趋于常温,顺利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质量标准
1.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坍落度160mm±
20mm。
2.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缺陷;
埋件位置正确。
4.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贯通。
5.混凝土结构厚度,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其允许偏差为±
10mm;
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6.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混凝土每1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每一班次留置一组。
7.成品保护
1.泵管不准碰撞柱、剪力墙插筋。
2.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预埋件。
3.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4、混凝土表面裂缝>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用掺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砂浆修补。
贯穿性或深裂缝,在分析出现裂缝原因基础上,用化学浆修补。
并编写修补方案报公司审批同意后报监理与业主批准。
8.安全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8.1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
2.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预防是针对生产特点,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坚持动态管理: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各方面,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8.2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对安全施工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执行制度,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现场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安全技术交底制:
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定期安全活动制:
项目部每周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总结上周安全工作,阐述本周安全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3.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
项目部定期组织对临电、安全防护、机械设备、消防、环卫等方面的检查。
对查出的隐患必须定措施、定人、定时整改,整改合格后做好消项记录。
4.持证上岗制:
对特殊工种和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5.安全管理负责制:
要有各级安全管理负责制,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项目经理部对每施工阶段要分析安全防患重点,以采取必要的对策。
6.雨季施工,电器、照明要有防雨罩及相应接地装置,电气开关要可靠、安全。
7.所有照明电器线路,不得乱拉乱接,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