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9642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Word下载.docx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

从本质上说,它应该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

这充分表明,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

这要求我们需要从课程的本质上来开发、研究与实施校本课程。

4、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目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但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生规划意识等面比较薄弱。

现行的课程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虽然经过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难、繁、偏、旧”的情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等问题依然比较重。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其有益,但是学生的参加机会很少,学校实际开设容少,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高中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试验探究等教学式,但在现行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6、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校正在积极创建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文峰文化”课程基地,以“文峰文化”为核心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总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1、学校特色发展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校以“文峰文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点鲜明的赣马高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3、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并且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让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者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

依据课改精神,我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两大领域,即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

其中基础性课程即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的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1)基础型课程模块组合、分层次学习

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生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实施。

加强课程的基础性,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法和态度的基础,使基础学力得以切实的落实。

通过加强教材整合、分层教学实施、注重训练式优化、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个别引领学生辅导、加强质量监控保障等措施,保障基础型课程的扎实推进。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进行学科模块设计和组合,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容与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容与要求,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有选择有层次地学习,满足不同学业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的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2)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分领域选择

为彰显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推进学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的建设,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选修Ⅰ和校本选修Ⅱ。

每门课程共开设9,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18个学时。

校本选修Ⅰ每1个学时,共9个学时;

校本选修Ⅱ每2个学时,共18个学时。

校本选修Ⅰ为必修必选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一学段修完。

该板块课程依托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赣马高级中学文峰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

“三生”教育模块,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模块,文峰名人模块,文峰诗词模块,文峰风物模块,文峰碑记模块,龙山文化模块,赣榆战役模块。

(详见附件《赣马高级中学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简介》校本课程选修Ⅰ)。

板块名称纲目简介设置目的

“三生”教育板块围绕“生存、生活、生命”进行思考,开展活动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行为和感悟过程。

通过课程学习研究引导学生“学会生存,懂得生活,珍爱生命”强化德育教育,突出教育指要中的“以德为先”理念。

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世理”,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实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板块围绕我校的校史,研究学校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而发生的演化变迁。

通过课程的开设,还原学校历史文化情境,弘扬文峰文化精神,再现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氛围、师生风采、校友事迹,弘扬校风学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式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文峰名人板块具体包括:

《智贤传记研讨》、《玖兴传记研讨》、《松年传记研讨》、《敬梓作品研学》、《裴天祐作品研学》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客观评价,感悟历史人物的风,将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增长见识,以历史人物为鉴,努力学习知识,做新时代的新人。

文峰诗词板块介绍与文峰塔有关的名人诗词,搜集省其它各地关于文峰塔的诗词佳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文峰文化的精神涵和载体有进一步了解,在诗词品鉴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促进诗词的普及和提高,体会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

文峰风物板块介绍与文峰有关的人与事、当地的民俗文化及其与边文化的关系、建筑风格的昨天和今天。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熟悉本地风土人情,进一步感悟文峰文化的涵与底蕴,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建设好家乡的责任感。

文峰碑记板块以文峰塔碑林墙中的碑记为中心进行研究,同时延伸到中国的碑记的变迁。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文峰塔历史以及当时当地人文习俗的演化和变迁的研究,了解中国碑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意义,达到重温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

龙山文化板块围绕“龙山古人类”遗址,延展考古,通过遗迹,推演人类的变迁简史。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人类历史的关注,溯本求源,感悟文峰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历史责任感。

赣榆战役板块以“军事指挥工程”为载体,介绍赣榆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涵,开展研究。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关注,缅怀英烈,接过前任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强化社会责任感。

校本选修Ⅱ为学生自选课程,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

每生必须完成2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

校本选修Ⅱ由学校校本课程委员会确定的八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

学科专题辅导类,学科拓展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

具体容如下:

模块名称具体容组织实施形式负责部门

学科专题辅导类优秀学生培养科任教师推荐,年级选拔年级相关学科备课组

分层次模块教学辅导

奥赛辅导

学科拓展延伸类唐诗宋词赏析教师挂牌,学生自愿选择语文备课组

英语会话与阅读英语备课组

数学文化与数学法数学备课组

物理定律与研究法物理备课组

生活与化学化学备课组

国际政治与外交政治备课组

科学素养类电脑网络应用教师挂牌,学生自愿选择,进行基本能力考核,择优录取,组建兴趣小组信息技术组

软件程序制作

信息应用能力

机器人研发制作物理备课组

环境与保护生物备课组

天文地理观测地理备课组

中国科技史历史备课组

人文素养类法制教育教师挂牌,学生自愿选择,进行基本能力考核,择优录取,组建兴趣小组政治备课组

新闻采访与写作语文备课组

演讲与辩论

古典文学名著欣赏

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历史备课组

中外礼仪简介

中国民俗概览

艺术类书法理论与实践教师挂牌,学生自愿选择,进行基本能力考核,择优录取,组建兴趣小组美术备课组

实用美术

声乐与器乐音乐备课组

舞蹈与健美操

中外影视欣赏

身心健康类田径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部分课程通过选拔参加团委、学生会、体育备课组

球类

体操

武术

心理辅导与咨询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参观与考察学生限修或自愿参加团委、学生会

敬老院服务

祭扫烈士陵园

六、校本课程实施安排:

(一)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高一每不少于3课时,其中校本课程选修Ⅰ为学生必选必修课程,选修Ⅱ为限量选修。

学生经过修习获得至少6个学分。

高二每不少于2课时,其中校本课程选修Ⅰ为学生必选必修课程,选修Ⅱ为限量选修。

学生经过修习至少获得4个学分。

高三每不少于1课时,主要以高考应试技巧和考前心理教育为主。

学生经过修习至少获得2个学分。

(二)校本课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规划、组织、教学等准备工作:

(1)学校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校本课程评价小组,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案、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

(2)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3)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4)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填写申请表并撰写《课程纲要》交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进行审议。

(5)通过审议的课程列入《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

(6)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7)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2、实施阶段

(1)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2)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3)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4)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5)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6)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7)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8)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

(1)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2)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3)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三)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流程为:

需求评估——目标确定——框架建构——课程申报——课程评议——选课指导——班级组建——评价反馈。

具体操作为:

教师拟订目录,写出《课程纲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备科组、教研组初审,报送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

如果某门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视学校可提供的师资和设备等资源而定),或不得少于10人,准予开设。

(详见附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

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安排一(两)课时,一学期按18安排。

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见附表)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地课程的要求相同。

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

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容,调整教学式;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

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式进行,考核成绩折算成学分,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七、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部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原则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

“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

“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

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式的激励性。

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容的丰富性。

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法。

(二)校本课程评价容及评价指标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

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控制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

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赣马高级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

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改革等。

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三)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三“注重”。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2)注重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就是要注重评价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式:

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性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注重综合性评价

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

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A、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B、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C、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D、学生家长的反映;

F、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四)教师评价

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是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容之一。

学校为了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

坚持评价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坚持评价容的多维化;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反映。

(7)学生家长的反映。

七、校本课程管理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成立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校长作为管理委员会主任,分管副校长副主任,成员为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及各个年级主任。

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

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学校校本课程课题指导及审核工作。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团委书记担任组长,成员为班主任及部分学生会成员,负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

2、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围

(1)教务处

A、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B、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C、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D、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E、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A、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