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含义Word格式.docx
《道的含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的含义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他说: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
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人间不平。
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
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
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
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①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无为不是消极守旧,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人生哲学。
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透视老子哲学,从修身养性养生的角度说明无为与无不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老子哲学所蕴含的心灵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无为;
身心修养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精华所在,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老子哲学对天地人生彻悟的智慧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物质丰裕的今日世界,危机频频。
环境恶化,社会失衡,精神危机,道德失范……“人多伎巧,奇事滋起”“物壮而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繁华背后的危机促使人们反思自己,从老子清虚自然的无为品格中寻找新的思路。
《道德经》中有许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如“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在《道德经》中,无为是个相对的概念,其与有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于“自然之道”。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为无为”是为了“无不治”,“不争”是为了“天下莫能与之争”,“外其身”是为了“身存"
“无私”是为了“成其私”。
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这里阐明的首先是自然和生活现象中对立转化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的精炼概括。
正如老子所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道的实理,常常是如此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欲成就有为之业,须有无为的心态。
在老子看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社会和人都受共同的自然规律的制约,老子哲学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
他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心灵和自然,追求精神世界的提升。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心理脆弱成了都市现代病。
《道德经》对大道的剖析指引人如何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
这种认识方法对身心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任何一种情感都必然产生于思想之后,因而没有思想,就没有情感。
”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受到不可抵挡的紧张刺激和缺乏认识能力。
外部刺激是客观的,而引起主体多大的紧张与焦虑,却是因人而异的。
认识能力较强,洞明事理的或有思想准备的人,遇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较能用适宜的方式去应付,这部分人是心理健康的。
另有一些人由于缺乏认识能力,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付紧张刺激的有效方式,就会表现出一些过度焦虑、过度抑郁、悲愤沮丧或者采取一些无效的行为。
老子哲学以一种超然淡泊的态度转向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以“无为”修身养性,固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种恬淡无为、自然真朴的人生态度需以极大的智慧和长期的修养才能做到的。
现代人为了生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种压力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不能心理失衡。
领悟了老子的哲学,也就有了坚强的心理屏障,以平静稳定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追逐物欲身色货利,给自己的心灵增加负担,形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变迁,信息爆炸,职场压力大增,属于精英族群的自杀案例增加,要求高,欲望大,很多人过不了自己生命困境的那一关。
”而老子提倡“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
求学天天有进步,有收获,“为道日损”,要学道,天天从心理上甩掉一些东西。
世人每天在索取和追求中给自己增加包袱,而老子要求人们每天从心理上看淡名利,以至于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求,放下包袱,反而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取得事业的成功。
不追逐名利的人反而能收获名利,“无为”是一种心态,“无不为”乃指“无为”产生的效果。
一个人的强大,需要内心的强大。
烦恼、忧愁、急躁、愤怒等负面情绪来源于外在事物的刺激,但所有的外在刺激所引起的情绪都需要经过自我这个中间环节产生。
老子提倡放下自身,心怀天下,“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一个人只有放下自我,才能超脱狭隘的眼界,获得宽广的胸怀。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一颗无私无我的心对待生死富贵,名利荣辱,身心就不会受到不良情绪的侵扰。
老子哲学主张守静、致虚。
“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
在老子看来,万物蓬勃生成,纷纷纭纭,但终要返回各自“虚”、“静”的本根,人世的纷嚣,也以返回清静状态为宜。
老子以为人要真正做到虚静无为,只有清心寡欲,不为物累,“不欲以静”。
心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不起好恶之情,不被七情所染,在烦扰中求静逸,在浮躁中稳定自已,从而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现代社会充满诱惑,老子找到了这一贴能帮助人矫治浮躁心理的良药。
老子《道德经》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辩证的思维,就不因光明、前进、顺利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黑暗、曲折、逆境而悲观失望,保持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老子看来,既然人道应当顺应自然,因而,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便自然成为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他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能适应各种环境,安然自得,不因外界环境或个人际遇扰乱内心的宁静;
适可而止,不追求脱离现实的高享受,以便能保持乐观的情怀。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生活态度。
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使人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从而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是相辅相承的,老子哲学也体现了一种道德修养的追求。
他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面对世人纷纷扰扰,拥挤不堪地追名逐利,培养淡泊宁静、贵德守真的品格,保持纯真洁白的赤子情怀。
《道德经》引导人们崇俭抑奢,培功建德,不为物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侵蚀。
我们可以从古人修身思想中得到启发,净化和升华思想境界,注重律己修身,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老子的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对养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养性乃是养生的首要任务,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情绪活动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也有充分的临床资料和试验证据表明,情绪活动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老子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不争等等思想是养性修身之道,也是养生的经验所谈。
他告诫说: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
老子以为生命比名利和财富更为重要,所以他把“少私寡欲”作为人的一条养身原则。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认为,人若沉溺于声色滋味的感官享受中,将会大大损害身体。
人们若能凡事都应以平常心待之,不急不躁,排除私心杂念,不患得患失,不慕虚荣,不放纵欲望,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性格开朗,就能获得健康长寿。
总之,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身体健康,是无为转化无不为的重要条件。
当然,老子哲学试图从心灵的自我解脱找到医治社会苦难的解药,还是有理论的局限性的。
尽管如此,老子哲学的生存智慧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让老子清静自然,真纯质朴的思想给当今浮躁的人心吹一股清凉的风吧。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
实行"
无为而治"
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
本言自于孔子"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论语、卫灵公十五》)但在老子哲学里,"
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
老子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七章〉"
好静"
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
无事'
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
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
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
无为而治"
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
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
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老子的"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
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
无为而无不为"
(四十八章〉意思是说:
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
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无不为"
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这和第三章所说的:
为无为,而无不治"
的意思是相通的。
为无为,而无不治"
的意思是以"
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
一一乱为、妄为。
为无为"
是讲从"
无为"
的态度去"
为"
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
(二章〉"
生"
、"
功成"
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
弗持"
弗居"
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
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
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
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
我们是否还需要"
呢?
答案是不容置疑的。
我认为老子的"
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
因而,老子的"
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
老子的"
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百姓在遭受长时间战乱之后急需一个安定的社会完成大一统的历朝历代都会实施无为而治的政策借以让百姓休养生息让江山社稷逐渐恢复元气
而这里的无为而治不是没有政府的社会而是一种减小对臣民的苛捐杂税降低对人民的剥削的一种制度放宽政策是百姓生活状况好转
马克思说"
共产主义"
是一个没有政府的社会
马克思的这句话有点儒家无为而治的调调不过他那太理想化了没有政府的国家就是混乱之治伊拉克没有政府的那段时间随便拿把枪就敢上街抢劫社会混乱动荡不断人民遭受一波又一波的战火洗礼
不过西方人就这点墨水了提出无政府社会就算他们的极限的就这也算在那里惊世骇俗前卫高绝了
至于说没有政府的社会原始社会有政府吗呵呵
或者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人们不需要再劳动反正生下来就有机器为其提供终身服务到了那时后人类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斗志就没必要谁来统治谁政府也就不需要了最多让机器领导一下食物的制造和分配
没有政府的社会共产主义否原始社会否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那么原始社会以前人类不存在要是在没有政府的社会这一基础上再返璞归真一层是不是人类就不存在了灭亡了
最后用道家思想结下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