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方法指导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
4)要点不全面;
5)答得太多,不会筛选;
6)答非所问。
(二)指导分析失误原因及讨论应对策略。
失误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模棱两可,心中无底只图简单,答案缺漏惟恐漏答,多多益善
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对策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树立信心,掌握方法,规范答题取得成绩
二、指导阅读及解题的方法
(一)明确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
忠实于原文
观念:
整体的观念;
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读文章
第二步读试题
第三步结合原文巧妙作答
(二)阅读操作读文章《山腰的风景》
速读: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语境
(1)要求:
①用2--3分钟速读全文;
②边读边做记号;
③把握各段大概意思;
④选文写了什么?
用一句话或501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方法指导:
①辨文体(不同的文体,把握主旨的方法不同)
②读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
③抓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等)(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依据)
(3)组织讨论:
学生用50100字概括全文大意。
教师点评。
(文章大意:
作者山腰的风景感悟到:
仰望和跋涉不仅仅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它更是我们身体里的渴求和欢颜。
即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
精读:
深入研读,把握思路、主旨
①圈划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各段落中的中心句等);
②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2)方法指导
①借助圈划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及主旨,而一些重要的语句又是答题的依据,需重点研读。
②留意标点符号。
(3)教师巡堂观察学生的阅读实践并给予指导。
(4)组织讨论:
筛选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如:
优秀的行者应该学会在山腰上仰望,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
当我们在风景中仰望和跋涉的似乎,里必须拿出真诚相互叩闻。
我们要深入到风景的腹部,倾听它血液的欢畅和剧烈的心跳等)
(三)读试题
1.要求:
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找准对应点(文、题结合)
2.方法指导及训练操作:
(1)结合原文回答:
筛选有效信息区域。
①学生完成第①题:
作者为什么说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5分)
②提问学生,并根据学生答案,引发学生讨论
第一:
3个学生的答案:
(略)
第二:
让这3个答案的学生给自己的答案打分;
并让全体学生给3个答案打分。
(所有打分均应说明理由)
第三:
老师点拨:
首先读试题要求,明确作者为什么说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其次:
找准对应区域:
文章的第1、2段中均有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
再次:
扣住题目要求准确、全面作答:
风景是建立在无穷的想像之上,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
(四)指导学生结合原文巧妙作答
①明确试题要求,准确理解显形要求及隐性要求(隐性要求如:
高考是踩点给分,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有些试题虽没有字数要求,但由于现在的高考是用答题卡,写在规定范围之外的答案无效,等等。
②问什么答什么
③结合原文,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④规范答题
⑤语句通顺,杜绝语病
(2)方法指导及教师点拨
①组织有效语言表述:
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相互照应。
②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风景是全文的主要意象,它的寓意是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用山腰的旅行做标题?
第一、老师指导学生做题
第二、展示学生的部分答案:
第三、组织四人小组打分。
第四、师生共同分析这些答案:
(正确答案:
风景的寓意是美好的理想(完美的目标,成功的欲望)。
用山腰的旅行作标题更能表现追求贵在仰望和跋涉的文章主旨。
③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
首先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
然后把文中附着的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指导学生完成第2题:
.提炼文中的词句,归纳概括作者在第3、4段中的感悟。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且每句不超过25个字。
教学步骤与上述环节相同。
①美好的风景不可穷尽,不能只欣赏、等待,而要追求。
②不要轻信风景之外的流言,要倾听、体会和学习风景。
(五)指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共同归纳。
明确:
四种方法:
(每点都能展开解说)
(1)满足要点法:
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
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其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最后,一定要在规定区域作答,不能超出规定区域。
(2)原句移用法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4)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以上
(2)(3)(4)点是整合信息的方法。
三、实例训练,能力迁移
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行完成第4题:
(参考答案:
AC(A没有把握风景在文中不仅指自然的风景,而且指心灵的风景;
C原文中有所有的解释对风景而言都是苍白的和更不要把那些虚无当作传说和真理两处提示。
四、小结。
小结本课内容,形成全课板书:
五、巩固拓展
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相关题目。
从阅读与解题两个方面制定训练的目标;
其次,信息的整合与表述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也是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难点;
再其次,阅读技能的训练不是从零开始的,故训练课的要求不必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点就可以了。
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掌握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真正做到急学生之所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
指出失误、给出对策,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文阅读的方向。
授之以渔。
速读的指令包括了时间、任务、完成的方法、要达到的目的等。
让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
给出方法,易于操作。
在阅读与理解时,先要快速浏览整篇文章,以求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为下面解题作好准备。
由于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而题目又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且题目往往能最先传达出与作品密切相关的信息。
因此,读解题目是阅读的第一步。
精读是为了把握有效信息。
圈画重要的词语句子是阅读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应养成习惯。
要明确,在了解文章作者观点、要点等阶段的阅读中,学生所要抓的关键语句应指的是能反映上述内容的有关语句。
重视题干的要求,力图弄懂命题意图、答题方向、答题方法。
方向明才能任务成。
结合原文作答:
是准确地解答阅读题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专家云: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展示学生的答案,在分析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分数意识,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引导他们反思、分析失误的原因,从而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巧妙作答:
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
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归纳方法,从认知角度来说,既符合分总的规律,又能检测学习主体内化知识的情况。
总结的要点,基本是学生在整合信息时易犯的毛病及其应对解决的方法。
程序性的知识需实际训练才能内化学生的能力。
1.目标的制定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现有的阅读、解题水平。
2.加强主观表述的指导与训练,符合学生的实际,也符合今年我们提出的加强Ⅱ卷的训练力度的教学建议。
3.方法指导纳入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4.不足:
阅读的一般方法与解题思路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凑效的,宜将目标再分解、细化,这样,将更有利于课堂的操作及目标的达成。
教学伊始,对教学对象的需要、困惑,作大致的了解,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往往需要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
阅读训练课须强化程序性知识的讲授与掌握。
学生只有通过训练,掌握阅读与解题的一般程序和要领,才能形成阅读的技能。
教师在指导速读前,应让学生明确:
整体感知文本大意,把握文本语境,是阅读解题的关键程序,因为所有试题的解答,都必须联系这个语境换言之,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每一项训练前,都有必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等。
精读是对文本深入解读的方法,也是解题的基础。
它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如根据要求迅速圈划有效信息区域、把握文本主旨等)
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是阅读训练的难点,不少教科书或辅助材料也有这方面的论述或介绍,但免不了有偏离学生实际之嫌。
能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与学生应对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指导,其效率比泛泛而谈或面面俱到地介绍解题方法要高得多,同时也更受学生的欢迎。
不足:
目标不够具体,解题的程序未能细化分解。
且在训练的时候,应将方法逐一讲解,并指导同步训练。
大凡程序性的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技能,须经多次反复的训练,方能凑效(这是基于斯金纳行为刺激心理学理论的一种训练理念)任何的训练均不能企望毕其功于一役的。
课堂的训练需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即从自己的答案中找出得分或失分的原因,并增强他们采分的意识,有利于刺激学生积极投入训练的兴趣,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答题的效率,故组织学生讨论答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整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重要的思维训练形式,以上教学环节虽有具体的操作指导,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对此仍欠缺总体的阐说与归纳。
第五部分指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中的
(2)(3)(4)三点其实就是整合信息的方法之一了。
高三阶段良好的阅读与做题习惯须经强化训练方能养成。
故,举一反三的迁移性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集中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宜定期反复训练)
教学反思:
1)导入问题的设计学生反应热烈。
直抒心中苦恼,提出急需老师解决的问题。
这一环节为下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学生普遍反映做题的答案与教师给出的答案有较大差距,得分较低。
2)边讲边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学生听课效果较好。
3)3分钟基本完成速读任务,大致能把握文意,但学生在原文圈画的习惯尚未形成,习作中出现概括不全的毛病。
老师及时纠正。
4)学生能认真圈画。
并较准确地找出关键语句。
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强。
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少:
多数学生答案要点不全面,个别学生的答案要点存在顺序上的失误。
5)亮出的要求可能不够简要,学生不能一下子记住。
仍需改进:
今后的课堂训练,力求逐一击破,正所谓伤其十指,莫如断其一指
6)个别学生答案离开原文的语境,教师及时点拨。
不少学生的答案有语病,反映表述能力未过关,今后应加强主观题型的训练。
不少学生只会机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未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7)教师点拨:
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使之成为全面的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基本能说出方法,但未能加以阐述,说明每一种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确实需要反复的训练。
8)实例训练效果良好。
附:
课堂阅读材料及参考答案:
山腰的旅行
风景都是建立在无穷的想像之上,一个优秀的行者应该学会在山腰上仰望,而不是践踏和逾越头顶的风景,因为任何事物的头顶都是一片巨大的虚空。
人永远达不到自然的高度,如同爱情在征服面前失去了颜色一样。
美好的风景使人憧憬,更叫人窒息,她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她使人们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永不停蹄地行走在路上。
美好的风景都是神性的、不可穷尽的,哪怕它是一堆烂石,或是生僻的山谷,哪怕仅仅是一段干涸的河流和一片沉默无语的荒原。
因为她们都已完成岁月的所有苦难,透析了所有的灵魂的血液,她把太多太多的传说化为不朽,她把生命这幕大戏演绎成千千万万种精彩。
所以,当我们在风景中仰望和跋涉的时候,你必须拿出真诚相互叩问,你必须学会把那些纯粹的石头当成另外一种鲜活的生命,你必须用心灵的疼痛抚摸风景灿烂笑容后面的沧桑,你必须与她水乳交融在一起。
面对风景这座高大的绝壁,我们所做的不是欣赏,更不是等待,而应该像山间的青藤那样,不管风风雨雨,不管烈日暴晒。
登顶不是目的,只有向上才是惟一的追求。
哪怕被山洪冲垮,哪怕被日子风干,我们也要紧紧贴在风景的绝壁,留下一丝丝的血痕,或者在秋天的石头上舞蹈,留下一行行狂草的碑文。
所有的解释对风景而言都是苍白的,那些强加在风景头上的故事往往都是软弱无力的、莫须有的,或者媚俗可恶的,别有用心的。
它们是描在美女嘴唇上的胡须,是水晶中的斑点,它们就像天体的黑洞,吞噬的往往都是世上最美最夺目的星辰。
不要轻信这些风景之外的流言,更不要把那些虚无当作传说和真理,我们要深入到风景的腹部,倾听她血液的欢畅和剧烈的心跳,体会她的湿润、柔软、宽容与博大。
学会她在蓝天下发出带着鲜泥气息的呐喊,学会她在嘈杂蛮荒围困的窘况下露出目空一切的微笑。
每一个人都有一片心灵的风景,在自然这个风景的上帝面前,我们更像赎罪的仆人,我们要用山泉洗涮心灵的污垢,用瀑布洗涮眼泪的灰尘,用冰山上的雪擦热自己快要僵硬的身躯。
作为一个奔向穷途末路的使者,我们都应该记住:
其实仰望和跋涉不仅仅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它更是我们身体里的渴求和欢颜。
1.作者为什么说:
美好的风景使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答:
_
2.提炼文中的词句,归纳概括作者在第3、4段中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景是全文的主要意象,它的寓意是什么?
联系全文主旨说说为什么要用山腰的旅行作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A.文章描述了一个优秀的行者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追求,心理描写细腻真切。
B.散文意象鲜明,寓意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C.作者认为对风景的解释都是虚无的传说,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真诚和鲜活的。
D.在作者看来,心灵的风景和自然的风景应该是相通相容的,在风景面前,我们应该不懈地追求。
E.全文以形象的语言诠释人生哲理,给人以美好的艺术愉悦和睿智的思想启迪。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