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8701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行性及应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10)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不能实现,要求设计单位予以变更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1.1.5图纸会审程序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组织,并由建设单位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按图纸自审——图纸会审——图纸会签程序进行。

1图纸自审

图纸自审工作主要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内部进行,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统筹安排。

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分工审阅和消化。

从总体来说,施工单位应着重于图纸自身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审阅,建设单位则应对使用功能提出合理的要求。

从施工单位内部来说,检查图纸与设计和施工规范等规定是否相符,研究图纸与施工质量、安全、工期、工艺、材料供应、效益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址与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自审由技术负责人统一进行划分。

一般情况下,土建技术人员负责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部分,安装技术人员负责水、电、空调、暖通、电梯等部分图纸。

土建部分由主工长负责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部分的模板图,钢筋部分由钢筋工长负责,内业技术员重点应对建筑施工图和总平面图的尺寸和标高进行检查,质量员则应对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图纸进行核对。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自审中发现的图纸问题进行汇总,并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内部初审,对初审互后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确立会审会议上需要解决问题,并指定发言人员。

2.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时首先由建设单位进行图纸设计的意图、各工种图纸的特点及有关事项交底。

通过交底,使与会者了解有关设计的依据、功能、过程和目的,对会审纸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必要的信息。

建设单位交底后,各单位按相关工种分类分组进行会审,由施工单位为主提出问题,相关人员进行补充,设计单位进行答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发表意见,对图纸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会审讨论。

3.图纸会签

图纸会审后,由施工单位对会审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建设、设计、施工及其他参加会审的单位进行会签,形成正式会审纪要,作为施工文件的组成部分。

图纸会审纪要应有:

会议时间与地点;

参加会议的单位和人员;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对设计上提出的要求及需修改的内容;

为便于施工,施工单位要求修改的施工图纸的商讨结果与解决办法;

在会审中尚未解决或需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其他需要在纪要中说明的问题等。

1.1.6图纸会审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

审阅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等);

图纸与说明是否清楚,引用标准是否确切;

施工图纸标准有无错漏;

总平面图与建筑施工图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各专业、工种设计是否协调和吻合。

(2)施工的可行性。

结合图纸的特点,研究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艺上、材料供应上,及至于经济效益上施工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必要时间以设计单位适当的修改。

(3)地质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

周边的建筑物或环境是否影响本建筑物的施工;

施工图的功能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等,都是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1.2.1土方工程施工的场内准备工作

土方工程施工的场内准备工作主要有:

(1)拆除障碍物:

这一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完成,但有时也委托给施工单位。

拆除时,一定要摸清情况,尤其在原有障碍物复杂、资料不全等情况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在拆移架空电线、自来水管、污水管、煤气管道等时,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办好允许拆移手续后才可进行。

场内的树木需报请园林部门批准后方可砍伐。

(2)建立测量控制网:

施工牵引杆总平面图的要求,将规划确定的水准点和红线桩引至现场,做好固定和保护装置。

并按一定的距离布点,组成测量控制网,以控制施工场地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临时合适的搭设:

现场所搭设的临时设施,应报请规划、市政、消防、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搭设。

为了施工方便和行人的安全,应用围墙将施工用地维护起来。

围墙的形式和材料应符合市容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醒目标牌,表明工地名称、施工单位、工地负责人等。

(4)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即做好道路通、水通、电通,完成施工场地的平整工作。

1)路通:

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修筑好施工现场的临时运输道路。

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或结合正式工程的永久性道路位置,修整好路基和临时路面。

道路横断面应向道路两侧做2%~3%的坡度,路边应挖好排水沟,排水沟深度一般不小于0.4m,底宽不小于0.3m。

2)水通:

做好施工工地的临时施工给水、排水管网与供热管线的敷设,并按平面图的要求安装好消火栓。

其中上水管网的敷设应尽量利用永久工程的管网线路,以节省费用。

3)电通:

供电包括施工用电和生活用电两部分。

这项工作应注意电源的获取和现场供电线路的布置情况。

根据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用电量及照明用电量,计算选择配电变压器,与供电部门联系,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架设好连接电力干线的工地内外临时供电线路及通讯线路。

尽可能做到总的供电线路最短。

4)平整场地:

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按设计规定的计划标高,作好单位工程施工场地平整。

1.3.1基坑(槽)和管沟开挖要求

(1)基坑(槽)和管沟开挖前应作好下列工作:

1)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先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上部应保证有排水措施,以防止地面进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火炮软基土。

雨期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修建当水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免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2)基坑(槽)和管沟开挖前,应先做好测量找平放线,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及地基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放坡系数或支撑方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开挖边线,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当地基土质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3)当开挖基坑(槽)较深且土体的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需用较陡(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候,应采用可靠的支撑加固。

(2)基坑开挖施工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排水、降水→切分层开挖→修坡→整平等工序。

1)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周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一下500mm,以利挖方正常进行。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回填土结束。

2)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

3)人工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边坡不足的应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顶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mm。

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0~3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4)采用机械开挖深基坑时,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方法。

基坑开挖应尽量对地基土的扰动,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由人工清理。

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或多斗挖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0mm;

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300mm。

5)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上侧;

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6)基坑挖完后应及时进行验槽并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合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1.3.2基坑(槽)和管沟开挖的支撑方法及计算

1.基坑(槽)和管沟开挖的支撑方法

(1)基槽和管沟的支撑方法

基槽和管沟由于宽度相对较小,可用对撑式方法,常用的支撑有断续式水平支撑、连续式水平支撑、竖直式支撑等,其支撑构造、支撑方法及使用条件如下:

1)断续式水平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6(a);

支撑时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并在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方木,在用工具式横撑或木横撑上、下顶紧。

适用于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m以内,能保持直立壁的干土或天然湿度的黏性土基槽和管沟支撑。

2)连续式水平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6(b);

支撑时挡土板水平连续放置,不留间隙,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木方,上、下各顶一根横支撑木,端头加木楔楔紧。

适用于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m以内较松散的干土或天然湿度的黏性土的基槽和管沟支撑。

3)竖直式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6(c);

支撑时挡土板竖直放置,可连续或留适当间隙,然后每侧上、下各水平顶一根木方,再用横撑顶紧。

适用于地下水较少、土质较松散或湿度很高的土的基槽和管沟支撑,其深度不限。

(2)浅基坑的支撑方法

浅基坑的特点是:

基坑的深度较小,基坑两对侧的距离较大,无法使用对撑式支撑方法,常用的支撑形式有型钢桩横挡板支撑、斜柱支撑、锚拉支撑等。

其支撑构造、支撑方法及适用条件如下:

1)型钢桩横挡板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7;

支撑时沿挡土位置预先打入钢轨、工字钢或H型钢桩,间距1.0~1.5m,然后一边挖土方,一边将30~60mm厚的挡土板嵌入钢桩之间挡土,并在横向挡土板与型钢桩之间打上楔子,使横向挡土板与土体紧密接触。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砂土层中浅基坑的支撑。

2)斜柱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8(a);

支撑时水平挡土板钉在柱桩桩内侧,柱桩外侧用斜撑支顶,斜撑底端用木桩固定,支撑安设完成后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

适用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适用机械挖土时浅基坑的支撑。

3)锚拉支撑:

其支撑构造如图4-8(b);

支撑时水平挡土板支在柱桩的内侧,柱桩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用拉杆与锚桩拉紧,支撑安设完成后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

上述三种支撑主要适用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是不能安设横撑使用的浅基坑的支撑。

2.基坑(槽)和管沟开挖的支撑计算

(1)连续水平板式支撑的计算

连续水平板式支撑的构造见图4-6(b),其挡土板水平连续放置,不留间隙,两侧用对称立竖楞木(立柱),上、下各顶一根横撑木,端头加木楔楔紧。

这种支撑适用于深度为3~5m,地下水很少,土壤为较松散的干土或天然湿度的黏土类土的基坑(槽)和管沟支撑。

计算简图如图4-9所示,水平挡土板承受土的水平压力作用,设土与挡土板间摩擦力不计,各层土的厚度分别为h1、h2、h3,对应土的重力密度为ρ1、ρ2、ρ3,土的内摩擦角φ1、φ2、φ3;

则深度h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Pa为:

Pa=ρ.h.tan2(45o-φ/2)(KN/m2)

式中h———基坑(槽)深度(m);

ρ———坑壁土的平均重力密度,计算式如下

ρ=(ρ1h1+ρ2h2+ρ3h3)/(h1+h2+h3)(KN/m2)

φ——基壁土的平均内摩擦角,计算式如下:

φ=(φ1h1+φ2h2+φ3h3)/(h1+h2+h3)(o)

1)挡土墙计算

挡土墙厚度按下面受力最大的一块板计算。

设深度h处的挡土板宽度为b,则主动土压力作用在板上的荷载为q1=Pa*b,如图4-10.将挡土板视作简支梁,当立柱间距为L时,则挡土板承受的最大弯矩Mmax为:

Mmax=q1*L2/8=Pa*bL2/8

所需水平挡板的截面矩W为:

式子fm——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则所需的水平挡板的厚度d为:

d=(6W/b)1/2

2)立柱计算

立柱为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按多跨简支梁计算,并按控制跨设计立柱尺寸。

当基坑(槽)壁设二道木横撑,立柱横撑上下间距为l,立柱间距为L时,则下端支点处主动土压力的和在q2=ρ2·

L;

立柱下端支点反立Ra=q2·

l/3;

上端支点反力为:

Rb=q2·

l/6.

则最大弯矩所在截面与端支点的距离为:

x=0.578l。

立柱最大弯矩为:

Mmax=0.064q2*l2

最大应力为:

&=MmaxW/fm

最大应力:

&<

=fm

3)横撑计算

横撑为轴心受压杆件,支点反力通过横撑的轴线,可按下式计算需用截面积:

Ao=R/&*fc

式中:

Ao——横撑木的截面积(mm2)

R——横撑木承受的支点最大反力(N)

fc——木材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mm2/N)

&——横撑木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其值可按树种强度等级进行计算。

&值与横撑木的细长比有关,当树种强度等级为TC17、TC15、TB20时,计算式为:

3.基坑(槽)和管沟开挖的支撑的施工要点

(1)基坑槽、管沟支撑宜选用质地坚实、无枯腐、无虫蛀、无裂折的松木或杉木,不宜使用杂木。

(2)支撑应挖一层支撑一层,严禁一次性将土挖好后再加支撑;

支撑应牢固,严密顶紧。

(3)挡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填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使之紧密接触。

(4)埋深的拉锚需要挖沟方式埋设,沟槽尽可能小,防止土体固结状态遭受破坏;

不得采取将土方全部挖开埋设拉锚后再回填的方式。

拉锚安装后要预拉紧,预紧力不小于设计计算值的5%~10%,每根拉锚松紧程度应一致。

(5)锚杆的锚固段应埋在稳定性较好的土层中,并用水泥砂浆灌注密实,锚固长度应经计算或试验确定。

(6)作业中应经常检查支撑和观察邻近建筑物的情况。

如发现支撑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加固或更换。

加固办法可打紧受力较小部分的木楔或增加立柱及横撑。

如换支撑时,应先加新支撑后拆旧支撑。

(7)开挖较深的基坑,除观测邻近建筑物变形外,还应测试板桩和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达到设计值的90%时(或支护变形大于10mm时),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8)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一次进行。

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拆除一层,经回填夯实后,在拆上层。

拆除支撑时,应注意防止附近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采用加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