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505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统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标志:

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2)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数量标志:

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

品质标志:

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职工的性别、企业的隶属关系。

例: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A、年龄B、工龄C、职业D、工资

2、变量

(1)变量:

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2)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3)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

离散变量:

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连续变量:

可以出现小数点的变量

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C)

A、企业数B、职工人数C、职工工资D、出生人口数

三、统计指标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

1、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名解-05.10考)

如:

190277在7月14日晚听课人数310人

2、统计指标包含六要素:

空间范围、时间限制、指标的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多选)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

时点指标:

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如2002年末我国人口人数为128453人。

不具有可加性。

时期指标:

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如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397.9亿元。

2002年粮食产量50万吨,2003年粮食产量100万吨,是时期指标。

2002年全国病床500万床,2003年全国病床是600万床,求和无意义,是时点指标。

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数量指标:

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

质量指标:

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

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4年销售6000台,2005年销售5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指标是(C)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

A、人口密度B、人口总数C、产品产量D、工业企业总数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这是(A)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

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

客观指标:

真实存在,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

主观指标:

以人的感受确定其量的指标。

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

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

如米、公斤、台、千瓦时等。

价值指标:

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指标。

四、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1、统计指标体系:

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二)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单选、多选)

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

2、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社会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指标体系及国民经济指标体系三类。

3、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五、流量与存量

1、流量:

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2、存量:

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名解-05.10)

3、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简答、论述)

(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然有存量。

(2)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3)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则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某市2004年第一季度实现的进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个指标是(CE)

A、流量B、存量C、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D、两个存量对比计算出的增长速度E、两个流量对比计算出的增长速度

某地区005年末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人口数45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从业人员230万人,从业人员的年均收入为15000元,资料中出现的指标有(AD)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D、数量指标E、质量指标

统计指标的要素有(ABCDE)

A/空间范围B、指标的名称C、指标数值D、时间限制E、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CE)

A/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C客观指标D时点指标E主观指标

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AB)

A/宏观指标体系B微观指标体系C基本指标体系D社会指标体系E

例、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

A/威廉。

配第B约翰。

格朗特CD西斯蒙第

统计学发生的两条主线为(BC)

A国民经济统计B、政治算术C、概率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

一、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1、资料的来源渠道:

(1)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是直接来源

(2)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是间接来源。

二、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

1、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

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

2、使用二手数据时应注意:

统计数据的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1、统计调查:

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意义:

(1)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

(2)统计调查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各个阶段能否顺利进行。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多选-必考)

(一)普查(全面)

1、普查:

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2、优点:

全面、详尽、系统

3、缺点:

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二)抽样调查(非全面)

1、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经常性的)

(三)统计报表(全面)

1、统计报表:

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

(1)表式,它是统计报表制度的主体

(2)填表说明

3、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利用统计报表搜集数据,具有时间快、成本低的优点;

但对于大量的小型、非国有经济单位,则难以全面采用统计报表调查。

(四)重点调查(非全面、主观)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发生改变的,单位少,标志值多的单位

1、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是客观存在的)

2、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

(1)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2)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调查。

(五)典型调查(非全面、完全主观)

1、典型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2、主要作用:

(1)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普查是指(B)

A、对总体的全部指标进行调查

B、对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

C、对总体单位的每个指标进行调查

D、对总体中的绝大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为了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质量、消耗等情况,可选取宝金钢、首钢等八大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即可掌握情况,该调查方式属于(A)

A重点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应调查指标而言在总体问题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

三、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多选)

1、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可以分为:

询问法、报告法和观察实验三大类。

(一)询问法

具体包括:

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等。

(二)报告法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的。

(三)观察与实验

1、直接观察法

2、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

3、实验法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调查谁)

报告单位:

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例如:

前面关于炼钢设备的调查,其报告单位应当是具有炼钢设备的每个冶金企业,调查单位是每台炼钢炉。

(三)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什么,用什么工具)

调查表的两种形式:

单一表、一览表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身、表脚三部分构成

调查问卷的结构:

开头语、甄别部分、主体部分、背景部分以及结束语。

(四)确定调查时间(什么时间)

调查时间:

是指调查资料所属于的时间。

三、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第四节统计数据资料整理

一、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1、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

2、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3、统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

(一)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

审查、汇总、编表、积累

1、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应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进行。

准确性审核可包括几方面:

(1)逻辑性审查

(2)比较审查法(3)设置疑问框审查

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二)对次级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1、首先要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

2、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

3、选用适当的再加工方法。

第五节统计分组

一、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

1、通过统计分组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1)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析结构情况

(2)可以提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前者主要是品质标志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一)分组标志的确定

1、正确选择分组标志遵循的原则:

(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

(二)统计分组方法(重点-选择)

1、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2、根据选择分组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对研究总体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三、编制次数分布数列

1、次数分布数列:

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2、分布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

分组、次数。

3、分组的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布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

(一)品质数列与编制方法

1、品质数列:

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研究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二)变量数列与编制方法

1、变量数列:

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研究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

2、标志的变量有两类:

一类是离散变量,又叫不连续变量;

另一类是连续变量。

3、单项式数列的编制。

P38

单项数列:

以每一个变量值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P39

组距数列:

以变量值的一定变动范围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组距与组数组距=上限-下限

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等距数列:

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异距数列: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

(3)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

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

组中值:

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

(4)频数与频率。

频数:

按某一标志分组后,一方面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同时要列出各组的单位数。

各组的单位数即为次数分布,简称次数。

频数愈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频率:

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重。

正态分布:

在自然或社会现象中,有许多变量分布是呈钟型对称分布的。

“两头小,中间大”

“U”字形:

“两头大,中间小”。

如人口的死亡比率。

四、统计分类标准化与常用的分组(类)

(一)统计分类标准化

1、统计标准化:

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2、统计分类标准按照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

(二)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组(类)标准

1、经济类型分类

公有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非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行业分类

4、基本单位分类

产业活动单位:

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惟一性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5、机构部分分类

(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

(4)住户与住户部门

第六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1、统计表的构成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总标题

(2)横行标题(主词/主栏)(3)纵栏标题(宾词/宾栏)

(4)数字资料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总量指标:

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2、总体范围大,指标数值就大,总体范围小,指标数值相应就小。

3、总量指标既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他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

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总结果。

如某种产品的产量、商品销售额、工资总额、国民生产总值等。

2、时期指标的特点:

(1)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

(2)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3、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

(2)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一时点的数量都进行登记,通常是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

(二)总量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

1、实物量指标:

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

2、价值量指标:

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

具有综合性和可加性。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相对指标:

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2、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和计算方法不同分为: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一)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即比重。

(二)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是同一时间不同总体(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某地区一定时期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对比,得到平均每人粮食产量为“公斤/人”。

或资金利税率、商品流通费用等用%表示,人口死亡率用‰表示。

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

正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逆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

(五)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也称作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说明同类现象不同时间上的发展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计算方法:

1、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计划)

2、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三、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

(二)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第三节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

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也称作平均数。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平均指标:

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

2、平均指标的作用: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反映同类现象不同时间的差异,提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3、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前三种是数值平均数,后两种是位置平均数。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

(二)简单算术平均法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个特例,是权数相等条件下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加权算术平均法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一个是分布数列中各组的标志值

(2)另一个是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四)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性质

(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指标志值减平均数之差)之和等于零。

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三、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一)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1)简单调和平均法

(2)加权调和平均法

(二)调和平均数的应用

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可概括如下:

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权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四、几何平均数

1、几何平均数:

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

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应满足两个条件:

(1)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

(2)相乘的各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五、众数

(一)众数的概念

1、众数:

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字母M0表示。

(二)众数的确定方法

1、单项式数列确定众数

2、组距数列确定众数

(1)找众数落脚点

(2)下限公式:

L:

下限,d:

众数所在组的组距

△1:

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

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六、中位数

(一)中位数的概念

1、中位数:

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e表示。

2、中位数的大小仅取决于它在数列中的位置。

(二)中位数的确定方法:

1、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首先将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根据公式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中位数的位次找出对应的标志,即

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已排序,可直接用公式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次数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即中位数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下限公式:

说明:

表示中位数组的次数,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次数,

总次数。

七、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简答/多选)

(一)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二)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平均数

(三)计算和运用平均数时,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

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标志变异指标:

又称为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2、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

二、全距

1、全距:

也称极差,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全距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优点:

是计算简单,缺点: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