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问: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他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
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段)。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
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第三课时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
(一)。
了解《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景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房子》内容的声音材料。
第四课时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房子
(二)。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房子》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
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设计
《国旗国旗真美丽》
1、歌曲:
《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唱。
2、综合训练:
音的强弱
3、音乐游戏:
有趣的绳子
4、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管乐曲)
1、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
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一、发声练习:
二、综合训练:
1、同学们,刚才我们练唱了火车,那你们说一说,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音量有没有变化?
(有,有大小)
对,我们管这叫声音的强弱。
声音较大的叫做强,小叫做弱。
请同学用WU按照教师要求来表示火车汽笛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教师作如下要求:
强、弱、强、弱、强……)
2、师用响鼓敲击,请生说一说哪次强,哪次弱。
3、你在生活中,都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它们都有强弱吗?
能举出各例子吗?
(学生举例)
4、教师有强有弱地拍击节奏,请同学们来模仿。
三、音乐游戏:
1、同学们做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和声音强弱有关的游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长线,在线上画上大小不同、距离不等的图形。
请同学随着教师的手势依次读出“wu”、“di”、“da”的强弱音。
(见到线按照线读wu,遇到大圆大声读da,遇到小圆小声发出di)
做游戏
3、用长绳子来玩,方法同上。
(一组一组的做,另一组给他数着,错的次数少的组获胜)
四、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要参加升旗仪式,谁能说说在升旗仪式上,都有哪些活动?
对,最后美丽的五星红旗会升上旗杆,在天空飘扬。
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读词。
4、教唱法学唱歌曲。
注意咬字要清楚。
5、歌曲处理:
前两句要以赞美的情感来演唱,音量不要太强,音与音之间要唱的连贯。
后两句要唱的亲切。
“亲亲你”要唱的轻而有弹性。
教师指导学生练唱。
6、用乐器、舞蹈等方式来诠释歌曲,全班一起来表演。
五、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国旗在升起时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
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
2、初听乐曲。
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你听到国歌时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听听想想
3、复听乐曲,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听赏歌曲《吹芦笙》。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
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
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dangdangdangdang
dadadadadadadada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
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彝家娃娃真美丽》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5、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7、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10、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
分组进行汇报。
11、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12、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
逐一出示实物:
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13、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
富有表情地歌唱。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1、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3、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4、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5、轻声唱歌词。
6、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XXXXX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7、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8、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9、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10、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11、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12、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响:
XXXX│XXXX│XXXXX│
碰铃:
XX│XX│XX│
三角铁:
X—│X—│X—│
铃鼓:
XX│XX│X〃—│
响板:
XXXX│XXXX│XXXX│
注意事项:
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4、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
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6、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7、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琴学唱歌曲。
9、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10、作业:
①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②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第四课时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认识。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X—XX│XXX—│
②XX—X│XXX—│
③X—X—│XXX—│
④XXXX│X—X—│
要求:
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
一组唱歌;
一组伴奏。
(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第五课时
1、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
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
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
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
互换练习;
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
0|×
|
狮子睁眼看我们,真好玩真好玩,
狮子跳舞多起劲,真好玩真好玩,
五色小鸟吹口哨,真好玩真好玩,
动物园里动物多真好玩真好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
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根据他们的特点及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听音乐、看动画片flash、表演、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二课时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
听赏乐曲《狮子》。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
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
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
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
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
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
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第三课时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
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
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
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
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两只小象》的教学,体现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教学观念。
本课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爱好爱好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
本课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编、创等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及节拍的意义,重在学生即兴创编节奏、即兴创编歌词、创作画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第四课时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
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
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
小鸟怎么叫?
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
《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
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
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像之中.通过欣赏乐曲笛子独奏<
荫中鸟>
让学生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功能.同时,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欣赏音乐.
第五课时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图片导入:
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
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
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
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鸭子拌嘴》这首曲子,重点就在鸭子们吵架拌嘴的这个段落上,要让学生集中感受这个音乐情景中的声音,体会声音塑造的音乐形象,进而感知到音的强弱所表现的不同效果。
因此,在前两个段落和第四段落的欣赏上,我处理地比较简短,让学生用动作或者讲述的方式,将故事衔接起来就好了,期间也不忘渗透音的强弱处理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而在第三段落的欣赏时,我就采用了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先是让两个同学来用乐器模仿,然后再请一组学生加上动作来配合乐器模仿情景,最后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即兴用肢体动作模仿这个激烈热闹的情景。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动作、情绪等诸多方面,全面地感受了音乐塑造的生动形象,为后面的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单元动画城
第一课时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
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孙悟空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猪八戒鼻子长
4.教师先拍手×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