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738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7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

1119.47万元

第三部分预备费用:

1422.15万元

资金来源如下:

其中13434.6万元申请新安江流域资金补助,其余5757.7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

附:

技术经济一览表

表1.7-1某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经济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工程规模

河道护岸护坡整治

km

26.34

河道清淤

m3

505600

生态修复

m2

318810

截污管网工程

5.7

工程量

浆砌石

14080

钢丝石笼

225390

三维土工格网

342418

661228

混凝土底板C20

30960

生态植物

308910

挖方

81700

填方

103480

素砼

3947

混凝土支护C20

1785

清淤量

万m3

50.56

管网工程d300~400

5.697

总工期

36

工程投资

总投资

万元

19192.25

工程费用

16650.64

工程其他费用

1119.47

预备费

1422.15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2.1**镇概况

**镇地处某县西南山区,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镇政府所在位置的坐标为东经117°

46′99″,北纬29°

42′35″。

东与某县汪村镇山后接壤,南与某县汪村镇回源村毗邻,西连某县鹤城乡渔塘村,北临**省祁门县祁洪乡、乔山乡、凫峰乡。

全镇国土总面积为65.17平方公里,**镇是**市“有机茶之乡”和“环境优美乡镇”。

2009年全镇共实现财政收入1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70万元,招商引资2000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4650元,较2008年增长650元。

201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758万元,比2005年的2360万元增长228%;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4.8万元,比2005年同口径增长328%;

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比2005年的2353元增长128%。

2.2地形地貌

**镇位于皖赣交界处率水山麓,三江源头的率水之滨,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92%以上。

**镇区沿路依水地势比较平坦,镇区基本是群山环抱,大小源河与率水河在镇区内相交。

2.3水文地质

2.3.1水文气象

2.3.1.1河流水系

2.3.1.2水文基本资料

(1)水文站

率水河属于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流域最早于1947年11月在歙县街口设立街口水位站,有1955~1958年共4年水位测验资料,其后撤销。

建国后于1950年6月在屯溪黄口设立屯溪水文站,控制新安江流域面积2670km2。

新安江流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设立了近10处小河径流站,但资料系列均较短,有些站现已撤销。

统计至1999年,本流域共设立水文站(包括小河径流站)共33处,其中观测资料能用于水文分析的测站有10余处。

其中在率水河干流上设有**、兰花、呈村、月潭、新亭等水文站,与新安江流域**镇段河道防洪相关的水文测站如表2.2。

表2.3-2新安江流域屯溪以上主要水文站一览表

水文站名称

控制面积(km2)

**站

106

月潭站

954

表2.3-2中各水文站为国家或省基本站网,水文监测、资料整编等均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进行,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2)雨量站

本流域最早于1950年在屯溪设立雨量站观测降水量资料,自上世纪60年代起,设立的雨量站点逐渐增多,统计至1999年共有屯溪、渔梁等106处雨量站,其中观测系列超过30年的测站有23处,超过40年观测系列的测站有屯溪、渔梁和**等9处。

2.3.1.3洪水

中小河流干流设计洪水主要根据各控制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排频计算,支流设计洪水采用由原水电部规划总院验收、水电部批准颁发使用的《**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年计算办法”)推求。

控制水文站上、下游无支流汇入的干流控制点设计洪水按面积比拟法求得;

有支流汇入的,按干、支流错峰迭加后确定。

2004年8月**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某县城区城市防洪规划》,并通过了专家审查。

本规划数据主要摘自以上报告最后确定的数字。

利用月潭站1960~2004年实测流量系列和屯溪站1951~2004年实测洪水资料系列统计分析,各站不同重现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2.3-3。

根据前述有实测水文资料各站洪水频率分析成果,采用地区综合的办法推求(qm~F/J关系,图2.1-1)无控区间的设计洪水。

表2.3-3率水河各主要控制断面洪峰流量统计参数表

控制节点

(断面名称)

控制面积

(km2)

均值(m3/s)

峰模(m3/s·

km2)

10年

20年

50年

100年

**水文站

2670

250

8.20

5.40

6.97

月潭水文站

1160

1.95

4.33

4.82

3.18

从表2.1-1可以看出,对同一流域(支流或区间)而言,其统计参数Cv和各重现期洪峰流量有随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地区分布趋势,符合洪峰流量统计参数地区分布的一般规律。

率水干流直接采用屯溪、岩前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排频计算选取。

综上,各站设计洪峰流量分析成果基本合理。

2.3.1.4主要气象条件

某镇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季节交替明显。

春秋短,夏冬长。

春季天气多变;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集中;

秋季降温快,常出现“夹秋旱”,气温日较差大;

冬季冷而不寒,雨雪不多。

年降水量2000~2200mm,无霜期220天左右。

2.3.2工程地质

2.3.2.1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工程区域的地层分区属于华南地层大区江南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有中元古界长城-蓟县系牛屋组(Pt2n),中生界侏罗系洪琴组(J2h),石岒组(J3~-K1S),侏罗系炳丘组(J3b),白垩系徽州组(K1h),以及第四系芜湖组(Q4wal)。

1)中元古界长城-蓟县系牛屋组(Pt2n):

为一套半风化呈灰黄、灰黄绿色,新鲜呈青灰-深灰色的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及粉砂质千枚状板岩。

岩石片理发育,产状呈陡倾角约70°

~80°

,倾向南东,构成了屯溪-祁门盆地的基底。

2)中生界侏罗系洪琴组(J2h):

主要分布在资口亭附近,黎阳、高枧一带也有少量出露。

为一套灰白-紫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韵律互层。

3)中生界晚侏罗-早白垩系石岒组(J3~-K1S):

主要分布在柏山、尤溪及南溪南一带,为一套火山-次火山岩建造,其岩性为灰紫、紫、灰白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角砾状流纹岩夹粉砂质凝灰岩以及呈岩株状岩脉状产出的青灰绿色辉绿岩岩株(βο)、辉绿玢岩(βu)、以及角闪安山岩(小龙山)。

4)中生界白垩系徽州组(K1h):

是率水本次治理段广泛分布的基岩,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状砾岩、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韵律互层,它与下伏地层牛屋组(Pt2n)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其底砾岩中砾石随下覆地层的岩性变化面变化,砾石的磨圆度不高,成分单一,呈次棱角状,砾石大小不一,砾径20~120mm,砾石含量达50%,颗粒支撑,钙铁质胶结。

5)第四系芜湖组(Q4wal):

是坝址区的主要覆盖层,为一套现代河流相沉积的砂、圆砾、砂壤土、粉土等,分布于率水组成河床、高河漫滩及Ⅰ级阶地。

工程区地表90%被其覆盖,一般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粉细砂,中粗砂、下部圆砾、砂(砾)卵石层,Ⅰ级阶地一般厚6~10m。

粉土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上,厚1m左右,松散。

粉细砂:

分布于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上,呈黄~灰黄色,松散堆积,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碎片及暗色矿物,厚1~5m不等。

中粗砂:

浅黄色灰黄色,以长石、石英为主,颗粒不均含少量砾石,一般上细下粗,分布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中下部。

圆砾及砂卵石:

浅灰色、杂色,卵砾石成分以石英、硅质岩、长石为主,含少量砂岩及杂岩,磨圆度一般,粒径2~8cm,大者10~20cm,含量一般大于50%。

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下部、河床及高漫滩下部。

6)第四系新近人工素填土(Q4ml):

主要为河床内的砂卵石填筑,做为外运砂石的运输道路及简易堤防的堤身土。

2.3.2.2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江南古陆北东端,皖南盆地的中部,是区域地质构造的复合部位。

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有二条相互平行的篁墩断裂带在小华山一带通过,它是区域性断裂带,走向北东-北东东向,倾向南东,倾角在70°

,为一逆冲断裂,具有断层泥、构造透镜体、片理化带、地层缺失等断层特征,近期未见活动迹象。

该断裂带距工程区位置较远,对工程没有影响。

工程区属华南地震区中的铜陵-扬州地震带,区内地震活动轻微,根据2001年8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

400万)》(GB18306-2001),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Ⅰ区(0.35s)。

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本工程区域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烈度为Ⅵ度时,建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2.3.2.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工程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芜湖组(Q4wal)冲洪积覆盖层和中生界白垩系徽州组(K1h)紫红色厚层状砾岩、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韵律互层。

地貌单元为现代河床及漫滩,两岸为率水一级阶地。

通过钻探揭露的地层覆盖层为第四系芜湖组(Q4wal)的砂壤土、砂质粉土、粉细砂、砾石;

基岩有白垩系徽州组(K1h)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砂岩韵律互层。

按其风化程度及力学性质可分为强风化基岩、弱风化基岩。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芜湖组冲积层(Q4wal)

(1)耕作层(Q4al):

表层耕作土层,黄褐色,土质疏松,夹植物根茎。

(2)素填土(Q4ml):

人工填土,黄色,稍湿及饱和,主要为外运砂石的运输道路路基和简易堤防的堤身土,主要成分为砂卵石、砂壤土夹碎石。

卵石粒径一般2~10cm,大者大于10cm。

中等压缩性。

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150~300KPa,主要分布于河道两侧。

(3)粉土(Q4al):

土黄色,稍湿状态,稍密,可塑状态。

主要分布于漫滩上及河床两侧一级阶地中上部,低压缩性。

标贯击数N=4~6击。

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140KPa。

(4)粉细砂(Q4al):

灰黄色,呈松散-稍密状态,湿-饱和,均质。

标贯击数N63.5=4~6击,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120KPa。

(5)圆砾层(Q4al):

灰黄色,从上至下由稍密至中密、稍湿-湿状态,砾石粒径以1~3cm,大的5~10cm少数15cm以上,呈次圆状,充填物为石英质为主的中、粗砂及砂壤土,砾石成分以硅质岩、硬质砂岩、脉石英等为主,杂色。

左右两岸河床及河漫滩中普遍分布,该层层位稳定,触探击数N63.5=3~23击。

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中上部200~260KPa,中下部300~350KPa。

2)紫红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为工程区的下伏基岩。

(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1h):

紫红色,岩芯较为破碎,表层30-50cm具粘性土特征,其余岩芯呈风化碎石块状,块度3~7cm,风化裂隙发育,产状紊乱不规则。

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400~500KPa。

(7)弱风化泥质粉砂岩(K1h):

紫红色,岩芯一般呈碎石状、柱状,节理裂隙较少发育。

该层推荐容许承载力1000-1200KPa。

本次主要对(3)粉土、(5)层圆砾层进行取样并统计。

2.3.2.4水文地质条件

a、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运动规律

本次治理河道堤防沿线多为第四系松散冲、洪积层,河床内基岩基本不出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土层、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贮藏于浅部风化基岩内的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的补给,随季节变化明显,往低处排泄于冲沟、河道。

b、土体的渗透性

为了解各土层的渗透性,本次勘察对上下游堤基中的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层,主要为(粉土层、粉细砂、圆砂层)。

根据现场注水试验,依据相关规范,各土层渗透性如下:

1)细砂:

k=2.3×

10-1cm/s,强透水性土层;

2)粉土层:

k=2.4×

10-4cm/s,中等透水性土层;

3)圆砾层:

k=1.5×

10-0cm/s,极强透水性土层。

c、基岩的渗透性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基岩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规模大小及风化深度。

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节理发育,且产状紊乱,一般张开,岩层透水性强。

弱风化基岩,岩体相对完整,裂隙较少发育,岩层透水性差。

微风化基岩,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多短小闭合,延伸不远,基本不透水。

通过基岩两个钻孔的两段压水试验,了解基岩层的透水情况,具体成果见表2.3-4。

表2.3-4基岩压水试验成果表

位置

试段深度

试段高程(m)

段长(km)

试验lu值

左岸

10.50~14.70

120.89~116.69

4.20

6.3

右岸

14.20~17.00

118.40~115.60

2.80

4.7

地下水及地表水水化学分析试验成果见表2.3-5,地表水、地下水矿化度都小于0.5g/L,Ph值在6.5~8.2之间,地下水类型为HCO3-Ca-Na型水。

根据相关规范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砼均不具侵蚀性。

表2.3-5地下水及地表水水化学分析试验成果表

取样

地点

阳离子含量

阴离子含量

硬度

气体含量

矿化度

PH值

水化学类型

水对混凝土侵蚀性评价

K++

Na+

Ca2+

Mg2+

Cl-

SO42-

HCO3-

总硬度

游离

CO2

侵蚀性CO2

mg/L

德国度

率水

0.39

12.8

6.5

0.71

30.5

30

0.77

9.7

153.25

8.1

HCO3-Ca-Mg型水

d、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野外勘察的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提出各岩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fk、压缩模量ES、饱和抗剪强度(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指标建议值见表2.3-6。

基岩钻孔岩芯取代表性岩样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做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并参照和类比有关工程资料,提出坝址区岩体主要力学性参数建议值见表2.3-7。

表2.3-6各土层fk、ES、C、Φ推荐表

岩土层名称

fk(Kpa)

Es(Mpa)

饱和抗剪强度

c(kpa)

φ(°

(3)粉土

140

4.1

17

15

(4)细砂

120

5.2

32

(5)圆砾层

200-350

41

(6)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350-500

(7)弱风化粉砂质泥岩

1000-1200

表2.3-7岩石主要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岩性

风化

程度

饱和

抗压

变形

模量

泊松比

抗剪断强度

(砼/基岩)

(岩体)

抗剪强度

Mpa

Gpa

f'

c'

(Mpa)

f

泥质粉砂岩

弱风化

7

0.40

0.37

0.60

0.25

0.55

0.50-0.55

微风化

10

1.00

0.35

0.70

0.30

0.55-0.60

泥质粉砂岩:

干容重24.1-25.0KN/m3;

湿容重25.2-25.8KN/m3;

软化系数:

kd=0.65。

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1)边坡稳定问题

河流沿线地基主要为(3)层砂类土层、(4)层粉细砂层、(5)层砾石层(夹中粗砂),河床两侧边坡抗冲、抗渗性差,经多年的水流冲刷,两岸边坡逐渐变缓,多长有杂草、杂树,对洪水具有较好的防冲刷作用,右岸5+418.2~0+964.5间有断续浆砌石挡土墙及简易挡墙。

如对河流采取清淤或清淤,冲洪积层边坡易产生失稳,同时已有的浆砌石挡土墙基础暴露于地表,易产生垮塌,需采取砌石挡墙等处理措施。

(2)堤基渗透稳定问题

河道沿线土层分布具典型山区河流特点,透水性较强的砂性土及砾卵石分布广泛,且其抗冲刷能力较差,对于右岸已建挡土墙及简易堤防段,洪水期堤基在砂类土及含砾中粗砂夹卵石地质结构段存在流土型和管涌型两种渗透破坏的可能。

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地基地质结构以多层结构以及双层结构为主。

(3)层砂类土层、(4)层粉细砂层、(5)层砾石层(夹中粗砂),在河床两侧普遍分布,在两岸阶地及高漫滩有一定厚度,河床段下伏基岩埋藏不深,拟建堤防段基本不存在抗震稳定问题和特殊土引起的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2.4现状及存在问题

2.4.1项目区现状

1)河道现状

根据**市某镇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调研,部分堤防堤顶高程不足,堤身普遍单薄,边坡陡;

堤身填筑质量差,砂堤砂基缺乏防渗处理,洪水时极易发生堤基、堤身渗透破坏;

外坡基本无防护设施,抗冲刷、抗风浪能力弱;

淤积严重,多年未实施清淤,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河道基本无护岸设施,岸坡刷脚、河势不稳;

生产建设项目随意侵占河道现象严重,采砂乱挖、乱堆,影响行洪。

2)排水现状

**镇镇区内污水没有统一收集方式。

雨污合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于率水河,对河道造成的污染严重。

暴雨期间,由于排泄不畅,部分地区易造成雨、污水漫流,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卫生。

现状大多数规划区域仍为荒地及村镇,污水管网尚未建设,部分生活、生产污水就近排放到附近沟渠,不经任何处理,居民区内排水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历史遗留下来的明沟等排水系统很不完善。

2.4.2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次率水河整治段和污水管网收水范围内污水排放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率水河内坡冲刷、淤积。

河道弯段堤岸受冲刷,影响河道边坡稳定。

其中在河道转弯段的凹岸,一般都存在着水流淘刷河道坡脚的现象。

由于河道冲刷。

2)城区生活污水乱排现象严重,从源头影响率水河河水水质。

3)沿途生活垃圾随意沿河岸堆放,对河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全线河障较多,河道基本无护岸设施。

第3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保护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是从新安江源头保护新安江的。

率水河河道是新安江流域代表性的河流之一,该流域不仅涉及水土流失防治、村落污染治理和农田面源污染治理,还特别涉及到城市污染治理。

选取进行治理的河流段流经**镇,由于老城区的污水管网等收集系统相对落后且不够完善,造成部分生活污水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就进入河流,致使河道水质较差,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取水水源。

并且河道沙石淤积,考虑到此处为**镇的经济政治中心,河流水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较大,工程的实施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乃至整个新安江流域的治理都有重要意义。

(2)加快小城镇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某县委及各级水利部门对**镇河道整治工程非常重视,先后做了大量工作。

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在《某镇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对**镇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的要求。

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灾损失,促进**镇段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对**镇段进行河道整治已势在必行。

(3)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公共设施及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山洪爆发频繁,致使沿河两岸河岸坍塌、部分农田被毁,经济损失逐年增大,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

率水河防洪能力偏低,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不到防洪规划的要求,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须对河道进行彻底的整治,解决河道两岸的防洪问题已势在必行。

(4)生态修复机制遭到破坏,恢复健康的生态机制势在必行

率水河河道由于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干扰,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上游大规模的建设,河道缓冲带生态缓冲功能丧失,致使河道产流机制遭到破坏。

同时农田面源污染物也严重影响着整个污染物净化与清水养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