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与修改病句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辨析与修改病句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与修改病句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课时
易错题集训
学生训练·
查漏补缺
第5~6课时
创新题特训
全面提升
技巧总结:
1.“语序不当”解题诀窍
(1)了解语序不当的十种情况。
语序不当的十种情况是:
①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③定语和状语位置错乱;
④修饰语和中心词错位;
⑤并列性词语排列不当;
⑥主客体颠倒;
⑦前后对应词语错位;
⑧虚词位置不当;
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⑩复句中分句位置不当。
(2)重点了解多项定语、多项状语的排列规律。
在语序不当的十种类型中,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语序不当,较难辨别。
大家应该重点了解这两种语序的基本规律。
①多项定语有一个排列次序的问题。
一般来说,修饰性定语在后,限制性定语在前,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限定事物的范围,指明是哪一个(些),然后才对它加以描述。
下面是多项定语排列的模式: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称代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比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语序为“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其中多层定语次序作了重新调整: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
还要注意在同等情况下定语次序的两个规则:
一是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只能说“优秀的高级教师”,不能说“高级优秀的教师”;
二是结构复杂的定语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如只能说“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说成“优秀的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
②多层状语一般次序的模式: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的名词或处所的介词短语;
C.表范围的副词;
D.表情态的形容词;
E.表对象的介词短语。
比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应改为“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其中多层状语次序作了重新调整: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
知晓了多层状语的次序,一般状语的次序就比较容易了解了。
比如首先是目的状语、原因状语,然后是时间状语、处所状语,接着是范围状语,而后是情态状语,最后是对象状语。
(3)掌握具体答题方法。
①整体把握,语感评判。
我们应该在整体把握全句的基础上,凭借语感评判句子是否有语病。
这样做多数时候能从一组句子中发现别扭、不通顺的一句或几句。
对这一句或几句提出疑问,把它们作为进一步审查的对象,这是辨识病句的第一步。
②注意语序,具体分析。
语序不当造成的语病,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考生在做题时,思维有定势,一般都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合理来思考。
所以,辨析语序不当这类语病尤其要细读句子,注意定语、状语、主语、谓语、关联词、分句之间的顺序。
③排除为主,逐步攻坚。
因为设题多数是选择“不恰当的一项”,只要很有把握地发现一个“错误”或一个异类,就应该果断排除或选择。
把四项逐步缩小为三项、二项,最后解决最难解的选项。
④遇难缓判,最后确定。
有时遇见自己非常生疏的、一点都不能把握的难句,可以暂时放一放。
先确定有把握的,然后再解决这样的难句。
2.“搭配不当”解题诀窍
(1)首抓主干部分。
句子的主干成分是指主语、谓语、宾语。
拿到一个句子,首先迅速画出它的主干,同时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有任何一对不能搭配,都叫做“搭配不当”。
例如:
今年,该农业科技园区的棉花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长势良好”说的是“棉花”,不是“生产”,主谓不能搭配,应将“生产”删去。
运用这种方法,尤其有益的是能快速地发现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
如下面两个句子:
①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②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讨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句①主语“世界”与宾语中心词“过程”不发生类属关系,所构成的“世界是过程”,有悖逻辑。
应改为“世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或改为“世界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
句②主语中心词“问题”与宾语中心词“进展”不具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结构上不能构成“问题得到进展”的格式。
应改为“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讨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
(2)再看附加成分。
句子的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要看这些成分能否修饰、限制它们的中心词。
三仙姑口口声声欺骗人,是想达到她不可告人的目的。
“口口声声”是有表白、陈说意义的词语,“欺骗”不含有表白、陈说之意,所以“口口声声”不能作“欺骗”的状语,可改为“总是”“挖空心思”之类的词。
(3)留心两面词。
当语句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之类的两面词时,我们应首先考虑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
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4)注意关联词。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特别是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②作者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所以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大大地削弱了。
③几天来,朝鲜艺术家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关系的短语,只能带选择性的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或群众”。
例②“因为”应放在“作者”之前。
例③“无论”后面常用“也、都、总、还”来呼应,而不能同“就”搭配,可删去“无论”或把“就”改为“都”。
(5)掌握答题方法。
①细心读题。
注意“主谓”“动宾”“主宾”“定中”“状中”“补中”、介词、关联词、一面两面之间的关系。
②遇长压缩。
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就采用压缩法,删去枝节,留下主干,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
③排除为主。
只要很有把握地发现错误项或正确项,就要在此基础上果断排除其他项。
④关注特点。
遇到几个并列的词语,就要注意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遇到“两面”说法就要注意是否有“一面”在后或在前;
遇到介词就要注意是否其宾语与之不谐;
遇到关联词也要注意它们是否匹配。
3.“成分残缺或赘余”解题诀窍
(1)知晓类型。
考生要知晓高考语病题中“成分残缺或赘余”的主要类型,即“主语残缺或赘余”“谓语残缺或赘余”“宾语残缺或赘余”“中心词残缺或赘余”“虚词残缺或赘余”等五组。
每组分两个部分,正好是一对矛盾,一残缺,一赘余。
如此分组,既便于理解,又便于类题训练。
(2)积累短语。
成分残缺要结合具体语境方可发现,而成分赘余则可以背记一系列典型短语,以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常见的赘余短语有:
“互相厮打”“这其中”“这其间”“见诸于”“付诸于”“否则不这样”“亲眼目睹”“非常嗜好”“十分炎热”“过度酗酒”“一致公认”“到此光临”“十分罕见”“悬殊很大”“多余的废话”“多年的夙愿”“初开先河”“过高的奢望”“无数莘莘学子”“值得可歌可泣”“可堪称”“致信给”“更加至关重要”“使人民生灵涂炭”“切忌不要贪睡”“迷人的魅力”“涉及到”“从心里由衷感谢”“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卫生洁具”“酒水和饮料”“邂逅相遇”“囊括全部”“先进楷模”“俩个”“第一次破天荒”“这个中原因”“多少双眼睛望穿秋水”“伏法枪决”“遭受挨打挨骂”“如果一旦”“如果要是”“尤其更”“盍不”。
(3)细心审题。
细心读题,既要留意其他语病,也要注意残缺或赘余。
如“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一句,考生不太容易发现其中缺少“回答”的宾语,也不太容易知道应在“关系”后面加“的问题”。
再如“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滥用介词“对于”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但考生也不太容易鉴别出来。
又如“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一句,缺少“也有”的宾语(句末应加上“的冰雕艺术品”),其隐蔽性也比较大。
4.“结构混乱”解题诀窍
(1)了解“结构混乱”的五种类型。
结构混乱的病句,除“句式杂糅”(两种句式叠加在一起)之外,还有“两谓混杂”(两套谓语结构混杂在一起)、“两主争锋”(在对句子的陈述对象作陈述时,句子中又插入另一个陈述对象)、“宾主两兼”(将一个句子的结尾部分兼作另一句的开头)、“暗地易主”(暗中更换句子的陈述对象)四种类型。
(2)谙熟“句式杂糅”的叠加现象。
句式杂糅是两种句式叠加在一起而造成结构混乱的语病,如能分清两种句式,并熟悉它们的叠加现象,对于辨识“句式杂糅”的语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果我们见到相关句子中出现上述的“叠加现象”,且发现它是“句式一”与“句式二”的杂糅体,就可以迅速确定该句犯有“句式杂糅”的错误。
有些选项“似是而非”,难以确定。
如“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是靠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一句,其中“都是靠”与“都是利用”两谓语混杂;
可说成“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再如“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一句,“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与“要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决定”杂糅。
5.“表意不明”解题诀窍
(1)了解认知结构。
《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七类病句就其致“病”原因而言,可归入两大类:
一类是结构性语病,含“病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四种情况;
一类是语意性语病,含“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两种情况。
其认知结构详见下表:
结构性语病
语序不当
句子部分结构
侧重语句
结构方面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系其中一种)
整个句子结构
语意性语病
表意不明(即“歧义”)
读音不明
侧重语意
表达方面
词义不明
词性不明
指代不明
切分不明
指向不明
施受不明
不合逻辑
(2)弄清几个难点。
①词性不明。
句子中某个词可以作多个词性理解,以致产生歧义。
如“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粮店仓库的保藏和管理工作”;
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②切分不明。
“切分不明”就是“停顿两可”。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一句就有两种切分,既可以在“明令”后停顿,意为“不取缔”;
也可以在“禁止”后停顿,意为“取缔”。
③施受不明。
“施”即“施事者”,“受”即“受事者”,“施受不明”是指句子中施事者与受事者不明确,因而产生歧义。
如“铁道游击队对日寇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一句,施事者可以是日寇,也可以是铁道游击队。
(3)注意几个关键点。
①看到多音字,尽管这个字本来有多个读音及意义,但应能根据语境确定它的一个读音及意义,如果无法确定,该句就是表意不明。
②看到多义词,尽管这个词本来有多个意义,但应能根据语境确定它的一个意义,如果无法确定,该句就是表意不明。
③看到“和”“与”“跟”“同”等词语,尽管这个词兼有介词与连词两类词性,但应能根据语境确定它的一种词性——连词或介词,如果无法确定,该句就是表意不明。
④看到代词,要弄清它在句子中具体指代的内容,如果无法根据语境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该句就是表意不明。
如果没有发现以上标志,也找不出其他语病,再考虑是否存在“切分不明”“施受不明”的问题。
6.“不合逻辑”解题诀窍
(1)弄清本质特征。
病句中的“不合逻辑”有两种表现,一是既有语法性错误,即违反语法规则(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赘余”等),又违反逻辑规则;
二是虽符合语法(诸如“语序正确”“结构完整”“成分搭配”等),但不合逻辑(比如“繁星满天中的一轮明月”)。
前者往往可以通过语法知识就能识别,后者则有较大的迷惑性,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怎样注意呢?
抓住“不合逻辑”的本质特征:
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
(2)明确主要类型。
“不合逻辑”的病句,亦属语意性病句。
也有六种类型:
概念方面主要有“概念并列不当”与“概念前后矛盾”;
判断方面主要有“判断否定不当”与“判断不合事实”;
推理方面主要有“推理推不出来”与“因果关系倒置”。
(3)捕捉错误标志。
①看到词语并列,要注意大小概念是否混杂;
②看到约数词、倍数词,要注意前后是否矛盾;
③看到否定性词语(包括反问句),要注意是不是否定不当;
④看到“所以”“于是”等关联词,要注意是否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