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258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疼痛临床诊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阴股痛:

——即大腿内侧疼痛,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且常连及阴部,若双侧疼痛牵及阴部,常可在肝肾经络和脏腑的病变中出现,多是寒湿为患;

若阴股痛始见于一侧,阴股内痛,且起突肿物者,是“疝气”。

(7)足痛:

——足痛和足三阴关系密切,其病变虚实皆有,一侧或两侧足跟疼痛,不能久立者,为劳作过度,肝肾亏虚,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虚所致;

单纯足心痛,多为肝肾阴亏;

全足疼痛,阴雨寒冷天加重,为寒湿侵袭,痹阻气血所致。

(8)四肢痛:

——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为湿热致痹;

肢体关节刺痛,部位不移,夜间尤甚,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为寒湿瘀相搏,瘀血阻滞之故;

四肢冷痛为脾阳虚衰,温煦不及;

四肢烦痛则为风中脾胃,若四肢疼痛游走不定者,是风湿侵袭,闭阻经络,是为“风痹”,若四肢疼痛而沉重者,是风寒湿痹称为“湿痹”。

(9)指趾痛:

——多属外科疾病,初起指头麻木作痒,继则经肿热痛,病情发展可在肘部或腋部触及硬核,见于疽疮;

足趾烂肿疼痛,痛如汤泼火燎,昼轻夜重,甚则发生溃疡或坏疽,见于脱骨疽。

2.头面五官

(1)头痛:

——临床最常见,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浊、瘀血,均可引起头痛,故对本证应仔细询问,认真审证。

外邪侵袭引起头痛,根据循经路线辨证。

①头后部痛,下连项背者,病在太阳经;

②前额痛,连眉棱骨者,病在阳明经;

③两侧疼痛,连及耳部,病在少阳经;

④全头重痛,腹满自汗者,病在太阴经;

⑤头痛连齿,指甲微青者,病在少阴经;

⑥巅顶疼痛,牵引头角者,为病在厥阴经。

头痛因肝所致者,则又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不同

①若头痛偏于一侧,或痛在眉棱骨处,每随情志变化而增减。

此为肝之郁结所致;

②若头部胀痛,巅机尤甚,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则为肝炎上逆所致;

③若头痛偏于两侧,或连巅顶,眩晕而耳鸣,怒则加重,此为肝阳上亢。

头痛因虚所致者,临床有气、血、阴、阳之不同,临床多表现为全头空痛,隐痛或冷痛。

若一侧昏沉而痛,脘闷哎恶者,此为痰浊上扰清窍;

若一侧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经久不愈者,则为瘀血阻滞头络。

因头风引起,临床可见有下列几种:

①头痛一侧,连及目齿、时作时止,疼痛难忍,经久不愈者,为“偏头风”;

②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者,名“雷头风”;

③两太阳穴处连脑痛者,名“夹脑风”;

④脑户极冷,痛不可忍,项背怯寒者,为“脑风”。

(2)面痛:

——面痛和三阴经脉关系密切,临床以半侧疼痛最为常见。

若单侧颊部灼痛如刀割,连及上下唇及齿龈处,时发时止,痛时发热,此为痰热阻于面络;

颜面之中、下部掣痛,或半面上下皆痛,时发时止,遇冷加重,此为寒痰阻于面络;

半侧面部阵发性灼痛,痛连头角,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则为肝火上犯;

半面痛如锥刺,痛处不移,昼轻夜重,为瘀血阻于面络;

面部空痛连头,频频发作,遇劳加重,为气血亏虚,面络失养所致;

耳下腮部酸痛,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为感受风热邪毒,见于“痄腮”。

3.胸胁脘腹部:

注意胸痛、胁痛、胃痛、腹痛、乳房痛。

(1)胸痛:

——胸属上焦,心肺居焉,故胸痛多属心肺疾患。

胸痛憋闷,或连及肩背者,为胸痹;

若左侧胸部疼痛剧烈、宛如锥刺,连及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每突然发作,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者,为“真心痛”,是心阳式微,气血阻闭;

胸部硬满疼痛,下连腹部,旁及两胁,手不可近者,为大结胸,乃水热互结所致;

胸痛身热,咳吐脓血痰,味腥臭者,为肺痈,是热邪壅肺,后败肉腐;

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者,为肺痨,是肺阴亏虚,虚热内灼。

(2)胁痛:

——胁肋胀痛,部位不定,为肝气郁结;

胸胁刺痛,部位固定,为瘀血阻滞;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则为肝阴不足;

胁肋连及胸部,心下、肋间饱满,转侧及咳唾时加重者,为悬饮;

胁肋灼热刺痛,部位呈带状,或连及腰背,或连及心胸,为湿热蕴结肝胆之火丹;

两肋拘急冷痛,牵连少腹、阴器者,为寒邪凝滞肝脉,可见于寒疝、脏结等病。

(3)胃脘痛:

——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胃脘冷痛暴作,为寒邪直中胃腑;

胃脘胀满疼痛,多是饮食停滞;

胃脘攻窜作痛,连及两胁者,则属肝气犯胃;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属肝胃郁热;

胃脘刺痛,部位固定者,乃因瘀血;

胃脘隐痛,或为胃阴不足,或为脾胃虚寒、络脉失养所致。

(4)腹痛:

——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其中脐以上为大腹,乃足太阴脾必属;

脐以下为小腹,乃肾、肠、膀胱、胞宫所属;

小腹两侧为少腹,为厥阴肝经所过,腹痛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寒、热、食、瘀均可致痛。

大腹痛:

——①大腹急暴疼痛,多为寒邪入腹。

②大腹胀满疼痛而拒按,多是热结胃肠。

③大腹胀痛,攻窜不定,下连少腹,为气机郁滞于腹。

④大腹刺痛,部位不移者,则为瘀血阻于腹部。

⑤大腹胀满疼痛,连及胃脘,则为食积停滞。

⑥大腹疼痛,绵绵不休,则属中阳虚衰,气血不足。

少腹痛:

——①少腹拘急冷痛,并连及睾丸坠胀疼痛,此为寒凝肝脉。

②少腹掣痛,时缓时急,作止无常,多为肝气郁滞。

③少腹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者,为大肠湿热。

④少腹拘急疼痛,小便频急者,为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⑤少腹隐隐作痛,以左侧为多,多属下焦虚寒。

脐周痛:

——①脐周疼痛急暴,为寒邪直中太阴脾经。

②腹痛绕脐,硬满拒按,大便秘结者,为燥屎内结。

③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多为蛔虫内扰。

④脐周切痛,肠中雷鸣,大便溏泄者,此不大肠有寒。

⑤绕脐疼痛,痛时冷汗自出,手足厥冷者,见于寒疝。

右上腹突发钻顶样痛,难以忍受,时作时止者,此为蛔虫所动,窜入胆道所致,见于蛔厥证。

右下腹拘急疼痛而拒按,多为肠内郁热积滞,气机不通,见于肠痈。

4.问腰骶尾阴部疼痛:

——包括腰胯、尾骶、前后阴等部位。

腰部冷痛重着,连及下肢,阴雨天加重,此为寒湿腰痛:

①腰痛行背者,病在太阳经。

②腰痛不可俯仰者,病在少阳经。

③腰痛不可前后转动者,病在阳明经。

④腰病引脊者,病在少阴经。

⑤腰痛行少腹,上连胁者,病在太阴经。

⑥腰痛行阴器者,病在厥阴经。

腰部热痛,或突发绞痛者,属于湿热腰痛;

腰部胀痛,连及腹胁走窜不定,属于气滞腰痛,腰部刺痛,固定者属于瘀血。

腰部酸痛日久属肾虚腰痛。

(二)疼痛的特征

疼痛的特征常反映疾病的特征。

1.胀痛:

——胀痛多因肝郁气滞,肝阳上亢,感受风热及痰食内这所致。

2.刺痛:

——刺痛多是瘀血阻滞、湿热蕴积、火热熏灼及寒热外感内壅脉络,血脉痹阻之候。

3.冷痛:

——冷痛多为寒凝气滞,阳气虚衰所致。

4.灼痛:

——多为实热壅阻或虚热内灼。

灼痛见于面部,多为痰热闭阻;

舌头灼痛,为肘腑实热或阴虚火旺;

灼痛见于胃脘,为肝胃郁热;

灼痛见于阴部,多为肝经湿热下注;

指或趾灼痛难忍者,为火毒蕴结,常见于脱疽。

5.绞痛:

——属实邪为患。

若绞痛见于腰部,右上腹或小腹部,多是砂石阻滞;

绞痛见于胸部,多为心血瘀阻之真心痛;

绞痛见于腹中,多是蛔虫内扰,常见于蛔虫性肠梗阻。

6.掣痛:

——不论轻重、部位,痛因总与寒邪相关。

掣痛见于面部,为寒痰阻络;

耳内掣痛。

为气血瘀阻;

若关节掣痛,则多是风湿外侵。

7.牵引痛:

——若头痛牵引项背,为风寒中于足太阳经;

牙痛牵引头脑,或连及唇舌颊腮者,为胃火上炎;

胸痛连及两肋者,多为结胸证;

胁痛连及胃脘者,为肝郁气滞;

下行少得、阴器者,则为寒滞肝脉;

腰痛连及背部,为寒湿侵犯太阳经,或肾精亏损。

8.放射痛:

——即一处疼痛放射到另一处。

若胸痛剧烈,向肩部放射,多为胸阳不振、痰浊内阻;

左侧胸部剧痛,向肩部左臂内侧放射者,为必血瘀阻,见于真心痛;

小腹部有放射性疼痛,可见于砂石阻滞。

此外,扭伤性颈项痛,亦常向背部放射。

9.游走痛:

——多属风、气二邪为患。

由风气盛所致的行痹,可见四肢游走痛等;

由气机郁滞所致者,可见到胁肋等部位的走窜疼痛。

10.酸痛:

——酸痛常发生于全身,为湿著肌表。

酸痛见于四肢,为风湿留著,或气血虚弱;

酸痛见于臂部,为痰湿留注;

酸痛见于背部,为气血瘀滞;

酸痛见于腰部,乃寒湿下注或肾精亏损。

11.隐痛:

——头部隐痛,为阴血亏损;

胸部隐痛,为心气虚弱;

胁部隐痛,为肝阴不足,胃脘部隐痛,为胃阴不足,或脾胃阳虚;

隐痛见于牙齿,为虚火上扰,或气血亏虚。

12.坠痛:

——坠痛发生于小腹,多为中气下陷;

少腹牵引睾丸下坠疼痛,多为寒凝肝脉;

一侧睾丸坠胀疼痛,则为肝郁气滞,常见于“偏坠疝”。

13.钝痛:

——指疼痛不甚,有厚钝、迟钝感,常见于风寒湿痹,瘀血之轻证者,可见于腰、肩等部位,如寒湿腰痛,风寒肩痛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瘀血,初起者皆可出现钝痛。

14.跳痛:

——多属实热内壅之候。

疼痛有跳动感,多见于疮疡,凡疮疡有跳动者,多为热盛肉腐,即将化脓之证;

若耳内跳痛,则为外感风热邪毒,或肝胆热毒上玫,日久亦可流脓不止。

(三)疼痛的程度、轻重缓急

凡疼痛急暴、剧烈、难以忍耐,甚至影响病人饮食、睡眠及工作,如胀痛、刺痛、冷痛、灼痛、掣痛、绞痛、急痛、劈痛、跳痛、牵引痛、放射痛等,大多属实证,或为实寒,或为实热,或为气实,或为血实,或为痰实,或为虫实等。

凡疼痛徐缓,可以忍耐,一般不影响病人饮食、睡眠,如隐痛、空痛等,大多属虚证,或为气虚、或为阳虚、或为阴虚、或为血虚。

(四)疼痛的时间

1.疼痛发生或加重的时间

(1)特定日痛:

——如寒湿腰痛,每逢阴雨天发作或加重;

首风:

头痛常常在刮风前一天加重,而刮风当天反会减轻。

(2)特定时痛:

——每日晨起(寅时,3~5时)腹部疼痛,常见于五更泄,多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每日午后(未时13~15时)疼痛,常是阴虚,如胁痛、腰痛入夜加重者,均为瘀血阻滞,经络不畅所致;

四肢关节红肿痛剧,入夜尤甚者,此为化火伤津之热痹;

足趾疼痛,夜间加重,为火毒蕴结,或寒湿凝滞,常见于脱骨疽。

2.疼痛持续的时间

(1)疼痛持续短:

——多见实症,其痛多剧烈。

(2)疼痛持续长:

——有实有虚,多见瘀血、气血亏损。

(3)阵发性:

——虫积为多。

二、望诊的运用

主要是疼痛时观测病人的神情、形态、色、脉、舌。

(一)望神情

望神情主要是望目光,表情和动态。

一般地说,痛证的神情大多表现为蹙眉闭眼,表情痛苦、肌肉痉挛、咬牙握拳、屈膝蜷卧,或以手护痛处,辗转不安,甚则面色灰青、冷汗淋漓、惊呼呻吟。

(二)望形态

1.望形体

(1)头面五官部:

——头痛见头面欣红肿胀,为抱头火丹;

若头痛见肿大如牛,则为“大头瘟”;

面部有白斑,为虫积腹痛;

若面痛见口眼歪斜,为风中经络。

口痛见中腔糜烂,色白形如苔癣,为脾经湿热上蒸;

口痛见口内唇边生白色小泡,为心脾二经积热上蒸。

牙龈肿胀,见于胃火牙痛。

咽痛见咽部红肿,多是肺胃有热;

若两侧乳蛾红肿,则为风热痰火;

外耳道皮肤红肿,皆为风热邪毒致病;

眼睑肿胀青紫,多为外伤所致;

若眼痛见眼睑边缘肿起如麦粒者,此为偷针,由脾气胃热毒上攻,或风热客于眼睑所致。

(2)四肢部:

——足趾烂肿,可见足趾部剧烈疼痛,为火毒蕴结之脱疽;

四肢骨节变形,可致四肢之痛,见于风寒湿痹。

(3)脐腹阴乳部:

——腹壁有肠形,可见心胸大寒痛,或虫积腹痛。

乳裂疼痛,必痛如刀割。

睾丸肿大,如升如斗,此为寒湿下注之癫疝;

阴茎痛见红肿者,多为湿热火毒为患;

肛痛见肛周有痈肿者,多为热毒;

肝门有裂口者,则为燥火结于大肠所致。

外科疮疡类,发于身体某处,凡望之红肿高大,根盘束紧,欣热疼痛者为;

凡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顶白而痛者,为疔;

凡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而不甚者,为疖。

2.望姿态:

——如以手护腹,行动前倾,多为腹痛;

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

噫气以手护某心下者,为胃脘痛;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仰俯转顾不能,行动难者,为腰腿痛;

走路跛行,夜晚抱膝按摩而坐,此为脱疽之足趾痛。

(三)望肤色

1.望面及五官部肤色:

——面色黑,可见于各种痛证;

面青,见于寒冷腹痛;

面黑肢厥,见于真心痛;

面黑,不可仰俯,见于痹证腰痛;

面灰青,见于心胸刺痛:

面色苍白,见于脘腹冷痛;

面乍青乍白,为虫积腹痛。

鼻头色青,主腹中痛;

唇色青黑,可见于各种痛证;

口唇青紫为心胸刺痛;

咽喉痛见咽喉粘膜暗红者,为外感风寒;

咽喉粘膜欣红者,为外感风热。

眼睑疼痛、色如涂丹者,为热壅之眼睑丹毒。

耳部青黑,常见于剧痛患者;

耳廓及耳内皮肤发红,鼓膜亦红,主耳痛,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或肝胆火毒上攻所致。

2.望其他部位肤色:

——肌肤甲错,为瘀血久痛,或为肠痈之腹中急痛;

皮肤发红,色如涂丹,称丹毒;

发于头面者,为抱头丹;

生于腰腹者,为缠腰火丹;

生于婴儿者,为胎毒火丹。

皮肤有红色环状结节,为风湿热痹的疼痛,多痛在四肢关节。

全身或局部皮肤青紫或紫暗,常伴有疼痛。

发于腰部、阴股者,多为瘀血阻滞;

见于指、趾者,则为火毒蕴结。

(四)望舌象

冷痛见舌苔白润,为寒邪凝滞;

绵痛见舌淡胖嫩者,为阳气不足;

灼痛见舌红苔黄,为热邪壅滞;

隐痛见舌红少苔,为阴液亏损;

疼痛经久不愈见舌淡苔白,为气血两虚;

刺痛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为瘀血;

疼痛见苔白腻或黄腻,为痰浊内阻;

疼痛见舌苔白滑,为饮邪内停;

疼痛见舌苔厚腻,为饮食积滞;

舌尖部或红色乳头状小点,多为虫积腹痛;

舌体肿胀鲜红,主舌痛,为心脾有热;

舌上生痈,色红高大,主舌痛,常连及下额,为心火亢盛所致;

舌生疱疮,如粟米大,散在舌四周上下,主舌痛,为心经热毒上壅;

舌生蕈肉,初如豆,渐头大蒂小,状如鸡冠,表皮红烂,主舌剧痛,为心脾郁火上炎;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主寒痛。

三、切诊按诊的运用

(一)按诊

1.按肌肤:

——凡痛处喜按属虚证,疼痛拒按为实证。

轻按即痛者病在浅表,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若全身肌肤甲错,见于瘀血疼痛。

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或肤痛拒按者,多为跌仆闪挫、瘀血阻滞。

2.按胸胁:

——胸部按之疼痛者,多是小结气分或肺气上壅;

心背引痛,按之痛止者,为寒邪客于背部;

按之胸胁胀痛者,多系痰热气结或小饮内停;

右肋胀痛,触之有热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

胁下疼痛,按之即止,不按复痛,为食积;

乳房刺痛,摸之有大小不等的结核,为气滞血瘀;

胁下按之有痞块,痛引少腹阴器者,为脏结。

3.按手足:

——冷痛见手足俱寒;

热病见于手足俱热;

外感疼痛,可见手背热;

内伤疼痛,多为手心热;

小儿手心热者,为食积疼痛;

四肢清冷至节,见于“真心痛”;

四肢发热,关节肿胀疼痛者,为热痹;

一侧阴股如锥刺,按之皮肤不热,重压有固定痛点,须防附骨疽。

(二)腹诊

1.辨结胸:

——①胸胁脘腹硬满疼痛拒按者,为大结胸。

②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者,为小结胸。

③按之疼痛,推之漉漉有声,为小结胸。

④按之满痛,摩之嗳腐,为食结胸。

⑤痛不可按,时或错厥,为血结胸。

2.辨色块:

——①凡痛有定处,按之有形不移者,为症积,病在血分;

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瘕聚,病在气分。

②虫积腹痛,按之可见腹部凝结如硬筋,久按则转移它处。

③右下腹疼痛,按之有包块者,为肠痈。

④左下腹疼痛,按之硬块累累,肠中有宿粪。

⑤痛在小腹或少腹,内有包块,始如鸡卵,逐渐增大,按之则坚,推之能移者,为肠覃;

推之不移者,为石瘕。

四、闻诊的运用

听声音、嗅气味。

(一)听声音察痛

1.发声:

——头项强痛,身体困痛,鼻塞声重者,为外感风寒湿之邪。

呻吟不止,或哀号啼叫,多痛势剧烈;

语声寂然,喜惊呼者,为骨节间痛,小儿阵哭拒食,辗转不安,或直声往来无泪者,多为腹痛。

2.语言:

——语言难出,皱眉缩颈者,为咽痛;

腹痛便闭而谵语者,为燥屎内结:

狂言乱语,少腹硬满疼痛者,为下焦蓄血。

3.呼吸:

——气喘唯呼出为快,声高息涌,胸部疼痛,为肺有实热或痰热内停;

喘而无力,腹部隐痛,为心肺气虚;

呼吸气短,口渴,四肢历节痛,为饮停胸中;

短气胸痛,为肺气不足。

4.咳嗽:

——咳声沉闷或得浊,头身疼痛者,为外感风寒湿邪;

咳声清脆,胸痛者,为燥热作肺;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咽干疼痛者,属肺热;

咳声如犬吠,咽喉肿痛者,为白喉。

5呕吐:

——呕吐泛酸,胸胁胀满,为肝气犯胃;

呕吐并下利,腹中绞痛者,为霍乱;

呕吐并便闭,绕脐疼痛者,为燥屎内结;

呕吐脓汁,胃脘疼痛者,属胃痈。

6.呃逆:

——呃声高亢,胃脘疼痛,为外邪客胃;

呃声低微,胃脘隐痛,为中气不足。

7.嗳气:

——嗳腐吞酸,脘腹满痛,为食积内停;

嗳声响亮,频频发作,胸胁作痛,属肝气犯胃。

8.叹息:

——常与胸胁胀痛并见,多是肝气郁结。

9.肠鸣:

——脘部有振水音,推之漉漉作响,胃脘疼痛者,为痰饮停聚;

腹中雷鸣切痛,为寒邪直中。

(二)嗅气味察痛

1.口气:

——口臭者,可见于龋齿牙痛,食积胃痛;

口气臭秽牙痛者属胃热;

口气酸溲,脘腹疼痛者为宿食内停;

口气腐臭,心胸疼痛者,为肺痈、胃痈。

2.鼻气:

——鼻出臭气,流浊涕不出,上颌及眼眶疼痛者,为鼻渊。

3.痰涎:

——吐痰腥臭,胸部疼痛者,为肺痈。

4.二便:

——小便清利,脘腹冷痛者,为内有寒邪;

小便黄赤浊臭,便时小腹疼痛,或尿道疼痛,为湿热下注膀胱;

大便臭如败卵,或屁出酸臭,脘腹胀满而疼痛者,为饮食停积。

痛证范围广,病机复杂多变,其病情有轻重缓急,病位有脏腑深浅,病性有寒热虚实,病程有长短久暂之别,故临床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加强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