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Word下载.docx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义上的学习,指的是人和动物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获得个体经验,引起自身对外界事物的适应性变化,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过程。
人和动物刚生下来,对外界事物是不能完全适应的,要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获得经验,进行体验,调动自身的潜能,调整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进而使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中义的学习,指的是人的学习。
人和动物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
动物的学习是本能地学会对外界事物的适应,是对本能的调动和开发,而人的学习除了本能因素外,还注入了人的意识,人能够主动地、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同客观事物接触,获得个体体验和经验,学得知识和技能。
这里讲的学习,相对来说仍是广义的,它包括人对自身生活技能、生存技能和发展技能等全部技能的学习。
小孩从吸吮母亲的乳头到吸吮奶瓶,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学吃饭、学走路、学穿衣、学做事等等一切生存、生活技能的获得都是学习的过程。
我们平时说的学习,一般指的是狭义的学习。
即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了解、掌握、积累和体验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政治道德和劳动技能的活动和过程。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是指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政治道德和劳动技能;
从形式上讲,它离不开教育手段和自我教育;
从结果上讲,它是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为目的的。
2、学习的一般特点
这里讲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人的学习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认为,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只能是社会的人,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
首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只能在社会中产生,并且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满足。
人的学习需要的满足也不例外。
其次,人的需要受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决定和制约,社会的发展会给人类提出各种各样的课题,要人们去思考、去解决,这就为人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和提供了动力。
再次,人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也是受到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的。
比如,我们今天学习,受到我国这个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到本校教学水平的制约,受到学校现有条件的制约,受到你的家庭条件的制约等等,总之,你的学习不可能离开社会现有条件所能提供的“课堂”。
第二、人的学习表现为主动性
动物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本能地适应自然,而人的学习则是主动地去学习自身生活、生存、发展所需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这种主动性首先表现为有目的性,人的学习是有目的的,人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学习,这个根本目的不在于消极地适应世界,而在于能动地去改造世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种主动性有表现为自觉性,学习活动的发起、学习活动的持续、学习活动的指向对象的转移、学习活动的停止等等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都是人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在一定意志的控制下自觉主动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由于人的学习是借助于人特有的语言、文字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所以人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工具,在学习中把人类积累起来的丰富社会历史经验继承下来,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在能动地、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个体经验。
学生的学习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学习相比,既有共同点,又在学习的内容、条件、要求、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以书本的学习为主要对象,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做准备;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人为创造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学习可以不去重复前人探索经验的漫长进程,而是有选择地掌握前人经验的精髓,具有集中、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培养智能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学习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
它不仅具有人的学习的一般特点,又有学校学习的特殊特点,同时还具有大学学习的更为特殊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着大学学习的特殊规律。
了解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专业性特点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以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学习的内容是围绕专业方向的需要展开的。
每个专业都要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不过,专业性也是相对的。
有一定的专业性,有不完全局限于这个专业,还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继续朝“专”的方向发展,原有学科仍在继续分化过程之中,分支还会增多;
另一方面是朝着综合的方向发展,交叉学科、边沿学科、综合学科也在不断产生。
这种状态,要求大学生要克服之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只重视本专业的学习,不重视相关专业的学习的状况,必须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专业适应性,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
第二、自主性特点
自主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增强,改变了中学时期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心理。
这种自主性表现在大学生的课外学习计划、自学时间和学习方法可以自决自控;
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可以在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科方向、课程内容方面有侧重地学习,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
学习的自主性还表现在学习的多渠道性,即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各种讨论会、社会调查等,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实践性特点
所谓实践性特点,是说大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环节加以巩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所有大学生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差距,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过渡。
第四、创造性特点
大学生的创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活动。
这是有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大学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大学生生理、心理、思维、智力发展日趋成熟,为他们的学习由继承性过渡到创造性提供了基础;
大学教学的特点,如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
又为他们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会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体验、思考、加工,使之变为“自我”的知识,并且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二、加强学习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
我们面临的时代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经济正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正阔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加强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加强学习是新技术革命提出的迫切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第一、人类拥有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
人类有史以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呈加速度提高趋势,相应地,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获得的知识也呈加速度增长趋势。
人类发展到今天,认识能力以空前提高,知识总量迅速增加,被人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据有人粗略统计,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19世纪以前是几百年翻一番,19世纪时50年翻一番,20世纪中叶是10年翻一番,80年代是5年翻一番,90年代是3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翻番的实践进一步加快。
当前发展最快的是信息和微电子技术,有人统计,1975年至今,计算机技术是5—7年运算速度增加10倍,价格下降10倍,体积缩小10倍。
现在的计算机硬件降价速度平均是每月降价100元,2001年,目前微机最先进的“奔Ⅳ”内处理器,将降价60%。
2000年,美国IBM公司生产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钟12万亿次,是1964年第一台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钟5000次的2.4亿倍。
2000年我国研制生产的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3840亿次,在世界已经使用的500台大型计算机中排第48位,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开发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随着人类拥有的知识总量的不断迅速增加,就个人来讲,自己已有的知识过时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毕业后5年内将有一半成为过时。
今年内学习的知识,也许明年就过时了,甚至年初学习的知识年底就过时了!
第二、科技运用于生命的周期日益缩短
上世纪初,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5年。
而本世纪以来,科技发明到生产运用的周期大大缩短了。
雷达从发明到运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机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原子弹爆炸用了3年,集成电路用了2年,激光器用了1年。
现在许多发明从问世到运用,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实践,甚至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筹划着运用了!
第三、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使人眼花缭乱。
自从1997年英国科学家维尔穆勒宣布克隆羊“多利”克隆成功的消息以来,不断有新的克隆活体问世。
2000年,我国科学家运用克隆技术,让老鼠的脊背上长出了人的耳朵,让猪的身上长出人体所需要的器官,这些器官有朝一日将用来给人移植。
2000年美、英、法、德、中、日等6国共同完成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将对人类今后的生命、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估计在21世纪,将由2000多种遗传疾病和癌症得到有效治疗。
最近几年,科技界热门话题一个接一个,超导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成了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焦点。
我国在这些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处在前沿阵地。
还有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等,也都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据估计,人类将在20年内实现可控核聚变,并将投入商业应用,那时人们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第四、科学技术使人们的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人类历史的相当长时期内,人的劳动对象主要是自然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对象越来越多地变成人工加工物,又叫人造自然物。
据统计,人们现在创造的新材料(劳动对象)至少已达30万种,而且每年还在以5%的速度增加。
如近年来的合成染料已占全部燃料的99%,合成药品已占全部药品的75%,合成油漆已占全部油漆的50%以上。
现代化学理论的新进展,使化学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物质的结构,创造出自然界尚未有的、具有事先给定性质的新物质。
这些新的劳动对象的不断变化,又引起劳动工具、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的连锁变革。
第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未来社会成为知识经济社会
大家普遍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是“知识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至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确立,意味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依靠有效的知识活动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未来过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国家缺少知识将无以立国,个人缺少知识将无以立身,将寸步难行。
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每个人要想适应社会,能够胜任社会劳动,他需要的知识量比过去大大增加了,需要接受专门教育的时间的比过去延长了。
我国假定,20世纪50年代,一个人能够胜任一般性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量为X,那么今天,一个人要想适应一般性的社会工作,所需要储备的知识量为X的N次访。
这就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更多地学习,更多地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知识宝库不断增容,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一刻也不能停止。
即使是走出了学校门,进入了工作岗位,要想使自己不被淘汰,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加强学习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迫切要求
科教兴国的思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
它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的基本内容是:
以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通过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的振兴。
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是江泽民在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
“加大实施科教兴国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就人才而言,到2000年我国的科技人员虽然已经达到60万人,绝对数在世界上并不低,但与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相比仍是不相称的。
按人口比例计算,每万人中拥有的科技人员,俄罗斯有59人,日本有42人,美国有37人,韩国有20人,而我们只有2.1人。
俄、日、美、韩分别是我们的29倍,20倍,18倍,10倍。
我们还缺少世界顶尖极的专家,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种状况,是不适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的,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学习。
为了国家的早日振兴和人民的更加幸福,我们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树雄心,立大志,刻苦学习,锲而不舍,争取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推动我国的科教兴国大业。
三、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风
所谓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反映时所持有的稳定、持久的心理倾向。
他对人的反应和行为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
学习态度,是指人们学习时所持有的稳定、持久的心理反映倾向。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态度,具有内在的心理结构,它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就是对学习及其意义的了解、认识及有关知识;
情感因素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如对学习产生的喜爱或厌恶的情绪及责任感、理智感等;
意向因素是指建立在认知、情感基础上的对学习的反应、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学不学”、“怎样学”等。
这三个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本节强调的内容就是大学生要养成的科学的学习态度所不可缺少的这三个因素。
1、树立明确而远大的学习目的
在上述学习态度所包含的三个因素中,认知是基础。
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提供了自己了解和判断事物的依据,其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都是建立在了解和判断基础之上的。
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特别是随着生活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不断加深,具有了初步概括涉及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关系的抽象能力,形成了对待事物态度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主要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对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向皆决定于他们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所以,所谓学习目的就是一个人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作用和自身个人价值的认识和自觉的追求。
因为人的活动是自觉自由的活动,不是由什么外力推着走的,而是被他们所想象和预期的结果拉着走的,即是说明人的活动目的引导着人们的活动,诱发动机,并规定着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所以要树立科学的想象态度,首先要树立明确而远大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所回答的是“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或者“为了实现什么意愿、理想你才上大学学习”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看,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而勤奋学习;
一种是为个人成名成家、实现个人价值而学习;
第三种是为拿个文凭,找个饭碗,改变自身原有的环境和地位而学习;
第四种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学习。
还有些人谈不上什么明确的目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中,无论已经毕业的还是目前在校的,由于学习目的不同,由此所激发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表现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只有有着符合历史潮流,合乎人类需要的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崇高学习目的的人,才会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只是为了个人的成名成家、报答父母之恩或改变自己的环境、地位,找个出路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或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太高。
而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人,整天感到这不顺心那不如意,学习提不起劲来,学不进去,跟不上班,甚至最终被淘汰。
可见,树立明确而远大的学习目的是成才的首要条件,它在成才中起着定向和保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态度产生强烈的影响。
2、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
所谓求知热情,是指学生在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指导下,产生力求认识世界、获取文化科学知识以及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有愉快的情绪色彩的一种强烈、稳定、深厚的情感体验。
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才能在学习时表现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充满自信和富有拼搏创造精神。
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使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目的的明确性及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说,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保持了这种求知的热情,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进了大学后未能始终保持这种求知热情,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目标的中断和模糊。
热情产生于人们对目标和理想的追求,中学的应试教育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使不少中学生以考上大学作为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一旦考上了大学,这个奋斗目标实现了而新的奋斗目标又尚未明确地树立起来,这时他们就有一种失落感、松懈感,再也难以保持中学时期那样的求知热情了。
只有重新树立高尚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在今天和未来中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才会继续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
二是感到专业不理想,没有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焕发热情的基石。
而有些大学生仅仅从现有的兴趣爱好出发,或仅因选择读书的学校,或考虑自己考分的情况及父母的意愿等多种因素,未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感到理想破灭了。
因此,整天无精打彩,不想学习。
有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没兴趣,有的是凭想象,有的仅凭道听途说的某些议论,而对所学专业或学校不了解,就不想学这个专业的。
其实,专业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可以转化的,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
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不断深入的了解和擅长,逐渐培养了对专业的兴趣,并焕发起了学习热情。
达·
芬奇说过:
“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越准确,爱好也就越强烈。
”只有把个人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在所学的专业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三是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激烈竞争的胜利者,存有优越感。
但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又深感大学里强手云集,在新的竞争面前又产生了自卑感,陷入消极苦闷之中。
也有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大学业余生活等期望值过高,由于现实与理想反差过大而使自己失望,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还有的对大学学习生活不能很快适应而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引起学习成绩下降,使学习热情受挫。
所以要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积极稳定的心态和情感。
3、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
所谓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
严谨、求实的学风中,“严谨”包含着严肃、严格之意。
严肃就是对学习要刻苦认真,反对马虎草率,轻狂自傲;
严格就是在学习活动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自觉按照科学规律进行学习,反对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严密就是细致周密,要把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慎重注意各个环节的细枝末节。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是实现学习目的的重要保证。
学习目的是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人们对未来发展主观上企图达到的境地。
要达到这个结果和境地,只停留在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学风作为在学习活动中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一经形成,就不易改变,从而较长久地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选择,并在其行为反映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如一个养成了严谨、求实学风的学生,不论身处舒适的环境还是艰苦的环境,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做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所以只有养成了严谨、求实的学风,才能为实现学习目的而不懈奋斗。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也是适应大学学习特点所需要的。
要适应大学学习专业性、自主性的特点,没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就很难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知识,更不能占领科学的前沿,也不可能科学地运筹时间,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没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也不能适应学习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
科学的创造与发明,其本身就要求严谨性、准确性。
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严谨、求实的。
伟大的画家达·
芬奇为创作《最后的晚餐》,费尽了心血。
这幅画的画面要表现耶酥和12个门徒的心理特点,其他人物画好后,剩下犹大这个叛徒的形象,他久久难以下笔。
为了深刻地刻画出犹大的卑鄙和奸诈,他整天钻到米兰最肮脏的角落去观察,寻找理想的原型。
由于他的严谨,终于画出了千古名画。
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养成。
一是在学习中要有严谨的态度,自觉探索和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办事。
要想使自己成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统一,广博与专深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顾此失彼,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要在学习中自觉养成刻苦钻研的好学精神和顽强拼博的实干品格。
勤奋地学习和实践,是人才成功的基本途径。
只有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内在的潜力,才能获得前人和他人已经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三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的学习风格。
学习活动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有的人在学习中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甚至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样不仅学不到知识,而且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最后可能会被学校、社会所淘汰。
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掌握了大学的学习特点,就要遵循大学学习规律,争取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又同时培养和开发自己的智能,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1、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
知识结构是人们视野、思想、观念的基础。
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人就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是合理的?
第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来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