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6091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5周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共选《左传》中的文章10篇,计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晋归楚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其中标有※号者为精讲篇目,其他为一般讲读篇目。

(下同)精讲篇目要求解释字词,疏通文句,做到字字落实。

对于句中涉及到的虚词用法及各种语法现象也要予以注意。

一般讲读篇目可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发现问题,然后予以指导。

(二)通论部分:

包括四小节,现分述如下。

1.怎样查字典辞书:

介绍古代汉语常用辞书,如《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经籍籑诂》、《经传释词》、《词诠》、《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本辞书的内容、特点、检索方法以及可以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等。

并会使用这些辞书。

2.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

全同、迥别、微殊。

要特别注意微殊情况,并能利用工具书来了解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

学古代汉语,一定要树立古今词义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

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

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与单纯联绵词。

要注意辨析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可从含义差别、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分辨。

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特点,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

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词义引申与词义更替是不相同的。

词的本义十分重要,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个词的纲。

一般凭借字形和文献材料来了解词的本义。

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了解词的本义的方法,并能将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1.古今词义异同有几种情况?

请举例说明。

2.古今汉语词汇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特点?

3.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义引申有几种方式?

第二单元 

5周 

20 

课时

共选《战国策》中的文章6篇,计有※《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詟说赵太后》。

(二)通论部分

1.汉字的构造:

主要讲述六书的有关知识,了解、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这三种字都属于古书中形体有分歧的字。

通过讲授,使着重掌握这几种字的不同特点,并了解这几种字在古书使用的情况。

以上两部分通论都是有关文字的知识。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来说,不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在古文中使用情况是不行的。

所以,应在文选的讲读中将这些文字知识贯穿进去,使学生切实掌握。

1.谈谈你对“六书”的认识。

2.形声字的意符与部首有什么不同?

3.谈谈古今字、异体字与繁简字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20课时

(一)文选部分:

包括《论语》与《礼记》。

《论语》共计18篇:

《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顔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

《礼记》共计7篇:

《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

共包括四小节,都是有关古代汉语句式的问题。

在语言知识方面属于重点。

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并能据此分析文选中的句子。

1.判断句,也字: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

因此,对判断句中出现的“是”、“乃”、“即”、“非”、“为”等字的用法要有正确的认识。

此外,对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也要求学生掌握。

有两种“也”,都属语气词。

煞句的“也”字可分别用于因果句、叙述句、命令句、疑问句中。

句中的“也”字可用于单句主词后、时间词后或复句中第一分句后,都是表示顿宕。

2.叙述句,矣字,焉字:

叙述句即动词谓语句,应讲授以下四方面内容:

A、双宾语句,尤其是动词“为”所带双宾语句;

B、用代词“是”、“之”等复指的宾语前置句;

C、行为数量表示法,又分一般表示与强调表示法;

D被动句,又分为若干类型。

“矣”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主要是用于报告一种新情况。

可以是现时的,曾经的,未来的,假设的,还可以表可能,及用于描写句、祈使句、疑问句中。

“焉”是兼词,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可以指代处所与人物,或指代比较对象。

有时“焉”是语气词。

3.否定句,否定词:

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表示否定则必有否定词。

否定句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和规律及几个重要否定词的用法。

要结合例句帮助学生分析。

4.疑问句,疑问词:

疑问句主要内容是疑问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应让学生掌握。

疑问词又分两大类,即疑问代词与疑问语气词。

疑句代词有:

谁、孰、何、安、恶、焉、胡、奚、曷等;

疑问语气词有:

乎、诸、与(钦)、邪(耶)、哉等。

这些疑问词的用法要求学生掌握。

此外,还有几种问的习惯句式,也应让学生了解。

1.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类型?

2.古代汉语叙述句有哪些特点?

“矣”字有哪些用法?

3.谈谈古代语常用否定词的用法。

4.古汉语疑问词分几种?

各有何用法?

第四单元 

共选《孟子》中的文章10篇:

※《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

期末复习考试(按教务处安排运行)。

1.词类的活用:

此部分为古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能正确加以辨认。

其内容主要有:

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

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代汉语的代词是一个相当复杂词类,许多词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不同,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人称代词包括:

第一人称的“吾、我、予、余”,第二人称的“女、汝、若、而、乃”,第三人称的“其、之”。

尤其是注意第三人称的“其”与“之”,二者在古汉语中有分别,“其”经常作定语,“之”经常作宾语。

此外,“其”与“之”还可灵活运用。

指示代词又分近指与远指。

古汉语中常用指示代词有:

是、此、斯、兹、彼等。

此外,象“之、夫、然、尔、或”等也较常用。

其中的“或”是一个无定代词,并不是选择连词。

“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用法有二:

一是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

二是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

语气词“者”主要是表示停顿,又分几种不同情况。

“所”也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其用法是组成所字结构,“所”的用法较复杂,应分条举例,讲解清楚。

1.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2.“者”与“所”各有何用法?

举例说明。

第五单元 

6周 

24课时

共选诸子散文14篇。

计有:

※《墨子·

非攻》、※《老子》、《荀子·

劝学》、※《吕氏春秋·

察传》、※《韩非子·

五蠹》及《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等。

1.连词,介词。

这是古代汉语两种重要的虚词,在古文中出现频率很高。

连词,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有:

与、及、且、而、以、则、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是:

而、以、则、然而、然则、虽然等。

介词部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四个词,即:

以、于、为、之。

(2)句首句中语气词;

词头,词尾。

句首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夫、其、惟(唯、维)”。

词头、词尾主要有“有、其、言、于、薄、乎、焉、如、尔、然”等,句首句中语气及词头、词尾虽不是重点,但一些必要的知识也应让学生掌握。

1.古代语常用连词“而”“以”“则”的用法各有几种?

2.谈谈古代语介词“以”“于”“为”“之”的用法,举例说明。

第六单元 

共选《诗经》中诗歌25篇。

包括《国风》中的※《关雎》、《卷耳》、《桃夭》、※《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

《小雅》中的※《节南山》。

《大雅》中的※《公刘》,《颂》中的※《噫噫》。

分两小节,都属音韵学方面的知识。

因学生接触较少,故成为学习的难点。

应着重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记忆、背诵—些重要的内容。

此外,也要多加练习。

1.《诗经》的用韵:

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

韵,韵脚,韵部,合韵,叶韵等。

其次,要了解《诗经》的韵例,从三个方面观察,即:

A、韵在句中的位置;

B、一章中所用的韵数;

C、韵脚的相互距离。

总的看来,《诗经》用韵的主要格式有两种:

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再次,要了解先秦古韵的研究方法,并记住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2.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双声叠韵部分需讲授概念,如:

双声、叠韵、叠音词、联绵词等。

另一方面要讲解“三十六字母”与“上古三十二声母”。

并要求学生按顺序记住三十六字母和上古三十二声母。

古音通假部分,要讲授什么是古音通假,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即本有其字的假借与本无其字的假借),古音通假的原则,古音通假在训诂学上的应用,古音通假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要读懂文言文,提高古汉语水平,了解古音通假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讲透,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对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进行归纳和总结,切实掌握。

1.谈谈《诗经》的韵例。

2.默写古韵30部和古声母32纽。

3.什么叫双声叠韵?

4.古音通假有哪几种情况?

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

第七单元 

4.5周 

18课时

共选《楚辞》6篇:

※《离骚》、《山鬼》、《国殇》、※《衰郢》、※《卜居》、《渔父》。

主要讲古书的注解。

重点讲授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古书注解方面的重要名词术语,如:

传、疏、集注、曰、为、谓之、谓、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若、读如、如字、异读、衍文、脱文等。

掌握这些术语,对阅读旧注帮助极大,所以必须逐一讲解清楚,让学生透彻了解。

(2)古书注解的内容以及历代古书注解的概况。

这方面虽然属于知识性介绍。

但对学生了解古书注解的整体面貌有很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3)古书注解的体例。

不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就读不懂古书注解。

因此,这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

但了解体例,不能只讲理论,还需要进行实践。

只有多接触古书注解,多读多练,才能熟悉并掌握古书的注解体例。

1.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都有哪些?

请逐一解释。

2.请简述古书注解的体例。

期末复习考试(请教务处安排进行)

参考书目:

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

2.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

3.蒋礼鸿等著《古汉语通论》

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2009-07-0311:

55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

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

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

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

“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直训:

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元,始也。

2)描写:

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

也称为定义式。

斗,十升也。

4)譬况: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

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

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

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

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

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

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

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

许慎: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形声:

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

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江、河、杨、柳等。

6)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莫。

7)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1)左形右声。

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

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

(1)形符偏于一隅:

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

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

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

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

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

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釜,从金省,父声。

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

(1)古代文字:

商--金文、甲骨文。

周金文。

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

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

秦小篆、秦隶。

(2)今文字:

汉隶、章草、行书。

魏晋真书(楷书)。

14)隶变: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

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

(2)简省或讹变。

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

“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

(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

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

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16)本义:

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

17)如何探求本义:

探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

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

如诛;

若仅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

如高。

三、古书中的用字

1假借字:

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

(1)本无其字:

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两种结果:

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

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

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

“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

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

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有三种情况:

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

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

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

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

如“彼匪”。

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

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

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

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

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

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体:

(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征”“队→坠”“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债”“益→溢”“景→影”。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

(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7、异体字:

(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