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5933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2新版文档格式.docx

D.以数切谏切:

急切,切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黯以父任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①以数切谏

②群臣或数黯

C.①公卿皆为黯惧

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D.①宁令从谀承意

②宁死不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②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

③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④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⑥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④⑥B.②③⑤

C.①②⑤D.③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

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卤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译文:

(2)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答案】

1.B(矫:

假托)

2.C(A、因为/用B、屡次,多次/数落、责备C、替,为,介词D、难道/宁可)

3.C(A、内室/女子住的闺房B、文书法令/语法C、辅佐、辅助D、有学问的、有学识的/文学)

4.A5.B6。

见译文

【文言文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

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

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

汲黯因为父亲的任职,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

孝景帝驾崩,太子即皇位,汲黯做谒者。

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视察。

汲黯还没到达地点,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

“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

”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

汲黯回来报告说:

“家里人弄着了火,屋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

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

”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

改任荥阳县令。

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

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

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

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史来任用他们。

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

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

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

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

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

但是汲黯见田蚡不曾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

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

“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

”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

公卿都为汲黯害怕。

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

“太过分了,汲黯真是卤莽!

”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说:

“天子把公卿辅佐的大臣放在一起,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地方吗?

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九)袁涣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袁涣,陈郡扶乐人也。

郡命为功曹,后辟分府,举高第。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

“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

”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

涣言曰:

“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把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

”太祖深纳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白敫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

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卷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辟公府,举高第高第:

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B.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和亲:

和睦亲近。

C.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教训:

从失败中获得认识

D.恕思而后行恕思:

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B.涣颜色不变

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D.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吕布击术于阜陵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A.B.

使彼固君子邪

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C.D.

4.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白敫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

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

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2)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

1.C(“教训”:

指通过教育来感化人。

)2.B(“颜色”:

古代一般指脸色,现在多指色彩。

)3.B(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来”、“来”,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其余:

A为介词“在”C为副词“已经”D为副词“本来”。

)4.C(③与坚持操守无关。

④是为政的主导思想和做法。

⑤只表现袁涣不炫示邀名。

)5.D(A“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所言过重,与事实不符。

B“审势度势”意为“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文中无此内容,且“乏则取之于人”也不能算“不拘细行”。

C袁涣谈“兵”是从为政角度而非从军事角度,不能得出“通晓军事”的结论。

)6.

(1)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2分)(关键词是“然”、“礼”)

(2)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办法,您已经勤勉地实施了。

(3分)(关键词是“所以……者”“既”、“勤”。

翻译应在直译的基础上,把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附译文:

(供参考)

袁涣,陈郡扶乐人。

郡守任命他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

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

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

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术法,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被吕布拘留。

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

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

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说:

“做这件事就能活,不做这件事就死。

”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

“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

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实在是个小人,将用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

再说我先前侍奉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吗?

”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

吕布被杀,袁涣得以回到太祖身边。

袁涣曾对太祖说“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

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则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

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们同生死。

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

当今官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四海之内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

”太祖很欣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刚刚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纷纷逃离。

袁涣对太祖说:

“百姓安于入土,不愿轻易迁移,千万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顺着他们容易,违背他们困难,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

”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百姓非常高兴。

(后来),袁涣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导,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后再去实行,外表温和而内心果断。

因为生病离开官任,百姓想念他。

他前后得到的赐物很多,但他都分发给别人,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始终不问自己的家产,缺什么就从别人那里取用,不愿意做出清白的姿态,但当时的人都钦服他的清廉。

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十)李文博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书史,并察己行事。

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

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

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

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

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

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

“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

”以为欢笑。

其见赏知音如此。

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

“公主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

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

”文博遂奋臂厉声曰: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

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节选自《隋书》)

[注]①坟籍:

常称“坟典”,泛指古书。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书籍。

古人把传说中的三皇写的书称“三坟”,认为它们讲述的是治天下的至理名言。

“坟”,意为“土堆”,这里引申为高大之物。

古人把传说中的五帝写的书称“五典”,认为它们讲述的也是治理天下的道理。

②晏如:

晏,平静、安逸;

如,语气助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反复吟玩吟:

体味

B.典校坟籍典:

掌管,管理

C.稍迁校书郎迁:

贬谪

D.曾诣房玄龄诣:

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

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

B.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

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C.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

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D.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

文博遂奋臂厉声曰……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论者以此贵之”的“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

B.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C.毕礼而归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文博方正耿直、不依附权势的品格的一组是()

①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

②守道居贫,晏如也

③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④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⑤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④⑤D.③④⑤

5.下列叙述和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人公是李文博,他刚正不阿,公正严谨,却命运多舛,令人惋惜。

B.开皇年间,李文博担任羽骑尉,受到吏部侍郎薛道衡的赏识。

李文博没有辜负薛道衡的期望,认真办理公务,并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行为。

C.李文博逐步升到了校书郎,后来又出任县丞,因为考核成绩都不好,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调。

D.本文的另一人物薛道衡虽着墨不多,但形象感人。

他慧眼识才,发现了李文博的才能,又用人不疑,其爱才的言行令人敬佩。

6.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

(2)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1.C2.A3.D4.B6.B

【译文】博陵人李文博,生性方正刚直,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对于政教经义,特别注意学习。

他读书每读到讲论国家的政务和忠臣、有志于功业的人物事迹时,没有不反复体味的。

开皇年间,李文博担任羽骑尉,特别受到吏部侍郎薛道衡的赏识,常常让他在办公的房间查阅文书、史册,并帮助检查自己办事办得怎么样。

如果处理政事处理得妥善,就让李文博抄记下来;

如果选用人才出现疏漏和错误,就委托他加以批评。

薛道衡每次听到他的建议,没有不欣然听取的。

后来,李文博到秘书内省掌管整理古代典籍的事务,安于贫困生活,坚守清廉的操守,安之若素。

虽然缺衣少食,他却更加勉励自己坚守节操,不胡乱与人结交,总是以遵守礼仪、法令作为处世的准则,同辈人没有不敬畏他的。

薛道衡了解到李文博贫困,经常邀请他到自己家,周济他财物。

李文博与人谈起古往今来治国的经验与教训,熟悉得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但是他却缺乏求取官职的本事。

李文博逐步升迁到校书郎,后来又出任县丞,考核成绩都不好,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调。

薛道衡担任司隶大夫时,和李文博在京都尚书省偶然相逢,他对李文博很同情,就向朝廷上奏让李文博担任从事。

于是,薛道衡对齐王司马李纲说:

“今天终于见着李文博,才得以上奏让他被任用。

”并因此而十分欣慰。

薛道衡就是这样能赏识人才。

在洛阳时,李文博曾去拜访过房玄龄,二人在岔路口互相道别,房玄龄对李文博说:

“您一生志趣高尚,追求正直,现在已经担任了从事,所以应该能实现夙愿了吧。

近来你干了多少除恶奖善的事情?

”李文博使劲挥了一下手臂严肃地说:

“要使水流清澈,必须首先使源头洁净;

要使末端端正,必须首先使根本端正。

现在水源治理很混乱,即使我每天罢免十个贪污的郡守又有什么用?

”他刚正疾恶,一点也不顾忌避讳的行为举动,都是这样。

当时朝政渐渐败坏,官员大多贪赃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议论者因此很敬重他。

(十一)徐有功好生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

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所告夜醮①,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

“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

”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

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

有功览状曰:

“正当枉状。

”停决以闻。

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

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

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

则天召见,迎谓之曰:

“卿比按,失出②何多也?

”有功曰:

“失出,臣下之小过;

好生,圣人之大德。

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

”则天默然久之,曰:

“去矣!

”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有功以之去官。

月余,复授侍御史。

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

则天固授之,有功曰:

“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

势使然也。

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聊。

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③。

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

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

①醮—僧道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

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管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罗告其主罗:

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推之推:

审问。

C.停决以闻闻:

听闻

D.有功居司刑居:

担任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B.有功览状曰:

C.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D.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

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为其奴所告夜醮。

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卿比按,失出何多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则天默然久之。

作《师说》以贻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好生之德”的一组是()

①有功览状曰:

”停决以闻②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

③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⑥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因为家中奴婢的诬告,被判了死刑。

庞氏的儿子跑到徐有功那里为母亲鸣冤叫屈。

B.徐有功发现庞氏一案确是冤案,便立即制止了行刑,并向上禀告,三司官员于是重审,最后使庞氏免受刑罚。

C.徐有功在审理庞氏一案时力主从轻发落,冒犯了武则天,因为被革职流放到岭南。

一个月后又官复原职。

D.徐有功由于具有好生之德,富有正直之气,因此颇得时人赞誉,中宗时,出任越州都督,并被授予一品官衔。

(1)时人方之于定国。

(2)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

【答案】1,C(让……听到;

禀告)2,B(古义:

确实。

今义:

“正处在”“合理合法”等。

3,A(都是介词,表被动“被”。

B.介词,“在”/介词,“比”。

C.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

D.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

)4,D(②有功被众人所迫,不能表达自己的主张。

④武则天赦免庞氏死罪,将她流放岭南。

⑥窦希瑊答谢徐有功,将自己的官职转让给徐有功的儿子。

)5.A(B.庞氏最后是“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C.“流放岭南”的是庞氏。

D.越州都督之衔是“追赠”,即在他死后追封,而非“出任”。

6.见译文

武则天当朝时,官员家中的奴婢多勾结外人,经常罗织罪名告发自己的主人,来求取朝廷的赏赐。

润洲刺史窦孝谌的夫人庞氏,被奴仆诬告她夜间请道士作法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命令御史薛季旭审理这件案子。

薛季旭认定庞氏诅咒了武则天,于是写下奏章禀告武则天,并事先到宫殿前的台阶上痛器流涕,做出难以自控的样子,然后说:

“庞氏所做的事情,我实在不忍说出来。

”武则天接纳了他的审判结果,并提升他为给事中。

庞氏被判死罪,马上就要执行死刑,庞氏的儿子窦希瑊跑到侍御史徐有功那里诉冤。

徐有功看了他的诉状,说:

“这的确是件冤案。

”便叫人暂停行刑,并向上禀告。

于是三司的官员一同再审,薛季旭把庞氏的案情说得具体细致,就像真的一样。

刑部及大理寺的官员由于公开审理担心自己因轻判而丢官,便一起逼迫徐有功维持原判。

徐有功没有机会说话,于是庞氏便被判处绞刑。

武则天召见徐有功,迎面就说:

“你审理案件,为什么有那样多重罪轻判的情况呢”徐有功回答说:

“重罪轻判,则我的小过失;

爱惜人的生命,是圣人高尚的品德。

希望陛下弘扬圣人的美德,那么天下人将十分幸运了!

”武则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

“你走吧!

”于是下旨免除庞氏的死罪,将她流放到岭南。

徐有功也因此被革除了官职。

一个多月后,武则天又恢复他侍御史的官职。

徐有功伏地痛器,坚持不肯接受旨意。

武则天却坚持要授予徐有功官职。

徐有功说:

“我听说鹿虽在山林中奔跑,但它的性命却掌握在厨子的手中,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环境使它这样啊。

陛下任用我为法官,我因从宽执法,一定会受牵连而获罪致死。

”武则天非常器重徐有功,最终还是授予他官职,还升任他做司刑少卿。

当时,周兴,来俊臣等人罗织罪名,诬告朝廷命官,遭到灭族的有数千百家。

徐有功担任司刑少卿时,含冤得到平反昭雪的人不计其数,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汉代的于定国。

唐中宗时,追封徐有功为越州都督,并追授徐有功一品的官衔,让他的家人享受特殊的待遇。

开元初,窦希瑊身为皇亲国戚,非常荣贵,便奏请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徐有功的儿子,以表示对徐有功的酬报。

(选自《大唐新语·

卷四·

执法第》)

(十二)狄仁杰果敢有为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

“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