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5893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Word格式.docx

5、校外实训基地20

6、实训基地内涵建设21

(四)转变培养方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22

1、校企合作构建突出化工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22

2.校企共建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6

3、推行“项目化”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31

4、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4

5、考核方式的改革35

6、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35

(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36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聘请36

2.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36

3.青年教师培养37

4.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37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39

1、建立多元主体、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40

2、对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40

3、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41

(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41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42

(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42

(二)保障措施44

1、组织保障44

2、人员保障44

3、经费保障45

4、政策保障45

(三)质量控制46

七、建设进度及绩效考核指标46

八、经费预算51

九、预期效果52

(一)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52

(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方面成果显著52

(三)教师团队建设成效显著52

(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53

(五)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53

一、项目概述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社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师资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保证,制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二、建设背景

(一)行业前景分析

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加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化工行业越来越涉及人类生活及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我国化学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包括化学矿山、化肥、无机化学品、农药、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染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新材料等12个主要行业,可生产4万多种化工产品。

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工科技产业一定会异军突起。

(二)区域背景

化工是淮南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淮南缘煤而建,是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淮南煤田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之一。

“十二五”时期,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达127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以上,走煤基多联产之路,加快建设煤化工产业核心区,打造双百亿级煤化工产业群。

安徽省以及淮南市政府正全力在淮南建设煤化工基地,以综合利用煤、电、石灰石资源,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拉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带动淮南市经济的发展。

将建设煤基烯烃及衍生物产业链、替代燃料产业链、煤焦化产业链、乙炔精细化工产业链、硝酸产业链、化肥产业链六大产业链。

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的建设将直接安排就业人口约12025人,其中工艺生产装置操作人员约11000人。

同时由于能源重化工工业属于基础产业,其发展必将带动国民经济其它部类就业岗位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淮南周边地区如蚌埠、滁州等也有大型化工项目,如定远县“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总投资169亿元,建成后将年产100万吨聚氯乙烯(PVC)、140万吨电石、76万吨烧碱等。

(三)人才需求

现代化学工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征,因而对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就安徽乃至全国化工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却严重不足。

首先是原来从业的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出大量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

其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除了在化工行业广泛需求外,在其它领域也大量需要,如材料、生物工程等,而这些行业在今后的发展将更加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的开工建设和淮南市生物医药基地等化工类项目在本地区的建成投产,作为淮南市经济最大增长点的化工行业需要大量的应用性化工专业技术人才,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代表的高职化工类专业群建设亟待加强。

区域行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培养具有化工生产控制、设备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检验等岗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安徽省及淮南市化工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调研,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共需化工类人才75000余人,平均每年约需15000余人,其中本科人才占37%、高职高专人才占32%、中职人才占28%,可见本专科人才的需求占主要部分。

我省开设化工类专业的院校共计30家(本科院校14家,高职专科12家,中专4家),每年培养本科层次化工类人才大约3000余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化工类人才约2000人,中专层次的不到1000人,化工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供远小于求,远不能满足安徽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基础

(一)专业基本情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前身为化学工程专业,于198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是我校化工系最早的专业,学制三年。

2003年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指导性目录,将化学工程专业的名称调整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本专业2009年初被确定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拥有两名省级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

在本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根据行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设立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化工分析方向、化学制药方向。

随着这些专业方向的发展,逐渐又形成了新的专业,1991年我们设立了工业分析专业,1997年设立了化学制药专业,2005年在化学制药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又形成了药物制剂专业。

以应用化工技术为核心,4个专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专业建设上很多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专业群已具备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现有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室4个、化学检验技能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10家,初步形成了“加强职业素质,实行工学交替,瞄准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校校联合。

与地处本市及周边的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安徽淮化集团、安徽淮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河药用辅料等企业合作紧密。

为探索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本专业现拥有一支专兼结合,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总数为25人。

校内专业课教师总数为15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0%以上,兼职教师7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师资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教材3本,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主持完成或在研省、市级各类研究课题16项,许广胜副教授作为第一研制人申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师动手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近两年陆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了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取得化工总控工技师或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化工应用技术类项目化课程培训,为下面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培养情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素质整体良好,在学校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优势明显,以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近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80%以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正是由于我们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优异表现,用人单位,包括省内外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主动来到学校联系招收本专业的毕业生,希望与我们长期合作;

更有部分单位希望与我们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的有关企业、安徽临泉化工股份公司等就是基于对我们专业毕业生在他们公司的优秀表现,主动与我们洽谈订单式培养及职工培训等全面合作的事宜。

(三)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以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参与企业技能培训等。

例如董海丽老师参与了淮南市煤化所牵头,安徽理工大学、淮化集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在发展低碳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软课题研究,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正式的软课题研究报告,为淮南市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许广胜老师与企业积极协调专利技术转让等事宜。

近三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教师产学研合作项目见表1。

表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教师产学研合作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主持人

1

冷却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

东胜友邦药业

朱三甫

2

手性催化技术合成L-苯丙氨酸

山河药用辅料公司

杨朝

3

绿色环保产品—新型高效脱色絮凝剂

淮南佳盟药业有限公司

何晓文

4

酒糟制备高蛋白饲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淮南大赢家酒业有限公司

董海丽

5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淮南市煤化所等

6

药用辅料厂包衣废水处理的研究

宋丽华

7

淮南市固体垃圾环保资源利用的研究

淮南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专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有待完善;

教师队伍中缺乏行业领军人物等。

四、建设目标

根据安徽省及淮南市“十二五”期间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淮南市及周边地区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建设,以服务区域化工产业为宗旨,按照经济发展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化工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分析检测等岗位的高技能紧缺人才;

成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推进校企对接,依照“加强职业素质,实行工学交替,瞄准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创新“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与当地化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打造一支行业认可度高、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队伍;

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重点加强与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安徽淮化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安徽淮河化工股份公司、安徽山河药辅等校外实训基地的紧密合作,力争“订单培养”。

计划通过两年建设,建成适应区域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示范专业。

成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引进企业文化,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二)创新实践“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设真实的化工生产职场环境,采用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实践与完善“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使产学研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构建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邀请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确定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集“职业素质培养、能力训练、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项目,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相关教材及课件等,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建设“共享共赢”的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

为强化实践育人提供硬件保障。

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共赢”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改建和扩建化工基本技能与工业分析实训中心、新建应用化工仿真实训中心、扩建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应用化工技术服务中心;

深度融合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安徽淮化集团、安徽淮河化工、安徽山河药辅等10余家合作企业,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要求。

(五)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开设创造学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将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完善的体现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考核机制。

(六)打造综合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采取内培外引,通过教改科研、技术服务、参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聘请企业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

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以上。

(七)全面引领和带动专业群建设

通过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优质师资、实训等资源,以及经验和成果等群内共享,带动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制药技术等专业建设;

充分利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开拓其他专业的就业与社会服务面,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

(八)建设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都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九)建成服务能力强的对外服务交流窗口

通过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与省内学校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影响力。

五、建设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的相关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依托理事会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理事单位单独开设定单培养班、开展职工培训等,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及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互利双赢”。

(二)实践并完善“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区域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紧紧围绕行业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要求,依托区域内新型煤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等优势,力争实施订单培养;

通过校企对接共享企业的优质资源、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为学生创设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中“双证融通”是指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合,在毕业证书之外,将“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设备维修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开发的优质核心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及训练,在考取相应职业证书的前提下获得毕业证书,使学生的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5%以上。

“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化学、化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以公共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同时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基础化学、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化工识图及制图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第二阶段(第三、四学期):

着重培养学生化工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三废”处理等专业核心能力。

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中心,由专业教师带领,按照区域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学习与典型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部分课程可与企业密切合作,将学校办到企业,将课堂移到车间;

充分利用本专业群教师的科研优势,吸引学生参加教师产品研发课题,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师生利用知识与技术应用上的优势,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安徽淮化集团、安徽淮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河药辅股份公司等进行化工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分析检测等岗位的跟班实习、顶岗实习,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同时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生通过顶岗工作学习,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实现学做一体,同时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生产性实训学时数占实训总学时数的80%以上;

100%的学生参加半年以上校外顶岗实习。

“项目带动,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不仅要加强自身建设,更要加强与企业间的深层次合作。

我们将积极与长期合作的企业进一步协商,寻求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使企业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学校成为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基地,共同促进化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转型及发展服务。

(三)完善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创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配套的能力训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能力训练项目,再依据能力训练项目确定需要配套的实训设备,构建应用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应用化工技术服务中心,改扩建化工基本技能与工业分析实训中心,继续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融教学、实训、实习、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实训基地,达到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化工实训基地结构图如图1。

图1化工实训基地结构图

1、改建化工基本技能与工业分析实训中心

把现有的化学实验实验室改扩建成能够同时容纳150人的化工基本技能与工业分析实训中心,主要培养学生化工基本操作、化工基本测量、物质分离、物质制备、物质分析鉴定、物质物理常数测定、物理化学变化参数测定等化工基本技能,与《基础化学》、《化工产品质量控制》课程相衔接,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中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的需要,为后续化工操作技能训练做铺垫。

化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购置仪器见表2。

表2化工基本技能与工业分析实训中心仪器清单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总价(万元)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1100

250000

25.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测量光程:

190—1100nm宽范围内的双光束测定

45000

22.50

元素分析仪(碳、氮、硫、氯)

MultiEA3100

90000

9.00

气相色谱仪

柱温:

室温+4℃~420℃,程序升温,采用微机控制,全键盘操作,32位数码管显示。

48000

4.80

测量波长范围:

200—1000nm

3.5

7.00

马弗炉

数显控温仪功率5Kw

1800

0.36

超级恒温水浴锅

HH 

–601,400x300x180,精密度0.5℃,室温~100℃,1000w

2500

1.00

电热恒温水浴锅

-2,310×

160×

130,600W

15

580

0.87

酸度计

pH0—14精度0.01pH

10

3000

3.00

超声波清洗仪

清洗槽尺寸:

500×

300×

150;

容量:

22.5L;

超声功率:

500W

11000

5.50

尺寸:

150×

140×

100;

2L;

50W;

1.08

实验室电磁搅拌器

95-1

20

600

1.20

实验室电动搅拌器

D971-60

500

移液器

0.1~2.5ul,0.5~10ul,10~100ul,100~1000ul各5只

400

0.8

自动电位滴定仪

ZD-3

10000

DZ-2

4000

2.00

快速水分测定仪

调温范围:

60~170℃±

2℃

2000

0.4

玻璃仪器快速气流烘干器

C型20孔

800

0.48

电热恒温干燥箱

DHG-9202-2SA,

550×

450×

550

3800

0.76

标准磨口有机制备仪

标准口中量有机制备仪

30

360

离子交换制水装置

60L/h

15000

1.5

其他辅助仪器

若干

1.0

合计

91.33

2、新建应用化工仿真实训中心

与化工仿真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建成化工单元操作仿真系统,大型分析仪器仿真系统。

应用化工仿真实训中心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化学检验技能和化工操作控制技能培训需要,同时满足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需要。

设备清单见表3。

表3应用化工仿真实训中心设备清单

仪器、设备、设施名称

金额(万元)

学生电脑

60台

18

教师电脑

1台

0.7

投影仪

服务器(包括相关附件)

1套

网络工程

化工单元实习仿真系统(CSTS2004学员站)

30套

5.0

化工单元实习仿真系统(CSTS2004教师站)

0.6

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系统ISTS2.0

3.0

20万吨甲醇工艺仿真软件

(含转化、合成、精制)

水煤浆加压气化制水煤气工艺仿真软件

30万吨合成氨仿真软件

52万吨尿素工艺仿真软件系统

4.0

均苯四甲酸二酐工艺仿真软件

乙烯生产工艺-热区分离仿真系统

2.0

16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实习仿真系统

过程装备素材库

0.90

合计

63.2

3、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

主要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