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省眉山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人臣敢于进言,君主积极纳谏,诗人创作自由,反映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气度。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我们不难看到,唐诗题材广泛,其中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与黑暗,矛头指向贪官污吏甚至皇帝老爷的诗也占很大比例。
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讽刺唐玄宗信神求仙,杜甫的《三吏》《三别》揭露官吏的残暴和民间疾苦,白居易的《轻肥》抨击了官宦们的奢侈腐化。
批评时政是唐诗的特色之一,比其艺术特色更加难能可贵。
《容斋随笔》载,“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及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诚如作者洪迈所言,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笔下“反复及言”,上面“不以为罪”,而“今人”、也包括很多古人皆“不敢尔也”。
隋炀帝曰:
“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
“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
明朝诗人高启因写《宫词》,为朱元璋猜忌而被腰斩。
李白、杜甫等如生在隋朝或明朝,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文学的创作空间,唐诗才能跃居文学之巅,成为诗歌之最。
唐朝的强大催生了唐诗的繁荣,唐诗的繁荣折射了唐朝的伟大。
带刺的唐诗不仅没有为唐朝抹黑,反而为唐朝的政治开明作了最好的注脚。
带刺的唐诗告诉我们,强大的国家不惧怕批评,害怕批评的国家难以强大。
批评不是洪水猛兽,谄媚的赞歌才是。
(摘编自许家祥《唐诗何以繁荣》)
1.下面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国力强大,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创作,这种优越的社会背景为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B.唐朝诗人众多,知名的诗人就有2000多人,不知名的诗人更是不计其数,庞大的创作队伍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C.唐朝重视诗歌,实行经诗赋取士制度,科举要考诗歌,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使读书人重视诗歌创作,营造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D.唐代政治开明,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在自我发展中解除了许多束缚,统治者这种博大的襟怀诗人自由创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诗浩如烟海,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等优秀的诗人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B.唐诗源远流长,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有前代的广泛积累,诗歌创作久盛不衰,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行体样式极大发展。
C.唐诗成就辉煌,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大唐帝国在诗歌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垄断之势,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
D.唐诗质量优异,鲁迅先生评价说:
”并感叹:
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后世诗人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批评时政的诗歌,这说明唐代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了信心,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
B.唐代诗人写诗尽可直辞咏寄,无需避隐。
就连外人不应该知道的皇宫中的私生活,他们也敢反复抒写,皇帝并不因此给他们治罪。
C.《容斋随笔》的作者——南宋文学家洪迈认为,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反复及言”,当今和唐以前的人都不敢那么写。
D.隋炀帝对谏我者必杀之,秦不闻其过而亡天下,朱元璋将诗人高启腰斩,这些例子反衬了唐代的开放与自由。
(二)文学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清明
梁晓声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
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的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
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
“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最重要。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茶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
”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
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成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中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共4分,答对一项2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徐阿婆的一些事情,对阿婆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钦佩之情。
B.小说刻画人物很成功,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以“清明”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D.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
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看中清名的性格令人敬佩。
E.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5.徐阿婆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次写道“我失语”“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综艺节目需注入更多文化价值
近期,《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优异的表现,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双线飘红。
然而,这股被称赞为“清流”的文化综艺节目热潮,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将要开启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格局?
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原因深植于我国综艺节目近30年来的内在演化脉络中。
从1990年代初开始,我国综艺节目大致经历了港台综艺模式、欧洲综艺模式、韩国综艺模式三个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与《综艺大观》同期的《正大综艺》,是内地引进港台综艺节目模式的发轫。
1999年,也是我国综艺节目自身发展周期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当年,所有省级电视台的综合频道陆续全部“上星”,由于成本高企、竞争压力大,综艺节目迅速成了各省级卫视的救命稻草。
这一阶段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包括央视后来的《幸运52》《非常6+1》等。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是省级卫视电视综艺节目中最早的成功案例,中国社会第一次出现因为家庭内部代际审美趣味差异而争夺电视遥控器的社会文化现象。
而第二个阶段,是以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从欧洲引进的选秀综艺模式。
至于第三阶段,则是主要来自韩国的诸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室外真人秀模式。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普通观众的眼界被迅速打开,第一阶段以《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港台综艺节目模式很快过时。
然而,尽管以综艺节目为代表的我国广电行业在第二、第三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隐忧。
以流行歌曲选秀类综艺模式为例,无论是标榜唱功技巧的《中国好声音》,还是自恃可以推陈出新的《中国好歌曲》,抑或是主打怀旧牌的《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在种种的炫技、励志、煽情的背后,还有多少流行歌曲表达出了歌唱者对人生、对命运、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
还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像20世纪那样,被全社会广为传唱并经久不衰?
正是由于《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式的欧洲综艺节目模式的最大缺点是规则相对死板,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角色,选手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
和这个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室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则有相对更大的发挥余地,这一类综艺节目模式近年来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只不过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模式,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出了同质化、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并在时下引发了大牌艺人的天价薪酬的争议。
当前,一线明星参与录制一季综艺真人秀的收入至少都在3000万元左右,也就是每集综艺真人秀的薪酬不低于200万元。
以上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爆发的基本背景。
和此前的三阶段的综艺节目模式不同,近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看成是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历程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我国不得不探索原创综艺节目模式的阶段。
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我们的综艺节目模式开始探寻中国观众的基本价值认同,试图从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中探索可持续的空间。
文化综艺,这种“接地气”的综艺节目模式,既不像港台综艺模式的“嘻嘻哈哈”,也不像欧美选秀综艺模式的“条条框框”,更不像韩国综艺模式的“大喊大叫”,在情感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上与当下的普通观众更为贴近;
同时由于有大量普通人的参与,也没有继续助长大牌明星天价薪酬的恶劣风气,自然受到了持续的热捧。
但面对文化综艺节目这股“清流”,我们依然还不能过于乐观,以我国目前文化工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在编剧、分镜师、剪辑师等一系列相关环节上,还是相对薄弱,还不能在较为丰富的层次上满足普通观众的文娱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波文化综艺节目的原创探索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才能够当之无愧地被冠以“中国”字眼。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口碑上来看都处在前列,被誉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开启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格局。
B.室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模式克服了规则相对死板,选手发挥的空间有限的缺点,在近年来爆炸式的增长中也引发了天价薪酬的争议。
C.目前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历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第四阶段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D.这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主要探讨了综艺发展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当前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不要昙花一现。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伴随我国综艺节目近30年来的内在演化发展,出现文化综艺节目走红的现象是一种必然,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观众好评。
B.在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港台综艺模式阶段,中国社会出现因为家庭内部代际审美趣味差异而争夺电视遥控器的社会文化现象。
C.《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韩国综艺模式虽然因为有相对更大的发挥余地受到观众追捧,但也开创了大牌明星天价薪酬的恶劣风气。
D.只要加快我国目前文化工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满足普通观众的文娱需求,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就能够当之无愧地被冠以“中国”字眼。
E.这篇新闻报道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综艺节目前三个阶段失败的原因,最后提出现阶段如何解决问题。
9.你认为我国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飘红不要陷入昙花一现的状况,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9分)
文言选段一: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屈原列传》,有删节)
文言选段
(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管晏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B、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D、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C、“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
“迁客”则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D、“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朝政外交,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差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谗之曰: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
):
亦作"
酴釄"
。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
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一句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表达对百姓同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和名著题(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②“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自出机杼,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③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