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4即景抒情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4即景抒情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4即景抒情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
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攸宜以其“素是书生,谢而不纳”,也被拒绝。
最后,陈子昂反因出谋献策而被贬职。
陈子昂郁闷地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文本·
精析]
1.首句中的“古人”“来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案】“古人”指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
“来者”指能够礼贤下士的后贤。
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诗人对此表达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2.试分析诗中“念”“独”两个字的作用。
【答案】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
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3.如何理解诗中“之”“而”的作用?
【答案】“之”“而”在这里表示音节的停顿,是虚字,它们的用处是使此诗的音节舒缓流畅,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长叹的情景。
4.这首诗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
试结合背景探究。
【答案】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名句·
鉴赏]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深刻表达了诗人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春江花月夜
孤篇压全唐——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但张若虚凭借一首诗和一轮明月便成就了千古美名,“竟成大家”。
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这些景物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野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
这首诗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影响深远。
1.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八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2.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部分,分析诗人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答案】江月总是以她“年年望相似”的姿容升起、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
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我安慰。
3.“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
哪些表达游子思归?
【答案】“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4.诗中是如何用“月”来烘托思妇思念之情的?
【答案】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
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5.诗题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是诗歌表现的重点?
【答案】诗题中的五个字:
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
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鉴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人乘月回乡;
情人间的离情,伴着将落的残月,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华柔情、诗人之情相互交织,袅袅不绝,摇曳生姿,引人深思。
望月怀远
一代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被贬为荆州长史。
他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
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谥号文献。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
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辞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
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中说道:
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有《曲江集》20卷传世。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予明月。
1.“海上生明月”中“生”字好在哪里?
【答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而且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和活力。
2.“天涯共此时”:
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共此时”的是谁?
怎样理解“共此时”?
【答案】“此时”,“我”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伊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吧。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
“共此时”有两层含义:
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
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3.颔联中的“情人”为何有“怨”?
【答案】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怨”字表现了情人间的相思之苦。
4.颈联中的“怜”“露滋”各有何意味?
【答案】“怜”应有爱惜之意。
诗人怜爱美好月华,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因长久伫立,以至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
“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
“我”生发出希望捧一缕月色献给伊人的愿望。
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伊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在梦里也能与伊人相会啊,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鉴赏】前句写景: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后句即景生情:
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伊人,此时此刻她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题李凝幽居
苦吟诗人——贾岛
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人。
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被讥为科场“十恶”。
文宗开成二年被谤,谪为遂州长江主簿,后迁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曾以诗投韩愈,与孟郊、张籍等诗友唱酬,诗名大振。
其为诗多描摹风物,抒写闲情,诗境平淡,而造语费力,是苦吟派诗人。
贾岛还俗后仕途不顺,曾屡举进士不第,一直做一些如长江主簿、普州司仓等小官,怀才不遇,内心独幽,对世俗生活产生厌倦,因此常常向往隐居生活,结交一些隐士。
他寻访朋友李凝却不遇,于是在这位隐士门前写了这首诗。
1.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首联描写了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
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去,寻访友人幽居之处;
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周围很少有人居住。
既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又照应了题目中的“幽居”。
2.第二联是如何体现“幽居”之“幽”的?
【答案】颔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
“僧”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衬静,更显寂静。
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
3.试赏析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意境。
【答案】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
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尾联的意思是:
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诗的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鉴赏】这两句诗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
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作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
“作‘敲’字佳矣。
”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
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望月问天的张若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仅凭一首诗,即名留文史,可见张若虚横溢才华之一斑。
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
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
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让我们叹他昔日之荣耀,又叹历史传名之艰难。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天才与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寂寞”“幸运”“历史的考验”“孤独与超越”等话题相关的作文中。
2.张若虚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王勃也说过“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这些有哲理的诗句都表明时光飞逝,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却一代传一代,没有穷尽。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珍惜时间”“传递”“物是人非”等话题相关的作文中。
2.热点素材
张九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新编成粤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名句家喻户晓,日前被写进了一部新编历史粤剧,牵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2月28日,粤剧《海上生明月》作为“广州市公共服务廉洁化文化惠民演出”在江南大戏院首度亮相,虽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作品,却深得观众喜爱,欧凯明、崔玉梅两位梅花奖得主演绎的多个唱段频频博得掌声。
剧中欧凯明演活了为民请命的一代名相张九龄,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主旋律大戏还有细腻的感情戏,崔玉梅演绎的张九龄夫人宜芳为救夫牺牲,张九龄思念夫人而在梅关古道写下“海上生明月”的千古名句。
【媒评文摘】 1.常常引张九龄为乡党自豪,常常徜徉在粤北故乡张九龄“风度路”上,吟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感慨仰慕张九龄的高远见识刚直品格。
——南方日报
2.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主题音乐响起,座无虚席的现场霎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粤剧表演艺术家表演细腻传神,将剧中主人公——张九龄清正廉洁、报国、爱乡和一身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了观众。
——广州日报
[佳作·
领悟]
唐诗里的中国
可 心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
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
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
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
精光黯淡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
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
多么豪迈的唐诗呵!
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个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
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
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
多么凄美的唐诗呵!
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
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
唐宗宋祖,折戟沉沙;
三千粉黛,空余叹嗟。
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未眠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月是思妇的牵挂。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抔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徴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有删改)
【精要赏析】 诗歌是最本原而且最本真的艺术,它铭刻着人类的理性与情感,睿智与思索,坎坷与坦途。
唐诗更是展现了“诗歌的国度”的绚烂与辉煌。
本文对唐诗进行了诗意的检阅和解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读性。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怆然(chuà
nɡ)似霰(xià
n)砧上(zhēn)
汀上(tīnɡ)涕下(tì
)碣石(jié
)
扁舟(biǎn)芳甸(dià
n)青枫浦(pǔ)
【答案】“扁”应读piā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长江送流水但:
只是
B.谁家今夜扁舟子扁舟:
孤舟,小船
C.昨夜闲潭梦落花闲:
安静
D.灭烛怜光满怜:
可怜
【解析】怜:
爱惜。
【答案】D
3.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句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体现了诗人的颓废与绝望。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D.“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摇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
【解析】“体现了诗人的颓废与绝望”不正确。
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所以其基调是“哀而不伤”。
【答案】B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
18980011】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
(3)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
(5)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7)情人怨遥夜,______________。
(8)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海上明月共潮生 (3)皎皎空中孤月轮 (4)谁家今夜扁舟子 (5)落月摇情满江树 (6)海上生明月 (7)竟夕起相思 (8)僧敲月下门
5.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回答后面的问题。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
“升”仅写出了升起之状。
而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
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2)试分析“可怜楼上月徘徊”中“徘徊”一词的运用之妙。
【答案】这句诗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
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
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8980012】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两个字?
简要分析。
【答案】是“吐”“对”两字,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对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出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寂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颈联两句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情景?
“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答案】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18980013】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
(1)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孤傲绝俗;
黄诗中的菊花威武,香透长安,辉光耀目,豪气冲天。
(2)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两首咏物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抒怀。
(答“象征”也可)
郑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依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
8.阅读下边一段话,完成后边的题目。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
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甲)。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乙),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
(1)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2)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3)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