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4318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Word文件下载.docx

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

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

如用一很棍子当马骑,用一根冰棍棍当注射器等。

二、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多种多样,以不同的尺度为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我国《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1.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例如,健身热已成为申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的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健身房锻炼,星期一孩子来园时,就向老师提出要玩“健身房”的游戏:

自己当“经理”,招聘1个“礼仪小姐”、2个“教练”;

要求“礼仪小姐”站在门口,对过往的行人宣传“第一天开张,免费开放”;

要求“教练”教“客人”如何使用健身器材。

2.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竹制材料、金属材料、泥巴、沙、水、雪等),

通过手的创作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比如,教师带领幼儿到虹桥国际机场参观回来以后,几个幼儿一起在活动室的地板上,用大型积木搭建了一座更为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机场”。

第1页共12页

3.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例如。

幼儿根据“老鼠娶亲”的民间故事,设定了“新郎”、“新娘”、“媒婆”、“轿夫”四个角色,进行表演的情节是:

“媒婆”带着“新郎”、“轿夫”去接“新娘”;

“新娘”坐着花轿来到了“新郎”家;

“媒婆”要求“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和对拜。

4.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比如,教师让每个幼儿把草编花环戴在头上,隐蔽自己,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去炸敌人的“碉堡”。

5,智力游戏

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猜谜语,教师说出谜面(“小小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裙衣,不会唱歌会跳舞,

天天飞在花丛里。

”打一昆虫),让幼儿猜出谜底(蝴蝶)。

6.音乐游戏

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比如,教师让幼儿边唱歌曲“划船”(小船尖尖,飘在水面;

我划小船,小船向前;

推开波浪,划进蓝天;

啦啦啦啦,划进蓝天),边分成几个小组进

行“划船”比赛(每组由4位幼儿组成,1名幼儿在前方“举旗”,1名幼儿在后面“掌舵”,中间两位幼儿,1人在左,1人在右,他们要用一只手拉着同伴,另一只手“划船”),歌曲唱完后,划得

最远的小组为冠年。

(二)从教师的指导上分

近二十年采,我国幼教界对游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幼儿园游戏的质量和教师对游戏的运用及指导有一定的关系,提出把游戏分为两类:

(1)幼儿自发游戏。

这种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思考出来、组织发起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所以又称自主游戏。

例如,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自己决定和谁一起玩,玩什么,在哪里玩,如何玩等。

(2)规则游戏。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

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眼手、手脚的协调能力,教师设计了一个“打保龄球”的体育游戏,要求幼儿手拿小皮球,站在离“保龄球瓶”(用lO个空饮料瓶装上少许沙子或水,排成一排)2—3米左右的地方,身体略向前倾,对准“保龄球瓶”,用力把皮球滚出去,击倒“保龄球瓶”最

多者为冠军。

(三)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

在其他儿童出现的时候、小组中的儿童一起游戏时,社会性游戏也就产生了;

它为儿童发展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友谊打下了基础。

美国教育家M·

帕顿发展了儿童社会性游戏的思想,把儿童

的社会游戏分为六种:

(1)非游戏行为。

儿童在0—2岁时,没有同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闲荡或跟随成人。

(2)旁观游戏。

儿童2岁以后开始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他的兴趣集中在别人的游戏上,而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去。

(3)独立游戏。

2岁半以后儿童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

(4)平行游戏。

2岁半至3岁半以后的儿童,在其他儿童的旁边游戏,也许选择一个和旁边儿童一样的玩具、材料和活动,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游戏上,但其游戏的方式却类似于其他儿童。

(5)联合游戏。

3岁半至4岁半以上的儿童,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换材料,一起游戏,但事先没有确定游戏的目的。

(6)合作游戏。

4岁半以上的儿童,在小组中大家共同游戏,有预期的目的和目标,如要搭建一个城堡或比赛谁跑得更快。

(四)从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分

儿童的游戏与其知识经验、身心发展水平是直接相联的。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游戏分为三类:

(1)机能游戏。

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

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

第2页共12页

儿童喜欢得到感官刺激,儿童重复自己行为的目的是获得乐趣,表现自己的能力。

(2)象征游戏。

2—7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让我们假装”游戏的阶段。

儿童能以许多方式,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体力、社交能力。

例如,儿童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娃娃家的爸爸),把一个物体

假想成另外一个物体(如把一块积木当作是一辆卡车)。

(3)规则游戏o7—11岁的儿童能够按照规则去行动,用规则来限制、调整自己的行为。

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分类方法,如芬兰学者苏塔玛提倡按照游戏的内容来进行分类,把游戏分成五种:

(1)功能游戏;

(2)建构游戏;

(3)角色游戏;

(4)规则游戏;

(5)教学游戏。

日本教育家山下俊郎提出依据儿童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划分,把游戏分为五类:

(1)感觉游戏;

(2)运动游戏;

(3)想象游戏;

(4)接受游戏;

(5)结构游戏。

三、幼儿游戏的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

当幼儿在进行行走、奔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攀登、挖掘等方面的游戏时,他们身体的许多部位就得到了锻炼,动作就得到了发展。

例如,幼儿在玩“切西瓜”游戏时,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准备切西瓜。

大家一边念“切,切,切西瓜;

农民伯伯种西瓜,大大的西瓜香又甜;

我把西瓜一切二,一——切——二;

切开了”,一边切。

被“切开了”的两个小朋友相向进行奔跑,先跑到原位的小朋友获胜),腿部肌肉得到了训练。

再如,幼儿在玩“钻桶”、“爬桶”游戏时,从桶里爬进爬出,从桶外爬上爬下,四肢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就会有所提高。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当幼儿玩玩具、扭扭转转、剪剪贴贴、拼拼画画、做做玩玩时,他的手部肌肉就得到了训练,手指活动变得越来越精确。

比如,幼儿在给每个小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并拧紧的过程中,手指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

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脚经受锻炼,而且还能使幼儿的月区干得到运动。

例如,在玩“乘电梯”游戏的时候,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部电梯,一会儿上升(直起腰),一会儿下降(弯腰)。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

通过游戏,幼儿的各种技能都得到了锻炼,并日益完善起来。

例如,让幼儿在不同的地面上(如水泥地、土地、沙地、塑料板地、木板地、草地)行走,能培养幼儿脚部肌肉的触觉能力。

此外,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在游戏中,幼儿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事情,自己喜欢做什么事情等。

比如,幼儿通过玩“洗衣机”的游戏(当听到“洗衣机开了”的指令时,幼儿先向左转一圈,后向右转一圈,依次循环;

当听到“洗衣机关了”的指令时,幼儿原地不动;

当听到“用衣架晒衣服了”的指令时,幼儿往上跳、下蹲、站直、伸胳膊、踢踢腿),就能

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够作出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动作。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习得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

例如,经过玩积木,幼儿就学会了“相等”的概念,知道两块小的积木放在一起等于一块大的积木;

经过开汽车,在公路上开,在桥下开,在隧道中开,幼儿就了解了“上”、“下”、“穿过”等概念。

第3页共12页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

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

比如,经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用“冰激凌”棍来代替“注射器”,给“病人”打针;

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扮演“教师”,给“小朋友”讲故事,这种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活动,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

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游戏的材料和玩具来玩,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银行”游戏中,“行长”要思考设几个“营业”窗口,安排几个“职员”上班,用什么材料作“刷卡机”、“取款卡”、“钱币”、“一米线”等。

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一女幼扮演)要给“宝宝”(一玩具娃娃)包好小包被,带“宝宝”出去看国庆灯展;

“妈妈”怎么包也包不好这个小包被,因为横着包,长度不够,而竖着包,宽度又不够;

“妈妈”多次尝试,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对角线,斜着包。

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通过游戏,幼儿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找相反,说相反”、“拿相反,说相反”。

、“画相反,说相反”、“做相反,说相反”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大与小”、“长与短”、“黑与白”、“胖与瘦”等多个相反的词。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

喜欢游戏的幼儿大都具有创造性,因为游戏与创造既有相似的过程,又有相同的心理氛围。

幼儿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产生,而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

在游戏中,幼儿的神思遐想、奇异行为,不但不会受到教师批评、指责,反而还能得到接纳、赞赏,而这又会成为一种信息反馈,强化幼儿的创造思想和行为。

国外研究者把幼儿分成两组:

一组为游戏组,幼儿可以自由使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幼儿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来使用与游戏组相同的材料;

后来两组幼儿都参加了创造力测验,结果显示,游戏组幼儿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幼儿。

可见,游戏为幼儿创造的这种自由气氛是有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的。

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游戏则能“点燃”它,并使之“熊熊燃烧”起来。

英国学者亨特曾用自己为幼儿设计的一个新玩具(金属红箱子,在箱子的上方有4个计数器和l根杠杆,杠杆的顶部有一个蓝木球;

杠杆的运动方向由计数器控制;

当杠杆呈水平状态时,会发出铃声,呈垂直状态时,蜂音器就会发出声音。

如后图),来考察幼儿

的触摸欲望和创造行为。

结果发现幼儿对玩具的反应有三种类型:

(1)不摆弄玩具。

幼儿只看玩具,而不动手去触模玩具。

(2)探索玩具。

幼儿(主要是女孩)只对玩具进行摆弄(如尝试如何使铃声再次响起来),但不玩玩具。

(3)探索使用玩具。

幼儿(主要是男孩)不但摆弄玩具,而且还能利用多种办法去玩玩具,进行游戏。

4年以后,又对这些幼儿进行创造力测验。

发现,第三类幼儿得分最高;

第二类幼儿其次,第一类幼儿最低。

由此可知,幼儿的探索行为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在游戏中,幼儿能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通过对同一游戏材料作出不同的设想和行为,或对不同的物体作出同一种思考和动作,就能扩大幼儿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范围,增加相互作用的频率,使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例如,在积木游戏中,幼儿用长方形积木来当“娃娃家'

'

的‘床”、“加油站”的

“加油筒”、“医院”的“袋装药”、”决餐店”的“托盘”等;

在玩沙游戏中,当面临“没有卡车运沙'

'

这一问题时,幼儿能用“豆腐盒”、“花篮”、“石块”、“饮料瓶”等多种物体来代替。

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象征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典型游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第4页共12页

一种游戏,幼儿进行这种游戏,对其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这已被一些研究(如邓斯克等人的研究)所证明。

第一阶段,研究者对4岁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如果一个幼儿用了约25%的时间进行象征游戏,那么这个幼儿就被认为是喜欢游戏的;

如果一个幼儿只用了5%的时间进行象征游戏,那么这个幼儿就被认为是不喜欢游戏的。

第二阶段,研究者把幼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都有爱游戏者和不爱游戏者:

一是自由游戏组,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二是模仿组,幼儿模仿实验者的方式来使用材料;

三是解决问题组,幼儿用游戏材料拼图。

第三阶段,对三组幼儿进行创造性测验,发现:

自由游戏组中喜欢游戏的幼儿的得分最高,不仅高于同组的不爱游戏的幼儿,而且还高于其它两组中的喜欢游戏的幼儿。

可见,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在创造性测验中的成绩。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而且还能使幼儿的良好情感得到发扬光大,不良情感得到控制和矫正。

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幼儿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能在游戏中完全、妥当地表现出来。

例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戴上一个“咧嘴大笑”的面具,来表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喜悦心情;

戴上一个“横眉冷对”的面具,来表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愤怒心情。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所支配的,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欢愉。

据笔者对180名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的调查,发现在回答“使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时,有l/4以上的幼儿(46位幼儿,占25.6%)都答道是“做游戏”,其中小班有11名,占18.3%;

中班有22名,占36.7%;

大班有13名,占21.7%。

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令幼儿感到恐惧的事情很多,根据我们对180名幼儿的调查发现:

有52.8%的幼儿怕“野生动物”、13.3%的幼儿怕“睡觉”、10.6%的幼儿怕“惩罚”、10%的幼儿怕“黑暗”、3.9%的幼儿怕“妖魔鬼怪”o游戏能起到缓解幼儿的紧张心理、降低幼儿的惧怕情绪的作用,从而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比如,在玩“动物园”的游戏中,幼儿通过给“大灰狼”、“老虎”、“金钱豹”等野兽搭建“小房子”,对这些野兽进行“驯养”,不但能削弱幼儿对野生动物的恐惧之情,而且还会萌发幼儿对他们的爱护之心。

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o“游戏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游戏是幼儿发泄自

己不良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游戏,使幼儿的情绪变得平静、缓和,有利于抑制、降低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

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凭借拳打脚踢“沙袋”、用力拉“响力器”、使劲投掷“豆包”等,来释放气愤之情。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逐步学会了认识自己和同伴,并能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社会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插塑游戏中,王维小朋友想把“电视机”的“天线”再加长一些,可是他的积塑已经用完了,于是,他就从身边李红小朋友“斜拉桥”的“钢索”上拨下一个积塑;

李红见状,也从王维“电视机”的“架子”上拔下一个积塑⋯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伴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从而迫使幼儿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我中心中解放出来,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有些幼儿比较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别人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进行活动,显得不合群,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同别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真开心,用集体的欢乐来温暖孤独的心,使之变得合群起来,为将来成功的走向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开学已近两个月了,丁兵小朋友还是不愿意和同伴坐在一第5页共12页

起,也不想参与班级活动;

但在教师组织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前,进行“火车头”、“火车身”、“火车尾”、“火车轮”的角色分配时,他却向教师提出想当“火车尾”的请求;

教师和小朋友们都热烈鼓掌欢迎他加入游戏,来当“火车尾”;

丁兵第一次参加游戏,玩得很开心;

游戏结束时,他依依不舍地对教师说:

“下次我还想当‘火车尾'

,好吗?

”教师说:

“好的,可是‘火车尾'

要和‘火车头'

、‘火车身'

、‘火车轮'

连在一起才能开的,如果你还想当‘火车尾'

,就把小椅子搬过来和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好吗?

”他很高兴地把自己的小椅子和小朋友的小椅子摆在了一起,愉快地坐了下来。

至此以后,这个幼儿逐渐变得合群了。

可见,游戏是幼儿从不合群走向合群的桥梁。

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

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张恒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荡秋千,张加小朋友也想荡;

张加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显得很着急,可是张恒还未从秋千上下来;

于是张加就对张恒说“你要是再不下来,我以后就不和你一起玩‘警察捉小偷'

的游戏了”;

张恒听后,仍坐在秋千上不肯下来,说道:

“你不想和我玩,我也不想和你玩”;

过了一会儿,张加又说:

“张恒,我们俩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互相谦让的,对不对?

我等着荡秋千呢,

你看,我都等这么长时间了,我等得急死了,我实在等不下去了,请你让我荡一会儿,就一会儿,好吗?

”这几句话打动了张恒的心,他愉快地从秋千上跳下来,让张力口去荡。

可见,游戏能为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同伴的需要之间、在学会分享和轮流、给予和索取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否则,他就会被这个游戏集体所淘汰。

例如,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之前,需要对角色进行分配,有的角色很有吸引力,人人都想扮演,而有的角色却没什么吸引力,没人想去扮演,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分配这些角色呢?

当大家都同意用一个公正的办法——“剪

锤刀”——来决定胜负,胜者先挑选角色,败者后挑选角色,如果哪个幼儿失败了,即使剩下的角色不喜欢,他也得去扮演,如果不想扮演,同伴就不会让他参加游戏。

为了能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不得不遵守集体的规则,委曲求全,克制自己。

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毅力,耐心、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许多游戏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等人把3至5岁的幼儿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游戏组,研究者告诉幼儿夹钳可夹在棒上后,幼儿自由玩夹钳和棒子。

第二组是观察原理组,研究者告诉幼儿夹钳可夹在捧上后,再夹给幼儿看如何把两根棒子连接起来c第三组是控制组,研究者只讲夹钳可夹在棒上,不演示,也不iL幼儿玩耍。

然后要求幼儿完成

以下任务:

坐在一把椅子上,从放仔远处的一只塑料盒里,取出一支粉笔;

盒子的“门”是用一个“厂彤钩子钩住的;

可利用的工具就是3根长短不一的蓝棒子和2只“(形夹钳(如后图)。

幼儿要拿到粉笔,就必须用一只夹子把两根较长的棒子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长棒,拨开门钩,把粉笔拔到面前来。

结果发现,第一组幼儿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差:

第一组的幼儿最具有耐心,面对困难,毫不灰心丧气9不断尝试各种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第二组的幼儿急于求成,一旦失误,就会变得焦急起来,自卑泄气,不愿再尝试。

可见,游戏能降低幼儿对成功的过高期望和对失败的过多担忧,使幼儿能不怕挫折,迎接挑战。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

游戏是幼儿产生美感的重要源泉,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

漂亮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及游戏器械、装饰一新的游戏环境,都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使幼儿爱不释手、流连忘返。

其次,游戏的内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