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4142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5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2012·

宁波高一检测)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地铁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4.(2012·

杭州高一检测)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

5.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这项发明是()

A.电话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

6.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

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交通工具的出现?

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升组】

9.清末有人说:

“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

”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0.(2012·

德州模拟)下图是著名漫画家钱病鹤先生于1909年创作的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对其表达的寓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关心铁路主权问题

B.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C.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D.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促进中国铁路业发展

11.(2012·

淮安模拟)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建议:

以铁路“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

“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致于误事。

”二者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D.方便了中国百姓日常出行

12.(2012·

济南模拟)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

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

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13.(2012·

汕头模拟)1876年,《申报》报道:

“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14.“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B.电报

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

15.“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

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

”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B.轮船C.电报D.汽车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

将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

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

……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据材料二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材料四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

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

(3)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材料五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从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来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已接受了西方先进技术,B错;

C、D只是反映了问题的表象。

从众多官员的反对、列强的侵略等史实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2.【解析】选B。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乘坐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平等思想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解析】选C。

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

故排除④。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所以选C。

5.【解析】选A。

从材料中的信息:

人手能用,能得声,可以判断是电话。

6.【解析】选D。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了第一部市内电话。

7.【解析】选D。

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是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的表现,对中国有双重作用。

其中D表述错误,应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题可从图片中的比值看出,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明显带有半殖民地色彩;

(2)题可直接结合图中信息及生活常识来回答;

第(3)题可以通过两组材料的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

(1)①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②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①工具:

火车、轮船、飞机。

②影响:

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9.【解析】选D。

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

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②正确;

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③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④的内容。

【规律方法】近代中国铁路未有长足发展的原因

(1)从根本上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没有独立,受外国列强压制。

(2)中国近代的民族化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3)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阻碍。

(4)长期的社会动乱,使得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变式备选】

(2012·

南通模拟)清朝官员沈葆桢认为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会侵占“民间之田庐……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

众愤所加,何所不至”。

对此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①沈葆桢非常关注民生

②沈葆桢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人借修筑铁路侵略中国

③沈葆桢的主张表现了清朝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排斥心理

④沈葆桢害怕铺设铁路引起民变影响王朝统治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来看,沈葆桢担心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会引起众愤,而“众愤所加,何所不至”会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不利于清政府的统治。

①②在材料中没有直接反映。

故选B。

10.【解析】选D。

材料中的漫画体现的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尤其是侵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清朝政府的鲜明政治倾向。

但是,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筑路权,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故选D。

11.【解析】选B。

铁路的修建直接推动了中国交通方式的近代化。

A、D是铁路修建的间接影响。

C与铁路的修建没有必然的联系。

12.【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

A项发生在1927年;

B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

C项出现在20世纪初,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13.【解析】选C。

火车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出行方式,A错;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由此判断B错;

D中的“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显然有些夸大。

故正确选项为C。

14.【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可排除A;

“驰书迅已极”可排除C;

“云是君所寄”可排除D。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

A、B、D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能。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可通过对比两则材料的内容得出结论。

(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3)题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4)题可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铁路发展的相关史实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①变化:

从反对修筑铁路到主张在中国修筑铁路。

②理由:

与其让洋人修筑铁路,还不如自己控制铁路修筑权。

③实质:

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2)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通过修筑铁路攫取中国的财富、运输军队延伸侵略势力,以便全方位控制中国。

(3)晚清时期,列强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

民国时期,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铁路主权仍受到严重损害。

(4)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取得重大成就,从不重视到重视;

由列强控制铁路修筑主权到逐渐由中国自主控制;

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当然主观上也方便了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独立,使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