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371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章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扬州大学Word下载.docx

  我国的古树名木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与保护,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林业部就组织专家开展全国范围的古树名木调查,并计划出版全国古树名木一书,故此已有多省市陆续组织编写各自的古树名木专著,并完成了出版计划,为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档案。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但是仍有一些地区在城市发展、风景区和旅游事业开发中,发生损伤古树名木的行为,为此国家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进一步规范对古树名木的管理与养护。

一、古树名木的入选标准【图片链接:

古树、槐树、银杏、广玉兰、瓜子黄杨、紫薇、白皮松、侧柏】

  

(一)《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对古树名木的内涵界定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

  

(二)国家环保局:

对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为,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

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并相应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说明,如距地面1.2m处的胸径在60cm以上的柏树类、白皮松、七叶树,胸径在70cm以上的油松,胸径在100cm以上的银杏、国槐、楸树、榆树等,且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定为一级古树;

若胸径分别对应在30cm以上、40cm以上和50cm以上,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定为二级古树。

稀有名贵树木指树龄20年以上或胸径在25cm以上的各类珍稀引进树种;

外国朋友赠送的礼品树、友谊树,有纪念意义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树木,不限规格一律保护。

其中国家元首亲自种植的定为一级保护,其它定为二级保护。

  (三)国家建设部:

1982年,当时的国家城建总局制订文件规定,古树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是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重新颁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将古树定义为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把名木定义为国内外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

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该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和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二、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我国现存的古树名木,已有千年历史的不在少数,它们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经历过历朝历代的世事变迁,虽老态龙钟却依然生机盎然,为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壮丽山河增光添彩。

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佐证,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景观,其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与景观的价值,是发展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也因为它对于研究古植物、古地理、古水文和古气候和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

【图片链接】

  

(一)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我国的古树名木不仅在地域上分布广阔,而且在时空上跨朝历代,上下几千年至今风姿卓然。

例如传说中的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银杏)、宋柳都是树龄高达千年的树中寿星;

更有山东茗县浮莱山3000年以上的“银杏王”,台湾2700年的“神木”红桧,西藏2500年以上的巨柏,陕西省长安县温国寺和北京戒台寺已1300多年的古白皮松等,更引注人们瞻仰。

它们不禁连接我国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而且许多与重要的历史事件相联,如北京景山明崇帧皇帝自缢的国槐,应是农民起义创造历史的见证;

北京颐和园东闾门内的两排古柏,在靠近建筑物的一面保留着火烧的痕迹,那是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的真实记录。

  

(二)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彩。

古树名木记载着自然与历史文化,为古老的文化艺术更加增添了光彩。

我国现存的许多古树名木,多与历代帝王、名士、文人、学者紧密相联,留下许多哙炙人口的精彩诗篇文赋、流传百世精美泼墨画作,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如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二株古柏,一株是“皇帝手植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柏;

另一株是“挂甲柏”,枝干“斑痕累累,纵横成行,柏液渗出,晶莹夺目”,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所致。

“扬州八怪”中的李鱓,其名画《五大夫松》,是泰山名松的艺术再现;

嵩阳书院的“将军柏”,更有明、清文人赋诗三十余首之多。

另如苏州拙政园文征明手植的明紫藤,其胸径22厘米,枝蔓盘曲蜿蜒逾50米,旁立光绪卅年江苏巡抚端方提写的“文征明先生手植紫藤”青石碑,名园、名木、名碑,被朱德的老师李根源先生誉为“苏州三绝”之一,具极高的人文旅游价值。

  (三)古树名木是名胜古迹的佳景。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景观价值突出。

它们苍劲挺拔、风姿卓绝,或镶嵌在名山峻岭之中独成一景,或与山川主景融为一体、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以“迎客松”为首的黄山十大名松,泰山的“卧龙松”等,均是自然风景中的珍品;

而北京天坛公园的“九龙柏”、北海公园的“遮荫侯”(油松),以及苏州光福的“清、奇、古、怪”4株古圆柏,更是古树名木中的瑰宝,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游览观光、留连忘返。

  (四)古树是研究远古气候、地理的宝贵资料。

 古树是研究古代气象水文的绝好材料,因为树木的年轮生长除了与树种的遗传特性有关外,还与当时的气候特点相关,表现为年轮宽窄不等的变化,由此可以推算过去年代中湿热气象因素的变化情况;

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少雨地区,古树年轮对研究气候的历史变迁更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古树年轮的研究最终发展成树木年轮气候学,如美国树木年轮学创始人道格拉斯(E.Douglass),于1918~1928年通过对北科罗拉多州古树年轮的研究,搞清了穴居于南部山崖的印第安人搬迁史;

北美的树木年轮学家通过对古树的研究,已经推断出3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根据只有在非洲和澳大利亚才能见到的波巴布古树(又称猴面包树)的研究,一些科学家推断大洋州和非洲过去在地质年代曾经是同一个大陆,这一事实自然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傍证之一。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卓著的成果,如1976年兰州大学生物系和兰州冰川冻土与沙漠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祁连山圆柏从公元1059~1975年的917个年轮,推断出近千年气候的变迁情况,进一步证实了竺可桢教授《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论断的正确性。

  (五)古树对于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

树木的生命周期很长,人们很难对其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规律用跟踪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古树的存在就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使我们能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树木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该树种从萌生到死亡的总体规律,帮助人们认识各类树种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六)古树对于树种规划的参考价值。

能在一地生活千百年的古树大多为乡土树种,足可地证明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古树是制定当地树种规划、特别是指导造林绿化的可靠依据。

景观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取该树种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性的了解,从而在规划树种时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而不致因盲目引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七)古树名木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古树名木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它既具有生物学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前者体以此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为当地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或间接的经济价值。

而对于一些古老的经济树木来说,它们还可能具有巨大直接的生产潜力,如素有“银杏之乡”之称的河南嵩县白河乡,该地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210株,1986年产白果2.7万kg;

新郑县孟庄乡的一株古枣树,单株采收鲜果达500kg;

南召县皇后村乡一株250年的望春玉兰古树,每年可采收辛夷药材200kg左右。

有些古树在保存优良种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安徽肖县良梨乡1株300年的老梨树,不仅年年果实满树,而且是该地发展梨树产业的优良种质资源。

三、古树名木的分级管理

  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组织专人进行细致的系统调查,摸清当地的古树资源。

在调查、鉴定的基础上,根据古树名木的树龄、价值、作用和意义等,实行分级养护管理。

目前,我国通常把古树名木分成二级,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和特别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定为一级;

其余古树名木均定为二级。

一级古树名木的档案材料,要抄报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城建部门备案;

二级古树名木的档案材料,由所在地城建、园林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保存、管理,并抄报省、市、自治区城建部门备案。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可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分布在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由当地园林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维护管理;

散生于各单位管界及个人住宅庭院范围内的,由各单位和个人负责维护管理,园林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过程中,各地城建、园林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根据调查鉴定的结果,对本地区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挂牌,标明管理编号、树种名、学名、科属、树令、管理级别及单位等;

同时,要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养护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如复壮、松土、施肥、防治病虫害、补洞、围拦以及大风和雨雪季节的安全措施等。

对于一些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还应专立说明牌进行介绍,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遇有特殊维护问题,如大气或水体污染危及古树名木的生长安全时,职能部门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与有关部门协作,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在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不致对树体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更不许任意砍伐和迁移。

遇有可能使附近古树名木安全受到影响的情况时,有关单位要事先向园林部门提出保护申请,共同研究采取避让保护措施。

四、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与研究的现状

  1、法规建设。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实力和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树名木的价值及其保护意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也日益提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

1982年3月,国家城建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与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

1995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城市绿化条例》,对古树名木及其保护管理办法、责任以及造成的伤害、破坏等,作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与奖惩措施,使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由政府行政管理行为上升到了依法保护的更高阶段,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重新颁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的范围、分级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就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建档、归属管理以及责任、奖惩制度等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古树名木管理与保护法规或条例,使一度疏于管理的古树名木重又走向了规范保护的发展轨道。

  2、科学研究。

在1982年国家城建总局提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具体规定以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给予高度重视,拨出专款进行保护和研究,其中以北京市开展得最早、力度也最大。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在1980年成立了古树研究小组,对古树进行了系列性的专题研究。

如1980~1984年对天坛公园、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的古松、柏生长衰弱原因及复壮措施的研究,找到了平地古松、柏生长衰弱的真正原因,经初试、中试探索出了有效的复壮方法。

1986年对北京、河北、山东(泰山)、沈阳、甘肃(天水)陕西(黄陵)等12省市及南方山区的古树,从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环境的研究,探索了古树生存的最佳生态环境。

1995年开始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健壮和衰弱古树的细胞超微结构,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叶肉细胞的亚纤维结构,发现了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明显差异;

同时用透射电镜扫描并对叶肉细胞微区进行能谱分析,发现了衰弱古树吸收和代谢功能减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复壮对策。

  在对古树衰老原因及复壮措施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1989年北京市研究科研所还研制成功了新型缓效肥料—棒状被膜长效树肥,将其应用于古树复壮,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对北方地区1000余株古树采用改良土壤结构,如挖复壮沟、埋通气管和设置渗水井、施用复壮基质、补充氮磷铁等元素,合理灌水并结合病虫防治,适当整形修剪等综合技术措施,复壮效果达到了90%以上,使许多已经衰弱、濒于死亡的古树起死回生,重又焕发了青春,为古树的复壮与栽培养护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近年来,山东、甘肃、陕西、山西等地的城建园林部门,以及黄山、泰山等风景名胜区,也对本地的古树名木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在古树的复壮和养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当前,北京、黄山等地已建立古树名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每一株古树名木的基本状况档案材料,分类、编号,输入计算机,进行长期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并对其营养状况、生长状况等进行定期检测、分析,跟踪相应的技术措施方案,逐步实现了古树名木的现代化保护、管理与养护。

  最近,北京市古树专家正在采用放射性元素示踪、电镜扫描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营养元素在古树体内吸收、输导的时间与运动轨迹等生理代谢功能进行深入的微观系统研究;

同时还对不同环境中衰弱的古树进行监测,捕捉树体内出现的衰老物质,以期找到在土壤营养元素指标和生长环境条件方面影响古树正常生长的一些定性、定量参数,为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古树复壮综合养护技术,预防、延缓古树的衰老,提供科学的依据。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长期艰巨任务,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并会有更多的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二节古树名木保护的生物学基础

一、古树的生物学特征

  我国的古树资源分布广泛,但平原地区由于生境类型较少,种类和数量均不如山地为多。

另外,由于佛教在我国流传已久,寺院、庙宇遍布各地,古树的集中分布大多在古刹胜迹之地,如河南少林寺、登封中岳庙、北京的潭柘寺、陕西勉县的武侯祠等。

生产经济活动频繁的村庄路旁和居民院宅之中,古树通常是被人们尊为“风水树”而被保留下来,有的甚至被奉为“神木”、顶礼膜拜。

当然也有许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涉世千百年的古树,有待我们去寻找发现。

(一)古树的生物学特点

  至今我们了解的古树,大多是松柏类、银杏这类裸子植物,阔叶树种相

  对较少、且集中在少数的科属中,显然能在一地生长千百年而不衰的这类古树,是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

  1、根系发达。

古树多为深根性树种,主侧根发达,一方面能有效地吸收树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与养分,另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固地与支撑能力来稳固庞大的树体,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古树也才能延年益寿地生存下去。

如河南洛宁县兴华乡山坡顶部的一株侧柏,号称“刘秀柏”,树干平卧,主侧根露地1.5m高,稳固地支撑着硕大的树体,抗御冬春的干旱多风;

杞县高阳生长在孤丘上的古朴树,盘根错节,露根紧包土丘,依然生长繁茂;

桐柏县确山的北泉寺古银杏侧根露地延伸,远远超过树冠的冠幅。

黄山迎客松的根系在岩石裂缝中伸展到数十米远,其根系并能分泌有机酸分解岩石以获得养分。

  2、萌蘖力强。

许多古树种类具有根部萌蘖力较强的特性,根部萌蘖可为已经衰弱的树体提供营养与水分。

如河南信阳李家寨的古银杏虽然树干劈裂成几块,中空可过人,但根际生出多株萌蘖木,长成大树,形成了“三代同堂”的丛生壮观。

有的树种如侧柏、槐树、栓皮栎、香樟等,茎干隐芽寿命长、萌枝较强,枝条被断折后能很快萌发新枝、更新复壮,如河南登封少林寺的“秦五品封槐”,枝干枯而复苏,生枝发叶,侧根又生出萌蘖苗,长成现在的第三代“秦槐”,生生不息。

  3、生长缓慢。

古树一般为慢生或中速生长的长寿树种,树体新陈代谢较弱,消耗少而积累多,从而为其得以在长期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提供了内在有利的条件。

  4、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

古树多为本地乡土树种,或是业经驯化、已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表现出较强适应性并对不良环境条件形成较强抗性的外来树种。

某些树种的枝叶还含有特殊的有机化学成分,如侧柏体内含有苦味素、侧柏甙及挥发油等,具有抵抗病虫侵袭的功效;

银杏叶片细胞组织中含有的2—乙烯醛和多种双黄酮素有机酸,常与糖结合成甙的状态或以游离的方式而存在,同样有抑菌杀虫的威力,表现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5、树体结构合理,材质强度高。

古树因其生长缓慢,分枝及树冠结构合理;

另外木质部的密度大、强度高,因此能抵御强风等外力的侵袭,减少树干受损的机会。

如黄山的古松、泰山的古柏,能经受山顶常年的大风,木质部强度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6、起源于种子繁殖。

古树通常是由种子繁殖而来的实生树木,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广,抗旱、耐瘠土和抗其他不良环境条件能力强,这也是古树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古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1、原生环境得以很好的保护。

位于自然风景区、自然山林的古树名木,基本是处于比较稳定的原生环境条件下,对树体的正常生长极为有利。

  2、受到人们的刻意保护。

位于名胜古迹处的古树名木,如多数名人故居、寺院旁的古树,因其特殊意义而受到人们的刻意保护,。

  3、特殊的立地条件。

在原生环境受到破坏、且未受到人们刻意保护的情况下,一些古树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因其生长的立地条件具有特殊性,如土壤格外深厚、人兽活动不易干扰、水分与营养条件较好、生长空间大等,有利于树体的良好发育。

二、古树名木的衰老与环境因子

  任何树木都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但是通过探讨古树衰老原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延缓衰老阶段的到来、延长树木的生命,甚至促使其更新复壮恢复生机,却是完全也可能做到的。

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称谓的古树主要是从管理角度上理解的,百年以上的树木就可称为古树;

但从树木的生命周期看,相当一些长寿树种在百年树龄时才进入中年期,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因此这里所述的古树衰老,主要应从生物学角度上去理解。

树木由衰老到死亡不是简单的时间推移过程,而是复杂的生理、生命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树种自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综合结果。

(一)自然灾害

  1、大风。

7级以上的大风,主要是台风、龙卷风和另外一些短时风暴,可吹折枝干或撕裂大枝,严重者可将树干拦腰折断,常常是危及古树的主要因素;

而那些因蛀干害虫的危害,枝干中空、腐朽或有树洞的古树,更易受到风折的危害。

枝干的损害直接造成叶面积减少,枝断者还易引发病虫害,使本来生长势弱的树木更加衰弱,严重时会导致古树死亡。

  2、雷电。

古树高耸突兀且带电荷量大,遇暴雨天气易遭雷电袭击,导致树头枯焦、大枝劈断或干皮开裂,树体生长明显受损,树势明显衰弱。

故给古树设置避雷针,是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重要措施。

  3、雨淞、冰雹。

雨淞(冰挂)、冰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冰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4~7月份,这种灾害虽然发生几率较少,但灾害发生时大量的冰凌、冰雹压断或砸断小枝、大枝,对树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影响树势。

  4、干旱。

持久的干旱,使得古树发芽迟,枝叶生长量小,枝的节间变短,叶子因失水而发生卷曲,严重者可使古树落叶,小枝枯死,易遭病虫侵袭,从而导致古树的衰老。

  5、地震。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对于多朽木、空洞、干皮开裂、树势倾斜的古树来说,往往会造成树木倾倒或干皮进一步开裂。

(一)病虫危害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受一些人为和自然的破坏造成各种伤残。

例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主枝死亡等现象,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树势衰弱而诱发病虫害。

但从对众多现存古树生长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古树之病虫害与一般树木相比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而且致命的病虫更少。

不过,高龄的古树已经过了其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开始或者已经步入了衰老至死亡的生命阶段,如果日常养护管理不善,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古树造成损伤时有发生,古树树势衰弱已属必然,为病虫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对已遭到病虫危害的古树,如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防治,其树势衰弱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衰弱的程度也会因此而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在上一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就对北京地区的古树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病虫害是造成古树衰弱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北京地区的古树主要以松、柏、槐、银杏、枣树等为主,在古松、古柏上病虫害的发生较普遍,影响较严重的害虫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期害虫,主要有松柏红蜘蛛、蚜虫、松针蚧、柏毒蛾、松毛虫等,这类害虫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多、为害时间长,并多发生危害在干旱、高温季节。

由于它们大量地吸收、消耗树木的养分,破坏叶绿体而使古树失水失绿、黄叶、落叶等,古树若连续多年受害,就会逐年衰弱下去;

第二类是次期害虫,多为寄生性的蛀枝、蛀干害虫,主要有柏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蠧等,这类害虫主要危害树势严重衰弱的古树,特别是古树受到先期害虫危害或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而造成严重衰弱时,一旦这些害虫寄生后,就会加速古树的衰老直至死亡,此时再来抢救就比较困难。

因此在古树保护工作中,及时有效地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

(二)人为活动的影响

  如上所述大多数古树生长在人为活动所及的地域,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改变了其原生的生长环境,促使古树加速衰老过程的进程,一般人为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长条件

  

(1)土壤条件对古树名木生长的影响。

土壤是古树名木生存生长的重要基础之一。

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土壤条件的恶劣,主要在于致使土壤密实度过高、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这往往是造成古树名木树势衰弱的直接原因之一。

  ①土壤密实度过高。

古树名木大多生长在城市公园、宫、苑、寺庙或宅院内、农田旁,一般地质土壤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小气候适宜,比较适宜古树名木的生长。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延伸,这些地方已不象早时一般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