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64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2012-7-9门诊, 

主诉咳嗽,咽痒半年.咽痒自上向下波及胸骨上口,咽痒作咳,无痰,早晚,及下午咽痒咳嗽尤剧,夜间阵阵咽痒咳嗽,妨碍睡眠. 

病后迭经用药未效.

患者有糖尿病史十年,二眼并发白内障,视力<

矫正>

右0.4左0.1 

急于要作手术.巳与南京军区总医院予约好,因咳嗽迟迟不能去手术.

PE形胖,咽充血不著心肺无异常

胸部CT,无异常

苔薄润,舌胖,舌齿印深,脉左中取弦滑右沉.治以半夏厚朴,玄麦甘桔汤加味药用半夏15厚朴15苏子15茯苓15桔梗10生甘草10玄参15麦冬15蝉衣6僵蚕10当归207帖.

2012-7-16复诊咽痒咳嗽有减, 

但仍著.鉴于其舌胖齿印深,脉沉提示内有水饮. 

乃于前方加五苓散.桂枝10白术10泽泻30茯苓20猪苓20. 

7帖.

2012-7-23二次复诊.喜告咽痒咳嗽大减, 

自谓减轻有50%.今治方调整为以五苓散为主方. 

药用桂枝15白术20泽泻30茯苓20猪苓20半夏15厚朴15苏子10当归20桔梗10生甘草6 

2012-7-30咽痒咳嗽巳平息.今来门诊相告明日将赴南京军区总医院行白内障手术.

按:

 

1这是一例慢性咳嗽的病人,一共只三次用方, 

疗效显著.尽管药方是一合方组成,但就前后比较观察,五苓散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2在加用五苓散前,是鉴于,舌胖齿印深,脉沉,考虑有水饮的存在,但仔细询问,问不出“口渴,” 

“尿少”的存在.没有口渴尿少可以确认蓄水证吗?

五苓散治疗鼓室积液

鼓室积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经保守治疗积液不能吸收者需要抽液,不但疼痛,且易复发需多次抽液。

我最近有两例病人,成人和儿童各1例,给予五苓散口服,发现能明显减轻抽液后的复发,减少抽液次数,只是例数太少,还难以形成定论。

顽固性头痛十年,《五苓散》三剂愈

时间:

九七年农历二月初九 

地点:

安徽,寿县。

主症:

顽固性头痛数年,复发一周不解。

周某,女,年四十许。

患头痛约十年,时发时止。

今初春再发,全头痛甚,持续七日不解。

多方延医治疗而不效。

有中医治之,服药即吐。

不得已,易西医输液治疗,用调节酸碱之法,配合扩血管、解痉止痛、甘露醇等对症治疗,亦无显效。

适余下午至卫生院见之,病人正在输液,卧被之中,任然辗转翻腾,呕吐不止,吐为少量清水;

痛势来时,甚至以头撞墙。

余甚悯之,当时默默推演灵龟飞腾八法,以针灸开照海、列缺二穴,针未去,痛已大减,至半小时后去针之时,痛几已不觉。

其人及家属倍谢之,余欣然藏针以退。

第二日一早,病人家属又用竹筐抬患者上门求治。

言针灸后患者归家一切安好,但视家中前医所留未服完之《川芎茶调散》加味汤药,不忍抛弃,遂煎而服之。

服完不久即开始隐隐痛发,至夜半已头痛不可忍。

是故一早上门,求余再予针之。

余再用前法推算而针之,病痛缓半。

针后劝服吾中药一剂,其家属闻之皱眉,皆言汤药入口即吐,恐难为也。

吾固之。

观其舌苔白腻,舌质暗而有瘀,面微赤而目珠泛红。

问之每痛时,必泛吐清水痰涎,痛以头顶及前额为重,发时昏沉胀痛,以手敲打稍舒。

吾意下明了,遂告之药下定不吐而愈,其家人半信半疑,勉力让余处一剂以试观,方如下:

桂枝10白术6石小10 

猪苓10 

茯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6吴萸3 

黄连6 

大蜈蚣2条 

生姜3片 

一剂;

另以大黄2 

生甘草2,长流水煎一小盅,在第一次服药之前缓缓服下。

隔一日,其夫至,诉服药后吐止,头痛宿疾亦已大缓,唯剩余颠顶及前额有绵绵微痛。

余欣然再处一方:

桂枝10 

白术10 

石小10 

猪苓10姜半夏10 

苍术10 

白芷6归尾12 

藁本10 

大蜈蚣一条 

生姜3片,两剂。

此后,病人未再诊。

一月余,遇其父,知后来一剂服完,病已愈,两剂服完,病未再发作。

后随访数年,亦未再发,言旧疾已除。

道人按:

上方用仲景《五苓散》为主,再以半夏祛痰化饮,止呕吐;

久吐者,中焦升降失常,‘胆主升清,胃主降浊’,胆升清不畅,郁结而必有懊恼虚烦之热,故用胆南星清久吐胆经虚烦热;

归尾活血破血而养血;

川芎行气活血善治头痛,配合归尾,通血脉治头痛更宏;

钩藤、天麻平肝祛风,解痉安神止痛,这两个药和胆南星尚有呼应之意;

大蜈蚣通络解痉止痛;

生姜散水汽以和胃止呕吐,兼解虫药蜈蚣之腥气;

吴萸、黄连,取《左金丸》之意;

病发于春季,春属于木,肝感春木之气,肝风上窜,挟痰瘀而作,故头痛发,且肝木犯胃则吐,此即余处以《左金丸》等治肝之药之大意也。

大黄、甘草,煎汤小量含服,甘草守中,大黄降下,引中焦之浊气下行,可以防止服药呕吐之隐患。

至第二日,正巧春雨淅淅沥沥而降,思天人感应,故猪苓用量略加大,更加白芷芳香化湿,且兼为前额痛之引经药,苍术亦化湿。

大蜈蚣减为一条,第一是为了减少药的价格,给病人省点钱,另外也是痛已不重,一条已足矣。

面红呕吐已除,是故《左金丸》亦未用。

或问:

此症头痛,吐涎沫,不当用仲景《吴茱萸汤》否?

答曰:

本当用《吴茱萸汤》,但是吾细观之,患者吐七、八日,不食三日,仍面不青黄反而微红,兼且目睛亦泛赤,当春之时,不为肝木之病乎?

古人云“木得桂而枯”,镇肝、折肝之木,中药之桂枝也。

且输液已经数日,体内湿气弥漫,不当利水湿哉?

合在一起不正是治疗水逆症之《桂枝五苓散》也?

《吴茱萸汤》更适合寒症,而不是这个肝有热症。

所幸不负所托,方药中地,三剂而数年顽疾顿除。

学生问:

先生治疗头痛,喜用白菊,何此例不用也?

答曰:

白菊虽善治头痛,然胃家弱者,勿服!

此药胃弱者多服易胃口不适,甚至呕恶。

此例已经有呕恶之患,何敢用之?

且前医之药《川芎茶调散》里面已经有白菊了,服后不但不效,反而加重,岂可不慎哉?

保肝降脂的五苓散

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

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

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

我用经方五苓散:

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

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

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

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

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

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

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

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

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

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

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

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

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

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

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

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

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

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

但他说感动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

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

我开五苓散原方:

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

五剂煎服。

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

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

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

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

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

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

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

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

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

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

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

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

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

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

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

Z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

方证识别不易啊。

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

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

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爽口的红豆冰沙,也都要挡住诱惑哟!

罗大伦博客 

去除水湿——经方五苓散的故事

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

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

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

做过检查,曾经怀疑脑部有肿瘤,后来经过检查证明没有。

我看到这位妇女的时候,就觉得时光倒流,觉得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学校时遇到的那个病例又出现了,我心里想,这次,我不能再犯错误了。

哪位高人讲的来着,人不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

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位妇女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

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水湿重的表现。

于是,我开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药以后,这位妇女开始喝水量减少,后来又加服了几副,就基本恢复了正常。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认为这个病怎么也该是个很危险的病吧,原来这么快就恢复了。

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再后来,还有几个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儿媳妇向我求诊,也是这样的毛病,每天不断地喝水,同时还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好几件,舌象也是白苔满布,于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后来也是没有多少副药患者就基本痊愈,我把这个医案写进了《这才是中医》这本书里面的最后一部分。

还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个固定的时期,一定会发烧,低烧,这样的我也遇到过几例,反复低烧,有经过几年都是这样的,最后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结果也迅速痊愈了。

所以,书不能不多看,张仲景先辈们殚精竭虑思考出来的身体调理奥秘,我们不能不多专研,否则会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的。

那么,这个五苓散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原来,五苓散的组成是: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苓桂术甘汤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药都在里面,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

同时,张仲景还增加了猪苓、泽泻两味药。

这里面,意味深长,说道很多。

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更加确定,水湿的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膀胱时,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药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们管这叫中医的靶向治疗。

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

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大家一般对这个方子的解释是,五苓散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估计大家看这个会很晕,都是术语,我下面就用图画的形式,来给大家做个比喻。

比如,有条大河,这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在河的中间,修了一个水库,水库负责分出很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广大的农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这是一个水利系统,比作我们的人体,就可以把这个水库当做是膀胱。

在中医里面,膀胱的概念和西医的不一样,中医里面的膀胱,是一个水液汇集的地方,在肾气的蒸动下,把水液或者输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体外,但是都是在肾气的蒸动下完成的。

西医的膀胱基本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地方。

现在,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了,结果气化的功能减弱了,不能把水输布全身,或者排出体外了,结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

这好比一个水库,被冻住了,没法把水送到农田了。

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农田里面没有水啊,于是就向河的上游打电话,告诉多放些水过来吧,于是,上面就开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这些水,到了水库,发现这里都是冰了,没有分水的功能了,于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里,田地还是没有得到灌溉,于是还是告急,更加缺水,于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结果流到海里的更多。

这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于此,无法气化,身体没有得到灌溉,于是就告急,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喝水,可是,喝进来以后,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体还是缺水,无奈,仍然告急。

看到了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患者不断地喝水,却仍然口渴的缘故。

同时,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水库被冻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没有完全直接排出体外,有的还流窜到身体的各个位置,成为不正常的水,这会引起很多问题。

此时,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问题,这叫小便不利,总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这和前面尿崩症的尿量极大不同,尿崩症是喝多少尿多少。

而尿量减少这是小便不利。

没有完全尿出去,水就会在体内乱窜。

我们再想象一个图画,人体好比是一个苏州园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窍,当水从上面注入的时候,按理是可以从下面的孔窍流出的,这就好比是从人体的小便排出,现在我们把奇石的下面冻住,让下面的孔窍堵住,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水会从上面的各个孔窍冒出来。

在人体也是这样,有很多医案可以证明,五苓散可以治疗很多因为水湿泛滥引起的孔窍的疾病。

比如,曾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假性近视,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腻,渴欲饮水,于是开五苓散,十五副药以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耳鸣,也是因为水湿引起的类型的,这个患者用过很多的泻火的药,或者补肾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药以后,患者痊愈。

我也用五苓散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鸣,我看到她舌苔满布,明显是有水湿,因此考虑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湿,然后再看还有哪里失调,再调理。

于是开了五苓散加味,结果几副药以后,耳鸣消失。

这也让我再次领悟了中医的道理,中医非常相信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中医有可能都不去区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然后,让患者的身体自己来恢复。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来治疗癫痫,这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说过,用五苓散来治疗,后世的医生也进行了实践,发现张仲景说的很对,部分因为水湿重导致的癫痫,用这种去水湿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脑为清阳之府,如果水湿重了,会有各种问题。

当然,癫痫还有其他证型的,需要辩证处理。

此外,五苓散还用来治疗水湿严重导致的眩晕、呕吐、发热、汗出等等疾病。

中医的原则是:

无论你患的是什么病(病的名字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追逐病名,永远都没有穷尽),我们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这个疾病,如果是水湿引起的,我们就去除水湿,然后,你自己的身体就会尽力恢复的。

这在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异病同治”,意思是:

尽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去除这个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我也没有尿崩症,也不头晕耳鸣,其实,我想讲述的是,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总之,估计水湿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个时候的人是以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为特色,现在的人是以痰湿重、肝气不舒为特色。

我有的时候,给人诊脉查舌,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水湿都重,舌苔满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养生的要务。

我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经方家,我们学习的,是张仲景的方子里面的养生道理,张仲景的方子,给我们描述了水湿在体内时如何为患的,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变成正常的水,让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等很有启发意义,还有在阳虚重的时候用的真武汤,都是张仲景的治疗水湿的系列方,据说在《伊尹汤液》里面,有著名的火剂和水剂(水齐),这是当时著名的方子,刘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剂,他认为,看《伤寒论》,一定要把水、火两个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获。

我现在在给大家调理身体的时候,因为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有水湿的问题,所以我会先把水湿给去掉,否则下一步的调理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补的方法,结果湿气和滋补的中药混合在了一起,越补越乱。

但是,五苓散是中药方剂,大家不要拿来就用,需要找附近的医生,分析自己的体质,然后由医生开个方子,切记。

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

《伤寒论》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便不利、呕吐、多汗、脉浮、发热等。

历代医家皆有应用五苓散的经验记载,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用经方,对五苓散的应用亦颇有心得。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

现将黄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通过门诊收集的98个病例介绍如下。

  1 

资料统计及分析

  本组98例均为黄教授门诊患者,资料为电脑实时记录。

时间从2004-04-10—2007-02-27。

  1.1 

发病特点 

98例中,男61例,女39例。

年龄最小17岁,最大85岁,平均50.17岁,主要年龄段为:

31~40岁(13例)、41~50岁(27例)、51~60岁(24例)、61~70岁(17例),共81例,占病例总数的82.65%。

本组疾病按照中医病因分类,以内伤为主,没有单纯的外感病;

按照病程分类,多为慢性病。

致病因素中,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为多。

  1.2 

病种分布 

见表1。

  表1 

病种分布病种分类(略)

  由表1可见,本组98例患者,涉及疾病60种。

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以内科为主。

按系统分类,涉及循环、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神经、皮肤、生殖等各个系统,其中又以消化(24例)及内分泌和代谢(21例)系统为主。

按照是否肿瘤划分,肿瘤共有37例。

可见五苓散的应用广泛。

  1.3 

症状、舌脉特点及分析

  1.3.1 

症状特点 

本组98例,出现症状80个,出现总频次257次。

根据症状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列如下。

  1.3.1.1 

主要症状 

指在98例中出现次数>20次者:

腹泻或大便不成形(35次)、水肿(34次)、口干渴(27次)。

  1.3.1.2 

次要症状 

指98例中出现次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