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341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30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Word文档格式.docx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①化学性污染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②农村生物性污染是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

  ③存在形式、接触的途径、暴露量、个体敏感性的不同及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增加研究难度;

  ④寻找特异、敏感、简便易行的生物标志。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5.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例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介质

  A.大气

  B.水体

  C.土壤和岩石

  D.有机体和无机体

  E.生物体

 

『正确答案』D

  【例题】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群健康

  B.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D.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E.原生环境与健康

『正确答案』B

  【例题】下列哪项不是世界环境突出的问题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生物种类减少

  E.大气中颗粒物增多

『正确答案』E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类的环境

  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系统。

  

(一)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

  在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密度较小的物质逐渐上浮,而密度较高的物质,逐渐下沉,向地心聚集。

构成了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三个基本圈带。

生物的长期繁衍形成了生物圈。

  人类的自然环境包括:

大气圈、水圈、土壤和岩石圈、生物圈。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1.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

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的一份子,好比一个球队是由球员组成的。

  2.食物链(网) 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湖水浮游生物小鱼脂肪食肉鱼脂DDT含量

  1265倍500倍8.5万倍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2.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hormesis效应

  (四)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与环境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

  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暴露特征与反应

  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入环境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有两种转归:

一种是得到环境自净,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另一种是增加人群暴露的机会、增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有害性。

  1.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

  

(1)单一介质内的迁移:

扩散和对流;

扩散、弥散和水流;

液体扩散或流动。

  

(2)不同介质间的迁移:

蒸发、溶解、吸附

  (3)生物性迁移:

食物链

  2.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

  二次污染物:

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

  

(1)化学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为主:

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醛、酮酸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2)生物转化生物化学反应:

甲基汞(水俣病)

  3.环境介质中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

  

(1)扩大暴露范围:

核反应器爆炸时放射性尘埃

  

(2)增加暴露途径:

  (3)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

二氧化硫

  (4)影响暴露剂量:

生物放大作用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暴露的途径、强度和时间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暴露途径

  许多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都会通过介质,经呼吸道、经口、经皮肤暴露途径进入人体。

因此,这些有害物质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

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

  

(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

  

(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

当吸收率高时,产生的效应就强。

  (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的机制也不同。

  2.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与反应中的剂量通常指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的量(内剂量)。

与机体出现有害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该物质到达机体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的量(效应剂量)。

工作实践中通常采用环境外暴露量来反映人体的接触剂量。

(外剂量)

  量反应氟化物摄入过多所致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质反应氟斑牙的发生、中毒死亡的发生。

  3.暴露时间

  绝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数月或数年内的重复暴露。

  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两个要素。

  除了暴露时间以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三)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1.环境因素的多样性

  多种环境物质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作用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它们在体内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结合或排泄过程,使机体的毒性效应发生改变。

  联合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2.联合作用的类型

  相加作用两个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

  独立作用酒精与氯乙烯的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苯硫磷抑制肝脏降解马拉硫磷的酯酶

  增强作用异丙醇和四氯化碳对肝脏毒性

  拮抗作用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竞争与胆碱酯酶结合。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1.人群健康效应谱 体内负荷增加,生理代偿性,病理性的代偿,机体功能失调,严重中毒。

  2.易感人群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

  3.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遗传因素如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基因的基因多态性等有关。

  【例题】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介质多途径进入人体

  B.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

  C.受环境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D.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E.以上都是

  【例题】以下关于增强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

  B.引发的生物效应不相互干扰

  C.各化合物交互作用结果引起毒性增强

  D.一种化学物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

  E.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

『正确答案』D

  四、环境污染与健康

  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

  1.急性危害

  

(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等。

  

(2)工业废气、废水或事故性泄漏等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2.慢性危害

  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物质或功能蓄积是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

  

(1)非特异性危害:

生理功能、免疫功能下降;

  

(2)引起慢性疾患:

慢性阻塞性肺病;

  (3)持续性蓄积危害:

一类是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另一类是脂溶性强、不易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致癌、致畸危害

  1.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1)空气污染与肺癌:

长期暴露NOx、SO2和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2)水污染与肿瘤:

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

  2.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放射性污染诱发出生胎儿小头畸形,先天性水俣病等。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一类外源性物质。

  目前认为EDCs与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癌症(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如多氯联苯类、有机氯杀虫剂。

  【例题】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是

  A.SO2和NOX

  B.烟尘和CO

  C.酸雾和臭氧

  D.SO2和烟尘

  E.NOX和CO

  【例题】在此污染事件中,污染物作用的类型为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独立作用

  D.增强作用

  E.拮抗作用

  五、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标准与基准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制定的原则

  

(一)标准与基准

  ①基准:

特定条件下某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暴露于不同环境和对象与其所产生的有害危险度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污染物与效应的关系。

  ②标准:

以基准为科学依据,考虑社会、经济等方面,由国家管理机构批准发布执行,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

  

(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五类三级)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

  ①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炭工业、大气、污水

  (三)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①环境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规范术语,制定卫生标准的原则与方法,危害判断标准,环境医学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②环境卫生标准

  不会引起身体精神疾患,无近远期效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安全,为卫生监督服务。

  (四)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

  ①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

  ②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③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

  ④选用最敏感指标

  ⑤掌握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六、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

  

(一)环境流行病学方法

  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

  研究时应注意多因素、潜伏期、弱效应和非特异性等特点。

  1.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2)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

  3)最重要是研究(必须考虑):

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

  

(2)研究方法:

  与传统流行病学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通常采用描述性(包括生态和现况)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队列)研究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

  

(1)暴露测量:

  1)环境外暴露剂量测量:

测量环境介质中某种因素的浓度或含量,根据接触特征,估计暴露水平。

  2)内暴露剂量测量:

直接测定生物材料中污染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

能真实地反映暴露水平(途径和吸收)。

  3)生物有效剂量测量:

经转运、活化最终到达靶部位的污染物的含量。

  

(2)健康效应测量:

  1)测量对象:

高危人群或抽样调查。

  2)测量内容:

疾病率、生化指标、生理功能。

任何临床的检测指标,都可以借鉴。

  健康效应测量中发现有效的生物标志,不仅可以揭示早期效应,而且还可分别揭示调查对象的暴露、效应及易感性状况。

  3)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评价:

  采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作出正确评价,注意混杂因素的控制和因果关系的判断。

  例:

年龄并非灰发与死亡相关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因此年龄可以成为混杂因素。

  高脂食品-->

高脂血症-->

冠心病,因此高脂血症并非混杂因素。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将毒理学研究手段应用与环境卫生领域,以慢性毒性试验最有应用价值。

  包括: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急性毒性、蓄积性和耐受性、毒作用靶点、最大无作用剂量。

遗传毒性、三致毒性进行远期危害观察。

  七、健康危险度评价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①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

  ②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1.危害鉴定:

定性评价

  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

核心内容

  3.暴露评价:

水平和特征

  4.危险度特征分析:

综合分析

  【例题】出现健康异常或临床表现后探索环境致病因素,可先采用

  A.实验研究

  B.动物实验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

  D.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例题】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危险度特征分析

  E.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正确答案』B

大气卫生

  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热成层

  5.散逸层

  

(二)大气的物理性状

  1.太阳辐射

  可分为UV-A(400~320nm)、UV-B(320~290nm)和UV-C(290~200nm)。

  紫外线具有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作用;

过强的紫外线可致日光性皮炎和光电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

  2.气象因素

  如果气候条件变化过于激烈,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例如酷暑、严寒和暴风雨等,可使机体代偿能力失调,引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病等。

  3.空气离子

  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值<50时,空气较为清洁。

阴离子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

  二、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转归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1.工农业生产:

燃料燃烧,工业排放

  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燃烧不充分

  3.交通运输:

石油制品

  4.其他:

污染物迁移和意外事件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

  按属性分类:

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

  按存在状态:

可将其分为气态和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微粒常常也被称作大气颗粒物。

  1.气态污染物 包括含硫、含氮、碳氧、碳氢等

  2.大气颗粒物 Dp衡量颗粒物大小

  TSP(≤100μm);

PM10(≤10μm)

  PM2.5(≤2.5μm);

PM0.1(≤0.1μm)

  按照大气污染物形成的过程:

SO2、CO、NOX、NO2、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醛、酮酸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大。

  (三)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污染源排放情况:

  排放量:

燃料的种类、消耗量、燃烧方式、燃烧是否充分有关;

与企业的数量、生产性质、生产规模、工艺过程、净化设备等有关。

  与污染源距离:

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最大

  高度:

有效排出高度每增加一倍,烟波着陆点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可降至原来的1/4。

  2.气象因素:

  

(1)气流:

风和湍流垂直温度递减率大、风速高、地面起伏程度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2)气温:

温度层结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它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

  γ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

  逆温γ<0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常用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来表示,当γ>γd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

  (3)气压和气湿高气压和高气湿不利于扩散

  3.地形热岛现象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急性危害

  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印度博帕尔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

污染来源

煤和石油制品燃烧

石油制品燃烧

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SO2、硫酸雾

VOCS、NOX、O3、SO2、CO、PANS

发生季节

冬季

夏秋季

发生时间

早晨

中午或午后

气象条件

气温低(-1℃~4℃)、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85%以上、有雾

气温高(24~33℃)、风速很低、湿度70%以下、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

  2.慢性影响

  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长期反复刺激-慢性炎症

  降低机体免疫力:

PM2.5和臭氧削弱肺免疫功能

  引起变态反应:

SO2,臭氧,NOx

  其他:

铝厂和氟中毒,含铅汽油污染大气

  3.心血管疾病

  PM2.5,臭氧和PM10增加心血管事件

  4.肺癌 PM2.5,SO2,砷,BaP

  

(二)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CO2,CH4,N2O,氯氟烃

  2.臭氧层破坏 CH4,N2O,溴氟烷烃类

  3.酸雨 SO2和NOx

  4.大气棕色云团

  ABC热点区

  5.其他

  四、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颗粒物

  气态污染物

  铅

  多环芳烃

  二噁英类

  

(一)颗粒物

  1.来源 自然界如火山爆发,煤炭石油燃烧,尾气

  2.健康影响

  对呼吸系统影响(堵塞/吸附/减低防御/)

  对心血管系统

  致癌作用

  增加人群死亡率

  3.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粒径:

60%~90%的有害物质存在于PM10。

中。

一些元素如Pb、Cd、Ni、Mn、V、Br、Zn以及多环芳烃等主要附着在2μm以下的颗粒物上。

  颗粒物成分:

炎症/中毒/三致/过敏/呼吸道刺激,损伤,增生,纤维化等。

  呼吸道的清除作用:

机械性阻挡/咳嗽/纤毛-黏液系统/肺巨噬细胞

  

(二)气态污染物(SO2)

  来源:

含硫燃料的燃烧。

发电厂,金属冶炼

  健康影响:

  刺激呼吸道

  降低抵抗力

  引起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上升

  过敏反应原

  促癌可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气态污染物(NOx)

自然界,汽车尾气,工业排放

  NO2危害:

  作用于下呼吸道

  炎症和肺功能降低

  导致组织缺氧

  与大气中SO2具有相加作用,和O3具有协同作用

  气态污染物(CO)

尾气,煤炭不完全燃烧

  危害:

  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与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增加有关

  气态污染物(O3)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作用于下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改变

  刺激眼睛

  与呼吸系统发病率入院率增加有关

  (三)铅

铅冶炼,含铅汽油

  对人类多个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

  铅污染对儿童的影响(吸收率高/神经毒性更强/行为和智力损害/运动反应慢/视力听力下降等)

  铅污染可导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