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Word文档格式.docx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消费水平直接依赖于消费总额,因而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规模的大小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配。
二、模型的设定
2004-201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各因素数据表
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04
5032
159878.34
103.9
9421.6
5.87
70477.43
2005
5596
184937.37
101.8
10493
5.89
88773.61
2006
6299
216314.43
101.5
11759.5
5.28
109998.16
2007
7310
265810.31
104.8
13785.8
5.17
137323.94
2008
8430
314045.43
105.9
15780.8
5.08
172828.4
2009
9283
340902.81
99.3
17174.7
4.87
224598.77
2010
10522
401512.8
103.3
19109.4
4.79
251683.77
2011
12570
473104.05
105.4
21809.8
311485.13
2012
14110
519470.1
102.6
24564.7
4.95
374694.74
2013
15632
568845.21
26955.1
4.92
447074.36
(一)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
由经济理论知,当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时,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它们之间具有正向的同步变动趋势;
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它们呈现相反变动趋势。
除此之外,还受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μ中。
Y---居民消费水平(元)
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X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4---人口自然增长率(‰)
X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μ---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无法用数字表示的因素
分别作出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除X2外,变量X1、X3、X4、X5均与Y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剔除X2。
由此建立模型如下:
Y=b+aX1+cX3+dX4+eX5+μ
(二)回归分析
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图
得出回归方程
Y=-1197.826+0.017186X1+0.017696X3+446.7958X4+0.009811X5
(-0.728505)(3.035998)(0.089471)(2.460352)(2.262063)
R2=0.999576DW=2.030240F=2945.492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17186元;
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17696元;
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加千分之一,居民消费水平增加446.7958元;
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09811元。
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判定系数R2=0.999576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9.95%,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2)回归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
F=2945.492>
F0.05(3,6)=4.76,说明共同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从P值远远小于0.05也可以看出。
(3)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9下
t(a)=3.035998>
t0.025(9)=2.2622,即GDP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c)=0.089471<
t0.025(9)=2.2622,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t(d)=2.460352>
t0.025(9)=2.2622,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e)=2.262063<
t0.025(9)=2.2622,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3.计量经济准则检验
(1)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图
nR2的p值=0.6061>
0.05,不存在异方差性。
(2)自相关性检验。
进行DW检验。
模型的DW=2.030240,即DU<
DW<
4-DL,无自相关性。
(3)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表可见,该模型R2=0.992842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520.1555,明显显著。
但是X2和X5的T检验值不显著,结合经济现实分析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模型修正
计算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采取对各个变量逐个回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别对Y做X1、X3、X4、X5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列表如下
变量
参数估计量
T检验量
R2
AdjustedR2
X1
0.025561
38.71981
0.994692
0.994029
X3
0.610679
54.06104
0.997270
0.996929
X4
-6743.566
-3.266257
0.571469
0.517903
X5
0.028717
37.74652
0.994417
0.993719
由表可看出,X3的决定系数最大,而且T检验也较显著,所以先以X3为基础进行回归,再加入其他变量。
1.加入X1,即Y=b+aX1+cX3
得结果如下图
2.加入X4,即Y=b+cX3+dX4
3.加入X5,即Y=b+cX3+eX5
得结果如下
加入X1、X4、X5后R2都增大,但是加入X4后R2增大较明显,切各参数的T检验值也较显著,所以选择保留X4。
4.再加入X1进行回归,即Y=b+aX1+cX3+dX4
5.再加入X5进行回归,即Y=b+cX3+dX4+eX5
得结果如下图
各项参数的检验又变得不显著,所以剔除X1和X5。
最后得方程为Y=-4252.106+0.639722X3+542.6415X4
(-3.589009)(2.805003)(48.23904)
R2=0.998715DW=2.165365F=2719.764
对新模型进行检验:
判定系数R2=0.998715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9.87%,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3)回归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
F=2719.764>
(4)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t(c)=2.805003>
t0.025(9)=2.2622,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d)=48.23904>
(5)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下图
nR2的p值=1.234030>
(6)自相关性检验。
模型的DW=2.165365,即DU<
三、模型分析
通过以上计量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紧密联系。
正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消费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城镇家庭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最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钱就会增加,但在总体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所占的比重是减少的。
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于消费总额增长率,消费水平必然下降。
由此可见,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影响。
GDP的增长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水平、净出口三个方面因素,故而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就显得不那么显著。
城镇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很低,可以说是没什么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研究的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所以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没什么太大影响。
另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多的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不适用于衡量居民消费水平。
四、相应措施
1.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核心是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具体措施:
首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其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再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最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人口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越是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我们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控制人口规模的既定目标。
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要把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通盘考虑,制定一个合理增长、提高质量、优化年龄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
同时加强对目前人口状况和人口动态的研究分析,为人口控制、就业、迁移与城市化等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广大劳动者,积极推动城乡分设、地区分割的社会福利体制均等化,提高对城乡特定群体(老年人、非成年人和城乡非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群霞.基于协整检验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0):
42-46
2.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华.国民经济管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