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教育及现代功能Word下载.docx
《仪式教育及现代功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式教育及现代功能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式中所有人都围绕同一主题活动,协调一致、紧密配合。
高度的同一会形成强大的群体压力,使人产生非理性控制的服从或其他从众行为,并相互感染、共同强化。
仿做效应。
仪式中每一位参加者都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仪式动作不仅可以观摩,更多的时候需要当即发出。
而且很多场合参加者都是“这一个”———上台自己上,发言自己发———个体得到充分锻炼,其受教育效果比被动灌输要好得多。
综合效应。
仪式牵涉到人、物、时、空等很多要素,每一要素无一不是民族文明的体现,同时也是参与者个体品位、风貌的展示。
因此,仪式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综合的。
有些人可能在改变了人生观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现场环境细节,有些人可能既受到了精神洗礼,也提高了着装水平。
2.仪式教育的特殊意义
仪式的本质之一是通过情境聚集情绪。
情境教学强调情绪调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情绪高涨、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最好的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认识的直观原理认为世界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
”①同时,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无意识心理活动能对客体产生不知不觉的认知及内部体验。
而仪式正是情绪的、直观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其作为教育方式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体现在它同时具有以下多种功能:
第一,有教育功能。
仪式能传播知识、交流感情,具体表现方式为言行、过程展示,特点为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受教育者的参与性强。
仪式现场带来的美学元素还有美育功能。
第二,有传承功能。
仪式在不断强化着人们的历史记忆。
代表社会主流意识、积极、成熟的仪式相对稳定,虽然代有改变,但其凝练的内涵和主要形式大都不变,因而在文化沿革中起着强大的传承作用。
当然,有些诡秘仪式也因某些需求流传至今。
第三,有导向功能。
仪式目的多样,但扬善抑恶、褒美贬丑是社会主流仪式活动主题,所以仪式具有明显的积极导向功能,往往使参加者、观望者引以为豪,心生羡慕,仪式的主角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学习的榜样。
第四,有约束功能。
仪式都有一定的程序、步骤、规则甚至特殊的要求,参加者必须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过程,不得随意增减、改变。
其规范和过程的约束,无形中即让参与者受到很好的约束意识教育。
第五,有激励功能。
仪式的这一功能与导向功能相关联。
因为仪式的公众效应,成为仪式主角、被邀请参加仪式的待遇,都可起到激励作用;
旁观者也会因情绪感染而受到一定激励。
第六,有凝聚功能。
仪式将同一类人群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共性,更容易沟通及形成共识,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凝聚力。
第七,有辐射功能。
仪式在一定的时空中举行,又有导向、激励作用,故容易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辐射,受影响的区域就是仪式辐射区域。
以上七大功能很少为其他教育形式所同时具备。
二、专业学位教育中仪式教育及不足的原因
1.培养方案中的仪式教育要素
根据全国MBA、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总培养方案,各校培养方案一般都有“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为代表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两大块,并对后者予以了充分重视。
例如,有的学校在两个项目的培养方案中不仅分别详细列出了“商业伦理与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民生改善与社会公正”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讲座,还专门在课程设置中辟出“综合训练”模块,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
但在教学实施中,很多学校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对其中的有些课程、实践教学及教学方式认识不足①,主要表现在对有些课程及教学方式中的“情境性”认识不足。
教学的“情境性”意味着教学现场应采用生动活泼、有明显现场感的手段来还原或营造情境进行教学。
“情境”用在教学环节中,是希望“真实地展示”,因而身处其中的人物言行及事件过程就具有了鲜明的仪式性,所以对教学的情境性认识不足也可以说就是对其中的仪式性认识不足。
2.仪式教育要素实施不足的现状及原因
据了解,各办学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课程中的实验及实践教育环节。
其中仪式教育特点明显的拓展训练受到绝大部分办学院校的重视,几乎成为MBA、MPA的招牌教育形式,还曾是有些院校宣传的亮点。
毕业典礼也是各校的工作重点。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则因受重视程度不同、师资不足等原因,实施状况不尽如人意。
仪式要素实施不足的现状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多数学校仍重理论课程即所谓硬课程的设置,强调所学理论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
轻视思想教育、道德伦理以及应用写作、管理沟通等应用课程的作用,每每压缩其在课程中的比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多以学科分类设课,未能体现MBA、MPA研究生的应用型特点;
即使有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已改为模块式设置,但在综合能力训练的设置和实施上仍显不足。
目前,各MBA、MPA办学院校收集学生意见时,发现学生反映最多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有:
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偏多而结合实际不够;
案例陈旧,案例教学展开不够;
课堂讨论不充分、流于形式,效果不够理想。
各校的培养方案均设有社会实践环节,对外宣传时也特别强调这一点。
但在实施时,往往因重视不够、人手不够、时间仓促、经费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对活动的主题没有很好提炼、学生动员不充分、行程仓促紧张、过程拖拉松散、学生参与率不高等情况。
大多数院校对这一教学环节是重完成任务而轻结果,所以每每收效较差。
仪式教育要素实施不足的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业界人士认为,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将MBA、MPA项目作为一项学术教育来抓。
有些培养方案编订者认为MBA、MPA研究生已经在实践一线工作了,既然入校学习,还是应该以系统理论提高为主,形成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教师理论基础强的优势,希望能在办学中创出特色、提高质量,就尽量多设置理论课程,而每每忽略了应用型研究生应该特别重视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培养的特点。
MBA、MPA师资不足也是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MBA、MPA任课教师长期担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
由于体制、机制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教师缺少与实际接触的机会,教学内容难免从书本到书本。
有些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没有精力再花大力气认真备课、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有些办学院系则因缺乏社会资源,无力聘请企业等实践一线的管理者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讲授,只能任用理论课教师,任由他们从书本到书本。
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活动的不当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仪式要素的实施。
我国学历教育各阶段历来仪式活动偏少,初、高中阶段因中、高考的压力活动更少;
大学阶段有反弹,但研究生阶段又大为减少。
同时,对各类仪式活动的内涵认识不足。
比如小学升旗仪式多半被安排为时政训话或工作通报,升旗的内涵被消解,学生因体验不到神圣庄严的气氛每每在底下嬉笑打闹。
MBA、MPA各类仪式活动则常常被要求只要到场就算完成学习任务,至于活动能否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往往被组织者忽略。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及实施办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职业素质需求为出发点,向前接续高中教育仪式,向后延伸至未来工作、生活的需要;
内涵上从个体、团队拓展到国家及整个人类社会;
方式上应将各素质表象归纳为素质因子,再将素质因子归纳为较大的素质丛,再将各素质丛凝练为涵盖面更大的核心素质。
这种类似文化因子归纳、演绎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大小不等、影响各异的素质要素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系统的仪式教育规划,也便于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素质要素的感悟、理解和养成。
1.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所涉意识要素解析
专业学位教育既是成人教育,故应以成人意识为核心素质,并以成人首先应具备的责任意识、敬畏意识和独立意识为三大意识丛来设置仪式教育方案。
责任意识首先表现在要有责任心。
一个成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社会、国家、民族负责,由爱己而爱家而爱国。
因而应该政治上要求进步,看重国家荣誉,有民族自豪感。
同时,拥有社会、公众及他人意识,明白集体与个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其次,要有使命感。
成人肩负着推动历史发展的重任,是社会的栋梁,故要有远大理想,能够不顾个人得失,从他者、国家以及民族角度去看问题。
再次,品格高尚。
责任心的实现,要求成人具备儿童和老人阶段所不具备的完美品德,即拥有公平、正义、诚信的公共价值观,独立意志,奋斗精神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科学、创新精神和超越现状的求胜意识;
懂得尊重、敬畏、感恩、宽容和友爱。
敬畏是人类对待人类自身和自然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畏与禁忌有密切关系。
禁忌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在心理、言行上采取的某种禁制,一般人们都会以一个几成本能的禁忌体系来约束自己的行为①。
畏与敬相联系,有禁忌才有畏惧。
古人祭天敬神,现代人尊重规律,都是因畏而敬的体现。
康德认为“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最值得敬畏,温家宝总理也特别对庄严圣洁的星空感到敬畏②,李源潮号召领导干部要有“三敬畏”之心③。
胡适则创造出“大我”的概念,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大我”的敬畏,使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约束④。
培育敬畏意识是当今中国社会非常紧迫的任务,法律不能惩罚的行为,道德不能制止的现象,只能靠个人内心的敬畏来约束与阻止。
一个人无所畏惧,其劣根性就会无限膨胀。
而禁忌的由来之一就是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①。
反过来说,仪式对于其本身含有的“社会性规定”———各种禁忌本身及禁忌意识———的传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仪式活动对敬畏意识的培养有特殊的效果。
独立意识表现为意志自由、言行独立,其成熟程度是判断一个人主体人格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对他人不依赖、不盲从的前提。
首先,拥有独立意识才能有物我之分,才能更客观地看待万事万物,拥有他者意识,尊重他人;
才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其次,拥有独立意识便于兼容意识的形成。
兼容意识体现在能客观对待不同的思想、观念、言语、行为以及最大限度地接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人、事与物,拥有从容、大度、睿智、兼收并蓄的认知态度,善于融合、吸纳和推陈出新。
就本质来说,独立意识和其下位的兼容意识是创新实现的前提;
当然,创新行为本身也能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
2.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及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对应
上文分析、描述了围绕核心意识“成人意识”而存在的意识丛“责任意识”、“敬畏意识”、“独立意识”的大致构成,这些内容可概括为外延明确的意识因子。
意识因子确定后,就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仪式,借鉴国外常见的社会仪式,立足当代习用的现代仪式安排系统的仪式活动方案了。
根据仪式目的、意图和举办的时间、地点等相关因素,一般MBA、MPA仪式活动可分为六个系列。
单项仪式活动培养的多不是单一素质,我们可根据每项活动的性质、特点,着重培养众多素质中的一两种。
3.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教育的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的制定要遵循明确性、规范化、有效性原则。
明确性要求在活动开展前,组织者要认真对活动主题进行提炼,形成文字材料,下发给学生;
在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活动态势,坚持主题方向,及时引导、纠偏。
规范化是指挖掘各项活动的内涵,结合实践经验,将其中核心内容以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相对固定模式,便于下一次实施时能有一定依据,方便活动开展,也便于检查和补充,逐步形成仪式活动品牌。
有效性是指通过事前周密计划、事中严格实施、事后书面考核的办法保证仪式活动的参与率和效用,据此进行考核,并可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方案。
具体措施是:
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方案要与该专业学位项目培养方案相协调,二是方案的实施计划要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三是在方案和实施计划中均要有明确的时间保障。
依据上述方案中所涉仪式活动的内容及规模、场地租借费、仪式消耗品、嘉宾相关费用等,按学生人数制定并划拨详明总经费。
遵循“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模式,以保障仪式活动质量:
一个目的———实现提高素质教育效益的目的。
二个评价指标体系———考试成绩单+素质报告单。
除考试成绩单外,根据相关理论和实际工作对素质及能力的需求,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发展手册》,设置素质考核指标,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总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三个目标———实现意识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培养目标。
意识目标是指上文所言仪式活动主题意识的建立、传输和养成。
能力目标是指领导、就业、写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的提升。
情感目标是指友爱、尊重、恻隐、同理心等的体验、感受和养成。
四个确定———按照不同类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班级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仪式教育方案》,并在学生进校之前即确定教育目标、仪式内容、实施时间、培养人员。
五个环节———仪式活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应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以保障活动目的明确、学生参与度高、对教师奖惩分明。
六个统一———对于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仪式活动,采取各年级统一设置、统一安排、统一时间、统一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的方式进行,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以利于活动的安排、实施和不断改进、完善。
指定专人负责。
各高校的实践表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仪式活动中,专业人员的配备十分重要。
对专业人员的工作首先要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其次要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再次要有较大力度的奖罚措施。
同时,要对具体实施人员进行仪式教育基本功训练,使他们由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由实施者转变为仪式开发者,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让他们的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建立组织、制度保障。
仪式活动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制度化,以保证有人组织、有人实施,避免活动因领导的变更而变化、因临时事件而被取消,避免让位于理论课程学习或其他活动。
仪式教育是以仪式为载体进行知识、情感等传播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人们通过一个个具体活动实现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仪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一些别的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特殊效应,仪式教育正是通过这些效应发挥其独到的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现有教育内容缺乏仪式教育,但是,如上所论,仪式教育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认识,加强仪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