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学习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高中生,还应弄清本章知识在整册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
二、高效率的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很重要,而会听课就更重要了。
以下是科学的听课方式,对比一下自己的听课方式,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养分,改善听课效果。
1、听课时最关键的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进度,积极思考。
上课的时候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获得知识不仅快而且掌握牢固。
要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尤其是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200%的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盯着问题的答案。
听懂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
这样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之后就了然于心了,以后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
其实,一般学生对高中或初中的知识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
尖子生和普通同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弥补知识上的漏洞。
那些漏洞,往往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不能看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分析出题中的未知条件,就全靠它了。
这才是考试、做题时,深刻理解题目的根本、答为所问的根本。
2、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
上课时不仅要听老师讲思路,同时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应该举手告诉老师,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
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对于答主观题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上课也就变成很有乐趣的学习活动了。
另外,上课要专心听讲并注重与老师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消化吸收、理解新知识,并且可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3、不同学科
“听法”也不同如果是理科课程,要边听边想:
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如果是文科课程,比如政治,要注意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
而历史课又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
4、听课需要“批判地吸收”。
有时听课会经常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说具体点,就是老师本身的语言或行为对学生的听课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学生就会暗地里评价老师,这个老师讲得好,爱听,就好好听;
那个老师讲得不好,不爱听,就会轻视,不好好听。
其实这样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要善于批判地吸收。
另外,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
比如:
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等等。
5、做笔记。
做笔记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以最简略的语言记录老师的讲题思路和方法的眼、脑、手、心同时运动的智力活动过程。
在课堂笔记方面,首先要记录老师讲课的要点(并不是每一句话)。
笔记中特别注重标明重点、难点和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留待课后自己消化。
笔记不是记录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而大部分是自己在听课时的思考,包括老师教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疑问的解答,一部分是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
当板书很少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思考,同时要迅速捕捉到他关键性的语言并记下来,从而较完整地记录下老师的思考、分析、论证过程。
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先听懂老师的分析思路,下课后再根据这些提纲挈领的东西丰富和完善笔记。
另外,每一门科目都有自身的结构,学习过程中如能按照学科自身结构记笔记必能事半功倍。
同时,笔记与一个人的思维紧密联系,如果可以摸索形成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笔记结构,那么便已初步掌握了该学科的思维方式,自然会促进该学科的学习。
6、课后“静思5分钟”大有学问
一般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和最后几分钟是重要的,因为通常老师会在前几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在最后几分钟复习这节课讲的内容,所以在这段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这样可以减轻课下复习功课的压力,非常有效。
同时更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课上刚讲过的一些关键的思路理一遍。
而通过静思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程详细审视一遍,可以轻而易举地划分题型,并记忆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这样可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
所以,5分钟的课后静思等效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后复习50分钟。
三、针对性的复习
复习的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关键是形成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只要感觉效果好,就应该坚持下去,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结果一定会是很好的。
当你还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复习方法时,不妨借鉴一下成功者的经验,这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复习方法的一个捷径。
1、复习要把握时间和频率
①时间:
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晚,遗忘率就越高。
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
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
若五、六门甚至更多的功课需要复习时,怎样才能使有限的时间在众多科目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呢?
通常要在完成老师任务的前提下,在自己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扬长补短,即加强弱科,巩固优科,争取发展一、两个强科。
制定计划时不要把时间安排的太紧,因为要留出机动时间来应付“突发事件”或临时任务,防止计划被打乱。
②频率:
复习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没有人只通过一次复习就能一步登天的。
新学的东西,当天要复习,过三天还要再复习一遍,到周末则把本周所学的再总体复习一遍。
还要进行“循环复习法”,以一个月为周期,例如:
在学习第四单元的时候,除了复习本单元,还复习第一单元;
在复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则顺带复习第二单元,这样就对以前的内容不断进行有规律的复习,又不会一下子占用太多时间。
此外还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考试前的复习。
2、复习方法复习的时候要把握书本,紧贴书本。
没有任何一门考试是脱离教材的。
把握了教材,就把握了考试题。
平时学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粒一粒的珍珠,复习就是一条线,把所学的东西串起来。
复习时一定要有侧重点,重点复习自己知识上的弱点和缺陷,以及课程本身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在那里。
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再加工的过程。
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做到透彻理解、熟练应用。
①“尝试回忆”复习法复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是“尝试回忆”复习法,就是先不看书,把老师上课讲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有人称之为“过电影”。
边回忆,边写在纸上,对于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就先空着。
等整个过程结束后,再打开课堂笔记和书本来对照,这样对检查自己听课、学习的效果十分有好处,尤其对于那些回忆不起来的内容,或者回忆错误的内容,对照后印象会特别深刻。
或者在临睡之前躺在床上闭住眼睛努力回忆老师今天讲课的重点,到回忆中断的时候拿出课本和笔记本再看一遍,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效果也非常好。
②“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法每天的小复习通常以课本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的总结及讲解型的参考书,进行少量练习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而完成一个大的学习阶段,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复习。
一般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复习,也要安排较多的时间复习自己较差的科目,争取把所有的问题在复习中解决,不给考试留下任何疑点。
这就需要联系前后的知识点,总结一些技巧和规律。
“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即:
先翻到目录,把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框架;
再翻到具体章节,一字不落的看一遍,以求细致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
而后回忆、联想一下书上的知识点;
最后要做的便是再翻到目录,在头脑里回顾一次。
③各阶段复习方法:
A、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
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
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B、单元复习。
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C、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D、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E、假期复习。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高三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F、在达到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做一些习题,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G、高考复习方法进入高三后,就感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也大。
所以必须给自己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通常在前一天就作出第二天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明天课堂上除了掌握老师讲授的东西外,还要看完哪些相关部分的参考资料,这样上课就不会走神了。
在上学期,老师们就开始组织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了。
这个时候的主要目标就是“大扫荡”,各个知识点都要熟练吃透。
一份详尽的考试说明也是需要的,上面都有考点以及要求的程度。
然后就是中、高考名师对于当年考试大纲的解说,并具体到每一章节都会讲解应该掌握哪些东西。
第一阶段的复习就是金字塔的基础,基础越牢固,塔尖也就越高。
下学期开始,第一遍复习基本完成,这时候就找出几套历年的中高考题做做,模拟环境、限定时间、闭卷、评估。
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
在这一阶段就要更有目的性,攻克难点、深化重点。
具体来讲,在看完第一遍复习时留下的各种总结,将各个章节联系穿插起来,形成一个学科整体。
这样的训练,对于考试中的综合题目的解决,无疑大有裨益。
每复习完一章,要细致地考察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
根据自己的理解,看着目录,想想学到了什么,各个知识点是什么,错题出现在哪几个方面,在笔记本上简明扼要地列示出来。
印象模糊的地方就查书查笔记,并在后来的习题练习中不断补充,这就是自己的宝藏。
不仅可以让知识完全再现,检验自己的学习程度,更是第二阶段复习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把自己理解过的东西记下来,将原来的各个章节总体上进行把握,并且在脑海中形成网络,达到一触即发的状态,这样,第二阶段的复习就算圆满完成了。
最后阶段是在高考前一个月左右。
这段时间除了平时的努力之外,主要着重训练答题技巧和应试心理。
四、合理性的做作业
做作业对于不少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是要非常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如果懂得老师留的作业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就应该重视家庭作业,这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老师做,应把作业当成是考试练习。
1、做作业的步骤
⑴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⑵注意审题。
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⑶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
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⑷作业要独立完成。
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⑸认真更正错误。
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
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⑹作业要规范。
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
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
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⑺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2、做作业的“木桶原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自己应有计划、有选择地做作业。
在众多的习题中找到适合自己、能提高自己水平的题做。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的方面,尽量减少做作业的时间,留出时间攻克薄弱环节。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试成功标准在于总分。
若一科已有145分的水平,再怎么做作业最多到150分,上涨5分;
而某一科只有100分的水平,坚持努力,有针对性地做作业就会达到120、130分,上涨20-30分。
这就是“木桶原理”。
3、做作业注意事项
①做作业前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很重要。
也就是说,不要一开始就动笔写作业,而要先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
可以采取《学习日记》的形式,即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逐一回想,哪些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
②做作业尽量不依赖书本,把作业当成是考试,认真、独立地完成。
切忌自己不做而抄袭别人的作业。
如果遇到有不会做的,先放在一边,做别的题目。
等其他的题都做完了再研究,翻翻书、钻研一下例题,想想相互之间的联系,一会儿就有灵感了。
对各科的作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尽量兼顾:
在自己较弱的学科上,多花点时间。
如果某科作业太多,分成两部分做,中间插做别的科目,起到调节的作用。
③注意不要拖太长时间,力求高效率,绝不拖拉。
④不要做太难的偏题、怪题。
在考试中,考点往往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所占分数比例很大。
而只有一小部分是高难度的、拉开档次的综合应用题,所以平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程度。
⑤重视作业中的错误。
作业是用来检验自己学习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
所以从做错的题目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好。
应该重新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及时地做到查漏补缺。
五、充分利用自习
自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个新的学习过程,很多高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就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然而作为一个高中的学生,一定要有一套自习的方法。
①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因为毕竟学习得靠自己,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课外来进行钻研。
如果只满足掌握课上的那点知识,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掌握了那些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注意在更大的范围内自习。
通过自习学来的知识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而且对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②自习时一定要讲究效率。
要注意留心自己最兴奋、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
自习时段分为在学校的自习和在家里的自习。
无论在学校自习还是在家里自习,都应该抓紧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校的自习时间,一般都会有各个科目的老师来班里辅导,因此这个时段是非常宝贵的,就应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同学,及时解决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回家之后的自习时间由自己灵活支配。
要复习当天的功课,预习明天的课程,如有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课内外读物,增长自己的知识。
课外书籍往往有着生动易学、内容广泛的特点,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思路。
自习过程中,由于在思考问题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与增强不但对本学科学习有利,而且对学习其他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六、经常性归纳
对所学知识整体的归纳是学习的一个最高境界,只有在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具备了对知识一定的运用能力之后,才能够对知识进行归纳。
因此如果感觉自己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那么就不要先急于去归纳知识,否则,可能会盲目地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或是片面的总结,结果事与愿违。
但在课堂上或读书过程中应该随时进行归纳,这种归纳的目的主要是抓住重点,一节课听下来老师重点讲的是什么,应该及时归纳一下,以便课后重点理解和记忆。
做题时也应该学会归纳,归纳的目的是总结这道题的特点,争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1、课堂归纳与错题归纳
①课堂归纳:
主要是对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进行总结,这一点对课后的复习很有好处。
做课后总结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对当天的学习及时回忆、总结。
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明,人在学习后的12小时之内是遗忘率最高的一个阶段,而此时的回忆和总结也最有效率。
②错题归纳:
做错题归纳的目的就是想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
做错题时一定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错题归纳本中要记录错题,正确答案及这道题的关键思路,这些题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及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吸取精华。
2、归纳方法
①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知识绞成一团,似是而非,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自己心里不清楚,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成。
主要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例如:
政治就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三部分进行总结。
知识要及时归纳整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归纳,在脑中形成巨大的知识网,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层次清晰,可以随时进行增补和更新。
②在纸上画知识网络图或表格图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试着勾画出关于这个章节的一些网络框架图,或者画一些表格,尽量把所学的知识点都包含进去,这样一来整个章节就只剩下一个网络图或者是几张表了,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然后,再试着从这些网络图或表格发散出来,就构成了这个章节的整体知识。
将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和记忆一个好的学者必定会从很多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同样一个学生也应当从许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一些心得体会,或者把许多的知识加以总结,便于记忆。
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加深对它的了解。
比如,在学数学归纳法的时候,从简单的题目看起,逐渐加深,看数学归纳法的运用有那几种方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脉络,从而对此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方便记忆。
③
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刚开始学习新课时,通常会在书上记一些心得体会,比如自己认为书上解题思路好在什么地方等类似的读书笔记,然后即时复习,作一些练习。
将自己认为好的练习记下来,可以记在书边角,这是将书读厚的过程。
在此期间,作大量的练习和笔记是必要的,同一类型的题多做几道才可以存异求同。
学完一个单元后,通常要整体复习一次。
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概念等全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再找经常出错的问题记上,将同一类型的题做一个总结、对比,比如数学作辅助线通常有规律,找出规律,将自己怎么思考的记载下来,再记几道典型例题作例证,这是将书读薄的过程。
3、文理科归纳方法
①文科:
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
对于英语,学习中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要进行及时总结。
如名词单数变复数时,一般加S,有的则是不规则变化,就记下这些不规则变化的名词如Chinese、Sheep等;
有的动词接不定式作宾补时要省略to;
还要把各种不同场合下的日常用语也进行分类、总结,把问候、邀请、看病等等分类;
当然,政治、历史、地理就更需要归纳了,按照史实的发展、朝代的变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等,所有有联系的知识都可以归纳。
②理科:
对于数理化知识点的归纳,要在每学完一个新的章节后就进行,在笔记本上回忆性的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有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哪些掌握的很清楚,哪些掌握的还不够清楚。
归纳完后,对照书本检查一下,修改初次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修改完后再次认真的归纳一次。
而每次期末考试前复习时,在复习每一个章节时首先不看课本再次回忆性的归纳本章知识点,这次归纳时要注意知识点要尽量归纳得细一些。
同样的,对照书本检查一遍,修改先前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
应该说,因为遗忘的缘故,这次要修改的可能比当初刚学完后初次归纳后的修改多一些。
最后,尝试着对于一整本书进行归纳,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这本书,通过归纳出每章的知识结构图便可以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七、抉择行读书书分很多种类。
不同的书,读的方法不同,读的重点也不同。
书大体可以分为:
描述类,叙述类,论述类和分析类。
描述类书籍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属于这一类。
读这类书籍时主要是去感受,感受作者的感受,感受文中的情与景。
所以读这类书时要每字每句地读,细细品味,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叙述类图书主要包括历史书籍、记实性文学书籍。
读这类书主要是去了解书中所记载的一系列人物、事件的相互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等。
掌握了这些关系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读这类书时不必过多地注重一字一句,但一定要按顺序阅读,读每一章节时最关注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用这四个要素把整本书串起来。
论述类书籍主要包括政治类书籍。
读这类书主要是了解书本身所阐述的观点。
这类书往往结论性的观点并不是很多,但会用相当多的篇幅来支持其观点,因此读这类书的时候是可以跳跃着阅读,就是先读结论,再去有目的地读作者的论据,这样读书的效率会很高。
分析类书籍包括数、理、化、生物、地理等书籍。
这类书籍都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内容的,读这类书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理解和接受。
所以读这类书时,一定首先要清楚这一章要让自己理解什么,通常是一个定理或一个公式。
然后围绕这一核心去读书,思路就会很清晰,读书效率自然会提高。
1、看书步骤
①大致浏览。
主要让自己对某一部分的内容有整体上的了解,重点是看看书的大标题、小标题,还有就是每一句话的句首、句尾的内容,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总结性的内容,或者是对一段论据提出重要的结论,总之是很重要的部分,是书的精华所在。
所谓内容上的重点,往往也在这里得到体现。
②细致地看一边书。
根据上一步浏览大致得出的重点,如果自己对哪一部分或哪一点感到比较陌生,或是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就会认真看与此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