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2083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努特文档格式.docx

表示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了25%。

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从后一个时间开始,将这一个时间的价格以100表示。

如此这两种商品在前一个时间的指数将分别表示为50和200,总指数则为

于是所得到的结果与上一节所得出的相反,即在所考虑的期间,平均价格下降了20%。

这里所犯的错误不在于采用了算术平均数,而是在于,如前所述,没有考虑到商品的数量。

确定指数的通常方法所以有其真正意义,只是在于假定这一指数适用于这样一些数量的商品,这些商品的每一种,在采用为基期的那一个时间,得以用等量的货币(比如100百万马克)购得。

........

PS:

可见,作者指责这里出现的矛盾为“没有考虑到商品的数量”,并不是单纯的指没有考虑到商品的数,而是指没有考虑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对应的货币量。

也就是说,作者认为这里应用算术平均数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矛盾,原因在于,这里的计算方法——价格指数只是纯粹的数字,只是在数学意义才能成立,并没有经济学的意义,如果把价格指数表示为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量,那么后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由于需求的忽然增加或者增加产品价值的先进技术被引进,导致的价格变动而产量不变,这里发生在“算术平均数”方法内部的情况,将仍然会出现,这本身并不是经济学的问题,而单纯的只是数学上的问题。

诚然,按照作者的想法,这种矛盾确实被“消除”了,价格指数(按照作者的观点:

为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量)如果按照作者的定义,纯粹表示货币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算术平均数出现的矛盾固然可以“消除”,但是价格指数不仅仅只是代表这种货币与产量之间的绝对关系,仍然同时代表这种产品价格与其他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只要后一种关系仍然存在,这种矛盾,只要应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就仍然存在。

例如,在后一种情况,假定稍后时间定点,AB两种产品的价格指数为100和100,这就是指现在两种产品价格比例为1:

1,之前时间定点比例为1:

4,这就与第一种情况AB价格比例为1:

1,稍后时间定点比例4:

1,正好相反,于是后一种情况平均价格下降就与前一种情况上升之间的矛盾成为可能。

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纯粹是数学问题,而不是经济学问题。

3、P7哲逢斯所介绍的方法采用了几何平均数......它完全不顾到各种商品的数量,这样在某种情况下,或者就会产生不可能有的结果。

有些人主张采用所谓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但比较通常所使用的方法,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优点。

(如所周知,这个方法须引用价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然后再度使用倒数;

换句话说,它所运用的不是商品单位的货币价值,而是所谓货币单位的商品价值。

)假使不顾到实际消费的数量,则这一方法正同别的一样,将导向不可能有的或相矛盾的结果。

4、P8如果要确定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实际消费数量的大概价值是可能得话,则不难获得价格的平均水平上升或下降——也就是货币购买力减低或增长——的尺度。

但要做到这一层,则在对比的两个时间定点内,这些数量必须假定是相同的,或者说按着同样的比率变动的。

.......试以前一个时间定点的商品数量,其每种商品各以习用的单位相计的,试以

表示,其中每个单位的价格以

表示,对后一个时间定点的单位价格则以表示。

那么于解答x时其公式为

,有此可以毫不含糊地求出平均价格水平上涨或下跌的百分率。

一般地说,在两个时期定点内,特别是当两者相距很远的时候,由于实际消费商品的复杂,其商品组合的内容往往是全然不同的。

........要确定这些食料、饮料、燃料即照明材料在若干年的过程里是贵了些还是贱了些,单知道各种不同的价格是不够的。

最低度必须做到对各种不同商品,能就其营养价值、口味、燃料价值各方面加以比较。

5、P10-11假定在经济系统中某一个时期,由于小麦的价格高,制面包时差不多全改用了裸麦。

过了一个时期,裸麦价格跌落了10%,而小麦却低了25%,由于这样变动的结果,这是制面包就完全仍用小麦,几乎不再消费裸麦。

...........

P11就上门所举的例子说,假使我们从前一时期谷类的消费开始,这时所消费的谷类全部为裸麦,我们的结论是面包原料的价格下降了10%。

这个数字是谷类在实际上降低价格的最低限度,那就是说,在社会成员即使仍然是裸麦的消费者时,这个数字还是适用的。

但是如果没有什么经济上的优点,则转变到小麦的消费是不会发生的,这就可以断言,由于价格变动,消费者实际上所得到的利益还要大一些。

另一方面,假使我们按照后一时期的消费来计算,那时所购买的只限于小麦,我们的结论是价格下跌了25%。

但这是超过面包原料世纪跌价程度的,因为对谷类的消费,在前一时期并不是小麦而是裸麦,而在那个时候裸麦的价格是比较低的。

由此可见,面包原料的真正跌价程度是在10%-25%之间的某一点。

要作更切实的确定,那就须从两者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来比较。

例如,假定经查明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等,在大多数消费用途方面,小麦胜于裸麦10%。

假定前期裸麦的价格为200马克,后期小麦的价格为187马克,那就很简单

因此,x等于15,即真正跌价的程度为15%,而以上面所决定的两个限度价值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时,则其跌价程度为

显然,像这样将一种商品化为另一种商品的关系的做法,至多只能算是一种简单粗糙的方法,有时完全行不通的。

第一、如果造成小麦或裸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的增加数量的技术,那么小麦或裸麦固然会因为增加的产量而在下降的价格中获得补偿,这是绝对的利益;

但是相对于它的互补品(例如黄油),它在面包中所占的比例反而会下降;

这就说明要想在相对上也得到增加的利益,就应当是提高质量的技术进步。

但是黄油的价格会不会下降,这是一个问题。

小麦增加产量而价格下降,黄油固然也需要提高产量才能供应市场上增加的面包,但是黄油的价格会不会下降呢?

照例来说,黄油没有理由价格会下降,因为它并没有发生技术进步,那么增加的产量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黄油生产者变向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支付同样的工资才能做到。

所以,工人阶级在争取自身利益具有足够的认识和力量(增加的工资只获得增加产量导致的利益部分),那么黄油产量增加的时候,而黄油的价格要么不变,要么就会上升——前者使工人阶级获得黄油相对小麦比例上上升的利益;

后者是黄油生产者获得黄油相对小麦比例上升的利益。

可见,最终黄油与小麦在面包的份额中所占利益的大小变化实际上就成了企业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利益争夺。

但是在宏观经济上,黄油的价格会不会发生变化,这是至关重要的。

当黄油生产者被迫增加工人阶级工资而未改变黄油价格的时候(当然,如果工人阶级并未争取这部分属于自身的利益,这部分利益就会成为黄油生产者的利润),面包价格的下降幅度就和小麦的下降幅度一样;

如果黄油生产者被迫增加工人阶级工资而又相应提高黄油价格,这样面包价格的下降幅度就要考虑到黄油和小麦两种情况的均衡结果。

由此可见,如果某产品由于(只增加数量的)技术进步而价格下降,那么其互补品的价格在一般情况下绝不会下降,反而会保持不变甚至提高。

当然小麦、面包本来属于非价格弹性的商品,这里只是想论证价格弹性这种类型的商品。

第二、一般说来,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的幅度应当和利润下降幅度一致。

但例如,产品A的成本价为0.1元,在价格为1块钱的时候能卖出100件,当价格为0.5块钱的时候能卖出120件。

如果计算价格,可以发现价格是下降了50%;

但是如果计算利润,又发现利润下降了46.6%。

当然,对于后一种情况而言,造成成本不变的原因,可能是需求的突然增加,也可能是引进增加产量的先进机器(但机器的价格仍然在总的成本上维持不变)或者变相提高劳动效率而并未提高工资。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P11的这种方法使用在价格弹性的场合——需求不容易发生改变,从而无法通过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的方式多盈利,在价格弹性的场合,价格的变动幅度和利润的变动幅度通常是直接相关的;

而在非价格弹性的场合,由于可以通过改变产量的方式改变价格来增加利润,因此,价格同利润可能不成比例的变动。

6、P11现在我们要接触到一个几乎同样困难的问题,那就是在考虑平均价格水平或平均货币购买力这一概念时,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对象的问题。

乍看起来,无论如何,从理论观点出发,凡是在交换时通过货币接受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应该包括在内...........

P12.....否则,假使在产物的价格以外,将各项生产因素——不论是劳动或土地劳务或资本使用——的价格,或将资本物品本身(如房屋、基址等)的价格也网罗在内,结果或突然增加了无谓的重复计算,或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P12....只有当一般工资水平影响了直接参加消费的那些劳务方面的收益时,这才会对消费品方面的货币购买力有所影响。

同样的,土地的价格或其资本价值,在别的方面没有变动时,将与农产品价格作相应的改变;

否则必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实际租金有了变动。

这并不影响一般的生活费用,除了当都市地租上涨时往往会使房屋租价跟着上涨的那个限度以外。

但是前者已经包括在后者之内,因此不需要再特别予以考虑。

7、P13所以在我看来,在观察和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时,比较最完善正确的处理,似乎应以计算(直接)消费的对象为限,但在这个范围以内,应尽可能求其详备,除商品外,还应将房屋租金、某种劳务以及相类事物包括在内。

如果同样的货币收入,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定点,对营养、衣着....等等需要所满足的程度相等,那么与“货币购买力保持不变”的普通习惯上的说法是相符的。

..........

8、P14......那些处理平均价格的通常方法和我们在这里所要求的要有一个恰当计算的情况,是相差的多么远。

这些方法大都只能适用于批发价格。

这就是说,原料和半成品势必部分代替了消费制成品。

劳务和资本使用方面全被忽视,而不同商品相对的重要性只是在一种极付钱的方式下被计及。

但我们不要忘记,这些核算工作的主要目的只是在于确定物价波动这一争辩得很剧烈的事实。

第三章 

相对价格和货币价格

8、P15在价值理论的范围内,现代研究对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相对价格的起源和确定,作了很多说明。

但遗憾的是,在货币理论——货币价值和货币价格——方面,却未尝直接有所推进。

.....

但是这并不足怪的。

因为相对价格的整个研究,以边际效用这一概念为依据;

而在确定平均价格水平时,因此也就是在确定货币价格的实际水平时,则世纪并不关涉到或只是很间接地关涉到这一原则。

..........边际效用就是所获得或售出(也就是所交换)商品的最后单位的效用;

或者说——结果是一样的——是商品任何单位所受到的最低急需的力;

或者说(仍假定是极小的单位,那就是说完全可以分割的商品)是商品的一个追加单位(additional 

unit)在获得或保有时——但实际上依然是未实现的——所将受到的最大急需的力。

诚然,在交换出的商品的价值等于交换得到的商品的价值的时候,边际效用的定义可以适用于这种“最后单位的效用”,但是在不等于的情况下,前者是边际效用还是后者是边际效用呢?

9、P16但基于这一原理,并不是说边际效用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一定适用于在交换中所授予的商品的全部数量。

这一点多少是处于哲缝斯所说的中性律(law 

of 

indifference)的推断。

根据这一规律,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广泛并且充分尖锐的公开市场中,能够支配任何商品的只有一个价格,与其他商品交换时只有一个比率。

这一规律对两个或少数个人之间孤立的交换(isolated 

ex-change)并不适用。

商品的相继部分可以在不同价格下进行交换。

由于这个缘故,在孤立的交换中,相对价格的问题是难以确定或不能充分确定的;

随着从事于交换的各个人的计算能力、冷静态度等等的不同程度,商品互相交换的平均比率可以在广阔的范畴内达到任何境地。

由于卖方中间和买方中间进行着竞争的结果,每一商品大致上划一的价格随会弥漫市场。

这就是供给和需求恰好相平衡时的价格。

这样的平衡,只有当边际效用同每个商品和参与市场的每个人相关的价格(交换比率)相比例适应时,才有可能。

10、P19为了简化起见,关于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储藏职能,现在且置之不论。

...........够得的货物总值是完全同售出的货物总值参与时一样。

还有一层,购得的货物总值是完全同售出的货物总值相均等的,因此归根到底,每个人付出了多少货币,也就收到了多少货币.............

由此我们归结了一个重要的、虽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忽略了它就往往要导向错误的结论。

商品交换本身以及它的所凭借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只能影响交换价值或相对价格;

它们对货币价格的绝对水平不能发生任何直接影响。

....如果一切商品的价格,或平均价格水平,被任何原因所强制抬高或压低,则在商品市场中是不会有足以引起反映的情况的。

当交易完成以后,根据我们的假定,每一块钱事实上或实质上回到了它的原主,就这位原主来说,对于提供给他的货物,他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些还是少些,在他是毫无关系的,如果同时对于他自己的货物他能获得相当地较高价格的话。

可见,如果产品A的拥有者和产品B的拥有者在互相交换之后,A、B的货币价值——如果两人均不想从中获利的话,例如从10、10仍然维持为10和10的时候,尽管主观价值论在这里的存在仍然还能有稳固的地位,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像庞巴维克所言的那般混乱了。

当然,如果两人想要从中获利,自然可以从10、10增加到20、20。

而作者所言的正是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情况,即货币量同产品价格同比例的变化的情况,不论产品价值如何改变,货币价格都不会影响到产品的价格的。

由此可以想见,如果货币量的变化同产品价格的变化不成比例,这将会影响到产品的实物价格——即产品的货币价格和货币的实物价格会出现严重脱离——例如,从实物统计的社会财富会和从货币统计的社会财富相差很大。

由此可见,庞巴维克的主观价值论就是将货币的储藏价值和流通手段混淆后,再主观的增加货币量而保持实物量不变,从而制造出在货币价格上增加了,而在实物价值上保持不变的情况。

可见,庞巴维克的剩余价值,只是在货币意义上的剩余价值。

11、P20如果一般价格水平,发生了过高或过低的任何反映,则必然系由于商品市场本身以外的原因。

或者是充作货币的那种商品,在它的特有市场中作为一种用品或消费品在进行买卖,它也具有边际效用,具有与别的商品对照时,决定于其在使用中的特性和生产状况的交换价值;

或者是这种交换价值受到了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一种情况的影响。

这种情况是:

商品的交换,在实际情况中绝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总是要延展到相当期间,在这期间,货币是在完成者价值储藏职能的。

关于这两种观点,其一关涉到所谓货币成本论(cost 

og 

product 

theory 

money),其一关涉到所谓货币数量论,我们在下面都将作比较详细的研究。

.......有一点是肯定的:

货币价格与相对价格相反,绝不受商品市场本身(或货物的生产)的控制;

关于支配货币价格的原因,还须在这个市场和最广下的货币市场的关系中去寻找。

.....一个......几乎是非常奇僻的(论点)。

关于引起近数十年来商品价格低落的原因,在讨论中一直认为部分或大部分系出于“货物的方面”。

这就是说,促使所有或大部分商品在那个程度上跌价,从而造成一般价格水平低落的,必然是生产和运输方面的技术进步。

这样的论点,可以获自任何一个关于货币价值起源及根据的独立理论,比如刚才所提到的生产成本论或数量论。

以生产成本论为依据时可以这样说,商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超过了黄金生产成本的降低,或者说前者降低了而后者没有变动。

根据数量论的观点则可以这样说,生产总量,尤其是商品交换数量,由于人口增加、生产效率提高、货币使用更加普遍等等而有了非常的发展,而货币总存量则并没有作相应的扩张。

这样的解释,显然同其各自所据的理论是共存共亡的。

P21有些作家,他们实际上是反对上述的那些理论以及别的任何独立的货币理论的;

但它们往往提出商品生产成本的减低、运输的改进等等作为商品价格跌落的独立原因而不再作进一步解释。

好像这样的解释就可以代替一切别的货币价值理论了。

他们的推论大致是这样:

技术进步使生产成本降低,因此使价格下跌,跌价的首先是一种商品,然后蔓延到另一种。

当这样的价格跌落,蔓延到一切或大部分商品种类时,就形成了一般价格水平下降,使货币对商品的购买力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当问题是商品价格的上涨时,他们所找到的解释是(像托马斯·

杜克及其同派者那些)农产歉收、某类商品需求增加而供量不变、由于关税和间接税的施行而提高了这类商品的价格等等。

总之,作为一种经验依据,同样的原因,凡是可以引用来说明任何独个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的,一等到涨风或跌风延及若干主要商品种类时,就仍然把它们提出作为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根据,而不再加以进一步解释。

这种结论陷入了逻辑错误的深渊,从上面的研究,其实质是很容易看出的。

当某一种商品能够比在以前情况下较“廉价地”生产时,就是说,当它的生产可以使用较少的劳动、土地或资本时,在充分竞争的家定下,它的价格,比照其他商品的价格——那些商品的生产成本假定没有显著变动——就必然下跌。

但这一论点本身,它的含义并不一定是:

——商品的货币价格按照着“以前和现在交换价值差额的全部”下跌。

情形往往是这样,价格的实际跌落,其出于此种差额者只是一部分,虽然极可能是很大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系由于别种商品价格的微度上涨。

其情形若果是如此,则价格变动的结果可能是平均价格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的发生正同水平的下降一样容易;

也可能是无所变动。

如果其他商品的每一种其生产都有了改进时,情况也是这样。

可见,作者用来反驳那些“陷入逻辑错误的深渊”——只是用经验片面解释现象,而不求理论的完整逻辑的人,实际上只是说,这种错误只是研究单个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忽略了其他产品价格的变化,所以作者实际上是站在自己统计学家的角度来指责的——可是他的对手并不是要关心平均价格,他只是在关心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指责又是确切的,因为片面的关心单个产品价格的涨落,容易使人忽视这种产品相对其他产品价格变化情况——而这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12、P22价格水平实际上将上升或下降不能凭推论来决定的。

.....其结果似乎主要须取决于某一种商品供量的变动,与这一商品生产者对别的商品(PS:

联系上下文,这里应指这种商品以外的别的商品,而不是成本)需求的变动以及一般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动的实际上的连续。

这种连续又必须取决于金融市场所发生的情况。

相反的,如果金融市场情况紧迫,生产者急于脱售存货以获取资金;

那么供给跑在需求的前面,价格将下降。

这时价格跌得最厉害、最显著的,当然是那些由于技术改进、生产成本降低的商品,因此很容易看作好像是这些改进构成了价格普遍低落的真正原因。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

所谓商品价格倾向于其生产成本的那个有名的定律,只有关涉到相对成本和价格时,方才是可理解的。

第四章 

所谓货币生产成本论

13、P24....货币就其本身而论,那就是说当它在执行者货币职能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媒介物在经济社会中有其重要意义。

是货币对商品的购买力决定了它的效用和边际效用,而不是它被这些效用所决定的。

14、P25但是当贵金属与商品对照在跌价时,至少将引起一种倾向,使其生产减低、消费增加,或者更恰切些是使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消费增加(因为我们不可忽视,贵金属的消费一部分系属于一种所谓财富贮藏(trersure-store),还有一部分、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要系属于财富的炫耀(display 

wealth),而这两者均须服从其自己的特有规律,有时会走向同在实际使用中的消费相反的方向)。

.........在货币制度的现代发展下,贵金属——或者直率地说,新开采的黄金——大部分并不投入流通,而系转作金融机构的现金库存..........不能认为对价格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关于“黄金的交换价值必然由其生产成本(或者更通俗些,其开采的成本)所决定”这一理论的发展,主要系出于一个英国人西尼尔。

虽然西尼尔的论点,有些部分遭受到后来批评家的攻击,但是......西尼尔不得不承认,上述理论,其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起作用时是非常缓慢的。

............

这一见解,从比较近代的经验中获得了证明。

贵金属的生产情况对货币购买力有一定影响、在理论上是不能否认的。

实际在推论上这是很显明的,如果这种影响按照着同意方面继续存在到一个很长时期,则其重要性最后必将超过其他因素。

有些作家,例如洛瑟,企图在这样的根据上拥护货币生产成本论:

他认为“贵金属的交换价值,决定于为了供应全部需要所不得不从事开采的最贫乏矿藏的生产成本”。

这样一个推论所牵涉到的实在是货币数量论。

因为生产的边际成本对货币的交换价值(PS:

这里应指货币所对应的产品对于其他产品的交换价值)来说,主要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

关于控制贵金属生产的自然条件尽可以完全没有改变,而贵金属的交换价值,由于比如货币方面需要的变动,可能发生向任何一个方向的很大波动。

这里的“货币的交换价值”,应该说是指货币所对应的产品对于其他产品的交换价值。

因为,产品的交换价值决定货币的交换价值,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前者的变化,才有后者的变化,而如果撇开了这个因果关系,而将货币视为同实物同样的商品,那就会本末倒置,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面包可以直接食用,而货币不能。

15、P27须知对商业有最严重结果的,实在是价格和货币价值在比较短时期内——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变动。

........将货币(或者毋宁说是货币所由组成的物质)作商品对待,以及以此种论点作依据的货币价值理论,一等到我们要讨论在近代货币制度中发生的有真正实际重要意义的那些问题时,就导向几乎完全站不住脚的结论。

.......

生产成本论实际上只是讨论物物交换,而忽略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