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1959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1新设备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文档格式.docx

1.2设备中心成员应不定期进入现场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编制预防性维修项目及计划,并督促设备使用单位认真执行。

负责新增设备及备品备件使用计划的审核。

1.3设备中心对所有设备进行宏观管理、控制,编制并实施年度大修、中、小修及改造计划。

负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并组织对特种设备年度检验。

1.4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设备管理中心,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执行文件,及时、真实地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发生故障的过程。

加强设备点检和巡检工作。

对于设备事故,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执行,不得隐瞒虚报,事故处理严格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执行。

1.6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的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并制定和监督执行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总结推广设备管理、技术创新的先进经验,组织报送各项报表。

1.7负责全公司设备动力业务管理、设备更新及设备技术改造并参与生产管理;

统一平衡、合理使用大、中、小修费用及设备更新改造费用。

1.8组织、督促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技术资料。

建立公司所属各分厂主要设备的台账和设备卡片,做好设备技术状况分析和设备管理的工作总结。

1.11组织抓好公司运行设备的静、动态管理工作。

1.12开展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推动设备的技术改造;

做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1.13对主要设备状况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参加基建、技改、安装项目的方案审查及竣工验收工作。

1.14组织编制、审定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抓好备品配件的图纸资料、定额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参与和组织备品配件订货加工计划的编制,督促物资供应部把好备品备件的质量关,对验货不合格的备品及时退货,指导所属分厂抓好备品配件的用、管、修、供工作。

1.15组织所属分厂备品配件计划的制定、安排和平衡。

1.16组织对蒸汽锅炉、压力容器、高压电器、仪器仪表、继电保护、绝缘、避雷针等的定期检查检验工作,处理动力运行方面的重大变更,确保安全运行。

1.17对发生的设备重大事故及时组织分析调查,并组织抢修,迅速恢复生产,对事故责任拿出处理意见。

1.18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工作。

2、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关键设备是制约生产的核心,为加强关键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完好水平,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减少非计划停车,确保全厂安稳长生产,在总结多年特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特级维护管理制度

2.1.基本概念

关键装置是指工艺操作是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的生产装置。

重点部位是指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

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2.2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2.2.1直立炉、开工炉生产区、10000立方米、5000立方米煤气柜

2.2.2电捕焦油器、煤气鼓风机及冷鼓生产区、火炬塔

2.2.3脱硫、硫铵、粗苯生产区、煤气加压站和掺混站

2.2.4精脱硫、转化、合成、精馏、氢回收生产区

2.2.5综合灌区、装卸站、化工原料库、油品库、加油站

2.2.6空分氧压机、分馏塔、液氧储罐及氧气充装间

2.2.7公用工程加药间、污水泵房

2.2.8发电厂锅炉、发电机组生产区、变电站、配电室、1#2#开闭所、201和202变电所

2.3.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企业高层、中层领导干部分级定点联系、车间和班组分级监控的原则。

2.3.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由公司总经理及安全环保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设备管理中心主任进行联系,并建立联系点责任制。

2.3.2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具体是:

2.3.2.1指导安全联系点实现安全生产;

2.3.2.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3.2.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2.3.2.4帮助并督促隐患整改;

2.3.2.5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实施;

2.3.2.6帮助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2.3.3实行工作联系及反馈制度

2.3.3.1联系人至少每月到联系点进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为:

检查、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安全工作指示、督促安全隐患整改等。

2.3.4安全环保部每季度对联系人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考核情况纳入管理人员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2.3.5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的考核要求

2.3.5.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每季度安全检查缺一次扣除年总奖考核奖的10%.

2.3.5.2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每月联系点检查缺一次扣除当月考核奖的10%.

2.3.5.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联系人当月发生一次事故,扣除当事人考核奖100%,扣除相关车间主任考核奖100%,扣除该区域联系人考核奖100%。

2.4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日常管理要求

2.4.1管理部门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和台账。

2.4.2公司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监督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

2.4.3各联系人安装职责分工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管理,具体有:

2.4.3.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工艺卡片要求;

2.4.3.2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完好标准,动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完好。

2.4.3.3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通道畅通;

2.4.3.4仪表、电气连锁保护装置符合规定要求,装置完好率和使用率达95%,自控率达90%以上,并灵敏好用。

2.4.3.5每月由安全环保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建立完整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检查档案。

2.5 基础单位(车间)监控要求

2.5.1确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危险点,明确安全责任人。

2.5.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5.3.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2.6班组监控要求

2.6.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

2.6.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

2.6.3.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7.制定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应急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及事故。

2.8相关记录

2.8.1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台账

2.8.2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检查记录

2.8.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联系人分工表

3、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管理

3.1新设备到货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开箱检查附件、文件、说明书、技术资料,是否与装箱单相符。

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存档保管,要求新到设备的零部件必须齐全,严禁资料个人保管,必须统一存放在资料室或档案室。

3.2新购置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按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设备验收交接手续,签字盖章认定。

3.3对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的安装,必须选择有安全监察部门认证和上级主管部门认证的安装施工队伍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验收时,必须有安全部门的意见。

3.4新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设备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性能及安全要求。

安装设备必须按规定标准进行,做到平、稳、正、全、牢和五不漏(油、水、气、电、风),保证安装质量。

不符合安装标准的设备不准调试使用。

设备安装施工,均应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并组织验收,对隐蔽工程必须在工程隐蔽前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3.5新购置设备安装和调试,必须有专业工程师或机械技师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及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安装调试组,生产项目部及使用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制订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对设备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后,按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安装和调试。

3.6在安装、调试中设备的技术问题,要有安装调试组做出的技术鉴定及技术措施,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整理成资料交归口采购部门及时与厂家协商解决,需索赔的及时索赔,需现场服务的联系生产厂家来人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3.7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生产运行部或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性能、各种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提出索赔。

3.8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完毕,安装调试单位应将竣工资料交给使用部门,存放在资料室或档案室存档备查。

3.9新进设备安装调试后,投入使用要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操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设备

3.10对无证操作设备人员,一经查出后按无证上岗处理,对发生的事故,要负经济损失责任,并追究领导责任。

3.11自制主要专业设备,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制造。

设备制成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4、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

4.1健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4.2设备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方可持证独立操作。

4.3设备使用和维护必须实行双包机制,要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4.4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

“四懂”即:

懂性能、懂用途、懂结构、懂原理。

“三会”即:

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4.5设备操作人员具体应做好下列工作:

4.5.1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

做到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运行中搞好调整,停车后妥善处理。

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保证不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设备。

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定时消除脏、松、缺、乱、漏等缺陷,认真填写《岗位巡回检查记录》和《设备维护记录》等。

4.5.2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搞好设备润滑,坚持做到“五定”、“三过滤”,并做好记录。

4.5.3及时做好设备的切换工作。

做到随时可以开动投用。

做好防冻、清洁和防腐工作,对本岗位封存、闲置的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4.5.4保持本岗位及分担区的设备、管道、仪表盘的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

加强对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降低装置泄漏率,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4.5.5操作人员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或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人员。

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4.6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车间各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7未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不准将配件设备拆件使用。

5、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档案

5.1设备技术资料、技术档案是管好、用好、修好设备的依据,也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设备经济效益的体现。

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5.2设备管理中心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

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

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

每年进行复查核实,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

5.3设备管理部门要有各分厂的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的全部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设备管理记录包括:

5.3.1设备的技术档案:

(a)主要设备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图纸及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设备修理档案、修理项目的论证报告,技术协议和合同。

(b)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目录、出厂合格证、装箱单等。

(c)设备的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和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d)设备验收记录。

(e)设备事故记录、调查报告、处理结果。

(f)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电缆图。

5.3.2设备的管理记录:

(a)、设备运行记录;

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设备检修、试验及技术鉴定记录;

设备评级记录;

设备润滑记录。

(b)设备状态监测记录。

(c)、设备管理活动记录。

(d)、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及相关记录。

(e)、非标机械加工计划及相关记录。

5.3.3建立和及时维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审查汇总设备报表并进行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主要包括:

(a)设备基础数据库。

(b)设备运转记录数据库。

(c)设备维修记录数据库。

(d)设备状态监测记录数据库。

(e)设备润滑检测及换油数据库。

5.3.4定期上报设备管理报表。

(a)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季报和年报。

(b)主要设备技术状况年报。

(c)主要设备事故统计报表。

5.3.5设备管理中心和各车间、工段均应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等静密封档案。

6、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处理

6.1凡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性能降低而影响生产,直接损失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均称为设备事故。

6.2设备事故的分类

6.2.1按设备事故的性质分为:

(a)责任事故:

人为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

(b)机械事故:

设备构件自身缺陷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c)自然事故;

自然破坏力造成的设备损坏的事故。

6.2.2按设备事故的损失金额分为:

(a)小型事故:

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千元以上至3千元(含3千元)。

(b)一般事故:

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3千元以上至2万元(含2万元)。

(c)大型事故:

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10万元)。

(d)重大事故:

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含50万元)。

(e)特大事故:

一次直接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

6.3一般设备事故发生后,生产班组应在10分钟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领导,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恢复。

事后要认真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公司生产中心,并限期3日内将事故原因分析报告上交公司生产中心。

6.4设备事故处理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查找和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对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6.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6.5.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设备事故者;

6.5.2对员工不按规定进行规程教育或员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设备事故者;

6.5.3设备超负荷运行,超期服役,对存在隐患不采取措施整改造成设备事故者;

6.5.4违章指挥,强令岗位工人违章作业,造成设备事故者;

6.5.5设备事故发生后,有意隐瞒不报者。

6.6设备管理中心是公司设备事故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设备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

7、设备的检、维修

7.1设备检、维修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全公司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按计划和检修规程实施检修是公司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设备检修要严格遵守检修规程,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做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检修。

7.2设备修理一般分为大修理、项目修理和小修:

7.2.1大修:

设备的大修理是计划修理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

在大修时,要对被修理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件,同时修理、修整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从而全面消除设备修理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7.2.2项目修理:

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

修理时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

7.2.3小修:

设备的小修理是按定期维修规定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

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7.2.4大修费用由大修基金支付,中小修费用由生产费用支付。

7.3根据设备的检修间隔期及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分厂要按时编制出大、中、小修计划;

检修规划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年度检查结果和车间编制的计划组织平衡,设备中修报主管领导和总工程师批准后下达,大修还需报总经理批准;

在提出检修计划的同时,应提出备品备件、材料、工器具计划。

年度计划于年前的四个月提出,季度计划提前一个月提出,月计划提前十五天提出。

7.4系统停车检修要做到

7.4.1由一名公司分管生产的领导全面负责大检修工作。

7.4.2在大检修前要成立大修领导小组,负责搞好检修项目的落实、物资的准备、施工准备、劳动力准备和开停车置换的拟定等工作。

7.4.3组织和指挥大检修人员要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要做到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

切实抓好停车、置换、检修、试压四个环节。

7.4.4大修必须严格质量检查和检修竣工验收工作,优质、快速按期完成检修任务,达到一次开车成功。

开车后一个月为大修质量验收期,应进行总结评比,对检修质量好的车间、班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差的要进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7.4.5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发生设备安全事故。

7.4.6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计划,若确实需要调整变更的,必须办理批准手续。

设备中小修计划的调整、变更由设备管理部门批准;

大修计划的调整、变更由公司生产管理部的领导审批,并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7.4.7设备大修需要大修方案,复杂工程需要绘制网络图,大修方案包括检修内容、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和劳动力、备品备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求量、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

设备的大修方案确定后,有关部门要做好材料、备品备件和劳动力的准备工作,大修前设备管理部门要组织落实,确保大修工作顺利完成。

7.4.8设备检修必须办理设备交接手续,严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施工单位在检修前按规定办理签证、检修任务书及动火证等手续。

生产车间对停车的设备进行处理,合格后交施工单位,并配专人帮助施工人员处理有关安全事宜。

7.4.9设备检修要严格执行检修方案和检修规程。

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及时向车间或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7.4.10设备检修要严把质量关,采取自检、互检、专职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并贯穿检修始终。

主要承压承载部件要进行质量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验收。

主要设备的大修竣工验收由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织,一般设备的大修及所有设备的中修竣工验收由车间组织,施工单位或车间要做好工完、料净、场地清、设备净。

7.4.11压力容器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7.4.12设备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检修记录;

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资料,并记入设备档案。

7.4.13车间要按计划节约使用材料、配件。

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检修后的余料配件必须按项目退货,不准转移使用,尽量节约维修费用。

7.12公司领导将组织各单位质量验收小组对检修的质量进行检查,设备管理中心审查主要设备鉴定报告。

8、备品备件管理

为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应建立健全备品备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理顺备品配件全过程管理中的各环节的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备品配件的及时供应并降低库存,减少设备对生产的影响。

8.1备品备件管理包括阀门、设备和管件管材,备件管理的具体要求:

8.1.1备品备件质量由车间技术设备员负责,验收时仔细检查外观和尺寸,核对规格型号和图号,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对于活塞杆、连杆、连杆螺栓、十字头要进行无损探伤;

对于特殊材质的阀门、管件和特殊材质的零部件要做材质分析,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零部件要有材质证明书;

阀门要试压。

8.1.2重要设备的配件要领到现场组装,仔细检查尺寸,部件组装要填写过程控制表并挂上备件卡片,防止尺寸不合格,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