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1822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

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7.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互助合作,求得生存的一种形态(或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为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提供它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的生存形态)。

8.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高等植物与真菌(3分。

每格1分)

9.“或许”表述十分恰当,符合科学性。

(2分。

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

10.D(3分)

11.例如:

①共生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只有服从这一规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②人类的生存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不会只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

③“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分。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四川攀枝花2006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9—23小题。

(15分)

“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

(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

)(4分)

【参考答案】19.列数据引材料(引用说明)打比方(比喻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共3分)

20.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

(意思一致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21.承上启下(过渡)森林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大(森林破坏严重)。

(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22.

(1)原因:

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毁掉;

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

(答对一个原因给1分,共2分)

(2)影响:

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2分)

23.

(1)加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让全市人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加快荒山绿化工作(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清水蓝天。

(4)严格实施垃圾分装和回收制度,变废为宝。

(只要建议合理,与“双创”活动相关即可给分。

答对一条建议给1分,共4分)

三、(2006年湖北省随州市)阅读《请重视“弹性水库”》一文,回答21~25题。

请重视“弹性水库”

陈良瑞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

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

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

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

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

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

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

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

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

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

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

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

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

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

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

③“弹性水库”,。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主要说明它在和方面的功用。

23.“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

”句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24.根据本文末段介绍的内容,完成下面比喻。

树林还是。

25.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

(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21.②比喻树(林)具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

③比喻树林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完全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22.树林蓄水抗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

23.不能去掉。

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

24.一部巨大的空调机。

25.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四、(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B卷)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

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

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

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

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

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

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

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

一位名叫诺尔玛·

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

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

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

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

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

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

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

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

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

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

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

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

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

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

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

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

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

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

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

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

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1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

1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

19.①微波辐射(或:

微波泄漏)。

②微波食品安全(或:

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

(4分,一点2分)

2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五、(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A卷)(15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

每次幅度有多大?

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

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

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

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

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

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

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

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很多科学家都表示:

“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17.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

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18.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几乎:

很可能:

19.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20.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17.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在0.2~0.4之间。

(1分)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

用于研究外星可能存在的游水生物和飞行生物;

帮助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3分,一点1分)

18.“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

“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

(本题4分,每一问2分)

19.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

(2分)因为这两个事例分别代表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表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

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

(2分,答前一句即给2分)

20.大胆质疑、大量观察、大量试验等。

(本题3分,一点1分)

六、(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阅读《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一文,完成24—27题。

(17分)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

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

“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

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

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

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

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

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

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

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

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

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

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

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

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

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24.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

(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2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

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

你的理由是什么?

26.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

请具体说说理由。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参考答案】24.

(1)(2分)

例如:

[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要点与评分:

扣题摘录,句子意思要完整。

每句各1分。

(2)(4分)

(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

“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