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1063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至四单元课题教案表格

课题

1、观潮

共2课时

1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题

1、观潮

共2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3、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_____.

  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共1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题

3、鸟的天堂

共2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1-9自然段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5-9自然段

教学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5-9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

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

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

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

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

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

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课题

3、鸟的天堂

共2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

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

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

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

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

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

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

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

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

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

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课题

4*火烧云

共1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感知课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

(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共4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1、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2、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

重点

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具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共4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

重点

难点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三、趣味语文

(一)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

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共4课时

3

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教学具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共4课时

4

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讲评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课题

5、古诗两首

共2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题西林壁》

1、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题西林壁》。

   

2、学会本诗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具准备

风景画、录像、小黑板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流程

增删修改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

(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

(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横看: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

奇峰陡峭;远看:

隐天蔽日;近看:

危崖险岩;高处俯看:

身沟幽壑;山下仰望:

重峦叠嶂。

)       

师小节:

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为什么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

(师引发情感:

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

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