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1054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案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圆是由_________圈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是由_______组成的?

  2.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24-25页)

剪刀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

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

提示语:

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谜底:

三角形。

能解释一下吗?

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

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

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1、研究研究,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说说你的研究结果

1、第28页第1题。

2、猜三角形。

四、精讲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它们的特点。

五、巩固练习

1、画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2、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六、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厘米长的绳子。

2.三个角都是60°

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

顶角是()。

4.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

,另一个锐角是()。

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形四边形。

……………………………()

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也有3条高。

………………………………()

3.用3厘米、4厘米、5厘米长的三根绳子不能围成三角形。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95°

,25°

,60°

,这个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①长方形②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三种都有可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内角和(27-29页)

1.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三角形。

学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形若干、剪刀。

一、复习:

三角形可以分为那几类?

二、猜想导入:

1.出示一副三角尺。

提问:

你知道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你是怎么想的?

2.由“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你又想到了什么?

你有问题要提吗?

(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该怎么办?

(动手实验验证)

二、验证猜想

1.量一量,算一算。

⑴怎么验证呢?

(画一个任意三角形,量一量3个内角的度数,再加一加)

为什么要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因为要证明所有的三角形)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还是只验证了一个三角形,怎么验证其他的三角形呢?

(一个一个验证太麻烦了,根本验证不完,分类验证吧)

有小组验证锐角三角形;

有小组验证直角三角形;

有小组验证钝角三角形。

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这3个内角的和。

⑵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发现。

(大多数同学的内角和180度,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内角和是176度、184度、181度、179度等)

虽然他们画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但你们发现它们都怎么样?

(接近180度)

怎么会出现和180度接近却又不一样的内角和呢?

这是怎么回事?

(也许是他画的三角形不太标准,靠近顶点的边不够直;

也许是他的量角器的精确度不够;

也许她眼睛看角的度数时有误差,因为每次都把它看作整刻度,3次就有3次误差)

请有误差的同学在投影仪上演示。

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证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能不能想个其它办法验证这个结论。

2.分一分,拼一拼。

利用身边的学具(特别是利用刚才测量时有误差的三角形),动手试试吧。

有的同学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因长方形的四个角是360度,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有的同学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因正方形的四个角是360度,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有的同学用剪刀剪下3个角,把它拼在一起。

有的同学把3个角顺次画在一起。

有的同学把3个角撕下来,把它拼在一起。

请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3.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们还有疑问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2、3题。

2.通过刚才两题练习,你又有什么想法?

(不管三角形的形状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总是180度)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后什么收获?

有什么遗憾?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们还想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教学反思

学生在量三角形各个角的时候容易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但他们中许多是“先知先觉”者,容易产生冲突,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用撕、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他们能自觉地认识到测量的误差的存在。

应该加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进行的计算练习。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填空

1.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三角形具有()性。

平行的四边形具有()性。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

,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4.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

,它的顶角是()。

二.判断。

小强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

70°

50°

的等腰三角形    (  )

选做题

三、计算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1)一个锐角是12º

,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2)如果两个锐角相等,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活动充分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是对于“任意两边”的理解;

教具准备:

挂图,直尺

活动的三角形

一、创设“淘气送信”情境

猜测淘气会走哪条路,根据“弯路比直路远”的生活常识引出数学猜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自学

1、学生小组准备30页不同长度的小棒,动手操作,看是否围成三角形,并做好活动记录。

2.你发现了什么?

3.“任意”是什么意思?

三、检测课本31页练一练1、2题。

四、精讲:

五、巩固练习。

课本31页练一练3、4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走哪条路近?

由学生先猜想,后验证。

再从具体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推想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怎么办?

学生列举,通过量、算,最终得出: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天第三边。

有些孩子对于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不能正确判断。

利用活动三角形进行进行重点验证比较好。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只能选()

A、80厘米B、90厘米C、110厘米。

3.下面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9cmB、2cm、3cm、4cmC、5cm、6cm、7cm

4.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长()另外两条边的和。

A、大于B、小于C、等于

选做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3厘米,周长为37厘米。

它的一条腰是多少?

2.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大于()厘米小于()厘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四边形分类(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2-3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分析:

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

难点: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具:

各种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二、自学:

1、你认识下面各图形吗?

  2、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方法。

3、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

三、检测: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33面第1题),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2、、填一填。

  通过动手填一填,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四、精讲: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五、巩固练习:

1、动手做。

  

(1)剪下附页2图3中的图形试一试,拼一拼。

  

(2)完成33面的第2、4题。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后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

多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从而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第五课时作业设计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将剪下的部分平移到另一边,就拼成一个()形,拼成图形的()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拼成图形的()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拼成图形的()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2)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拼成图形的()与梯形的()相等,拼成图形的()与梯形的()相等,拼成图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

二、判断。

(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一条射线长5米。

()

(4)平行四边形的高变大,它的面积也随着变大。

(5)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有()。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点是()。

A、对边相等B、四个角都是直角C、四个角的和是360度D、都有对称轴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欣赏(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4-35页)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点分析图案的形成,并能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难点:

分析图案的形成,并能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图案,彩笔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美丽的图案,而且仔细地观察,你就可以看出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图案。

二、玩中学

1、观察,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每幅图,它们是怎样得到的?

3、你们想尝试着体验一下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

三、学中做

完成活动“1”

指导学生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

四、做中得

1、完成活动“2”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美丽的花边

2、完成活动“3”

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五、布置作业

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明天到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

全班交流展示

2.把一根18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再用这三段吸管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数图形中的学问(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6-37页)

1.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按规律数图形。

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去数。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

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三、练一练

1.第36页第1、2题。

2.发现什么规律?

找到规律,可以根据规律列式计算。

四、拓展

数学游戏:

层层叠

A、B、C是三个固定的铁架。

A上插着两个圆盘,下面的大,上面的小。

请按下面的规则把圆盘移到C上(可以借助B)

(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2)移动过程中不能把大圆盘放在小圆盘的上面。

师:

试试看,最少要移动几次?

如果A上有三个圆盘,按上述规则把它们移到C上,最少需要移动几次?

如果有4个圆盘,最少要移动几次?

5个呢?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数图形中的学问

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

数图形在上课之前有的孩子已经会了。

但是不一定是有序的。

因此,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自觉地进行有序数的活动。

1.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4.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

,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

A、1B、2C、3

6.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钝角B、锐角C、直角

7.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1B、2C、3

1.、三角形ABC中,∠A=70º

,∠B=30º

,∠C=?

它是什么三角形?

2.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顶角是40°

,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所引起的的小数大小的变化,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并且能够利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意义;

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小数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4.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

从认识小数的意义入手,合理安排了五个情境活动:

小数乘法的意义、有趣的小数点、世界人口、人口与环保。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并能灵活地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加以混合应用。

在此,计算的熟练、准确则是难点之一,应加强训练,形成技能。

这里学生学习到的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先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整数和小数相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有趣的小数点”是让学生探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紧接着,根据以上学习的知识学生回叫容易的探究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此,又安排了“有趣的小数点二”。

“世界人口”与“人口与环保”都是小数知识的实际应用,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课时九课时

第1课时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38-39页)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

相乘的得数。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6×

826×

714×

1846×

20

二、导入:

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

今天,我们来个模拟购物。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

三、自学。

自学指导(p38内容)

1.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2.那一种方法最简便?

3.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他表示什么意义?

四、检测: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2.试一试1、2题

五、精讲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

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

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

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

1.完成P39的涂一涂。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七、小结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

小数乘法的意义

0.2×

4=0.8(元)

0.2元=2角

4=8(角)=0.8(元)

0.2×

4=0.8(元)

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但是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着不会对位的现象。

如:

0.085×

0.32、0.95×

160、象这样的题目计算出错率比较高。

还要进一步训练这方面的题目。

必做题:

1.将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扩大()倍。

3.0.5×

8表示求()。

4.2.4+2.4+2.4+2.4+2.4+4.5+4.5=()×

()+()×

()。

第2课时小数点搬家

(一)

教学内容小数点搬家

(一)(40—41页)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3.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情境图,数位表格

教学设计

一、复习0.4×

20.3×

30.2×

40.01×

10

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三、自学(p40页试一试以上内容)

1.小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

到底有什么关系?

1.P40试一试

2.41页练一练1题。

五、精讲

1.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

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

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又怎样变化呢?

六、练一练。

1.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3、4题。

有趣的小数点

4.0元→→→0.40元→→→0.04元

(4元)(4角)(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