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8065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参考8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oc

学习参考八

改革开放半甲子,城商发展一轮回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楼文龙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中涌现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的不平凡发展之路。

中国文化以十二年为一纪一轮回,算是一个小周期。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成效,梳理评估相关监管政策,特别是银监会成立以来的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城市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艰辛涅槃,破茧重生:

城商行发展的历程和成效

8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私营、个体经济的蓬勃兴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城市信用社也迅速发展。

但由于城市信用社在经营中背离了审慎经营原则,且股权结构不合理、规模小、管理成本高、内控体制不健全,经营风险日益显现和突出。

为了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国发[1995]25号),决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在35个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

199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范围扩大到35个大中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

至此,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60个地级城市中全面展开。

1997年12月,根据95个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进程,国务院又批准在东莞等58个地级城市继续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

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名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到2007年底,我国已有城市商业银行124家。

因此,从成立的背景环境看,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诞生于高风险的水深火热、襁褓于经营混乱的茧缚桎梏。

但十二年披荆斩棘一路走到今天,城市商业银行这一轮回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软硬”两个方面:

(一)硬性:

经营指标的天壤之别。

截至2007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33404亿元,贷款16847亿元,存款27182亿元,分别是1998年末的7.3倍,7.7倍和7.5倍;资本充足率为11.16%,比1998年末增加了4.3个百分点,增幅63%;不良贷款比例为3.04%,比1998年末下降了31.3个百分点,降幅91%。

资本利润率(ROE)和资产利润率(ROA)为16%和0.84%,比1998年末分别增长了13.2和0.7个百分点,分别增长了5.7倍和6.0倍。

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这些核心指标平均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2007年底,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进入《银行家》杂志的世界1000强银行行列。

因此,尽管还存在个别高风险的城市商业银行,但整体而言,这些经营指标的变化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在财务基础、风险状况和市场规模等方面都比成立之初有了巨大的改变。

(二)软性:

市场评价的前倨后恭。

成立之初的城市商业银行曾面临着“人民银行停批、同业停拆、地方政府或大股东退缩”的困境,有的银行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挤兑现象。

一时间,城市商业银行似乎成了需要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救助的病人,市场评价较低。

而十二年后,“城商行股权热”的出现使城市商业银行变成了市场的宠儿:

以前一元面值也卖不出去的股票被各种资金以几倍、十几倍的价格争夺。

2007年,南京、宁波和北京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其IPO定价、P/E比值、冻结申购资金量和中签率等指标都不同程度优于同期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正如“前倨后恭”的原因在于“位尊多金”一样,从需要救助的病人到宠儿的转变,说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和财务实力得到了市场评价的认可,经受了市场规律的实践检验。

二、十年生聚,十年探索:

监管政策的引领与推动

城市商业银行所取得的这些阶段性成果,离不开监管政策的引领推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艰辛付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凝聚了地方政府官员、银行经营管理者及员工和监管人员等各相关人士的共同心血。

从监管政策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化风险、推改革和促发展三个方面。

(一)化风险。

正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脱胎于高风险的城市信用社,因此,化风险是监管政策直接的第一目标。

近几年来,在银监会的积极推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置换、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等多种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风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自2002年杭州市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处置18亿元不良资产以来,全国共有6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不良资产置换与剥离,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达800多亿元;35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地方财政直接或间接注资,累计注资近170亿元。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工作,监管部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坚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资产置换依法、真实、有效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导向,明确了风险处置政策的“三个允许”。

一是允许地方财政在一定时期内适当控股或持股比例高一点;但是要有三到五年内逐步压缩财政持股比例的计划。

二是允许以一些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公司为平台,对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处置或增资扩股,也可以考虑让部分企业大股东在一定时期内持股比例高一点;但也要有持股比例压缩计划。

三是允许适当放宽新股东投资入股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标准,比如可以考虑允许两年而不是三年连续盈利的企业投资入股;但要严防关联关系。

正是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监管政策导向,较好地协调好了地方政府“以资源换牌照”的动机与监管部门“以资源换发展”的目标,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化解及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等核心监管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二)推改革。

同样由于诞生时期的高风险背景,城市商业银行从成立开始就受到较多的审慎性政策约束,如经营区域范围限定同城市区;业务范围限定在传统业务等。

因此,顺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近年城市商业银行监管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逐步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和“阳光普照”原则,通过推进改革来解除城市商业银行受到的政策限制,从而极大地释放其经营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序引导跨区域发展。

2005年,经国务院同意后,监管部门公布了《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开始允许少数资产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突破经营区域在一个城市的限制,跨区域发展业务。

自上海银行2005年在宁波设立了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家异地分行以来,截至2007年末,已有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宁波、包头、大连和盛京等近20家城商行跨区域(包括省内省外)设立了35家异地分行(不含联合重组,其中省外10家),目前大部分运营状况良好。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促进了良好银行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在全国的传播和交流,提升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根据市场化原则推进联合重组。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自2005年末安徽省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为徽商银行以来,江苏省内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已于2006年底开业;2007年在吉林省两行一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吉林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与平安银行联合改造为深圳平安银行;锦州市商业银行收购兼并抚顺等城市信用社;南京银行入股日照市商业银行;山东辖内城市商业银行组建了提供科技支持、产品研发、培训咨询等服务的合作联盟。

这些重组、联合、收购和兼并已经成为推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良好发展平台的有效方式,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支持设立县域分支机构。

2007年年初,银监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允许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中小商业银行为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及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银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拓展业务和开展竞争与合作。

截至2007年末,在全国124家城商行中,共有72家城商行设立了300多家县域支行,为全国不少县域提供了较良好的金融服务;存款余额1500多亿元,贷款余额1000多亿元,并实现了70%左右的存款回流县域和农村,近25%的贷款投向县域和农村小企业,较好地支持了小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县域支行的总体风险和盈利状况呈现“低不良贷款率、高人均利润额”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促发展。

在化解风险和改革制度性约束的同时,如何引导城市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是监管政策的又一着力点。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支持引进合格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引资为纽带,学习和借鉴国际良好银行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股权合作和战略合作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2007年末,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济南、宁波、杭州、西安、南充和成都等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通过“引资”为纽带促进“引智”、“引制”、“引技”、“引才”的作用开始显现。

例如,济南市商业银行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在房贷产品开发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北京银行正在通过与荷兰ING的积极合作,进行组织架构和内部业务流程的改造,试行首席官制度,以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天津市商业银行借鉴澳新银行的经验做法,正在开发小企业的风险评级模型,并已初步完成《小企业信用等级评测计分表》的设计。

南京银行与巴黎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开始了深入的、开拓性的合作。

此外,截至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共引进境外董事及高管人员数十名,这些专业人才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以及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关键岗位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是细分市场,发挥比较优势。

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就有“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特色经营方针。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高度重视,各城市商业银行在监管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更新经营理念,革新体制机制,改造审批流程,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一批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细分市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成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排头兵。

如,包商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根据小企业客户的信用级别、风险水平、酬资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制订了小企业贷款业务“一户一价”、“一笔一价”甚至“一期一价”的策略和措施。

北京银行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技术援助下,初步建立起以FTP内部转移价格为基础的小企业业务独立核算机制。

浙江民泰商行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强化了小企业客户的评价考核指标,综合考核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对支持和发展小企业客户的整体回报和利润贡献。

通过努力,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截至2007年末,全国124家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990多亿元,小企业授信户数43万多户。

三是通过公开上市和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形成了一批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标杆行。

到2007年底,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公开上市,还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正积极进行上市申请工作,这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提升市场形象、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综合化经营探索;有些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更名,来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

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标杆行的形成,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

三、展望未来,崭新成长:

科学发展的方向与蓝图

城市商业银行十二年来的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国务院决定在整顿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