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0421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到了11月份我开始加班背书背笔记,在扇贝设了个考研红宝书刷单词,效率也不高。

12月开始做真题找思路继续背,一直到考试了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政治和英语完全处于裸考状态,考完下来我都不记得自己考了什么。

专业课看的太晚了,我就主要背完全没有一点基础的文化理论,文化经济学什么的就翻了一遍,因为里面很多章节和之前学过的很多课程很相近觉得套一套就可以,结果考的时候差不多都是有一道大题没有复习到。

我记得2022年好些题都出在导论里了,而我一直是梳了框架在背,细节没关注到,写不出来。

第一年最后考了364分,英语76,政治78,专业课一112分,专业课二98分。

专业课考的很砸,也是意料之中。

我觉得自己的拖延症和犹豫怠惰的心

态完全是反面教训,如果我之前多下一点功夫或者稍微早一点认真学一学,最后肯定不是这个结果,拿到感觉非常不甘心,我觉得自己实力不只是这个水平,还是想再试一试,重新考一年。

我当时什么也不懂,不会找调剂,本科就是985,我被刷了以后找像样的学校也找不到,没有选择的余地。

成绩出来了以后学校催着考研失利的孩子找工作,我跟着同学辗转跑了各种招聘会,到处投简历,没有一个回音。

非常艰难,本科没参加太多活动,履历也乏善可陈,我真的很希望能再有机会好好发展一下自己,认真做一做研究,这样才能了无遗憾了。

我决定2022年再考一次,为了档案折腾了几个月也把毕设做完,回家复习。

第二年吸取教训早早买了书开始看(政治和英语),我从7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看精讲精练,同时看专业课参考书电子版,看了2遍写笔记。

接下来就是按着套路走,因为我行动力还是不高,定了一堆计划都没咋实现,这样一路到了12月考试。

今年英语做了历年真题和阅读训练,做的时候错的一塌糊涂感觉很崩溃。

政治战线拉太长了,我上考场做题的时候发现每个都似曾相识但每一个记得的,心里都凉透了。

这两门都是撑着答完的。

两门专业课变化太大了,我做了之前的真题和预测题,都是文化经济学和产业学为主,今年主打政策学,文化理论的题型变化也不小,而且我在文化理论这方面的薄弱一如既往,虽然也看了几本

书还是很虚,也是尽力答完。

从考场出来我觉得自己完了,买了公务员省考的书开始复习,到了2月查分初试402分,英语81分,政治71分,专业课一128分,专业课二122分,终于能过线了。

我又回头准备复试,各种抓瞎和没信心。

看帖子找到了学姐帮了我很多忙,可惜我自己能力方面还是不够,复试听力完全崩了,口语乱七八糟的。

还好最后结果还是可以的。

第二年的教训我觉得是要全面看书不要侥幸,政治战线切勿拉长,还有口语听力要早准备,临时抱佛脚我自己是没啥效果。

以上就是我这两年多来的考研之路,我觉得这段时间把之前十几年没想过、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都经历完了,敲醒我,逼着我从舒适区里走出来,去面对这些我曾经不愿考虑的问题。

虽然我的这点小痛苦和其他人的经历和困难相比,并不算什么,对于一直以来平淡安稳混日子的我来说已经是大考验了,主要是心理上的压力和成长。

从一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如今主动地去找各种方法,与人交流,有计划地做事情,也学会了抗压和平衡心情,这也是我这一路上最大的收获了。

除此之外,我非常感谢一路上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学、学姐和老师。

我还记得刚毕业发邮件跟老师说我考研失败了回家二战,老师回我说没有问题的相信我她教过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我当时正是失败得颓丧到极点,一点信心也没有的时候,老师的话支撑我很多。

还有复试的时候找到的学姐,帮我解答了很多惶惑的

问题,提了好多建议;

本科时的导师也帮我看论文提建议,帮忙出主意应付复试,我都无比感谢。

搁浅了一年多,如今终于能上岸了。

如释重负的同时也由衷地感慨、感恩。

这一年多所收获的不只是学业上的新希望,也饱尝了成长的苦痛与挑战,一路拼搏,一路成长,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我也要更加努力,走出舒适区,去拼搏,去历练,这是我的考研之路留给我最宝贵的经验。

附:

一、初试经验谈

公共课复习方面:

首先英语复习方面,没有听力,需要注意的其实只有阅读、翻译作文两方面,

单选是一年比一年简单分值也少无需紧张,我看了大神们的帖子,毫无疑问单词是很重要的基础,如果单词量够的话我觉得上面这些问题应该也不算问题了。

还是要好好背单词。

我从小单词就差,厚厚的单词书背不会,今年买了本红宝书到最后也就背了2个单元,最后是在扇贝单词上设了考研词汇每天刷一刷,好了700差了300,多过了几遍。

但还是不会,我觉得单词很重要应该多记一记,如果把各种一词多义熟词僻义都弄清楚了肯定没问题了。

我的单词很差,背单词没坚持住,最后也没挽回来。

我谈一谈阅读和翻译写作复习。

我买了近10年的英语一真题刷了一遍,把12到16年的真题所有阅读都写了2遍划了生词,没事也分析分析句式多念两遍,我个人觉得多读几遍对语感是有帮助的,对于翻译练习也有好处。

阅读答题还是要研究一下选项设置和原文对照。

阅读还买了张剑的150篇,做得我错的生无可恋,我个人觉得这个写着玩就可以,当练习,不用太较真,写好了阅读应该就不愁了。

翻译我买了本书《长难句解析》和翻译训练,感觉没啥用处,我语法不好,可能是不会用。

我把近年的翻译真题自己写了一遍,自己觉得流畅说得通就可以了。

作文没有特意准备,应用文不难,弄清楚各种题材的区别,记一些基本的套话,写的时候注意简洁流畅顺当就好了。

大作文漫画题多,我认为练一练审题是好的,行文方面注意结构和衔接,润色一下语句就差不多了。

另外刚想起来,16年考的时候买了本《高分写作》,现在也偶尔翻翻,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不知道自己翻译作文答得如何(考了81分,我前面做得也不很有把握),应该还可以,以上是个人准备的一点想法。

其次政治复习,我第一年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都没做完,买了任汝芬的冲刺题还有肖四也没怎么做,差不多是裸考,选择题还可以,大题完全可以按热点准备套路很明显,我第一年考了76分。

今年完全按套路走,7、8月看完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做完,选择题都差不多30分,然后买了风中劲草背了一下,最后冲刺做了八套卷和四套卷,还买了蒋中挺的卷子,都写了。

今年选择题我都不会,多选题我选了一堆4,出来听人讨论心里可凉了,最后拿了71分。

我觉得政治的复习尽量不要拉长战线,9月以后看完全可以,如果有精力的话可以求全说不定你就上80了,但像我这样忘性大的看的早忘的早非常失败。

马原的知识很固定,把原理方法论一背灵活用就可以,但要注意细看大纲,比如今年大纲马原部分的知识就重组调整了,一堆人说变得大的很,其实还好注意看

一下就可以了,原理都一样。

毛概和史纲是同一段历史的两个角度,可以对照着来复习,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史实意义,看历史可以弄清理论的提出演变背景,背理论顺便也能理一下历史。

二者的重合点在新民主革命,史纲之前的部分理一理考的不多(当然还是要照顾热点),后面的重点大章要整理着结合热点复习,这样记得就方便了,也容易成体系。

这些是我个人的小经验,近年选择题答砸了,我的教训是不要忽略小的细节,没事翻一翻加深印象,做的时候谨慎点。

大题方面套路很清晰,马原、毛概、史纲、思修、形势政策各一题,顺序都不会变的。

先把热点背清楚,每本书的原理知识搭个框架,看到题以后先明白答哪本,从材料里找关键词套原理往上写,条理化,原理直接往上写(真题答案往往是这样,明显好给分),然后结合材料解释。

我看有同学吐槽肖秀荣押题准答案不行因为答案都是从最新发言里摘的,我不这么觉得,原理一定要清晰写,找的准老师好给分,在表达解释的时候如果能凸显政策热点肯定也很加分,比如新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文化自信,答毛概史纲还有马原都能写啊,中国梦两个一百年这种写了不会错。

思修、时政问题什么新型大国关系等等新提法都可以提一提,当然,前提是要结合原理。

大题复习我建议看看肖秀荣四套卷的押题,我近年选择题错太惨,进场前看了看四套卷,坐考场里写大题怎么都有话说。

蒋中挺的卷子点特别多,我最后没写完,冲刺的时候写自己负担有点重,建议写一写选择题,覆盖的面广一点。

专业课:

专业课我考的不很好,基础不很扎实。

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我反应了半天才明白老师看中的重点在哪里,希望大家复习的时候都做得好一点。

虽然我做的不好,但好像上线的孩子们都考到140左右了,我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因为是跨专业,文化理论这边,我对什么霍加特汤普森霍尔拉康都是完全没概念,大段大段的观点读了半天也理不出来重点,还有一堆术语,完全云里雾里,我第一年也没时间了,全是强记往上写。

今年不能再这么干了,我把指定参考书看了,对照着买的笔记,补充整理了一番,把知识盲点先填上,然后开始背各种流派观点,我比较笨,就是反复背和默写,默多了写试卷手速也好点。

虽然这样可能是我课外读的专业基础书不够,拓展一下我就抓瞎了。

这方面我自己再好好补。

近年考的题不完全是简单的观点陈列,很综合的分析和区分论述,我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答得大概不太好。

相信这些对于大家肯定都不是问题。

文化经济与政策有三本专业课参考书还有一本创意产业,我就看了买的笔记。

从历年真题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经济学是重点要考的(70%左右),文化产业学其次,然后是政策学和创意产业。

我买了一本文化经济学,一章章的梳理做笔记,政策学和产业学也看了一遍,简单搭了个框架。

着重还是背了文化经济学,文化政策学就看了那一遍,文化产业学后来也有背。

结果近年考了好几个文化政策学的题,我只好凭印象写,答得也不很好。

从我的教训可以看出,专业课复习尽量不要存侥幸心理,文化理论一定要好好理解,不要只是硬背(可能只有我这样),有时候会考书外的知识,这个真的只能靠自己的涉猎积累了,建议大家把西方文化理论都了解一二,稍微了解一点拓展一下。

我觉得有导师对这方面很着重。

之前有同学推荐耶鲁大学的文化理论公开课,当时时间不够了我没看,给大家也推荐一下,说不定有所帮助。

文化经济学也是要重点看,多看几遍把握重点,这个考直接的概念题和辨析阐述还是很多的。

文化政策学考的不多,但还是要看个一两遍,上编是理论,下编是有关政策,要有个大概的印象。

不然像近年这么一考就麻烦了。

文化产业学的复习我觉得也要着重看个一两遍,背重点而且要结合热点问题多总结了解,我这方面做得不够,还是给大家建议一下。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一下真题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课复习,真题常考的高频的热点看透钻研,其他的整理一下有所了解,对于初试答题的准备会很高效。

以上是我的初试经验谈,希望大家在保证公共课达到150的同时,专抓专业课复习(以前觉得考250凑合了,现在才知道考270以上都不是不可能的),文科的东西其实主要是注重记忆、理解和表达,结合自己的特点安排方案,多努力,相信初试就没有问题了。

二、复试经验谈

我报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上交的复试大致分为三部分,英语听力(30),专业课笔试(100)和面试(80),总分200分,低于120分不予录取。

第一年我没有进入复试环节,今年2月份知道了有可能进复试,才开始准备复试,其实已经非常晚了。

如果你初试过了,就可以考虑复试问题。

想太早也没用,除了英语听力和口语这一项,早早练起来,别的我都建议能进复试了再想。

我下面就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上交媒设文化产业管理的复试经验。

首先听力,我听力不好,得知有可能进复试以后我就找了题来练,怕有填图题听完了剑9,练了几遍觉得差不多了,怕他考六级新题型(因为六级改革以后

加了偏学术的内容,而我2年多没咋考过了),买了一套新题型六级题,全部听了一遍。

结果,到了现场一看,题目跟新题型完全无关,反而像高考题(我个人觉得),显示小段的对话问题,然后短对话长对话和文章,我知道自己准备错了。

开了听力以后从第一句就懵了,因为说得很含糊,可能我听力真的不够好,大概意思能懂但关键的那几个词就是分不清。

我一路懵着听完,直到最后一题才醒过来。

考得不能更糟了。

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中对上交听力考有个概念。

其次专业课笔试。

一般来说初试专业课基础都考很多了,能进复试专业课都不会差。

我是比较水的,跨专业,对专业课笔试怕得不得了。

学长学姐的经验是会考热点,要着重关注热点问题。

于是复习的时候我开始刷热点,没咋翻书,专业课书没看。

笔试开始时我因为住得远起得早早到了,跟新传的一个孩子聊他们的笔试,他说他们笔试考的都是书后的题,交大还是很看重基础的。

而我们专业的笔试,明显结合了书上的基础和热点,而且基础的那道题分值最大。

我也是失策了,硬着头皮回忆着答完了。

最后是面试,一般的面试培训总会跟你说你只有7、8分钟的时间面试,但我觉得上交大概能撑到20分钟。

我们的面试是一人20分钟。

我按7、8分钟准备的,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跳。

建议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多准备点聊的话题。

因为是跨专业吧?

我自己面试时感觉碰到了压力面试,我懵了一直在辩解,这个真的是大失误。

希望大家引做教训。

遇到了就顺着老师来,就势换个话题,别在这儿纠缠,印象分估计就不好了。

还有简历准备,一定不要给自己挖坑,只要写在上面的每一项都要准备好,不然真是很麻烦。

我的简历是直接印的之前写的,也没细看。

交上去老师看简历问问题,问了一堆我无力招架的问题,我也没准备到。

出来了以后我一直很惶恐,怕自己被刷,这个可能性太大了……

以上是复试主要环节的经验谈。

最后我复试得分159分,鉴于我之前这么烂的表现,有这个分数我很满意了(我听力分差不多都扣完了),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谈一下交大的体检和心理测试。

体检不同学院安排的时间不一样,主要在闵行,这边排队超级长,每一个环节都排好长的队,其他时间就不说了。

我是在19号体检,中午12点考听力下午也有安排,最好上午体检完。

我6:

30出发,7:

40排队,队已经长的影响交通了。

特别庆幸自己来的没太晚,好像放射科还有名额限制。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和我情况一样,尽量早去排队,排的时候可以先排尿检、视力、放射和内科,这几个队排的特别厉害。

心理测试是发了个问卷,看着写就成。

关于复试的经验大概就想到了这些,希望大家适当参考。

一直以来我都是顺风顺水的平淡地读上来,个性内向,向来“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愿意去想各种人情世故,大学也没参加过什么太多的活动,“躲进小楼成一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很喜欢的《定风波》里的一句,我愿以它来收尾。

历尽千帆,努力拼搏到如今,我的心情感慨也大致若此。

愿大家都能够有所成就,逐梦无悔,取得自己想要的目标。

如果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丁点启发,那我就万分满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