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558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修改稿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教学资源,采取灵活的备课方式——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因循守旧、不懂变通,虽然课堂中有多媒体计算机,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利用网络检索课堂资料的意识。

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教师的“谆谆教诲”下,固步自封,认为课本就是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

(3)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自从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以来,大部分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在使用的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与学生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学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驾驭课堂,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

尽管大多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把学生封闭在教材和课件之内,使他们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实情境完全隔离。

学生被动的接受者,是知识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帮助教师缓解教学工作量,而对学生的新枝、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主要表现为教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owerPoint来说明、演示教学内容,教师使用的PowerPoint相当于现实中的黑板,学生的学习仍是被动的接受。

整个教学流程“换汤不换药”,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

1.国家层面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在农村学校的逐步应用与推广,尤其是校园网的组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更以风起云涌之势在农村小学的“落户”,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陌生的课题或话题抽出来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信息技术的支持便于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使新知识形成更加形象而具体、感性的知识表象,能够帮助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构建学生自由、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模块,从而不断地拉近书本与人本的距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童年的稚嫩与精彩。

2.学校层面

在当今社会,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素质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位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信息技术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设想提供了有利条件。

传统的阅读与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

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如果学校教育能抓住学生自我学习的自然性本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我学习阅读的条件,并辅以正确引导,及时帮助,那么学生知识含量会越来越充盈,主动探究知识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看到国外对此类课题研究较早,我国起步尚晚。

国外的经验建立在立足其本国的学科、课程、习惯特点,我们如果完全照搬,又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现状,也不能为我们的学生所接受。

国内的研究尚没有完善的适合农村小学的方法、体系,目前,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实用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在课改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设想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研究出一种发展学生自然潜能的自主性,交互性的新型教学结构,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信息,能够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的目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挑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索出一条在小学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新思路,使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与学科整合形成适合的教学模式,并为其他条件类似的农村小学进行此类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3.学生层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

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日益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理论同建构主义理论一样,也是综合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而产生的重要心理学概念。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作用进行学习研究;

它们的差异之处体现在人本主义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发展,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人的学习潜能;

而建构主义则忽略了这一点。

如果将二者结合,能够有效地填补建构主义的空缺,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促进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实践的阵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保证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和形象真实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3.小学生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前运算阶段(2岁~7岁);

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

它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各阶段发生的时间大致对应于上述的年龄阶段,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征是:

(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2)掌握了包含的概念;

(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设法向学生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要了解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

要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要重视社会交往对学生认知的发展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去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

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他认为,在现代条件下,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应该是使各个班级在每一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

”具体而言,他认为,教学最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

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

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

花费最少的经费。

(二)政策依据

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进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我们所界定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手段。

包括常规媒体与多媒体整合后的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方法。

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二)优化

从中文意义上说,优化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变得优秀。

即运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更高。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指教师按语文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从广义上说的。

本课题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农村小学3―6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研究开始较早,也远远高于国内的发展水平。

如英国,较早地重视了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在美国,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日常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在对待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上,美国已摆脱了过去“唯技术论”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拥有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把各种新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时,更多的是考虑与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自己教学效果的多因素评价等方面的联系,使教学手段的改进同教师、学生相互关系的转变紧密联系起来。

发达国家在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上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研究者开始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90年代初,国家教委八五规划的重点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其中西安市大雁塔小学对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整体感知—部分探究—整体综合”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这一课题主要是针对录像、投影、录音三种媒体的研究。

1994年,何克抗、李克东教授主持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把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计算机应用”四结合。

2000年,此研究还扩展到各个学科。

近几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方面的效果明显;

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指出,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整体的考虑媒体的作业、教师的走样等因素。

这些实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对语文教学的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尤其是目前正进行的、广受关注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重大研究,必将使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实验研究之外,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他们或从理论或从实践出发,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益于语文课堂优化的方法。

在近些年出版的各种语文教育教学类书籍中,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有的甚至用专门的一章来论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问题,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从目前涉及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来看,理论界主要针对的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优势、误区及对策的研究。

一方面对之前的运用状况进行反思,一方面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新方式。

从反思中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汇总的运用状况并不乐观,人们确信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的作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没能正确的运用技术,没有发挥技术的潜能。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拟创新点

以往信息技术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仅注重理论层面的教法、学法研究,现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

本课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对小学信息技术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尤其是实践上的应用与探索,期待在探索中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假设

1.理论假设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2.实验变量

(1)自变量:

信息技术的运用

(2)因变量:

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控制变量:

学生兴趣的培养;

课题组成员的相对稳定;

实验班教学案不在对照班使用;

增加实验资金投入,为实验正常开展作好物质准备。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着力提高学生积极性。

(2)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以前被动听讲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题作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朗读和写作能力。

2.老师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

(2)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学校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语文课堂。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总结经验和做法,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现状调查。

(1)调查分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课堂教学模式等。

(2)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对渗透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的认可程度。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有灵气。

主要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学科主动参与教学模式、自主运用教学模式。

(2)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

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课导入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重难点突破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拓展训练策略等。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由綦江区赶水河东小学语文课题组承担,课题将在我校3-6年级语文学科中展开,研究涉及我校就读的3-6年级学生和语文教师。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能力。

其次,定位研究方向,把握研究要素,构建研究框架。

第三,开展问卷调查,做好起点研究。

第四,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阶段任务。

第五,开展系列活动,反思调整研究做法,保证任务的完成。

第六,抓实研究总结,做好提炼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搜集研究资料,归纳整理,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每位课题研究者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公开课,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2.文献研究法

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调查研究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如:

研究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

这样研究与统计相结合,使我们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4.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要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5.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全校18个班中挑选的12个班的学生,因此,为了了解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研究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途径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

(三)技术路线

本校有局域网、多媒体教室、数码相机、摄像机,每间办公室、教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均配有电脑,全校教师拥有个人电脑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且拥有一批信息技术骨干。

因此,本课题以现有校园网,光纤宽带为基础,以自制、购买、共享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校园信息化资源平台,同时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讲座,安排实验教师到相关有试验成果的学校考察学习,为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建立语文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2.撰写《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课题项目设计论证,并上报区教科所对课题进行项目设计论证。

3.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4.组织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制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

5.培训实践教师,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与设计。

6.对各班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确定试点班,制定试点班实施计划。

7.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5年7月—2017年1月)

1.召开研讨会,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2.实验课展示、研讨、检测、评估与小结。

3.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整理材料,提出阶段整改措施。

4.完成实验课录像资料及教学课件的收集和整理。

5.接受专家指导组对项目实践进行诊断、评估。

6.注重材料的积累和归档。

7.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3.形成专项成果集,展示研究成果。

4.召开验收鉴定会,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运用。

十、预期成果

(一)学校方面

1.改变教师思想观念,主动学习,积极实践。

2.探索教学结构模式,举一反三,加强联系。

3.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二)教师方面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

2.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阶段性成果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

阶段性成果

准备阶段

2015年1月--

2015年6月

制定方案、学习理论、培训研究人员、问卷调查

调查报告

研究阶段

2015年7月--

2017年1月

开题报告、深入课堂、展开研究、积累心得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教案课件集、录像课例、论文汇编

总结阶段

2017年2月--

2017年6月

总结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最终完成时间:

(三)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