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345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同名25626Word格式.docx

加之,内容注重于文化知识方面,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智障儿童来讲,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很强的生活化知识经验及技能,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应是以文化为主的教育,而是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融入一些读、写、算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是一种实用生存教育。

我们发现目前的培智学校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习惯性差,缺乏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不高等。

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上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因此,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

由此,我们提出了“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中、重度智障生多伴有多重障碍,如:

语言缺陷、肢体残疾、行为笨拙等,因而教学训练的难度相当大。

对他们要实现有效训练,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生身心特点,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概念界定:

1.生活化:

“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

“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

“生活化”是指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

2.生活化课堂即课堂教学必须生活化。

具体地讲,训练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必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训练要求必须与实际能力相吻合。

促进学生通过学习生活,进而自信自强,热爱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它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保证其它多无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

生活即教育,教育及生活。

(二)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理论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让自然作爱弥儿的教师。

卢梭直截了当地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

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原则。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

“社会即学校”是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这一原则要求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因此“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亦是生活法。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

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课堂是生动有趣的,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重度智障生学习能力低下,要进行“读、写、算”等基本学习技能的系统训练,需要很长时间,大部分学生甚至到毕业都很难掌握。

针对这一情况,基于“学以致用”的理念,我们强调,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来源于智障生生活实际,教学训练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生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智障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

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练习形式,使学生及时将学习的知识技能融为平时的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知识技能形式生活化。

2.加强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智障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课程观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

根据中、重度智障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实施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面向全体,重视差异,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

基于中、重度智障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我们提倡在生活化课堂中,应重视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需要指出的是:

中、重度智障生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基本上离不开监护,因而不能将个别化教学简单混同于课后的个别辅导。

为此,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实施个别化教学。

(二)研究的基本假设

l.注重叠合性:

对于智障学生,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所在,更是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所在。

智障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要达成训练目标,需要采取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种学科(领域)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2.实施渐进性:

生活化课堂的渐进性是指相同(相关)主题内容,对不同年级学生(或同一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训练目标上要有差异,要求逐步提升。

3.突出开放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我们感到生活化课堂需要突破“课堂”狭义概念,使课内与课外相互开放、拓展、交融。

4.体现人文关怀:

生活化课堂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生自尊的保护,自信的培养。

四、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智障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优化培智课堂教学策略。

2.发现和开发智障儿童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4.生活化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促使学生体验生活,引导MR儿童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5.课堂教学如何与智障学生的生活联起来,使学习活动变得简单、生动。

6.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脚步,变单一智能向多元智能展示。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观察、访谈、案例、文献等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构建。

1.调查问卷法:

通过调查,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研究。

2.资料文献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收集,了解本课题在当前国内外的最新动态

3.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情况等等。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适时进行反思、提升。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8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

学习―认识-实践"

的格局。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3)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智障学生课堂教学"

生活化"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

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

(1)研究活动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结题。

本课题研究采用分级管理的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并做好会议记要,以确保课题如期顺利进行。

同时,每月月初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交流。

六、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2.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应用,培养智障学生的创新能力。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撰写生活化教学活动特色研究案例等。

七、实验的成果形式

教案设计;

教学模式课例;

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有关论文;

课题实验报告;

教案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