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8140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概念

[解答]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它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

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包括血浆、组织液和少量存在于一些体腔内的液体,如脑脊液、关节腔内的滑液等。

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血液中含有血细胞,故A、B、D、E均不正确或不完整。

6.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E

[考点]红细胞的造血原料及辅助因子

[解答]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红细胞合成DNA必需有的合成核苷酸的辅助因子。

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

A.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B.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C.维持动脉血压稳定

D.调节器官血流量

E.促进肾小球的滤过

A

[考点]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解答]血浆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浆蛋白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对维持血浆容量,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8.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抑制因子X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考点]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解答]在血液中,每一个分子抗凝血酶Ⅲ可以与一分子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失活。

肝素可与抗凝血酶Ⅲ的一个赖氨酸残基结合,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加100倍,使凝血酶立即失活,从而产生抗凝作用。

9.纤溶酶的特点是

A.特异性高,只水解纤维蛋白

B.特异性不高,对所有蛋白质类物质均有强烈水解作用

C.特异性高,只水解纤维蛋白原

D.特异性不高,主要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对因子Ⅴ、Ⅶ、Ⅸ、Ⅹ、Ⅱ等也有水解作用

E.主要水解因子Ⅱ和因子Ⅹ

[考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

[解答]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最敏感的底物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是血浆中活性最强的蛋白酶,特异性较低,除主要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外,对因子Ⅱ、Ⅴ、Ⅶ、Ⅹ、Ⅻ等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10.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D.重力作用促进血液进入心室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考点]心脏的泵血功能

[解答]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当低于心房内压时便产生了“抽吸”作用,血液顺着房-室压力差由静脉通过心房迅速向心室内流入,其充盈量约占总充盈量的2/3以上,心室舒张后期,心房收缩将心房内血液挤入心室,使心室进一步充盈,但其血量不多,约使心室的充盈量再增加10%~30%。

11.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左、右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心房所射出的血量

D.心脏每搏动一次,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E.心脏每搏动一次,由左、右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考点]心输出量的概念

[解答]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或心输出量。

12.心脏兴奋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心房肌

B.房室交界

C.优势传导通路

D.心室肌

E.浦肯野纤维

[考点]心肌的传导性

[解答]兴奋沿浦肯野纤维传导的速度最快,可达4m/s(心房肌约0.4m/s,优势传导道路为1.0~1.2m/s,心室肌为1m/s,房室交界的结区最慢,约为0.02m/s)。

13.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张期开始后

D.舒张中后期

E.舒张期结束

[考点]心肌的兴奋性

[解答]有效不应期是指从0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时间。

从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与其机械收缩的对应关系可知,有效不应期一直持续到舒张期开始后。

14.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

A.Ca2+内流

B.Na+内流

C.K+内流

D.Ca2+外流

E.K+外流

[考点]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

[解答]窦房结P细胞0期去极化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对河豚毒不敏感,而受细胞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

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15.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黏滞性

B.红细胞数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大动脉弹性

[考点]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解答]外周阻力主要反映舒张压的变化。

由于外周阻力的大小和阻力血管口径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阻力血管口径的微小变化就能引起舒张压大的变化。

大动脉弹性影响脉压,输出量反映收缩压的变化,而血液黏滞度和血管长度的一次方和外周阻力成正比,所以其对外周阻力的影响没有血管口径对外周阻力的影响大。

16.在影响动脉血压的诸因素中,搏出量增多而其他因素不变时,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B.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变化不大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

[考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解答]当心室肌收缩力增强使搏出量增大,而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较少。

其原因是:

搏出量增多时,心缩期射入动脉的血液量增多,对动脉管壁侧压力增大,故收缩压明显升高。

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液加快流向外周,至心舒期末,动脉内存留的血液量与前相比增加并不多,故舒张压升高较少。

17.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差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

[考点]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通常把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心脏射血能力强,可将静脉回心的血液及时射入动脉时,则中心静脉压可维持正常水平不致升高;

反之,当心脏射血能力较弱时,血液将在右心房和腔静脉内存留,使中心静脉压升高。

另一方面,在心脏射血能力不变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中心静脉压将会相应地增多;

反之则降低。

18.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能引起

A.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B.心迷走中枢抑制

C.心迷走中枢兴奋

D.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

E.心交感中枢兴奋

[考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解答]当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被牵张,位于颈动脉窦区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发出传入冲动的频率增加,到达中枢后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抑制。

中枢活动的变化分别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到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

19.关于冠脉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心室收缩期血流量少

B.在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多

C.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4%~5%

D.动脉舒张压升高时,血流量增多

E.心肌缺氧时血流量减少

[考点]器官循环:

冠脉血流特点和血流量调节

[解答]心肌耗氧量很大,心肌组织中氧分压降低时,某些代谢产物如腺苷可引起冠状血管舒张,使冠脉血流量增多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

20.正常人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约为用力肺活量的

A.63%

B.73%

C.83%

D.93%

E.95%

[考点]肺通气

[解答]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正常情况下,在第1秒钟内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83%左右。

21.有关胸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是负压

B.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C.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回流

D.使肺维持一定的扩张程度

E.产生气胸时负压增大

[考点]胸膜腔内压

[解答]胸内压在一般情况下是负压。

如果胸膜受损,气体将顺压力差进入胸膜腔而造成气胸。

此时进入的大量气体使胸膜腔负压减小,甚至消失。

A、B、C、D项均正确。

22.决定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是

A.余气量的多少

B.潮气量的大小

C.肺活量

D.呼吸频率、潮气量与无效腔的大小

E.呼吸频率与无效腔的大小

[考点]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解答]由于无效腔的存在,吸入的气体不是都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体量称为无效腔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其计算方法是: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这部分气体一般情况下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3.关于Hb与O2结合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B.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含量

C.HbO2呈鲜红色,氧离Hb呈紫蓝色

D.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E.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取决于血液O2分压的高低

[考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解答]Hb与O2的结合具有以下特征:

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每升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的氧容量,而每升血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的氧含量,所以B选项错误。

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的四个亚单位无论在结合氧或释放氧时,彼此间有协同效应,即一个亚单位与氧结合后,其他亚单位更易与氧结合,反之,当HbO2的1个亚单位释放氧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氧。

24.P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最主要是通过哪种途径引起的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C.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考点]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解答]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一条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继而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

另一条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延髓,使呼吸中枢兴奋。

两条途径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但以前一条途径为主,约占总效应的80%。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是外周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为外周化学感受器。

25.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

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

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考点]胃肠的神经支配

[解答]胃肠内在神经丛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内在神经丛中含有大量神经元(神经元数目约108个,几乎相当于脊髓内神经元的总数);

内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除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几乎含有所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各种肽类物质;

内在神经丛不仅有运动功能,也有感觉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胃肠内在神经丛的活动受外来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及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

26.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使蛋白质变性

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E.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考点]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解答]胃液中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的作用。

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但胃液中没有淀粉酶,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

27.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

A.HCl

B.肠激酶

C.胰蛋白酶本身

D.糜蛋白酶

E.羧基肽酶

[考点]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解答]胰蛋白酶原主要在肠液中的肠激酶(肠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此后,胰蛋白酶也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即自身激活。

28.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质分解产物

B.HCl

C.脂肪酸

D.淀粉

E.葡萄糖

[考点]胃肠激素的释放

[解答]食糜中的HCl可刺激小肠黏膜中的S细胞分泌促胰激素。

当小肠上段pH降至3.0时,可引起促胰激素大量释放。

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糖类物质几乎没有作用。

29.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

A.胆固醇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C.胆色素

D.胆盐

E.脂肪酸

[考点]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解答]胆盐可以乳化脂肪使成微滴,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

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将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黏膜表面,从而促进它们的吸收。

30.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考点]小肠的吸收功能

[解答]胆盐随胆汁进入小肠后,94%以上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入门静脉,再回到肝,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胃液中的内因子结合后也在回肠解离,维生素B12在此处被吸收入血。

31.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基础状态下测定

B.儿童高于成人

C.反映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水平

D.临床常用相对值表示

E.正常平均值相差±

10%~15%属于正常

[考点]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解答]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而在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基础状态是指:

①受试者要在空腹(清晨未进餐以前),且距前次进餐12小时以上。

②必须静卧0.5小时以上,以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③清醒、安静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

由于这种基础状态消除了影响能量代谢的各种因素,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较稳定,因此,代谢率也较稳定。

BMR比一般休息时的代谢率要低8%~10%,但不是人体最低的代谢率,因为熟睡时的代谢率更低。

32.关于汗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汗液的主要成分为水分

B.汗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

C.汗液中的Na+浓度受醛固酮调节

D.汗液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E.汗液中不含蛋白质

[考点]散热方式:

汗液的分泌

[解答]刚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作用下,汗液中的。

Na+和Cl-被重吸收,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

33.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的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考点]分泌肾素的结构

[解答]近球小体的颗粒细胞(也称近球细胞)能合成、储存和分泌肾素。

致密斑的功能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其信息传到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3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

A.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每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D.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E.每侧肾血浆的滤过量

[考点]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解答]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常指每分钟)两肾所生成原尿的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35.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注大量生理盐水

D.静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考点]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解答]交感神经兴奋及注射肾上腺素均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主要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渗透性利尿);

注射抗利尿激素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这两者都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6.肾糖阈是

A.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肾小管开始吸收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D.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

E.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的临界尿糖浓度

[考点]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解答]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分近球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部分葡萄糖将随尿排出。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37.给体重3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

[考点]肾内自身调节: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解答]体重3kg的家兔血液量约有240ml(每kg体重80ml),注入血中20%葡萄糖5ml约相当于1g的葡萄糖(5ml×

20%),将使血糖升至500mg/100ml,明显超过肾糖阈(160mg/100ml),不能被近端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将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内液体含大量葡萄糖而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

故尿量增加并含有糖(糖尿)。

3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降低

E.疼痛刺激

[考点]尿生成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

[解答]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强烈的疼痛刺激、高度的精神紧张均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其中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只要改变1%~2%,即可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血容量改变要影响其分泌则往往要改变5%~10%。

39.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

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水利尿

[解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对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这种现象称为水利尿。

40.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多是通过

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B.增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C.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减少醛固酮的释放

E.降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渗透性利尿

[解答]当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时,由于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加。

静脉注射甘露醇,由于甘露醇可以从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可使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和渗透压升高,使尿量增加。

41.影响肾排H+的主要因素是

A.通过碳酸酐酶的作用,H+与重碳酸盐结合

B.H+与肾小管液中的NH3结合形成

C.H+与Cl-结合为HCl

D.H+与

结合形成H2SO4而分泌出来

E.H+与醋酸盐结合

[考点]肾小管对H+的分泌

[解答]分泌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

,使肾小管中H+浓度降低促进H+的分泌。

进一步与小管液中的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铵盐(如NH4Cl),并随尿排出。

42.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

A.Cl-

B.K+

C.Na+

D.Ca2+

E.Mg2+

[考点]突触传递的过程

[解答]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的一种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使膜外Ca2+抖进入突触前膜,促进突触小泡和前膜接触、融合及胞裂,最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

4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A.双向性传递

B.兴奋节律的改变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总和

E.后放

[考点]突触传递的特征

[解答]化学性突触传递具有单向传递,存在突触延搁、总和、后放、兴奋性节律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等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才是双向性的。

4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

A.K+、Na+,尤其是K+

B.K+、Na+,尤其是Na+

C.K+、Na+、Cl-,尤其是Cl-

D.Ca2+、K+、Cl-,尤其是Cl-

E.K+、Cl-,尤其是Cl-

[考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解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发生机制是某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提高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尤其是Na+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