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三Word下载.docx
《乐山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三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即养成儿童对数学问题的()
∙A.敏感性
∙B.理解性
∙C.运用性
∙D.操作性
3.
大班儿童如果能够根据静态图片在头脑中呈现出抽象的动作表象,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
∙A.外化能力
∙B.内化能力
∙C.同化能力
∙D.顺应能力
B
4.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
∙A.知识掌握发展的过程
∙B.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
∙C.个性特征发展的过程
∙D.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D
5.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
∙A.归纳
∙B.概括
∙C.抽象
∙D.分析
C
6.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儿童提供()
∙A.知识环境
∙B.游戏环境
∙C.操作环境
∙D.学习环境
7.
在学龄前阶段,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仍是一种()
∙A.经验性的知识
∙B.系统性的知识
∙C.理论性的知识
∙D.正规化的知识
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内容安排上,应该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
∙A.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
∙B.儿童学习的经验准备
∙C.儿童学习的逻辑顺序
∙D.儿童学习的操作水平
9.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幼儿没有()
∙A.操作
∙B.游戏
∙C.作业
∙D.活动
1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基本原则指出,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应指向()
∙A.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
∙B.儿童思维结构的发展
∙C.儿童生活的联系
∙D.儿童数学情感的建立
11.
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A.“反思”
∙B.“觉醒”
∙C.“反馈”
∙D.“自觉”
1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
∙A.横向结构
∙B.层次结构
∙C.总括结构
∙D.理论结构
13.
“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是教学大纲中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
∙A.认知发展的目标
∙B.行为、技能的目标
∙C.情感、态度的目标
∙D.知识掌握的目标
14.
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直观的方法
∙B.游戏的方法
∙C.活动的方法
∙D.实际练习的方法
15.
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是()
∙A.数学操作活动准备
∙B.数学操作活动设计
∙C.数学操作活动组织
∙D.数学操作活动评价
16.
表示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基本单位是()
∙A.
∙B.1
∙C.所有的自然数
∙D.所有的数字
17.
让3岁儿童拿5个桔子,他数到5个桔子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
说明儿童没有形成()
∙A.一一对应观念
∙B.数的包含关系
∙C.序列观念
∙D.类比观念
18.
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19.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这一数学教育目标适合()
∙A.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
∙B.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
∙C.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
∙D.学前班数学教育
20.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和获得始于()
∙A.反复教儿童数数
∙B.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
∙C.对集合笼统感知
∙D.对几何形体的感知
21.
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A.目测
∙B.估测
∙C.自然测量
∙D.标准测量
22.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确定评价目的
∙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
∙D.处理评价结果
23.
形成性评价是()
∙A.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B.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
∙C.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
∙D.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的一种正式的评价
二、多选题
(共5题,共10分)
24.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A.操作法
∙B.演示法
∙C.讲解法
∙D.游戏法
∙E.观察、比较法
E
2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B.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C.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D.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E.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6.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掌握数概念的指标有()
∙A.理解数的守恒
∙B.掌握数的运算
∙C.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D.掌握数的顺序
∙E.掌握数的组成
CDE
27.
空间概念的特点包括()
∙A.流动性
∙B.周期性
∙C.相对性
∙D.连续性
∙E.可变性
28.
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有()
∙A.鉴别作用
∙B.诊断作用
∙C.交流作用
∙D.分类作用
∙E.改进作用
ABE
三、问答题
(共8题,共54分)
29.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1)要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
(2)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要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30.
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同化到顺应。
(4)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31.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有何特点
(1)2岁-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2)3岁-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3)4岁-5岁儿童已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4)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32.
简述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1)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
为了使幼儿对加减概念有较清楚的理解,教师在进行5以内加减教学时,可将加减分开进行教学。
在6-10的加减运算教学时,加与减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4)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33.
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4.
举例说明量的守恒教育的指导要点。
(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
面积守恒,教师可用几何图形拼出各种面积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面积是否一样大。
容积守恒,可用装有水或沙子的各种杯子、瓶子或其他容器,做出容量的各种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这些杯子里的水是否一样多。
体积守恒,用橡皮泥、积木等摆出体积的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是否变大(或变小)了。
(2)教师提供两份同等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守恒判断。
一样长或一样多。
(3)利用数来表示量的守恒。
有的物体量的变式是以某种单位为基础作出变化,而且各种量都可以用计量单位予以测定。
因此各种量的守恒,也可采用计数单位数量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如长度守恒。
35.
案例分析题:
一名幼儿在做辨认三角形的游戏时,只能把等边三角形挑选出来,而不能把其它的三角形也挑选出来。
请分析该儿童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对策。
(1)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的认知,积累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的经验,但尚未达到守恒。
(2)在教育幼儿认识集合体时应注意:
几何体的教育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应充分应用变式;
应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进行。
36.
教学设计题: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认识l0以内相邻数”的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
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2)活动设计应做到:
应注意应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基础上进行;
注意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观察;
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