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7449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史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关于将1919年5月4日定为中国现代史开端的分岐

▪是按照官方革命史、党史等角度。

▪关于1911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史开端的问题。

▪争论:

五四运动到底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什么作用?

▪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1、对于现代中国历史体系的不同认识

▪现在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以中国革命史为主线。

▪第二种,以中国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转化和消失为主线。

▪第三种,根据结构论的方法来构建中国现代史的体系。

▪第四种,中国现代史应采取与中国古代史基本一致的体系。

▪第五种,以“社会现代化”理论来重新架构中国现代史的基本体系。

2、主要两种范式:

革命范式和现代化范式

▪1)革命范式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两大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人民大众和外国侵略者支持下对国内人民进行镇压的封建者的矛盾。

(2)特点:

斗争。

▪(3)基本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2)现代化范式

(1)概念

(2)主要建构

▪(3)现实意义

第一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与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和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深刻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对这一观点的不同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一、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性质及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三、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四、北洋军阀的纷争和政府更迭。

第一节五四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及其操纵下的军阀统治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日、美对中国的侵略的加紧。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作用分析。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轻工业:

纺织业、面粉业、火柴、造纸、

卷烟、制革、缫丝等

▪重工业:

采矿业、运输业等

2、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

▪1.背景:

▪2.主要内容:

▪ 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

▪3.影响: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启发了觉悟,开阔了眼界

四、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给正在苦苦寻求出路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1918年11月,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进一步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

从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出发,李大钊指出这次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

并在大胆预言:

“……试看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

3.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五四运动

▪一、巴黎和会和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北京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爆发。

各地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三、工人大罢工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六三”后工人阶级的政治大罢工,遍及全国的“三罢”斗争。

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及其伟大作用。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关于五四运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新思潮的竞起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

▪五四时期的社团和刊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宣传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

▪文化统一战线的成就与分化。

▪“问题与主义”的争论。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

▪毛泽东、蔡和森等于1918年4月在长沙正式建立新民学会,该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和“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

少年中国学会

▪少年中国学会于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到1925年底停止活动。

起初主要是几个四川籍青年王光祈、曾琦等酝酿。

总会设在北京,在南京、成都、巴黎设有分会,是五四时期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青年团体。

学会确定的宗旨是:

“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所谓“少年中国”,即适于20世纪时代潮流的中国。

改造联合座谈会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

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9月,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译了《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以“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二种”名义在上海出版。

《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

▪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

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

——杜亚泉(左)《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顾吾人深信吾民族可以复活,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

然知吾人苟改有所努力以达此志的者其枣非他、即在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而立东西文明调和之基础。

——李大钊(右)《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学衡》派的主张

在“五四”后兴起的各种文化思潮中,《学衡》派颇为引人注目。

此派因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大型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创办人为南京东南大学青年教授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左下图)等人。

他们均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留美或留欧学生,深受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IrvingBabbitt)思想的影响。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军阀混战、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过。

历史意义

▪二、军阀混战和政治斗争

▪盛顿会议。

北洋军阀的混战。

资产阶级改良主张

▪三、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及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上海

陈独秀

1920.8

北京

李大钊

1920.10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巴黎

周恩来

1921.3

东京

周佛海

1921.3

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1921年2、3月间,继上海和国内其他区党组织成立后,在法国的共产党员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张申府等五个党员正式组成了旅欧共产党巴黎小组,负责人是张申府。

中共成立

名称:

中共一大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王尽美陈潭秋等13位

地点上海望志路、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制定纲领(确定名称、奋斗目标)中心任务领导机构

意义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b.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c.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

▪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

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会议在华盛顿举行。

会上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和《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海军协定)。

通过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英日同盟被拆散,逼迫日本削弱了海上势力。

这次会议实质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帝国主义各国根据战后力量对比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一次再分割。

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三水人。

光绪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武昌起义后为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大臣,曾策动电逼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国篡权奔走效劳。

南北和议达成后,任袁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成为旧交通系首领。

1913年5月担任财政部次长,代理部务。

1915年9月,又组织了全国请愿联合会,为袁世凯帝制复辟效劳。

袁死后被通缉,潜逃香港。

次年张勋复辟,力主讨逆。

1918年,任交通银行董事长和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

1919年1月被委任为外交委员会委员、战后经济调查委员会委员。

1921年12月在张作霖支持下,出任国务总理。

次年,被直系军阀赶下台,逃往日本、香港。

1925年,任段祺瑞政府财政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委员和交通银行总理。

1927年被张作霖聘为安国军总司令部政治讨论会会长、税务督办。

次年因反对北阀被国民政府被通缉。

1933年4月9日病死于上海。

众多救国方案的提出与尝试

▪王宠惠(1881--1958) 广东东莞人,生于香港,字亮畴。

190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

190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11年加入同盟会。

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大理院院长。

1922年出任“好人内阁”国务总理。

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部长、司法院长、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代理行政院长。

曾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多年,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

1949年去香港,后任台湾"

司法院"

院长。

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中共二大召开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出席大会的有:

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向警予、高君宇、项英、邓中夏、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施存统等共12人,代表着全国195名党员。

大会讨论的中心是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

此外还讨论和通过了关于世界形势与中国共产党民主联合阵线、加入共产国际、工会运动、少年运动、妇女运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等决议案。

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共二大以后,中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达30多万,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月12日,香港海员提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遭到资本家的无理拒绝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

苏兆征、林伟民是这次罢工中涌现出的著名工人领袖。

第二章国民革命

本章重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意义。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北伐战争的胜利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意义,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促进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重大意义。

了解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深刻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两条不同路线。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深刻领会毛泽东等人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内涵。

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中国国民党的改组

▪1、南方军阀的内争孙中山重建军政府

1920年11月25日,孙中山偕同唐绍仪、伍廷芳等由上海回广州重组军政府。

29日举行第一次政务会议,推举各部部长。

内务孙中山(兼),以唐绍仪、唐继尧、陈炯明、伍廷芳、徐谦、汤廷光、李烈钧分任财政、交通、陆军、外交、司法、海军、参谋部等各部部长,派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再次形成了南北两政府的对峙局面。

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

(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职,6日,任命陈炯明为内务部长兼陆军部长,伍廷芳为外交部长,唐绍仪为财政部长(未就职,由次长廖仲恺代理)。

汤廷光为海军部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胡汉民为总参议兼文官长,马君武为总统府秘书长。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1、列宁对国际形势的基本估计和苏俄外交需要是共产国际推进中国国共合作的动因

1919年列宁指出:

“苏维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全集36卷290页)1920年列宁又说“目前的世界形势把无产阶级专政提上了日程。

”出于这些乐观估计,列宁要发动包括中国等国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

因而力主中国国共两党合作革命。

同时,为了打破在世界上的孤立,苏急于在东方找到盟友,也要求国共合作,形成强大革命力量,夺取政权并建立一个能与苏俄为友的革命政权。

2、共产国际从联合吴佩孚到联合孙中山的政策转变

3、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北京政府决定出席该会,共产国际开始转而联合孙中山

4、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政策的制定

▪共产国际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确定了联合国民党的基本政策;

孙文(左)越飞(右)联合声明发表,共苏俄正式与孙中山结盟。

5、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政策由“党外联合”到“党内合作”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政策由“党外联合”到“党内合作”的转变过程。

▪中共三大召开,国共“党内合作”政策的制定。

▪在“三大”,陈独秀(上左)、马林(上右)等主张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全部加入国民党;

张国焘(下左)、刘仁静(下右)等主张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需要加入国民党。

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确定

1922年6月16日,孙中山一手护植起来的陈炯明(右)发动叛乱,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孙中山退到永丰舰(左)抵抗失败,退居上海。

此事发生后,孙中山意识到依靠军阀革命终归要失败,开始认真考虑联俄、联共,发动人民革命以实现革命目标的问题。

随即确定了“三大政策”。

2、国民党改组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仿照苏俄党的式样,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党内合作和“三大政策”。

1923年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

3月成立军政府大本营。

左图为广州军政府旧址,右图为孙中山在办公室。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0-31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代表165人,包括中共党员24人;

会议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上图为会场,下图为代表步出会场。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评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1、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2、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3、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

▪1、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设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统一的政党。

▪2、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设一个有力量的政府。

▪3、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立一支服从国民党领导的、有战斗力的新型军队。

国共合作的形式的评价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这一参照来源于马林在印度尼西亚指导印尼社会民主联盟成员加入资产阶级的伊斯兰教联盟三宝垅支部的实践。

但是,印尼的国情与中国的国情差别很大,二者之间的参照意义实际上很少。

共产国际机械推行这一模式,对国共合作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四、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

在黄埔学生军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新型军队。

共产党员在其中担任政治工作,但没有军事指挥权。

2、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3、全国人民的反帝废约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

▪天津各界热烈欢迎孙中山北上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段祺瑞、张作霖也致电表示欢迎。

为了迅速实现全国和平统一,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以中国国民党总理身份发表《北上宣言》,明确宣布北上的目的是“推倒军阀”和“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

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于1924年12月31日到达北京。

因劳累过度,肝癌复发,他到达天津时就已病倒,到北京后即入协和医院治疗。

正当国民会议代表大会进行期间,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

弥留之际,他留下了《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嘱咐国民党和全国人民按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实行三大政策,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评价孙中山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4、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

顾正红(1900—1925)江苏阜宁(今滨海)人。

日商经营的上海工厂工人。

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5月,日本厂方违背诺言,撕毁协议,企图破坏新成立的工会。

15日,顾正红领导工人进厂交涉,被日籍职员枪杀,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从而引起了全国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惨案爆发后,中共中央联合社会各界,发动群众进行罢工、罢市、罢学,抗议帝国主义暴行。

在全国掀起了蓬勃的反帝浪潮。

这场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标志着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省港大罢工

在海员工会领导下,海员的罢工在3月初发展成香港工人同盟总罢工,罢工人数10余万。

数万名工人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广州,致使香港交通、航运、生产中断或停顿,成为“臭港”、“饿港”、“死港”。

3月4日,港英军警向经沙田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开枪,制造了“沙田惨案”。

罢工工人得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国民党广东政府和全国工人的支援,坚持斗争56天。

香港海员罢工取得了胜利。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

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促成了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并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

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平定商团叛乱

广州革命政府举行东征

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南讨邓平殷的胜利,彻底清除了长期勾结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占据广东2/3地盘的军阀势力,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左图为第二次东征中广州革命军攻克陈炯明的根据地惠州

第二节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发展

▪一、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国民党左中右三派分化和廖仲恺遇刺

国民党右派一开始就反对国共合作

2、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

西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大

3、戴季陶主义。

4、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26年3月20日,国民党右派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了中山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上图)。

这是国民党右派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严重步骤之一。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其亲信、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为中共党员)下达命令,要李之龙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

3月19日,当中山舰开赴黄埔后,蒋介石故作惊诧,否认曾经发出过调舰命令,并造谣说李不服调遣,擅入黄埔。

同时指使其他党羽散布“共产党要暴动”等谣言。

蒋介石以此为借口,派兵于20日逮捕了李之龙、占领了中山舰,并扣留了其他船只,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工人武装,还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并驱逐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宣布在广州实行戒严,断绝了广州城市内外的交通。

中山舰事件使蒋介石全面控制并篡夺了第一军的领导权,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从此,孙中山先生与李大钊共同开创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开始逐渐瓦解。

5、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6、中共四大及中共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为了迎接新的革命形势,加强党对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代表20人,代表994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宣言和有关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组织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